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知識奇異
㈠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㈡ 奇異地理小故事100字
關於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版片,總會升起權種種疑團,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構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斷斷續續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恆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在、還有將來。
迂迴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葯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現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㈢ 中國地理奇異事件
長白山天池怪物
㈣ 關於地理奇異現象有賞析
世界島是一個人工島,佔地5.5平方公里,當中包括約1平方公里的沙灘,位於阿內聯酋迪拜附近的容海域,由300個面積從2.3萬至8.4萬平方米不等的小島組成。這些小島的形狀經過精心設計,組成了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形狀,整體看像是一幅世界地圖。
㈤ 趣味地理知識有什麼關於地理的趣味性知識
(1)奇趣之地:世界上有許多奇趣之地,除了「百慕大」的魔鬼三角地,還有許多「死亡谷」。比如,中國昆侖山內的「魔鬼谷」;埃及西部沙漠中的「死亡之地」;美國加利福利亞和內華達之間的「死亡谷」;義大利的「死亡谷」……
(2)奇趣之山:中國甘肅省有座會跑的山;新疆有座顏色紫紅的火焰山;湖北有座在盛夏時山腰會結冰的山;美國有座雙怪山;義大利有會噴金的火山;冰島有噴發冰塊的火山……
(3)奇趣之石:澳大利亞有世界山最大的獨塊岩體——艾爾斯巨石;緬甸北部森林中發現有每逢陰雨天就會「哭」的奇異岩石;墨西哥有塊一移動就會發暴雨的怪石雕像;印度有隨著人們的呼喊而飄起來的巨石;我國四川省有隨著人們呼喊而湧出汩汩清流的懸崖巨石;福建省有天下第一奇石——風動石;江蘇省有一種「身懷六甲」的「孕子石」……
(4)奇趣之湖:哈薩克有一個奇異的甜湖;俄羅斯有一個在很遠距離都讓人感到窒息的水銀湖;東非扎伊爾有一個像汽水一樣充滿氣體的「汽湖」;我國台灣、新疆和雲南都發現有水往高處流的湖泊;西雙版納還有許多懸在樹上的「湖」……
(5)奇趣之河:「香河」——西非安哥拉的勒尼達河,河水香氣濃郁,百里之外也能聞到撲鼻異香;「甜河」——希臘半島北部的奧爾馬河,河水甘甜醇口,可與甘蔗媲美;「酸河」——哥倫比亞的雷歐維拉力河,酸性很大,甚至可以用來殺人……
(6)奇趣之泉:「太陽泉」——我國雲貴高原深處,需要見到太陽光時泉水才會湧出來;「音樂泉」——非洲突尼西亞有一處可以「演奏」出不同曲調和優美樂曲的泉水……
(7)奇趣之洞:在印度尼西亞有一個洞,能夠治療關節疼痛或神經衰弱;在尼加拉有一個洞穴,在每天的不同時候,洞口會變換出不同的形狀……
(8)奇趣之島:西印度群島有一座奇異的小島,可以像地球一樣24小時自轉一周;此地還有一個神秘的馬提尼克島,可以使外來的成年人長高幾厘米……
(9)奇趣之雨:「天上掉餡餅」,這是句玩笑化。可是,世界上的確有許多奇怪的雨,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禮物」。比如,西班牙沿海下過一場「麥雨」;丹麥沿海下過一場「蝦雨」;英國下過一場「螃蟹雨」;法國下過一場「青蛙雨」;俄羅斯下過一場「銀幣雨」;烏克蘭下過「牛奶雨」;馬來西亞下過黑雨;美國下過藍雨;中國河南下過像血一樣鮮紅的紅雨,《清史稿》記載:松滋天雨血,以碗盛之,作「桃花色」……
(10)奇趣之鳥:澳大利亞的食火雞,有幾個別稱,分別叫「殺人鳥」、「戴頭盔的巨鳥」、「雙頸垂食火雞」;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北部的「吃鐵鳥」可以吃鐵;太平洋的赤道奇島上的啄木燕,可以使用細樹枝來捕食;非洲的蒲隆地有一種鳥,會使用石塊來捕食……
㈥ 求一些有趣的地理知識百科
【晴朗的天空為什麼呈現藍色】
太陽光射入大氣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專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屬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就變成了一個
散射光的光源。它們向四面八方發出光來。在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如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波最容易
被大氣分子和微粒散射出來。波長較長的如紅、橙、黃等顏色的光波透射力最強,它們能透過大氣分子而
保持原來的前進方向。這樣光波的分離作用就此發生了,而顏色也就出現了。
【為什麼會出現海市蜃樓】
在炎熱的夏季或沙漠地區,當近地面的空氣受到太陽的猛烈照射時,溫度
升得很高,空氣密度變小了,而上層的空氣仍然比較冷,空氣密度也大,這樣由遠方物體各點所投射的光
線在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
就要向遠離法線的方向折射。
當光線快射到地球表面時,
就會發生全反射,
於是遠處物體上下各點所投射的光線就沿下凹的路徑到達觀察者眼中,出現「海市蜃樓」。而在地面逆溫
較強的地區,尤其是在冷海面或極地冰雪覆蓋的地區,由於底層空氣密度很大,而上層空氣密度很小,這
種上疏下密的空氣就能使物體投射的光線經過它產生折射和全反射現象,以致出現「海市蜃樓」的景象。
請採納。。。
㈦ 地理奇異文化
秘魯納斯卡線條- -
納斯卡和朱馬納大草原在利馬以南約四百公里, 位於秘魯海岸的乾旱的草原上, 佔地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 這些線條圖大約刻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 就其數量、自然狀態、大小以及連續性來說, 它們是考古學中最難解開的迷團之一。 有些線條圖描述了活著的動物、植物,想像的形象,還有數公里長的幾何圖形。 這些物品被認為是用於與天文學有關的宗教儀式。
納斯卡線條圖約出現於公元1世紀。在遼闊的荒漠上,有人用網狀線條,蝕刻出巨形飛禽走獸的圖案。
納斯卡線條圖是一種巨形的,鏤刻在納斯卡山谷的潘帕·因哈尼奧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圖形。有直線形、幾何圖形,還有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在地面上,它們似乎像在暗紅色的砂礫上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徑。只有從高空往下觀望時,這些線條才能呈現各種獸類的巨大圖形。
例如:一隻50米的大蜘蛛;一隻巨大的禿鷹,其翼展竟達120米;一條蜥蜴有180米那麼長;而一隻猴子則有100米高。
這些迷宮般的圖案佔地500平方公里,它們是靠移開堅硬的表層石塊,讓下層黃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面而創造出來的。
自1926年人們發現了這些圖案後,眾說紛紜,然而對這些圖案想表示的意圖,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艾爾弗雷德·克魯伯和米吉亞·艾克斯比,這兩個最早注意到這些圖案的人以為,這些是灌溉用的水渠。後來,艾克斯比認為這些小徑與印加帝國的 「神聖之路」相似,那些圓椎形石堆是「聚焦」(即這些線條的聚合相交點),也可能是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
保爾·考蘇克在1941年到達該地時,在夏至那一天,他碰巧觀察到太陽恰好就是從這些紅條中某一條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這一奇妙的現象他認為,這里是世界最大的天文書。
德國學者瑪麗亞·萊因切在經過30餘年潛心研究之後,提出相同的理論。她解釋道,這些直線與螺線代表星球的運動,而那些動物圖形則代表星座。
在所有的理論中,最出名卻又最牽強附會的要數埃里克·馮丹尼肯在他那本《上帝的戰車》一書中所作的解釋:這些是為外星人來參觀而留下的入口處標記。另一種同樣異想天開的妙說是,古代時,這里的人乘坐在熱氣球上留下這樣的殘跡。這一猜度的依據是,這些圖案在空中才看得清楚,還稱圖案中有許多看上去很可能是當時為使氣球飛離地面時那些燃燒物留下的痕跡。不過,喬奇艾·馮布魯寧又聲稱這是賽跑比賽時留下的軌跡。
考古學家喬斯依·蘭其奧則更直接而簡單地把這一切解釋為地圖,標出的是一些進入重要場所的通道,比如地下水渠等等。對於這些圖案形成的時間的爭論則少多了。
考古學家們最新的估計是出現在公元1世紀前後,這估計比原先的推算更早些。然而,不管是行家還是非專業的分析家都無可置疑地對其魅力感到難以抗據。 為了讓它們能一直保存下去,當今已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例如,參觀者不準步行或驅車前往。在納斯卡北部20公里處,建了一座瞭望塔,專為不宜乘飛機的遊客們,提供斜向觀望其中三個圖案的機會。倘若站在平地上去觀看,那麼這些奇妙的圖案將即刻失去期所有的魅力,因為它們規模之大,式樣之繁多,是難以被覺察的。
納斯卡山谷這塊遼闊的考古沃土,還孕育了一座座卡瓦奇錐形塔。那裡眾多的土磚建築和昆切(用木條,藤,竹等捆綁在一起,外面塗蓋泥土的建築)雖然平淡無奇,但是有幾幢建築物運河不一般,它們也許是公眾聚會進行祭奠活動的場所。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大寺廟。
這是一座有石階的塔狀寺廟,建造在一個斜坡上,隨坡度逐漸增高到20米。廟前及最高處,都有長方形土磚砌成的牆。寺廟底基周圍有用土誇砌的房間,還有一些廣場,其中最大的有45×75米。在納斯卡文化早期(從公元100—800年間),教士佔有一席之地。但是那裡的宗教活動卻鮮為人知。不過,後人能從那裡的陶器以及紡織品上的動物圖案推斷出幾種當時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如:貓科動物。另外,那裡還埋著不同時期的一些墓穴,從有些寞穴中,人們還挖掘出一些當時的納斯上學人所使用過的陶器和吃過的食物。
在秘魯許多博物館里存放著許多展現納斯卡各個時期的文化的陶製品,其中最出名的是存放在利馬的一件精品。早期的陶壺以其現實主義手法之描繪為特點,壺上用多種色彩畫出各種飛禽走獸(禿鷹、美洲駝、蜂鳥等動物)以及莊稼(玉米、辣椒、利馬豆等)。後期的圖案就更抽象了,而陶壺本身則更笨大了。
http://ke..com/view/142196.htm
㈧ 關於地理百科知識比較大資源比較多的網站!!
網路搜索;地理網路『
你就知道了是那個網站了,第一個就是
㈨ 地理百科知識
其實,要是你方便的話,可以借初中地理課本,總共三本,看完基本的常識就知道了,這個方法系統,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