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地理環境特點
『壹』 江南丘陵茶園地形和氣候特點有哪些
江南丘陵紅色盆地眾多。陸地海拔為200米—500米之間。盆地多分布於山嶺間,一般呈長條形,長軸方向亦以北東—南西向居多。
『貳』 地理環境具有哪些特點
(1)具有來自地球內部的內能和主要來自太陽的外部能量,並在專此相互作用;
(2)它具屬有構成人類活動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條件,即常溫常壓的物理條件、適當的化學條件和繁茂的生物條件;
(3)這一環境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呼吸、衣著、住行。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組成物質和形態不同,水、熱條件不同,地理環境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地帶性特點。因此,保護好地理環境,就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國土規劃、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結構與功能優化等。
『叄』 茶園鎮的地理概況
茶園鎮地處四縣市交界之地,緊靠湘中交通樞紐婁底市,潭邵連接線、婁雙公路、婁邵鐵路,回還有計劃建設中答的洛湛鐵路、寧太高等級公路都從境內穿過。茶園距婁底火車站8公里,距新市政府辦公大樓不足5公里,到湘潭僅70公里。從2003年開始,全鎮大力發展村級公路,第三條鄉村水泥路將於2005年底完工。茶園已經形成連通婁底市、雙峰縣、湘潭市及全鎮19個村的發達的交通網路。在婁底城區的遠景規劃中,湘中航空港落戶茶園,茶園將依靠潭邵連接線、婁雙公路、婁邵鐵路、洛湛鐵路及茶園火車站、湘中航空港,集公路、鐵路、航空運輸於一身,形成一個工業、商貿、物流集散中心。
『肆』 談談如何利用茶園氣候特點來提高茶葉鮮葉的產量和品質
茶園肥料的施用時期如下:
一、茶園基肥的施用時期:茶園基肥的作用在於提供足夠的、能緩慢分解的營養物質,以保證茶樹入冬以後根據系活動所需要的營養,同時也為翌年茶芽萌發提供養分。茶園基肥施用時期,因各茶區氣候條件、茶樹生長期長短不一、出入很大,主要應在茶樹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後立即進行,一般宜早不宜遲。
適時施入沃葉顆粒肥配合沃葉菌肥,有利於越冬芽的正常發育,也有利於根系生長和抗寒越冬。如安徽大部分茶區在1O月上旬至下旬茶樹停止生長,施基肥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二、茶園追肥的施用時期,茶園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不斷補充茶樹生長發育過程對營養元素的需要,以進一步促進茶樹的生長,達到持續高產穩產的目的。因此追肥必須適時,使茶樹在生長過程中,不至於造成養分的"脫節"現象,只有這樣,才能使有限的肥料發揮其最大的增產效果。
1、催芽肥的施用時期:茶樹經過一個冬天的"休整"之後,翌年春天,當溫度和水分條件已達到茶樹生長的要求,就動員體內一切可以被再利用的物質,同時又向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營養元素迅速生長。
春季茶樹生育能力強,長勢猛,產量比得大,茶葉內含物高,品質好。為了充分滿足春茶生長對養分的要求,促使茶樹早發、多發、齊發、壯發,及時施下第一次追肥,長江中、下游廣大茶區俗稱"催芽肥"。由於我國茶區廣大,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品種特性等差異較大。催芽肥的施用時期也有很大的差異。安徽茶區一般在3月初施第一次追肥,可以使用以色列沃葉功能性水溶肥。
2、夏秋茶的追肥施用時期:茶樹經過春茶的旺長和採摘之後,勢必要消耗茶樹體內的大量營養物質,只有及時加以補充,才能保證夏秋茶的正常生長。
因此,春茶結束之後,應及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夏茶結束後又要進行第三次追肥。如果氣溫高,雨水多,茶樹生長期長,甚至要進行第四次、第五次追肥,同時葉面噴施沃葉葉面肥,效果更佳。
在確定各地適宜的追肥施用時期時,除了按茶樹的物候期外,還要根據天氣、土壤、肥料等因子,綜合考慮,因地制宜,靈活挖掘。在安徽省,每年由於七、八月份正值伏旱,夏茶後的追肥時期要根據當地墒情而定,不能在伏天追肥。另外對於早發的品種要早施,遲發的品種要遲施,陽坡茶園要早施,陰施茶園要遲施,砂土茶園要早施,粘土茶園要遲施,復合肥、尿素要適當早施,碳酸氫銨、氨水要遲施等。
『伍』 茶園新區的優勢
一、顯著的區位優勢
茶園新區是重慶規劃的城市副中心,在一小時核心經濟圈內,接軌重慶全城,一圈兩翼發展帶動產業全面升級:
十五分鍾車程直抵重慶鐵路物流園,最強大的物流保障,是園區企業的經濟大動脈;
三十分鍾車程,就可以到達茶園新區自建的世界級物流港口—東港物流港,是園區企業低成本運輸的黃金通道,勢運兩江,財通四海;
四十五分鍾之內,直達江北國際機場——空港物流園,是園區外向型企業穿越時空,與國際接軌的快速通道。
茶園的交通樞紐系統由內環高速、兩輕軌、三隧道共同構成「三橫三縱」的道路系統。內環高速可速達主城,真武山隧道直通九龍坡區,竣工的慈母山隧道串起經開區、茶園、彈子石CBD和江北嘴CBD四地;南山隧道通車後,從茶園到解放碑需要10分鍾左右。在建中的輕軌6號線和8號線將成為串聯起重慶主城東、南、北三方的交通動脈,共同架構起茶園的中央樞紐系統。
陸路交通網四通八達,西臨西南唯一陸路出海大通道—渝湛高速公路,由此通往雲貴兩廣,到達廣東湛江海港僅11小時;新區內部的「三縱三橫」的道路,通過重慶一環、二環高速公路與成渝、滬渝、蘭渝、渝遂、渝湘等多條高速公路干線聯接。交通優勢占盡天時,成本核算得盡地利,讓廠家利潤最大化,使工業生產規模化,產業集群化。
隨著地鐵六號線的建設和地鐵八號線的布局,新區的交通出行將更加便利。此外,新區通過真武山隧道和在建的南山隧道和慈母山隧道與市中心相連,特別是南山隧道,建成後與東水門大橋連接,直接通往解放碑,到那時的茶園新區這個城市副中心將與主城中心融為一體,成為主城中心的一片仰望的高地。
二、生態環境優勢
茶園新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位於山南,面陽宜居。東靠明月山,西傍南山,南倚樵坪山,北臨長江,恰似一個天然的聚寶盆。根據政府對茶園新區規劃的硬性要求,茶園新區完全保留了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大小河流、水庫10餘處,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周圍有10萬余畝的天然森林覆蓋,是重慶主城區森林覆蓋率最高,含氧量最富有的區域,內有河流和湖泊,其中苦溪河蜿蜒清澈,潺潺流經新城區後匯入長江。整個城區依山傍水,山水相連,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非常適合居住。
三、產業集聚優勢
茶園新區在2012年將建成千億級園區,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重慶大部分手機製造業布局在茶園新區,隨之而來的還有目前最先進的3G製造業,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分院、國虹科技、重郵信科等電子信息公司也把進入茶園新區納入了日程。新區將重點圍繞打造以3G產業為主的電子通訊產業,著力培育TD-CDMA為核心的電子通訊產業鏈,最終形成大規模高效益的消費類電子為龍頭的新型電子產業集群。以通用機電裝備,汽摩及配件製造為龍頭的裝備製造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大唐新數碼、重慶索倫等重點企業已經實現投產。
茶園區域規劃有130萬方圍繞式城市中心商圈。根據規劃將重點發展專業物流市場,形成醫葯、汽車、家居建材、消費類電子、食品批發等專業市場,依託配套服務工業園區,加強商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引入眾多百貨店、大賣場,組成購物消費中心,形成與南坪商圈互補的商貿中心。
四、功能配套優勢
茶園新區以第二產業帶動一、三產業的發展,建成集科、工、商、貿、旅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新區,打造一座融自然、經濟、人文為一體的多維生態城市。
為了更好的做好招商引資和入駐企業服務工作,還建立了「南岸區科技創業中心」,重點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而且,報經國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了重慶市園區中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成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在人才、智力、資金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強有力的支持。
茶園新區經濟社會呈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勁勢頭,「三區合一」後的茶園新區將再一次提速。 2009年新區已入駐企業達230餘家,投產企業近15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00億元,為2012年實現「千億級園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陸』 茶園地理位置好為什麼生意怎麼不好呢
茶的品質最重要!然後就是打開銷路很重要!對於茶園的位置好的話可以開展關於茶文化的參觀和親自體驗活動,是不是可以帶動人氣,提高茶葉銷售額呢!地理位置只是生意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氣!
『柒』 重慶地理環境有哪些顯著特點
1.溫和多雨:重慶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內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容此有"巴山夜雨"之說,有山水園林之風光。
2.多霧:重慶年平均霧日是104天,而重慶璧山縣的雲霧山全年霧日多達204天,堪稱「世界之最」。
『捌』 無量山茶的特點是什麼
芽口美觀。條葉厚實。粗壯,入口微苦,味淡。回味好。涼喉感不明顯。
『玖』 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及它的自然環境、特點
江南水鄉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版憶江南?」這首詩,總權是把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長江以南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西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區,即江蘇南部和浙北、皖南、贛東北地區,自古就享有人間天堂之美譽。這里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迴廊、魅力無窮;吳儂細語、江南絲竹、別有韻味。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蘇州園林,江南古鎮,杭州西湖,黃山
『拾』 茶園新區有什麼區位優勢
一、顯著的區位優勢 茶園新區是重慶規劃的城市副中心,在一小時核心經濟圈內,接軌重慶全城,一圈兩翼發展帶動產業全面升級: 十五分鍾車程直抵重慶鐵路物流園,最強大的物流保障,是園區企業的經濟大動脈; 三十分鍾車程,就可以到達茶園新區自建的世界級物流港口—東港物流港,是園區企業低成本運輸的黃金通道,勢運兩江,財通四海; 四十五分鍾之內,直達江北國際機場——空港物流園,是園區外向型企業穿越時空,與國際接軌的快速通道,讓世界變得不在遙遠! 陸路交通網四通八達,西臨西南唯一陸路出海大通道—渝湛高速公路,由此通往雲貴兩廣,到達廣東湛江海港僅11小時;新區內部的「三縱三橫」的道路,通過重慶一環、二環高速公路與成渝、滬渝、蘭渝、渝遂、渝湘等多條高速公路干線聯接。交通優勢占盡天時,成本核算得盡地利,讓廠家利潤最大化,使工業生產規模化,產業集群化。 隨著輕軌六號線的建設和輕軌八號線的布局,新區的交通出行將更加便利。此外,新區通過真武山隧道和待建的南山隧道和慈母山隧道與市中心相連,特別是南山隧道,建成後與東水門大橋連接,直接通往解放碑,到那時的茶園新區這個城市副中心將與主城中心融為一體,成為主城中心的一片仰望的高地。 二、生態環境優勢 茶園新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恰似一個天然的聚寶盆;新區內植被繁茂,周圍有10萬余畝的天然森林覆蓋,是重慶主城區森林覆蓋率最高,含氧量最富有的區域,內有河流和湖泊,其中苦溪河蜿蜒清澈,潺潺流經新城區後匯入長江。整個城區依山傍水,山水相連,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非常適合居住。 三、產業集聚優勢 茶園新區在2012年將建成千億級園區,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重慶大部分手機製造業布局在茶園新區,隨之而來的還有目前最先進的3G製造業,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分院、國虹科技、重郵信科等電子信息公司也把進入茶園新區納入了日程。新區將重點圍繞打造以3G產業為主的電子通訊產業,著力培育TD-CDMA為核心的電子通訊產業鏈,最終形成大規模高效益的消費類電子為龍頭的新型電子產業集群。以通用機電裝備,汽摩及配件製造為龍頭的裝備製造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大唐新數碼、重慶索倫等重點企業已經實現投產。 四、功能配套優勢 茶園新區以第二產業帶動一、三產業的發展,建成集科、工、商、貿、旅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新區,打造一座融自然、經濟、人文為一體的多維生態城市。 為了更好的做好招商引資和入駐企業服務工作,還建立了「南岸區科技創業中心」,重點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而且,報經國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了重慶市園區中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成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在人才、智力、資金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強有力的支持。 十年磨一劍,茶園新區經濟社會呈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勁勢頭,「三區合一」後的茶園新區將再一次提速。 2009年新區已入駐企業達230餘家,投產企業近15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00億元,為2012年實現「千億級園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順大勢,做大事 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順勢運勢,才能做大事; 順西部大開發之大勢,做產業西進之大事,順大勢者,成大事; 「中國看西部,西部看重慶」, 重慶,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茶園新區,重慶經濟的增長極; 茶園新區,一座氣勢恢弘的產業新城正噴薄而出,它不僅承載了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期許,也裝滿了南岸人多年的期盼和夢想;茶園新區正以胸懷未來的氣度,凸顯的優勢,卓越的服務;向世人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