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衢地理位置介
A. 金衢盆地
一、前言
金衢盆地位於浙江省中部,東經118°40'~120°30',北緯28°45'~29°30',面積3500km2,系浙江省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內地勢屬丘陵平原區,海拔一般10~20m;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區,年降雨量為1400~700mm,雨水集中於3~4月春雨期和5~6月梅雨期;年平均氣溫為17.3℃,一般為5.1~29.2℃。地表條件和氣候條件較適合油氣勘探作業。
盆地的油氣勘探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目前累積完成模擬及數字地震573.16km(數字地震65.49km),總共鑽井42口,總進尺為48104m,其中鑽遇海相地層井4口,進尺為9840m。先後進行了地面地質調查和重磁電非地震工作,施工光點及模擬地震剖面507.67km,完成了盆地中西部非地震物化探工作及地震攻關試驗。
評價工作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承擔,對金衢盆地的北部淺凹、中央凸起和南部深凹的石炭—二疊系烴源岩進行了資源量計算,採用的評價方法為成因法和類比法。
金衢盆地發育有四套良好的烴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中生界中侏羅統含煤碎屑岩系;上白堊統金華組。其中,石炭—二疊系是盆地內最重要的烴源岩。金衢盆地評價區塊地質資源量石油為1024.31×104t(50%),天然氣為340.85×108m3(50%);可采資源量石油為160×104t,天然氣為181×108m3。
二、地質條件
(一)地質概況
將盆地海相層構造格局劃分為「一凸兩凹」,即北部淺凹陷、中央凸起、南部深凹陷三個二級構造單元。其中北部淺凹,面積550km2;中央凸起帶,面積為463km2;南部深凹帶,面積為1100km2,以其作為評價單元(圖10-54-1)。鑽井揭露上古生界地層發育完整,地震發現一待落實的局部圈閉。地層發育特徵如圖10-54-2。
圖10-54-1 金衢盆地構造分區圖
(二)烴源岩
金衢盆地發育有四套良好的烴源岩系:①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②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③中生界中侏羅統含煤碎屑岩系;④上白堊統金華組(K2j,原稱蘭溪組—下同)。其中,石炭—二疊系是盆地內最重要的烴源岩,其次為中下侏羅統及白堊系烴源岩(表10-54-1)。
表10-54-1 金衢盆地烴源岩特徵表
圖10-54-2 金衢盆地地層柱狀圖
(三)其他成藏條件
1.儲集層
白堊系儲層為上白堊統衢縣組和金華組上部的砂岩,白堊系為河流相—淺湖相沉積,岩性為泥質粉砂岩、細砂岩、含礫不等粒砂岩、礫岩,泥質—灰質膠結,疏鬆—緻密。衢縣組29個岩心樣品平均孔隙度為12.49%,最高為22.54%,平均滲透率為6.29×10-3μm2,最高為76.25×10-3μm2。金華組上部138個岩心樣品平均孔隙度為10.69%,最高為26.65%,平均滲透率為9.13×10-3μm2。下二疊統細砂岩膠結緻密,孔滲性低,往往呈砂泥互層狀分布。下二疊統灰岩孔隙度0.75%,滲透率0.17×10-3μm2。上石炭統灰岩孔隙度0.65%,滲透率小於0.05×10-3μm2。這兩種岩性均不是良好的油氣儲集體。但灰岩中有不少縫洞,是裂縫—孔洞型儲集層,其孔隙度為0.08%~7.42%,平均值為3.22%。
2.蓋層條件
全區巨厚的白堊系湖相泥岩、泥質粉砂岩類沉積厚度800~1600m,可以作為良好的區域蓋層。盆內的下章斷裂,在白堊紀表現為同沉積特徵,目前斷層深部是封閉的。盆地深部局部地區地層水封閉性、斷裂封閉性均好,因此蓋層條件較好,油氣成藏保存有利,特別是下章斷裂以北地區油氣保存條件最佳。
3.生儲蓋組合
本區存在三套生儲蓋組合:
(1)下古生界泥岩、灰岩為烴源岩,寒武系—奧陶系灰岩、砂岩為儲層,下古生界泥岩為蓋層的組合;
(2)石炭系—二疊系泥岩、泥晶灰岩為烴源岩,下二疊統—上石炭統灰岩、白雲岩為儲層,二疊系泥岩為蓋層的自生自儲型油氣藏組合;
(3)石炭系—二疊系、侏羅系煤系地層為烴源岩,石炭系或二疊系風化殼為儲層,白堊系泥岩為蓋層的組合。
(四)主要地質認識
經綜合研究,盆地有兩次油氣藏形成過程:
(1)第一次於三疊紀初期,油氣藏類型為裂縫型、裂縫—孔隙型,賦存於褶皺高部位,但由於歷經晚印支、早燕山構造破壞,現存可能性較小;
(2)第二次為白堊紀末期,油氣藏為古潛山型(縫洞型)、裂縫—孔洞型,儲集空間為殘留岩溶孔洞、構造裂縫和構造溶蝕縫,烴類源自第三次成烴期的天然氣及第二次生烴期殘存油的裂解氣。
三、資源評價方法與參數
本次資源評價對金衢盆地的北部淺凹、中央凸起和南部深凹的石炭—二疊系烴源岩進行了資源量計算。採用的評價方法為成因法和類比法。
(一)有機碳法
參數選取主要包括:烴源岩、有機碳恢復系數、產烴率、運聚系數。
烴源岩:金衢盆地北部淺凹面積約550km2,中央凸起面積約200km2,南部深凹面積約1100km2,北部淺凹和中央凸起厚度約450m,南部深凹厚度約500m。
有機碳恢復系數:金衢盆地烴源岩Ro數據大多大於2%,生油岩以Ⅲ型乾酪根為主,根據烴源岩成熟演化及有機質類型等參數,從有機碳恢復系數圖版得到烴源岩有機碳的恢復系數為1.35。
產烴率:根據金衢盆地烴源岩生烴演化程度及有機質類型等,確定金衢盆地石炭—二疊系烴源岩產氣率為257m3/tc。由於烴源岩成熟度很高,Ro值普遍大於2%以上,以及有機質類型以Ⅲ為主,沒有計算盆地烴源岩的油資源量。
運聚系數求取:採用中國石油集團三輪資評《刻度區解剖與資源評價重點參數研究》(2003.07)油氣運聚系數統計模型成果算得金衢盆地石炭—二疊系烴源岩的天然氣運聚系數(表10-54-2)。
表10-54-2 金衢盆地石炭—二疊系烴源岩氣運聚系數參數及結果表
有機碳法資源量計算參數見表10-54-3。
表10-54-3 金衢盆地石炭—二疊系烴源岩有機碳法資源量計算參數表
(二)氯仿瀝青「A」法
氯仿瀝青「A」法計算中排聚系數0.2,運聚系數1.8,各單元參數如烴源岩面積厚度等見表10-54-4。
表10-54-4 金衢盆地氯仿瀝青「A」法計算資源量參數表
(三)類比法
根據類比法原理,選擇麻陽盆地作為金衢盆地的類比區,各單元類比系數及其他參數見表10-54-5。
表10-54-5 金衢盆地各構造單元類比法資源量參數表
四、資源評價結果
(一)油氣資源評價結果
1.有機碳法資源量計算結果
通過確定盆地石炭—二疊系烴源岩分布面積、厚度、有機碳等各項計算公式所需的參數,通過蒙特卡羅法相乘,得到金衢盆地石炭—二疊系烴源岩的天然氣資源量各單元分別為91×108m3,33.33×108m3,216.52×108m3(表10-54-6)。
表10-54-6 金衢盆地石炭—二疊系烴源岩有機碳法資源量計算結果表
2.氯仿瀝青「A」法計算結果
氯仿瀝青「A」法計算資源量各單元分別為297.41×104t,108.55×104t,699.78×104t(表10-54-7)。
表10-54-7 金衢盆地氯仿瀝青「A」法計算資源量結果表
3.類比法資源量計算
類比法計算資源量各單元分別為265.99×104t,129.43×104t,574.61×104t(表10-54-8)。
表10-54-8 金衢盆地各構造單元類比法資源量結果表
4.油氣資源量匯總
通過有機碳法、氯仿瀝青「A」法以及類比法計算了金衢盆地各構造單元石炭—二疊系烴源岩的資源量,現將不同方法算得資源量用特爾菲法匯總得到地質資源量石油為1024.31×104t,天然氣為340.85×108m3;可采資源量石油為160×104t,天然氣為181×108m3(表10-54-9)。
表10-54-9 金衢盆地資源量匯總表
(二)油氣資源分布與品位
本次評價油氣資源在層繫上均分布於石炭系和二疊系,深度上均屬於淺層~中深層,資源分布的地理環境屬丘陵。油氣資源的品位均屬常規油氣。
五、勘探建議
金衢盆地位於華夏陸塊和揚子陸塊兩大構造單元之結合部,盆地兩側為斷裂控制,南部以江山—紹興深大斷裂為界,北部以常山—漓渚斷裂為界,屬於斷陷—坳陷型盆地。盆地前震旦結晶變質岩基底上有兩套地層,即古生代海相層及中新生代陸相層。海相層為印支期褶皺系,並受晚期斷裂改造,是油氣勘探的主要目的層,陸相構造層受盆地邊界斷裂和盆內下章斷裂的控制,分為南北兩塊,是盆地或油氣勘探的蓋層。通過對盆地深入研究認識,結合本次資源評價結果認為金衢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潛力。
由於盆地內重、磁、電等非地震物探工作較多,數字地震工作量少,覆蓋次數低,且品質差,因此難以對盆地的地質結構和地層分布進行確切的解釋及成圖。另外,以往布井多依據重力、電測深及地面地質資料,鑽探主要打在重力高上;鑽探多以白堊系為目的層,鑽達古生界的井太少,致使盆地成藏地質條件認識不清,影響勘探進程。因此建議加大多次覆蓋數字地震勘探工作量,部署南北向區域大剖面,以便搞清盆地地質結構,並進一步明確盆地有利勘探區,同時加強盆地地質綜合研究與評價工作。
六、小結
根據本次資源評價結果,金衢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0.102×108t,天然氣地質資源量341×108m3,油氣合計為0.375×108t油當量,可采資源量石油為160×104t,天然氣為181×108m3,資源豐度達2.03×104t/km2,顯示了該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氣資源前景。從目前的評價結果來看,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比率為1∶2.7,表明該盆地以天然氣資源為主。
B. 衢州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衢州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8°0l′一119°20′,北緯28°14′~29°30′。在星宿分野上屬婺女(須女)中心部位,故境內有須江,其西有婺源,其東有婺州。歷史上曾是該分野區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江南第一古城——春秋時期姑蔑國都城就出現在這片古老而文明的熱土之上。她位於浙江省西部,雄踞錢塘江上游。東鄰金華市,西接江西省上饒地區,南連麗水市與福建南平市,北交杭州市和安徽省黃山市。素有「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陽之肘腋,制閩越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五路總頭」、「四省通衢」、「東南鎖鑰」之稱。
行政區域:衢州市轄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2005年底,全市行政區劃調整合計為13街道、47鎮、46鄉、72社區居委會、2599行政村。
面積與人口:全市總面積8841.12平方公里,東西寬127.5公里,南北長140.25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246.7萬人。
交通樞紐:衢州是眾所皆知的國家化學工業基地,同時也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交通十分便捷,陸、水、空交通網四通八達。民航可直達北京、廣州、深圳、廈門、南京、青島等地;公路國道、省道縱橫境內,市區到各縣(市)的半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此外,杭金衢(杭州—金華—衢州)高速公路衢州段已經全面建成,黃衢南(黃山—衢州—南平)高速公路衢州段、杭新景(杭州—新安江—景德鎮)高速公路衢州段、新龍麗(新安江—龍游—麗水)高速公路已經開工。浙贛電氣化鐵路橫貫東西,九景衢(九江—景德鎮—衢州)鐵路的衢州至常山段已經開工建設,衢州到四省邊際各中心城市之間已形成兩小時交通圈,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C. 吳語金衢片的分布縣市
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蘭溪市,浦江縣,義烏市,東陽市,磐安縣,永康市,武義縣
衢州市:柯城區,衢江區,龍游縣
麗水市:縉雲縣
D. 金衢盆地有什麼特色
金衢盆地的龍游、蘭溪縣,今日不算十分富裕,明清時期可是商賈輩出。有多少人內的生意失敗了,我們不愛聽容,這里只說那些衣錦還鄉的「成功人士」。
鄉下的攀比較勁,住宅是最直觀的載體,媒婆的花言巧語中,向來也以豪宅別業最具說服力。
家鄉房子的觀瞻,是富商巨賈的大事。今日,龍游、蘭溪所見的古民居,通常都很氣派。
說是古民居,其實不太古,多為清代、民國遺構,如果能發現明代以前的房子,將比考古隊員掘到北京人頭蓋骨更加稀罕。
遠遠地,我們就能看見三山式或五山式的馬頭牆。在今天的logo(標志)中,高聳入雲的馬頭牆是江南民居的經典標志。
看過馬頭牆,迎面而來的是門樓。門樓是民居的正門,由磚石砌成,外觀卻完全是一座極盡雕飾的木牌樓,這是「門面」的題中應有之義。高處的瓦檐,兩端高高翹起,門上的雕飾不是吉祥圖案就是忠孝節義的故事,見過這種門樓的人,當能體會「鬼斧神工」絕非玄虛的文學詞語。然而,村莊中的門樓大同小異,雖然壯觀,卻也單調。凡事太過了,又必然俗氣。
E. 浙江的地理位置屬於東南西北方的哪一方
浙江的地理位置屬於中國的東方。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緯27°02'一31°11',東經118°01'一123°10'。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1%。
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
(5)金衢地理位置介擴展閱讀: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
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
F. 浙江省的地理概況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
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水文
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6)金衢地理位置介擴展閱讀:
浙江,簡稱「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於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總面積10.55萬平方千米。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島嶼構成。浙江省地處亞熱帶中部,屬季風性濕潤氣候。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