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在武漢市的地理位置
① 武漢大學在哪裡
武漢大學的面積很大,學校有很多大門所以具體地址也不相同,最具代表性的大門也就是牌坊的位置在武漢市洪山區八一路珞珈山
② 武漢大學的地址在哪裡
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號。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
③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的地理位置
華師的正門(鄧小平題名的),跟武大的信息學部,也就是武測只隔了一條街,就是廣埠屯電腦一條街。
④ 武漢大學在武漢什麼位置
武漢大學是在洪山區!東湖南岸!風景秀麗!
⑤ 武漢大學的具體地址是
武漢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號。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初名自強學堂,誕生於1893年,是一所中國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也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在武昌創辦自強學堂,由此揭開了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序幕。
武漢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5)武漢大學在武漢市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武漢大學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1月,武漢大學共有專任教師37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餘人,有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68位長江學者特聘及講座教授、39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共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共有5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29個二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6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擁有42個博士後流動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漢大學
⑥ 武漢大學在哪裡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校園景色概述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於1913年由國民政府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於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首批國立綜合大學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學府。目前武漢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與法國同行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之一。 基本信息欄中文名: 國立武漢大學 外文名: Wuhan University,WHU 簡稱: 武大 校訓: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創辦時間: 1893年 類別: 國立綜合性大學 現任校長: 顧海良 所屬地區: 中國武漢 主要獎項: 中國最美麗的大學目錄[隱藏]學校概況學校簡介校名拾趣校訓釋義校史檔案【歷史變遷】 【鼓勵與鞭策】 【校史年表】歷任校長數字武大珞珈擷英武大IAS院系設置校園文化 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校名拾趣校訓釋義校史檔案 【歷史變遷】 【鼓勵與鞭策】 【校史年表】歷任校長數字武大珞珈擷英武大IAS院系設置校園文化 [編輯本段]學校概況 武漢大學校徽(常用但並非官方公布)武漢大學有著豐富的內涵與人文底蘊。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 「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學精神。 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 中國最美麗的大學 」。 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 「 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 學校簡介【學校環境】 武漢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路16號 ,武漢大學校園佔地面積5 600畝(含附屬醫院佔地面積438畝),建築面積389萬平方米(含附屬醫院建築面積536 760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 校園瀕臨東湖,環抱珞珈,滿園蒼翠,桃紅櫻白,鳥語花香。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一批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如:宋卿體育館、老圖書館、半山廬、十八棟。近年來,武大學人又進一步精心治理校園,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等文科區標志性建築群拔地而起,氣勢雄偉,新老建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園更加多姿多彩。 學生住宿區桂園、楓園、櫻園、梅園因其風景而命名,春夏秋冬,桂櫻梅楓可以說是詩情畫意。還有湖濱、星湖等住宿區都各有特色。
⑦ 武漢大學城分布圖
LZ說的是武漢黃家湖大學城目前有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湖北中醫學院(黃家湖校區)中南民大工商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等四所院校求採納
⑧ 跪求!!武漢所有的大學,地理位置,和分數線急用
距離武漢大學最近的是華中師范大學。樓主要把每個學校都列表出來,太麻煩了吧!你既然高考就要預定好一個目標,而不是這么廣泛的去撒網
⑨ 武漢大學具體地址
武漢工程大學 [英]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武漢工程大學(原武漢化工學院)位於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中國光谷」的中心,現有兩個校區,佔地1527畝,校舍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學校創建於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學院,隸屬湖北省。198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武漢化工學院,改由化工部管理。1998年7月,隨著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學校劃轉到湖北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為主的體制。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武漢工程大學。經過30餘年的建設,學校已從原來以培養化工及相關專業專門人才為主的工科院校發展成為一所辦學條件較好、實力較強、水平較高、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現設有14個學院、1部和1個研究設計院,設有工、理、管、經、文、法學6個學科門類,47個本科專業,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萬餘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3000餘人,專科生696人,碩士研究生611人。學校二級學院---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本、專科生近5000人。學校現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人文社科基地,9個省級工程中心,24個碩士點, 11個湖北省立項建設碩士點,5個湖北省立項建設博士點。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材料學、生物化工、化工過程機械、應用化學、材料化學與物理7個學科已被湖北省評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設崗學科。此外,還與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天津大學、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礦物加工工程、化工過程機械、化學工藝、等離子體物理等專業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擁有固定資產7.1億元,教學、實驗用房35萬㎡,建有400米標准田徑運動場2個,標准游泳池1個,籃、排、羽、網球場52個。多媒體教室37個(6991個座位),語言實驗室7個。有各類實驗室33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8729台,總值9800萬元。圖書館館藏紙本書刊92.5萬冊,實體電子圖書10萬冊,網上訪問電子圖書30萬冊,9種文獻資料庫,是湖北省高校「優秀圖書館」和「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 。 學校現有教職工1700餘人,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人員500人,其中正高職人員115人。專任教師856人,其中副教授229人,教授104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551人(其中博士生67人),占教師總數的64.3%。教師中有1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為教育部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人才工程,12人為湖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和其它拔尖人才,4人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8人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7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津貼,2人當選為湖北高校教學名師,1人當選為湖北省第七屆「十大傑出青年」,15人為省級以上優秀教師(其中1人為全國優秀教師)。學校在化學工程與工藝、磷礦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離子體技術、新材料的開發與利用、新葯合成與制葯新工藝、新設備研製與開發、網路及自動化、人工智慧技術、人才學與人力資源開發及經濟管理等學科專業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九五」以來,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147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3項,省部級項目307項,企業項目1126項,科研成果轉化440餘項。學校獲各類科技成果獎53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34項,省部級其它獎勵11項。近幾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ISR四大檢索收錄300餘篇。2002、2003年專利申請數連續兩年居湖北省內高校第5名,省屬高校第1名。2002年專利申請數在全國高校排第78名,2004年專利授權量在全國高校排第78位。科研經費2004年3475萬元。學校機器人足球隊先後獲得第七屆、第八屆世界機器人足球賽模擬5對5組冠軍,第九屆11對11組冠軍。學校與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工學院等十多所國外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學校還成立了有百餘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參加的董事會。 學校廣泛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思想教育活動和以青年志願者為載體的青年服務活動,涌現出許志偉等優秀大學生和一批先進集體。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英語、電子設計、數學建模、藝術設計等競賽及各種體育競賽中多次獲得佳績。學校的辦學質量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從近年招生看,我校生源有較大優勢。我校的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普遍歡迎,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應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達12%以上。建校30餘年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3萬余名,許多畢業生已成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骨幹力量。 學校40餘次受到省級以上表彰,其中獲國家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表彰8次,獲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四部委表彰4次,獲全國學聯表彰3次。學校被授予 「省級最佳文明單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學校」、「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綠化紅旗單位」,「園林式學校」,「安全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⑩ 武漢大學在武漢的那個地方離武漢市區遠嗎
我來回答;武漢火炬傳遞路線圖
武漢市政府前江灘廣場-武漢港-江漢關-江漢路步行街-解放大道-解放公園路-建設大道-西北湖廣場-新世界-民生銀行-新華路體育場-中山公園-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商-武漢體育館-崇能路-中山大道-漢正街-第一大道-沿河大道-晴川橋-晴川閣-長江大橋下-漢陽大道-鍾家村-古琴台-漢陽鋼廠-琴台大劇院-龜山-長江大橋-黃鶴樓-首義廣場-洪山公園-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東湖-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政府-洪山廣場-洪山體育館
最新武漢奧運火炬傳遞路線 最新武漢奧運火炬傳遞時間
原計劃5月29日的奧運火炬武漢站傳遞活動將推遲到5月31日,路線也相應縮短。同時,宜昌、荊州的傳遞活動則順延至6 月1 日、2 日。
目前擬定的線路為:
漢口火炬傳遞路線:主要以武漢港、漢口火車站、天河機場、武商、新世界、萬達廣場、江漢路步行街等位於漢口片的交通運輸和商貿中心所在地為傳遞線路進行傳遞。
武昌火炬傳遞路線:主要以武大、華工,光谷、長飛,武鋼、武重、武船等教育、商業、製造、高科技等所在地和黃鶴樓、東湖、首義等著名文化旅遊景點所在地為傳遞線路進行傳遞。
漢陽火炬傳遞線路:主要以漢陽鋼廠、武漢煙草、東風本田、黃鶴樓酒廠等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和現代農業基地所在地為傳遞線路進行傳遞。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傳遞線路:主要以神龍、可口可樂、海爾、格力等知名企業所在地為傳遞線路進行傳遞。
聖火在漢傳遞起點:黃鶴樓
聖火在漢傳遞終點:漢口江灘
聖火在漢傳遞距離由原定的42.5公里,調整至19.9公里。
武漢火炬傳遞途經景點:
1.東湖高新開發區:
東湖位於武漢市城區的內環與中環之間,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還是毛澤東同志在解放後除中南海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它於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200萬人次。而東湖高新已成為精英的創業天堂,是商家的投資熱土,形成以光電子信息為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環保、機電一體化、高科技農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2.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位於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主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形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1957 年10 月,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3.黃鶴樓:
始建於三國時期(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此而來),築城為守,建樓以瞭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詩人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
4.晴川閣:
晴川閣坐落在武漢市漢陽龜山,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夾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
5.漢正街:
翻開史冊,漢正街歷盡滄桑。歷史悠久的漢正街是漢口最古老的一條街道之一。近百年來,漢正街一直是舊漢口鎮的商業精華之所在。
6.武漢國際會展中心:
其前身為武漢展覽館,是1956 年建成的中蘇友好宮,為解放初期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在全國興建的第四座大型綜合性展覽館,是中國展覽館協會發起人和常務理事單位。
為北京奧運加油!為中國加油! 2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