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古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對審美的影響

古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對審美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23 03:46:30

❶ 古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產生了什麼影響

眾所周知,現代西方文明是由古希臘羅馬文明經由中世紀的基督教而到近代的工業文明獨立發展演變而成的.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共同構成了古代西方文明.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而羅馬則是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和古代西方文明的統治者,它們為新生的資產階級發動革命提供了解放的旗幟和思想武器.
西方文明,人們常稱之為藍色海洋文明,其特點是經濟上以商品經濟為主,政治上擁有議會體制.而具備這一特點的海洋文明,最早出現在希臘半島,因而希臘半島成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以後的西方文明在眾多方面都承襲了希臘文明的許多因素,因此,希臘文明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比今天希臘共和國要大得多,古希臘的地理范圍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東邊的愛琴海和西邊的愛奧尼亞海,以及今天土耳其西南沿海,義大利南部及西里西島東部海岸地區,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明顯不同於古代東方,希臘為多山地形,且島嶼較多,荒涼的山坡把平原分割
成小塊,土地只適合種葡萄,橄欖等,糧食不能自給.但海岸線很長,海島密布,多良港,在陸地
交通和交往及其困難的條件下,海洋成為當時的主要運輸線.
希臘的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小塊的平原形成了希臘眾多小國寡民的城邦,城邦處於土壤相對肥沃的地方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因而吸引來更多的移民,成為該地區
的主要城市,許多小城邦就是這樣形成的,彼此較為隔絕,而又生機勃勃的發展者.希臘平原少
土地貧瘠,糧食不能自給,決定了只有通過商業貿易才能維持生存與發展,用自己生產的葡萄
酒和橄欖油換回糧食和其他生活用品,而對希臘來說,這種貿易只能是海外貿易,海岸線很長
海島密布,多良港,又為這種工商業航海貿易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條件.商業航海貿易須以平等
交換為原則,商業貿易的發展要求自由的環境,以及顧及商業貿易者整體利益的政策,這一切
有助於古希臘人平等觀念的形成與民主政治的建立.
陽光,大海,和島嶼是上帝給希臘人的恩賜.在小國寡民城邦一旦由於人口的增加而無法負荷
時,希臘人就利用曲折的海岸,天然極佳的港口到海外建立殖民地,頻繁的航海貿易活動使希臘人練就了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民族性格,這種冒風險的職業,同時也鍛煉了希臘人不畏強暴的精神,職業的流動性又使他們見多識廣,對自由的要求也更為強烈.
羅馬文明是希臘文明的繼續,羅馬地處地中海亞平寧半島,農業條件好於希臘,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羅馬人不斷地開疆拓土,隨著一系列征服擴張活動,羅馬將整個希臘都置於它的統治之下,建立了一個囊括整個地中海和不列顛在內的帝國.作為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和一個環繞地
中海的帝國.羅馬文明基本保持了希臘文明的特點,具有更多的商品經濟成分和擁有議會的政治體制.
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是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和西方世界的統治者,希臘和羅馬文明共同構成了古代西方文明.

❷ 簡述自然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參考:

http://wenku..com/link?url=0o97qB-ZWeQDCCpjrZvyJT1s6nxesMCsJOG--DRzNsPBCe3mx8_qedd8bOnEz-xd2194pZU1oJ5h-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版對我的肯定~謝權謝哦

❸ 以古希臘為例,談談自然地理環境對審美活動的影響。

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西方民主政治產生條件專. 1、 西方民主政治產生屬的歷史條件 ① 多山、多港、多島的地理環境 ② 希臘城邦小國寡民(古代歷史條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 多山、多港、多島的環境促成希臘商品經濟發達和海外活動頻繁,使希臘人較早接受平等、民主觀念. 2、 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幫長期獨立自治 3、 希臘城邦中流行的政體是:貴族制、民主制

❹ 古希臘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對價值觀念的影響

古希臘文明屬於海洋文明,一下是我抄的的別人的。

古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特定的地理條件使得古希臘人難以在田地里依靠農耕方式某勝,而是在海上靠經商、做海盜或到海外開辟殖民地來求生存。這種生存環境早就了古希臘人自由奔放、富於想像力、充滿原始慾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也培育了古希臘人追求現世生命價值、注重個人地位和個人尊嚴的文化價值觀念。因此,古希臘文學和藝術具有豐富多彩、雄大活潑的特徵,具有人類社會童年時代天真爛漫的特徵。

由於古希臘海灣、海島眾多,航海業發達,因此同其他地區,特別是同埃及和西亞各國有著廣泛的商業、文化聯系。早在古希臘文明誕生之前,在西亞的兩河流域的峽谷里就連綿不斷的產生了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那裡已經具備了較先進的書寫、冶金、紡織等手工藝術,數學、天文學、建築學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地處北非的埃及,在工業、農業、科學、文學藝術方面也出現了古代罕見的奇跡。這一切都對希臘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希臘人從古老的東方文化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以滋潤自己,希臘文學也具有顯著的東方色彩。

古希臘文學表現了古希臘人對宇宙、自然與人生的理解與思考,其中蘊涵著他們較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內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測,大自然不可駕馭,人生的變幻無常,使他們形成了帶有宗教宿命論色彩的「命運觀」。體現在文學中,命運對人具有絕對的控制性和不可改變性,人必須服從命運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圍內發揮最大的才幹與潛能,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

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獨立不羈、狂歡取樂、享受人生的個體本位意識,而在困難面前又表現出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精神。威力無窮的命運給古希臘人帶來了困惑與恐懼,也培養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個體精神。此外,他們在與命運抗爭中激發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臘文學正是在描寫人對現世價值的追尋、人與命運的矛盾和抗爭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潑與美麗,表現了人類童年時期的自由、樂觀與浪漫。生命意識、人本意識和自由觀念是古希臘文學的基本精神,以後也成了西方文學與文化的基本內核

❺ 期中美學概論的題目 1. 以古希臘為例,談談自然地理環境對審美活動的影響。

志願填報抄是高考錄取之前的一個項目,是考生進入大學的一個必經項目,關繫到廣大學子的命運。高考志願表中,在院校、專業的下面設置一個「專業服從調劑與否」欄目,究竟填報「服從」還是「不服從」,要求考生必須在學校與專業之間進行一次博弈。

❻ 古希臘的地理環境對於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因為希臘所處的巴爾干半島前出部分多為山地——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在半島上的各個勢力缺乏專發展屬到足夠強大的經濟以至於吞並別的勢力;同時因為三面環海,一方面各城邦可以通過海洋獲得漁業、貿易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為各城邦的統治者提供了海上戰略縱深,不容易被徹底擊潰,城邦雖小,但生命力足夠頑強。另外,因為巴爾干半島前出位置的優越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希臘也一直沒能發展出諸如中國的精細農業,缺乏足夠的戰略糧食儲備,這也是各城邦之間難以出現激烈的兼並戰爭的重要原因。綜上所述,一方面,巴爾干半島上的各個希臘城邦不能相互吞並;同時,因為海洋的天然屏障,強大小亞細亞及波斯地區文明難以在較落後的技術條件下發動對半島的致命性攻擊,所以才會出現在小小的巴爾干半島前出部分能邦國林立,繁盛而君權不夠強大,自由的政治環境也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現象。

❼ 指出古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其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古希臘多山抄割裂地自然環境影響襲下的長期的政治分裂,有利於文化領域的百花齊放.三面環海使古希臘航海業發展迅速,奠定了古希臘文化昌盛的基石.氣候溫和,適宜開展各種戶外公眾活動推動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古希臘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這使得古希臘易於吸收兩大文明的積極因素,達到文化發展到達的頂峰.

❽ 自然地理環境對古希臘城邦的形成有哪些重要影響

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西方民主政治產生條件. 1、 西方民主政治產回生的歷史條件 ① 多山答、多港、多島的地理環境 ② 希臘城邦小國寡民(古代歷史條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 多山、多港、多島的環境促成希臘商品經濟發達和海外活動頻繁,使希臘人較早接受平等、民主觀念. 2、 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幫長期獨立自治 3、 希臘城邦中流行的政體是:貴族制、民主制

❾ 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最主要的影響是

多山地,港灣眾多,沒有遼闊的平原土地,多種經濟形態並存.山脈把陸地分割成小塊內,有利於容小國寡民形成,不易建立領土廣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同時人們可以早出晚歸,相互間比較熟悉,一切國家政務比較簡單,易於在公民大會中討論和發表;土地貧瘠,生產力不發達,促使人們產生積極,勇敢和富於進取的精神;海外貿易興盛,以平等交換為原則,有助於人們平等觀念的形成與民主政治的建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