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陝北地理環境分析

陝北地理環境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2-23 02:50:19

❶ 西北地區的地理環境分析

西北地區地理環境特點
1.西北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西北部。
2.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為半乾旱、乾旱氣候)。
3.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倫貝爾高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鄂爾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內山脈和盆地相間: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阿爾金山。吐魯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沙漠。
4.西北地區地面植被由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呼倫貝爾草原。石質戈壁、沙丘。內流河、內陸湖。綠洲。
5.大草原與全國畜牧業基地。游牧與定居輪牧。人工草場。圈棚飼養。蒙古包。打草、擠奶、剪羊毛逐步實現機械化;馬和駱駝為牧區重要交通工具,使用摩托車、汽車的逐漸增多。
6.灌溉農業。「塞外江南」—河套平原、寧夏平原。甘肅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塊塊綠洲。吐魯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長絨棉。點狀、帶狀分布的村鎮、城市、農田。
7.礦產資源豐富。煤、石油、稀土、鐵、鎳、黃金、鹽、寶石等儲量大。
8.絲綢之路。蘭新鐵路與歐亞大陸橋。
9.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馬佣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錫林郭勒草原被列入《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名錄》。

❷ 談一談陝北地區環境問題有哪些應該如何處理

陝北的窯洞是依山勢開鑿出來的這樣一個拱頂的窯洞。由於黃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回塌的性質,而拱頂的承重能力又答比平頂要好,所以窯洞一般都是採取拱頂的方式來保證了它的穩固性。陝北取黃土高原土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作民居,有冬暖夏涼的優點。窯洞民居可分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種。地坑式窯洞在地面挖坑,內三面或四面開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窯洞是沿山邊及溝邊一層一層開鑿窯洞。土坯拱式窯洞以土坯砌拱後覆土保溫。此外還有磚石砌的窯洞式民居。地坑式窯洞也見於黃土層厚的豫西平原地區,如河南鞏縣的地坑式窯洞,常常是整個村莊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遠遠望去,只見村莊的樹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窯洞頂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種植莊稼。甘肅東部也有這種地下街道。從西方環境建築學家的觀點看來,這種地坑式窯洞建築是完美的不破壞自然的文明建築。地下窯洞的組合,仍然保持北方傳統四合院的格局,有廚房和貯存糧食的倉庫、飲水井和滲水井,以及飼養牲畜的棚欄,形成一個舒適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劃分、上下層的交通關系、採光通風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處理方法。

❸ 陝北的自然環境特點

更正一下:陝北雨水少得可憐

❹ 陝北民歌的形式、內容、特色與陝北地理環境、歷史文化以及風土人情之間的內在聯系。

陝北,歌的高原。 陝北民歌多採用信天游這種形式。
信天游的傳唱之境,是一片廣漠無垠的黃色高原,這高原,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蒼茫、恢宏而又深藏著凄然、悲壯;清峻、剛毅而又飽含著沉鬱、頓挫。 千百年來,它以自己的個性潛在地影響著陝北人的生活習俗,塑造了性格鮮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蒼涼、宏壯而沉鬱的信天游。信天游,在這地瘠民貧,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溝溝里,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是陝北勞動人民抒發感情的最好手段,是發自人民心底的呼聲。
信天游唱詞一般為兩句體,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基本上是即興之作。這些口語化的詩句,語出驚人,形象生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內容主要以反映愛情、婚姻、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為主。陝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樂,也唱個人的憂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現實,是對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託。
信天游的節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開闊,扣人心弦、回腸盪氣,這同溝川遍布的陝北地貌有很直接的關系。在當地,人們習慣於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地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於是便在高低長短間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韻律,這種習慣自然會對信天游產生影響。因此信天游的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韻律和協,不加修飾地透著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陝北人的精神世界. 這便是陝北民歌的形式 內容 及特色。

❺ 陝北的地理文化

陝北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說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備好。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換新衣服。再窮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凈凈。在這里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里,我還看 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里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裡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里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華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窯洞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介面子窯洞多種。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
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省土地,又經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
人們利用黃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窯洞叫土窯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寬3米左右,最深的可達20米。窗戶有兩種,一種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種是約3—4平方米的圓窗。其特點是冬暖夏涼。用石頭作建築材料,深7—9米,寬、高皆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窯洞。磚窯的式樣、建築方法和石窯洞一樣,外表美觀。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窯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腳下的向陽之處,窯洞上面的腦畔多栽樹木和花草。 錢錢飯
這本是陝北缺糧人家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藉以充飢。而現在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其做法為,將黑豆經水浸泡膨脹,放在石碾上碾壓成片,形如銅錢,故人稱「錢錢飯」。煮時按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逐次下鍋,等豆錢半熟時,再放入小米。當豆錢漂浮於粥面上時就可以食用了。錢錢飯粘糊爽口,香濃味美,尤其是寒冬里,喝一碗錢錢飯驅寒保暖,愜意極了。
鹵煮驢板腸
是將整副驢大腸反復漂洗干凈,入清水煮半熟,撈出加醬、辣椒、花椒、蔥、姜、鹽等鹵煮而成,其特點是麻、辣、咸、嫩、鮮香味美,為陝北食中一奇。
吃陝北菜時也別忘了要上一壺陝北米酒,這種用軟黃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適口、消膩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飲料。賀敬之曾在他的《回延安》詩中贊道:「一口口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足見米酒的引人之處了。
火燒
火燒,扁圓如燒餅,含陷似餃子,皮薄陷多,外酥里綿,鮮香味濃,輕咬一口,油水便滋溢而出。分為干火燒和油火燒二種。
干火燒做法是,把面和好揉到,切成一兩左右大小,用擀杖擀成薄皮,皮薄可至紙張一般,抹上油捲起,豎立壓開,包入肉陷,再壓成直徑10厘米左右的圓餅,放在專門打餅子用的鏊子上烙至外皮焦黃即可。油火燒則直接用麵皮包陷,在平底鍋淺油中煎熟,食用時,澆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膩,更為爽口,其陷多用豬肉剁大蔥。也有用羊肉或牛肉的。受外地遊客稱道。
黑楞楞
由土豆做成沫狀,去處澱粉,然後做成圓球狀,放入鍋內蒸熟,陪上調料便可食用。雖然去處了澱粉在營養方面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絲毫不能影響其令人難忘的味道。
密汁南瓜
用陝北優質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兩半,再順天然瓜溝切為若干小瓣,拼復完整,入鍋蒸熟後,澆以糖汁。口感綿軟,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維生素A、C、鈷、鋅等營養元素,對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獨特療效。
洋芋擦擦
延安傳統飯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庫勒」。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時將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末等,同麵粉攪勻,上籠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蒜泥、辣面、醬、醋、蔥油或香油。若用炒鍋快火炒出,其味更佳。
油饃饃
圓形,環狀,炸熟後,金黃似銅錢,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徵。黃米磨面、細籮,用軟米熬成滾米湯燙面,置熱炕發酵。面發後,攤製成一個個中間有孔的小圓餅,入油鍋炸至紅褐色即可。
碗砣
碗砣為延安風味小吃。做法是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
抿節
抿節在陝北方言中讀「抿節兒」,節音兒化,所以也寫作「抿尖」。抿節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面,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製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呈扭曲狀。食時,將抿節下鍋煮熟,澆以素湯,湯內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並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此乃陝北麵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點之品種。
陝北大燴菜
陝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風味,雖然此菜源與內蒙,但是隨著在陝北的落地生根加進去了許多陝北獨特的風味,其主要有粉條、瘦肉、土豆、蔬菜等組成,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❻ 陝北民歌的形式、內容、特色與陝北地理環境、歷史文化以及風土人情的內在聯系。寫成研究小報告

這個的工程量不小啊

❼ 分析西北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你好~
中國西北地區:
1.位置與范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專阿爾金山——祁連屬山一線以北。
2.乾旱為主的自然環境
(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主要包括第二級階梯的內蒙古高原、准格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2.)氣候:a.成因,深居內陸,距海遠。山嶺阻隔。導致海洋濕潤氣流難以深入。b.特徵,以乾旱為主,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太陽輻射強,多大風。
(3.)植被,以草原為主,由於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植被自東向西依次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體現了地理環境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差異。
(4.)河流,河流流程短,流量小,多為內流河,流經本區的外流河主要有:額爾齊斯河、黃河。
3.農牧業
(1)畜牧業:半乾旱地區以草原牧場為主,主要分布在賀蘭山以東,如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等。乾旱地區以高山牧場為主,集中在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等山脈的山麓和山坡地帶。
(2)灌溉分布:被譽為「塞外江南」的內蒙古河套平原、寧夏平原,以及甘肅的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綠洲。
特色農產品: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新疆的長絨棉。

❽ 陝西的地理環境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部,地處東經105°29′~111°15′和北緯31°42′~39°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新亞歐大陸橋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8個省市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西部的區位之便。陝西省最東位於榆林市府谷縣黃甫鎮,最西位於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鎮,最南位於安康市鎮坪縣華坪鄉,最北位於榆林市府谷縣古城鄉。
計算成果表明,陝西省行政區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最長為878.0千米,東西最寬為517.3千米。各地市中,行政區域南北最長是榆林市,為312.0千米,南北最短是銅川市,為86.6千米;東西最寬是榆林市,為346.4千米,東西最窄是銅川市,為82.6千米。 海拔坡度 陝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500米到20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的90%。陝西省平均海拔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寶雞市,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為675米。
坡度計算格網單元為25米×25米。計算成果表明,陝西省25°以上坡度段面積最大,佔全省38%;3°-8°坡度段面積最小,佔8%。陝西省平均坡度為19.9°;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為28.4°,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為9.3°。 地勢特徵 陝西地勢的總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陝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區。 主要山脈 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龍山2917米,首陽山2719米,終南山2604米,華山2160米,白於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嶺1400~1600米。 地貌類型 按照地貌類型劃分指標,將陝西省劃分為風沙過渡區、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區、秦嶺山地區、漢江盆地區和大巴山地區六個地貌類型區域。
陝西省各地貌類型面積中,黃土高原區面積最大,佔40%,漢江盆地區面積最小,佔5%;各地貌類型區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嶺山地區,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關中平原區,為546米。 境內氣候差異很大,由北向南漸次過度為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氣溫13.0℃,無霜期218天左右。復雜多樣的氣候特點和地形地貌,孕育出萬千物種和世間珍奇,堪稱自然博物館,有「小中國之稱」。
陝西省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整體屬大陸季風性氣候,由於南北延伸很長,達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緯度多,從而引起境內南北間氣候的明顯差異。長城沿線以北為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陝北其餘地區和關中平原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陝南盆地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山地大部為暖溫帶濕潤氣候。
陝西溫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氣溫在7~16℃。其中陝北7~12℃;關中12~14℃;陝南的淺山河谷為全省最暖地區,多在14~16℃。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陝北-10~-4℃,關中-3~1℃,陝南0~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陝北21~25℃,關中23~27℃,陝南24~27.5℃。春、秋溫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溫差小,冬季南北溫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遞減,受山地地形影響比較顯著。春季少於秋季,春季降水量佔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佔全年的1%~4%。暴雨始於4月,於11月結束,主要集中在7~8月。關中、陝南春季第一場320.0毫米的降水過程一般出現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現在6月下旬後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間,暴雨相對集中,關中、陝南地區出現洪澇災害較多。

❾ 陝北有哪些風土人情舉例說明它與當地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黃土具有垂直節理發育、直立性,干糙,所以適合打窯洞居住。高原氣候,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所以蘋果、大棗色正、味甜。溝壑縱橫,傳遞信息話語短促聲音大,所以信天游悠揚高昂。......

❿ 根據陝北的傳統民居窯洞,說明陝北的自然環境特徵

陝北的傳統民居窖洞自然特徵:
1,溫和滋潤
2,炎熱多雨
3,終年嚴寒
4,冬冷夏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