非洲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特點
❶ 簡述非洲自然地理特點
非洲是沙漠、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降水是世界上最少的大洲,被稱為「熱帶大陸」。
南美洲是高原、山地、平原,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最高的高原,降水是世界上最多的大洲,被稱為「濕潤大陸」。
❷ 非洲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有何優勢和缺點
每一種氣候的形成都歷經千百萬年,能夠存在的都是物競天擇的結果,都是最適合本地區的內,所以談不上優勢和缺點容,我給你簡單概括一下非洲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吧.
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僅次於南極洲,自北向南依次為撒哈拉沙漠,剛果盆地,東非大裂谷以及南非高原.
氣候呈南北對稱,是維度地帶性的代表地區,而馬達加斯加島的氣候分布符合非地帶性.
非洲大陸的古猿「夏娃」被公認為人類的始祖,但非洲又是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的大洲,僅次於南極洲,該地區具備高原,盆地,山地,沙漠和叢林,地理環境極其復雜,造就了非洲大陸的物種豐富,是拍攝動物類題材的最佳場所.
非洲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石油,黃金,金剛石等儲量居世界前列.
❸ 非洲自然環境的獨特性表現在那些方面
南北以赤道對稱分布,並且氣候成帶狀分布,往往是從大陸東岸到大陸西岸在同一緯度上都是同一氣候。
❹ 非洲自然地理特徵
非洲海岸線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一個洲。除馬達加斯加島(世界第四大島)外,其餘多為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不到3%。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700千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谷帶內及其附近,分布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
❺ 非洲的地理特點
一、位置(西經10—東經50;南緯30—北緯30)
二、地形:1、類型 高原為主的「高原大陸回」—高原(衣索比亞答高原(「非洲屋脊」)、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為非洲最高)、南非高原); 山脈(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 盆地(剛果盆地等); 平原(尼羅河谷地與三角洲)
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3、兩大特殊地形區:
(1)東非大裂谷(世界上最大裂谷帶)——①位置(南起贊比西河口,向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②沿途地貌(懸崖峭壁;多火山;谷底連串的湖泊) ③成因(地殼運動,板塊張裂陷落而成) ④影響(導致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
(2)剛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內流湖因地殼上升,而後受剛果河侵蝕下切,湖水外泄而成。
❻ 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徵是什麼
非洲
自然地理特徵抄
~大襲陸北寬南窄,海岸線平直。
~地形以高原為主,如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等。
~在高原與高原之間,分布著一些大型盆地,如扎伊爾盆地。
~大陸周圍分布著狹窄的平原。
~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地球上最長的斷裂帶。
~氣候呈南北對稱分布。
~自然資源豐富,有「富饒的大陸」之稱。
~自然災害頻繁。
人文地理特徵
~人口6億多,北非以阿拉伯人居多,沙哈拉沙漠以南主要是黑種人。南部有白人,是歐洲移民的後裔。
~糧食供應不足是非洲的普遍問題。
~大部分國家的「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波動大,因此大多數非洲國家都很貧窮。
~非洲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南非。
❼ 非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詳細有條理性一點,謝謝。
非洲:
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洲 ,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當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鬱郁蔥蔥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非洲最大的島是馬達加斯加島。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維德角,北部至吉蘭角。面積約302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主要地理信息:
1.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有6億多人,90%以上是黑種人,所以本區被稱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歸線都穿過本區,非洲是世界上跨熱帶面積最大的洲。本區氣候分布特點: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南北熱帶草原分布,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終年高溫,明顯分為干濕兩季。熱帶草原地區常常受到旱災影響。
3.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最著名的盆地剛果河盆地,有被稱為地球傷痕的東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
4.非洲由於殖民主義長期佔領和掠奪,使本區有許多國家成為單一商品經濟,即出口礦產、木材、畜產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初級產品,進口機械、汽車等工業製成品。這種過分依賴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的模式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因此要努力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的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水產業等其他產業。
5.非洲是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本地區更是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地區。這里農牧業生產落後,農產品產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長快,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是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對糧食和肉類的需求大,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過度放牧,導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❽ 概括非洲的自然環境特徵
一、位置(西經10—東經50;南緯30—北緯30)
二、地形:1、類型
高原為主的「高原大陸」—高原(衣索比亞高原(「非洲屋脊」)、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為非洲最高)、南非高原);
山脈(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
盆地(剛果盆地等);
平原(尼羅河谷地與三角洲)
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3、兩大特殊地形區:(1)東非大裂谷(世界上最大裂谷帶)——①位置(南起贊比西河口,向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②沿途地貌(懸崖峭壁;多火山;谷底連串的湖泊)
③成因(地殼運動,板塊張裂陷落而成)
④影響(導致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
(2)剛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內流湖因地殼上升,而後受剛果河侵蝕下切,湖水外泄而成
三、氣候:
1、分布、特點、成因
熱帶雨林
剛果河流域;幾內亞灣沿岸;馬達加斯加東側
全年高溫多雨
終年受赤道低壓帶影響,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
熱帶草原
非洲大陸中南部大部;馬達加斯加西側
全年高溫;干濕交替(北半球6—10月濕季;11—次年5月乾季。南半球相反)
赤道低壓與信風交替控制(夏道低壓;冬信風)
熱帶沙漠
北部撒哈拉沙漠;南回歸線穿過的非洲南部西側沿海
全年炎熱乾燥
副高或信風影響
地中海
北部地中海沿岸
夏炎熱乾燥;冬溫各多雨
西風與副高交替控制
高山氣候
東非和衣索比亞高原的高山
氣溫與降水隨海拔增而變化
海拔高
2、幾種氣候的特殊分布分析
(1)熱帶雨林:①馬達加斯加東—暖濕的東南信風;地勢高處於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馬達加斯加暖流增溫增濕作用
②幾內亞灣沿岸—赤道低壓的影響;暖濕的西南風;地勢高處於西南風迎風坡;沿岸暖流增溫增濕
(2)撒哈拉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沙漠原因:①副高影響;②乾燥的東北信風;③海岸線平直且北部陸地寬,受海洋影響小;④高原地形起伏小,乾旱氣候變化小;⑤西部沿岸的加那利寒流降溫減濕作用
(3)東非高原赤道穿過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氣溫較低,降水較少,故不能形成熱帶雨林而成為熱帶草原氣候。
(4)南回歸線穿過的非洲東側是熱帶草原、西側卻是熱帶沙漠氣候:①西側熱沙—副高影響;乾燥的東南信風;本格拉寒流降溫減濕作用。②東側熱草—暖濕的東南信風迎風坡;沿岸暖流作用。
3、氣候總體特點:(1)「熱帶大陸」—大部在南北回歸線間,以熱帶氣候為主,氣溫高。
(2)「乾燥大陸」—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在各洲中面積最大,降水總體較少。
(3)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赤道穿過非洲中部;高原地形為主,海岸線平直
四、河湖
(一)、河流:1、主要的河流(尼羅河、剛果河、贊比西河、尼日河)
(1)尼羅河—①發源於東非高原,由流經熱帶草區的白尼羅河(東非高原)和青尼羅河(衣索比亞高原)兩支流相會,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②世界最長河流。③汛期:6—10月(正值熱帶草原氣的濕季,雨水補給多)。
(2)剛果河—①幹流兩次穿過赤道;②水文特徵(水量大;無明顯汛期;無冰期;含沙量小);③世界水能最豐富的河流(降水豐,水量大;流地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二)、湖泊: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共同點—外流湖(淡水湖);構造湖(板塊運動,地殼斷裂陷落而成)
❾ 非洲有哪些主要氣候類型,其分布有什麼特點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溫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非洲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減少,降水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終年幾乎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達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及山地的向風坡降水較多。
(9)非洲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非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東海岸的短小河流、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河流等。
非洲的內流水系及無流區面積為95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僅有查德湖流域。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乾旱,多間歇河,沙漠中多干谷。
內流區還包括面積不大的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不同於其他乾旱內流區。非洲湖泊集中分布於東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斷層湖,狹長水深,呈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帶,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查德湖為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積時常變動。
❿ 非洲地理環境是什麼
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當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鬱郁蔥蔥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非洲沿海島嶼不多,大多面積很小,島嶼的面積只佔全洲面積的2%。大陸北寬南窄,像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海岸平直,少海灣和半島。全境為一高原型大陸,平均海拔750 米。大致以剛果河(扎伊爾稱扎伊爾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為界,東南半部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稱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稱低非洲。非洲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裂谷帶,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亞的死海北部,長約6400 千米。裂谷中有不少狹長的湖泊,水深岸陡,衣索比亞高原東側的阿薩勒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3米,是非洲大陸的最低點,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質構造和其它自然因素的影響,水系較復雜,多急流、瀑布,按長度依次為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世界最長河)、剛果河(扎伊爾稱扎伊爾河)、尼日河、贊比西河、烏班吉河、開賽河、奧蘭治河等。湖泊多分布在東非大裂谷帶。按面積大小依次為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查德湖等。
非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全年高溫地區的面積廣大,有「熱帶大陸」之稱。境內降水較少,僅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一帶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區佔全洲面積50%。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一帶屬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沿岸一帶夏熱乾燥,冬暖多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非高原西部雨量極少,屬熱帶沙漠氣候。其它廣大地區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多屬熱帶草原氣候。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西部屬熱帶草原氣候。那裡很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