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山東省自然地理環境

山東省自然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3 11:58:04

Ⅰ 山東省政府網的自然環境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省會城市濟南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700餘公里,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境域東臨海洋,西接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濟南、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濟寧等城市設有機場,山東的航空企業開辟航線290多條;山東鐵路以京滬、膠濟線為主體,與京九、菏兗石兩線形成兩縱、兩橫鐵路干線;山東公路交通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貫穿全省各市,縣鄉公路實現村村通;山東擁有沿海港口26個,開通有國際國內航線,構成了境內海、陸、空立體交通。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山地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5.5%,丘陵佔13.2%,窪地佔4.1%,湖沼平原佔4.4%,平原佔55%,其他佔7.8%。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網密度為0.24公里/平方公里,長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條,其中,長度在50公里以上的1000多條,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等。山東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與魯西平原的接觸帶上,總面積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億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為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和東平湖。山東的海岸線全長3024.4公里,大陸海岸線佔全國海岸線的1/6,僅次於廣東省,居全國第二位。沿海岸線有天然港灣20餘處;有近陸島嶼296個,其中廟島群島由18個島嶼組成,面積52.5平方公里,為山東沿海最大的島嶼群;沿海灘塗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1.3萬余平方公里,近海海域17萬多平方公里。這些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海上運輸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將大有作為。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14℃,全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全省光照資源充足,平均光照時數為2300小時~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由於降水量60%以上集中於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Ⅱ 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算數一數二

地理位置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省會城市濟南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700餘公里,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境域東臨海洋,西接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濟南、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濟寧等城市設有機場,山東的航空企業開辟航線290多條;山東鐵路以京滬、膠濟線為主體,與京九、菏兗石兩線形成兩縱、兩橫鐵路干線;山東公路交通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貫穿全省各市,縣鄉公路實現村村通;山東擁有沿海港口26個,開通有國際國內航線,構成了境內海、陸、空立體交通。

氣候環境

山東省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2℃~14.4℃,由東北沿海向西南內陸遞增。魯中山區的沂源及膠東半島(除煙台、威海、萊州外)年平均氣溫低於12.0℃,半島東端的榮城、文登和成山頭最低為11.2℃。魯西南在13.7℃以上,濟南市最高為14.4℃。全省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溫度-4.4℃~ -0.6℃。最熱月一般出現在七月,但半島東部、東南沿海,受海洋影響,最熱月在八月,平均氣溫比七月份高0.4~3.7℃。7月平均溫度23.6℃~27.4℃,由東向西遞增。極端最低氣溫在-14.2℃~ -26.8℃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4.0℃~43.0℃。

各地大於10℃的積溫,一般在3600℃~4600℃,可以滿足一年二作的熱量要求。全省日照時數年均2335~276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63%,較南鄰的江蘇省和安徽省高出三、四百個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毫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遞增。魯西北和黃河三角洲在600毫米以下,而魯南魯東,一般在800~900毫米。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夏季最多,各地多在350~550毫米之間,約佔全年降水量60%~70%,易形成洪澇。冬季最少,僅14~5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5%左右。春季降水一般70~140毫米,秋季降水一般70~190毫米。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

自然災害常有發生,其中以旱、澇、風、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如1983年全省受災面積6000多萬畝,其中旱災佔76%,水災佔3%,風災和雹災約佔14%。

山東水系發達

山東水系比較發達,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幹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52條,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條。主要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水、萬福河、洙趙新河等。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流程610公里。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長630公里。南四湖,通稱微山湖,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為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海岸全長3024公里,佔全國的1/6,僅次於廣東省,居第二位。沿海灘塗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合計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6%。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比全省陸地面積還大。近海海域中散布著299個島嶼,岸線總長688.6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平方公里。

Ⅲ 山東地理概況有哪些

山東省是我國10個沿海省市之一,地處黃河下游。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南北最寬處距離約420公里,冬西最長處距離約700公里,使山東自然地理的冬西差異遠比南北差異明顯山東東臨海洋,西靠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大陸兩部份。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大陸部份自北向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山東省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冬季刮偏北風,寒冷乾燥;春季天氣多變,乾旱少雨多風沙;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全省氣候地區差異冬西大於南北。

山東省年平均氣溫14℃,由南而北,自西向東遞減。魯西南平均氣溫多在13℃以上,濟南、棗庄等地達14℃以上,膠東半島、黃河三角洲最低,多在12℃乃至11℃以下。一月份全省平均氣溫-1~-4℃,七月份全省平均氣溫24~27℃。山東各地冬季最長,一般為140~165天,夏季次之,約為72~108天,春、秋兩季較短,約為50~70天山東作為地理名稱始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當時泛指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山東作為政區名稱,始於金代。元朝置山東道,明朝設山東布政司,形成與今天山東省大體相同的版圖,大部分縣名沿用至今。清代正式設山東省,治所在濟南府。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次調整,山東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區劃。

山東省現轄17個市地,139個縣、市、區。其中地級市15個、地區2個、縣級市33個、市轄區45個、縣61個。山東省人口共8780多萬,僅次於河南省,居全國第二位山東人文旅遊資源眾多而奇特,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自古以來就是全國的文化發達地區。山東文物古跡眾多,山川風光秀麗,構成了獨特的旅遊風景線。全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處泰山,世界文化遺產1處孔府/孔廟/孔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3處泰安的泰山、青島的嶗山和膠東半島海濱。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07處,其中國家級27處,省級397處,擁有歷史文化名城14座,其中國家級6座。有館藏文物60多萬件

Ⅳ 山東的地理位置

山東省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一個重要省份,位於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交界,南與安徽、江蘇省毗鄰。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相對,環抱著渤海灣。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東省成為沿黃河經濟帶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匯點、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結合部,在全國經濟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山東省在北緯34度25分至38度23分、東經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間,東西最長約700公里,南北最寬420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山東省的地勢,中部為隆起的山地,東部和南部為和緩起伏的丘陵區,北部和西北部為平坦的黃河沖積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東省的最高點是位於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處是位於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山東省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平原、盆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63%;山地、丘陵約佔34%;河流、湖泊約佔3%。山東省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幹流長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條。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斜穿山東境域,流程610多公里,從渤海灣入海。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長630多公里。其他比較重要的河流還有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淮河等。山東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東平湖。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組成,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為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山東主要的山脈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嵛山、九頂山、艾山、牙山、大澤山、孟良崮等。
山東省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氣溫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無霜期沿海地區180天以上,內陸地區220天以上。

Ⅳ 地理答啦:山東省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優勢有哪些

對於山東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專注於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的——地理答啦認為,山東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比較優越,各種資源豐富多樣,下面簡單做個介紹。
一是氣候適宜,生物繁茂。山東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夏熱多雨,冬寒晴好,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光熱條件較好,適於自然生物繁殖生長。
二是有較好的地貌,適於農業全面發展。在山東省15萬平多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中,有1/3的低山丘陵、1/3山間及山前平原,這些地區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還有黃河沖積平原約佔1/3,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山東境內大型小型河流交錯,天然湖泊有1400平方公里,有利於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三是地下礦藏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已經發現的礦藏有100多種,其中石油、煤炭、鐵、黃金、金剛石、石墨、石膏、滑石、石油、菱鎂礦、重晶石、石灰石、自然硫等是全省的資源優勢,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這些資源是山東工業發展和建築業,具有全國少有的優厚條件。
四是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是可供開發的寶庫。全省海岸線長3000多公里,為全國海岸線總長的1/6,海域遼闊,海岸地形復雜多樣。港灣眾多,各具特色,可供進行不同目的的開發利用,其中膠州灣水深港闊,已建成的青島港聞名世界。渤海灣的石油儲量豐富,半島沿岸多砂礦,風力資源豐富,綿長的海岸帶和廣袤的海域,為我省發展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能源,海洋化工,對外貿易和旅遊事業提供了優厚的條件。

五是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比較方便。京滬、膠濟、京九等鐵路干線以及高速公路、航空、海運、河運、管道運輸,形成貫通全省、溝通全國、聯繫世界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這都有利於擴大商品物流,以及同兄弟省市及國外開展經濟合作。
六是黃河水利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黃河流經山東境內617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50億平方公里,經過多年的整治,已建成了引黃涵閘40座,虹吸39處,引黃灌溉和補源面積達2000萬畝,成為農業豐收的重要條件,同時又是解決東部地區缺水的重要水源,引黃濟青工程等對東部地區的工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七是文化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遍布,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山東是中國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四五千年的社會發展史,文物古跡及歷代名人眾多。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西周時期的齊國和魯國故都,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東岳泰山、沂蒙山、嶗山,人間仙境蓬萊閣、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以及濟南、青島、煙台、日照、威海等著名城市,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

Ⅵ 山東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內氣溫11℃—容14℃,山東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全年無霜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可達220天。
山東省光照資源充足,光照時數年均2290—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於夏季,易形成澇災,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Ⅶ 地理答啦:山東省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有哪些優勢

從氣候來說 山東省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農業生長 從地形來看 位於華北平原 地形平坦。
從地理位置來看 ,東臨渤海和黃海, 距離首都北京比較近。

Ⅷ 山東地理概況有哪些

山東省是我國10個沿海省市之一,地處黃河下游。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南北最寬處距離約420公里,冬西最長處距離約700公里,使山東自然地理的冬西差異遠比南北差異明顯山東東臨海洋,西靠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大陸兩部份。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大陸部份自北向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山東省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冬季刮偏北風,寒冷乾燥;春季天氣多變,乾旱少雨多風沙;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全省氣候地區差異冬西大於南北。

山東省年平均氣溫14℃,由南而北,自西向東遞減。魯西南平均氣溫多在13℃以上,濟南、棗庄等地達14℃以上,膠東半島、黃河三角洲最低,多在12℃乃至11℃以下。一月份全省平均氣溫-1~-4℃,七月份全省平均氣溫24~27℃。山東各地冬季最長,一般為140~165天,夏季次之,約為72~108天,春、秋兩季較短,約為50~70天山東作為地理名稱始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當時泛指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山東作為政區名稱,始於金代。元朝置山東道,明朝設山東布政司,形成與今天山東省大體相同的版圖,大部分縣名沿用至今。清代正式設山東省,治所在濟南府。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次調整,山東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區劃。

山東省現轄17個市地,139個縣、市、區。其中地級市15個、地區2個、縣級市33個、市轄區45個、縣61個。山東省人口共8780多萬,僅次於河南省,居全國第二位山東人文旅遊資源眾多而奇特,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自古以來就是全國的文化發達地區。山東文物古跡眾多,山川風光秀麗,構成了獨特的旅遊風景線。全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處泰山,世界文化遺產1處孔府/孔廟/孔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3處泰安的泰山、青島的嶗山和膠東半島海濱。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07處,其中國家級27處,省級397處,擁有歷史文化名城14座,其中國家級6座。有館藏文物60多萬件山西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座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Ⅸ 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是位列前茅的

我們都知道,我國領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和300萬平方公里的臨海,擁有了世界上最優秀的自然地理條件。但是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區中,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條件在全世界都是位列前茅的?


對於山東來說,它的氣候、資源、礦產,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情況都位於世界前列。地理環境適宜農業發展,交通便利,而且地質災害少,所以說山東的地理條件在全世界獨一無二。

Ⅹ 山東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1、地理位置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瀕臨渤海與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全省東西最長距離700公里,居全國第二位。全省陸地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近海海域17萬多平方公里。

2、氣候條件
山東位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1c-14 c,降水量550-590毫米,無霜期200天以上。

3、行政區劃
山東省現轄17個市,縣及縣級市、區139個。濟南市為山東省省會,青島市為全國計劃單列市。

4、礦產資源
山東已發現的礦產128種,佔全國礦產種類的70%以上,其中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居第一位的有黃金、自然硫、石膏;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菱鎂礦、鈷、鉿、花崗石;居第三位的有鉀鹽、石墨、滑石、膨潤土、石灰岩等。其餘居前10位的有煤、天然氣、鐵、重晶石、硅藻土、鋁土礦、輕稀土、耐火粘土、珍珠岩、沸石、石英砂、雲母、磷、石棉等。

5、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2004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1549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8.3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8724.5億元,增長19.2%,其中工業增加值7799.3億元,增長21.1%,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5%,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增加值4987.9億元,增長12.3%。人均生產總值16925元(按現價匯率折算為2045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7%。全省境內財政總收入2675.6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6.1%,增幅比上年高9.2個百分點。

6、農業
山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煙台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等都是山東的名產。

7、工業
山東省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電子、紡織、食品等支柱產業為主體的門類齊全、布局合理、比例協調的現代化工業體系。2004年全省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4127個,年末達到20304個,實現增加值6498.3億元,比上年增長26.5%,佔GDP比重達41.9%。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2290.8億元,增長15.9%;集體工業增加值751.0億元,增長17.8%;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分別增長27.5%和29.0%。輕工業增加值2343.4億元,增長27.0%;重工業增加值4154.9億元,增長26.3%,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37:63變化為36:64。

8、商業金融
近些年,全省積極貫徹擴大消費需求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消費品市場快速發展。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鄉消費基本同步增長,農村市場轉旺。縣以上城鎮實現零售額3349.2億元,增長14.6%,市場份額為74.7%;縣以下農村實現零售額1134.3億元,增長11.8 %,市場份額為25.3%。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29.4億元,增長13.7%,市場份額達到60.9%。
年成交額一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達316個,比上年增加8個;已出租攤位數20.3萬個,攤位出租率為89.8%,提高1.9個百分點;營業面積為1416.9萬平方米,實現成交額2243.7億元,分別增長7.9%和9.5%。平均每個億元市場實現成交額7.1億元,增長6.0%。

9、對外開放
山東省是中國對外開放較早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特別是90年代以來,山東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1997年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作出把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作為全省經濟社會跨世紀發展戰略之一的重大決策,有力地推動了開放型經濟發展。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領域到科技、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從事對外經貿活動的企業已佔到全省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對外交往不斷擴大,山東已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70多個省州、城市,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和友好關系。世界上前500家跨國公司已有81家來山東投資設廠。山東走向世界,世界進入山東已成現實。開放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對外貿易持續大幅度增長。

10、科學技術
山東省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方針,積極實施「科教興魯」的發展戰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科學技術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11、文化教育
全省有公共圖書館133個,檔案館186個,報紙146種,期刊274種。全省縣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130座,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30座。

12、歷史文化
山東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山東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龍山陶書」,發掘出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擁有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這里還是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之一。

山東歷史上出現過一大批至今仍對中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名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仍然是中外軍界和商界推崇的經典。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魯國和齊國都在今天的山東境內,山東因而簡稱「魯」或「齊魯」。

山東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山東人具有勤勞、朴實、重情義、守信用的傳統美德,向以不怕困難、不甘落後、吃苦耐勞、勤儉努力而為世人稱道。

13、旅遊
山東省歷史悠久,山川秀麗,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被譽為「五嶽之尊」的泰山和孔子故鄉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山東旅遊把美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目前,全省共有旅遊景點500多處。基本形成了自己濟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鄒城的「山水聖人」旅遊區;以青島、煙台、威海為一體的海濱風光旅遊區;以濰坊市區為中心,以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俗旅遊區;以淄博齊國故城、殉馬坑、蒲松齡故居為主體的齊文化旅遊區;以黃河入海奇觀和原始自然風貌為主體的東營黃河口旅遊區;以水滸故事為主線;以梁山、陽古為重點的「水滸」旅遊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