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8年級下冊地理第一課知識點

8年級下冊地理第一課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2-23 02:35:33

1.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地理知識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工商業的興起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1.、作坊與手工工場的區別;作坊、手工工場和工廠的關系;2、14世紀義大利最早出現手工工場;中國明清時期也出現了;3、手工工場出現和發展的意義;但西歐仍處於農業社會
商人的地位變了 1、16世紀商人地位的特點(經濟地位顯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2、利商政策與商人地位變化的關系(思考題)3、16世紀西歐的商人、貴族和農民地位的變化
第二課沖破思想的牢籠 蒙娜麗莎的微笑(文藝復興運動)14---16世紀 1、文藝復興運動最早興起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影響西歐2、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達芬奇、莎士比亞3、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意義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運動) 1、教皇奶牛稱呼的由來 2、宗教改革領導人--路德3、宗教改革運動使得德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近代科學的誕生(近代科學革命) 1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說—科學革命的開端3、布魯諾---宇宙無限論 4、牛頓-----物理力學(萬有引力)
理性之光(17-18世紀啟蒙運動) 1、17—18世紀西歐啟蒙運動的中心是法國2、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天賦人權)盧梭(人民主權)
第三課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發現新大陸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開辟的因素和客觀條件2、海上探險走在最前面的兩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3、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路線和貢獻
全球聯系的加強(正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荷蘭----海上馬車夫)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負面影響) 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英國—日不落帝國)
第四課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2、議會軍資產階級領導人-----克倫威爾;處死國王查理一世3、革命成果----《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美國獨立戰爭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1年 1、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英國對北美的殖民統治2、來剋星頓槍聲---拉開獨立戰爭序幕 領導人----華盛頓3、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的誕生4、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三權分立),確定共和政體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年—1793年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等級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尖銳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使革命達到頂峰(三次起義的成果)3、革命文件《人權宣言》 領導人—羅伯斯庇爾4、法國革命的意義;法國政體—共和制5、拿破崙1804年建立法蘭西帝國,頒布《法典》,鞏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課面臨挑戰的中國 最後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軍入關2、江南地區手工工場興起棉紡織業發達,出現徽商晉商商幫3、對外貿易出超,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出口絲綢茶葉瓷器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明修長城清修廟-----兩朝民族政策的差異2、清---管理西藏、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葛爾和回族叛亂3、中俄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康熙)
專制帝國(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設廠衛 2、清雍正設立軍機處----皇權強化達到頂峰 3、文字獄、八股取士---黃宗羲
來自海上的挑戰 1、1405—1433鄭和下西洋規模和意義(今年是600周年)2、傳教士來華---利馬竇 郎士寧3、殖民者來華---澳門侵佔澳門、荷蘭侵佔台灣(鄭成功)4、清朝的對外政策------閉關自守,廣州一口通商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興起 第一工業革命開始時間、主要發明、特點和對英國的影響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各國重視科學研究;大學成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達爾文《物種起源》;內燃機發展的理論基礎)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主要發明、應用產業和影響
人在工廠 1840年前後的英國機器生產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場工廠有嚴格的勞動紀律和管理制度;出現流水生產線(福特)
第二課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 地球變小了 1、整體世界形成的必要條件;整體世界形成的表現2、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的時間------20世紀初
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1、整體世界形成過程對西方國家的影響---瓜分世界,進行殖民掠奪,控制和奴役著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對亞非拉國家影響----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嚴重;2、文明----工業文明傳播到亞非拉地區,促進社會生活的變化3、野蠻----西方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野蠻的殖民侵略和掠奪
挑戰與回應 1、反抗斗爭獲得獨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2、適應工業化改革--------日本(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
第三課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屈辱的歲月1840—1901年 1、1839年林則徐虎門硝煙及評價;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2、1840-1842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內容及影響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3、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劃分勢力范圍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內容及危害
悲壯的抗爭 1、元里人民抗英(鴉片戰爭);關天培(鴉片戰爭),鄧世昌(甲戊海戰),徐驤(台灣軍民抗日)2、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領導人、性質、意義、失敗原因
師夷長技以制夷 1、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代表對待西方的態度發生變化及原因2、林則徐—中國西學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海國圖志》3、學習西方---洋務運動(時間、代表人、學習內容、結果)
從維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戊戌變法序幕(康有為、梁啟超)2、維新派觀點與洋務派觀點的不同( P7I頁)3、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3、孫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會,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分析。
第四課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工業化和城市化 三大產業的出現,什麼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什麼是「城市病」
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工業化奠定現代文明生活基礎的表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飲食;醫學進步人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洗衣機);婦女地位提高(三八婦女節);義務教育普及;大眾傳媒發展,;服裝休閑大眾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築鋼筋水泥化等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後西方社會的兩大主要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2、工人爭取權利的斗爭—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3、空想社會主義:法國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和諧公社)4、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全球性的震盪 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 1、一戰二戰的時間、原因、交戰雙方、性質、轉折戰役及危害2、科技的使用;怎樣看待戰爭的危害;《安妮日記》、聯合國
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影響、本質。(1825年英國)2、為了應付危機,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權,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成為二戰的策源地;美國則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傳統的資本主義得到改造,開辟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道路。
第二課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理想變現實的十月革命 1、19世紀中期俄國改革推進工業化,但落後於歐美國家;2、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義,推翻沙皇專制統治(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成立蘇維埃政府,退出一戰,頒布《土地法令》;1922年,蘇聯建立。(十月革命意義)
「西亞病夫」的崛起 「西亞病夫」由來;凱末爾革命和改革的內容、意義
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內容1234,評價 2、改革弊端是指改變不幹預的自由經濟模式,進行經濟的國家干預。(田納西工程)
第三課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中華民族的覺醒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開始標志、代表人物、主張、意義2、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先鋒和主力、成果、意義
歷史性的轉折 1、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開始研究俄國。(李大釗)2、李大釗陳獨秀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的組織。(1920上海)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內容、地點)--成立中國共產黨4、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
從北閥戰爭到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1、1923年中共三大確定了同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方針2、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領導國民革命運動,創辦黃埔軍校,1926年領導北伐戰爭(葉挺-鐵軍-賀勝橋戰役)3、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背叛國民革命4、1927/8/1南昌起義,9月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5、1934年反圍剿失敗開始長征,1936年在陝北建立新根據地6、遵義會議,長征精神
第四課悄然轉變的社會生活 生活中的變化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出現(、輪船、火車、郵政、電話)
頭腦中的變化 科學思想、自由平等的民主觀點(婚姻自由)、婦女地位提高
第五課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發動了對外侵略戰爭,矛頭指向中國2、1931年九一八事變(沈陽柳條湖鐵路)----日軍侵佔東北3、1937年盧溝橋事變(宛平)----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4、日軍所犯罪行—南京大屠殺、731部隊、轟炸封鎖、掃盪5、正確認識日本右翼反華勢力和教科書問題。
全民族的抗戰 1、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全國人民的憤怒和國民黨內部愛國軍官的兵諫2、北平愛國學生的一二九運動和東北抗日義勇軍3、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張學良楊虎城)4、1937年8月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5、台兒庄保衛戰;白求恩;抗日游擊戰6、抗日戰爭勝利時間、意義、原因
第六課新中國的誕生 兩種命運的決戰 1、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的不同主張代表兩種前途命運2、黑暗的國統區(獨裁腐朽)和光明的根據地(民主、大生產)3、大生產運動----防線能手、南泥灣、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4、1945年蔣介石重慶談判的目的及談判成果、內戰爆發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
回顧百年歷程 百年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百年歷程得出的啟示。

2. 急需初二下學期歷史和地理期末復習提綱(人教版)

太多了發不起來請看這個網站http://..com/question/29344675.html?si=1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第九章: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3.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第一課

第一課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時間:1949年9月 2、地點:北平
3、主要內容:會議通過了《中國專人民政治協屬商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北京,採用公元紀年;大會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歷史新紀元。
1、 時間: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新中國成立的標志。
2、 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西藏和平解放
1、 時間: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2、 意義:至此,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民族實現了大團結。

4. 八年級下冊的生物第一課掌握的重點知識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專.例如:種子繁屬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5. 如何上好開學八年級地理第一課

神馬版本的?本人新高一,初中會考全A 。地理最重要的就是學會看地圖,另外……多背知識點吧,興趣也很重要(雖然本人全是靠題海戰術)

6. 求解初一地理第一課的各種知識點,說的好我增懸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地球運動 :自轉 /公轉
繞什麼轉 :地軸 /太陽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 約24小時 /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 : 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希望對你有幫助。

7. 初二英語下冊第一課課堂筆記

英語課堂知識摘要
Unit One :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一.生詞 only even happen
二.短語
1.live to be 200 years old 活到...
2.in 100 hundred years.
3. free time
4. use…less/more
5. on a space station
6. fall in love with…
7. live alone
8. keep a pet
9. wake up
10. get bored
11. ring the week
12. be able to
13. one』s own + 名
14. win the next World Cup
15. twenty years from now
16. my job interview
17. come true
18. the head of…
19. make sb do sth
20. help do sth
21. over and over again
22. help with
三.句型
1. There will be….
2. …do the same things as …
3. be fun to do sth
4. It be +形+ for sb to do sth
5. There are already robots working in factories.
6. Humans will have less work to do.
四.辨析
in 100 years
after 100 years

two hundred years
Hundreds of years

less
more
fewer

twenty years from now
in twenty years

such
so

Yes, they will.
Yes, there will

probably
possible
might

be able to
can

wear
dress

五.語法及口語
Grammar &Spoken English
一般將來時。主+will+動詞原形
肯定句:Every home will have a robot. (盡管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
一般疑問句:Will every home have robot? Yes, they will./No, they won』t.
否定句:Every home won』t(will not) have robot.
Will there be less pollution? Yes, there will./No, there won』t.
I agree. I disagree=I don』t agree.

六.其他
動詞:keep a pet, make sb do sth, see sb do sth, help do sth, take +時間, get bored, might look like, seem+形,look + 形

(希望對你有幫助!!)

8.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星球地圖出版社) 補充一下:第五章:我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課 四大地理區域
西北地區:氣候乾旱,沙漠廣布 青藏地區:高寒,日照強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分界線:昆侖山 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秦淮一線:1 一月零度等溫線 2 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3 八百毫米等降水量線
4 濕潤半濕潤分界線 5 亞熱帶暖溫帶分界線 6 南北方分界線
四大地理區域,主要是依據氣候和地形的差異,同時兼顧自然景觀和土地利用的不同來劃分的
學習區域地理地方:1綜合法 2比較法
第二課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面積 地形 氣候 土壤 河流
北方 百分之二十 平原為主 溫帶季風氣候 黃土地黑土地 較少
南方 百分之二十五 丘陵為主 亞熱帶季風氣候 紅壤,水稻土 較多,河湖密布
北方主要是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南方主要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
農業:南方水田 北方旱地
工業 :北方:煤炭,石油 南方:有色金屬,水能
主要農作物:北方:玉米,大豆,高粱,小麥,棉花 南方:水稻,油菜,甘蔗
主要水果:北方:水稻,油菜,甘蔗 南方:柑橘,椰子,香蕉,荔枝,菠蘿
由於自然環境、生產和生活及民族分布等差異的影響,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我國南北方地區在傳統服飾、飲食習慣、居民風格、歌舞娛樂、民俗風情等方面也存在這明顯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三課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面積:百分之三十。人口:百分之四。范圍:大興安嶺—長城—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山。 地形:高原盆地為主。氣候:溫帶大陸氣候 河流:內流河(塔里木河) 植被:自東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民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哈薩克族、漢族
坎兒井由豎井、暗渠及蓄水池等組成。豎井由於開掘和維護時出土和通風,暗渠由於輸水,蓄水池用於儲水。 解決西北地區乾旱缺水問題:南水北調、多修蓄水工程
世界屋脊:面積,百分之二十五 人口:百分之一,地形:高原為主,海拔四千米以上 氣候:高原山地為主 拉薩:日光城 河流:許多江河的發源地 民族:藏族 宗教;佛教

9. 八年級(上冊)地理重點

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家庭的含義:P5
2、家庭類型: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
3、家庭關系的確立:結婚、生育、收養、再婚。
4、你如何理解與父母的親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們的天職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
(3)我們應如何孝敬父母?P16
6、幾個重要認識: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違法的事情我們應如何做?P17
(2)對父母的長輩我們應如何對待?為什麼?P17
第二課 我與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麼?
(1)進入青春期 ,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獨立,渴望重視,甚至挑戰父母權威;
(2)父母還把我們當小孩,不放心、嘮叨、責怪,於是矛盾產生了。
2、如何正確認識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P21
3、代溝、逆反心理
(1)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後的多重代際差異。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P21
(2)怎樣正確認識我們的逆反心理?P21
4、我們怎樣正確對待與父母的代溝和矛盾?
(1)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通過溝通,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家長的意見。
(3)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
5、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1)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2)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
(3)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
(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原諒,不必爭個高下輸贏不可。
第二單元 師友結伴同行
第三課 同儕攜手共進

1、人際交往的意義:
與學生積極交往,友誼之樹才能常青,自我開放,我們的性格會更加開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個受歡迎的人應有的品德:真誠、善良、負責任、熱情、友好、幽默等
3、如何認識友情?
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持和力量,我們要珍惜友誼;對於友情,我們要慎重理智的把握,才能獲得更多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友誼。
4、交友的原則:
(1)平等互惠,(2)寬容理解;(2)交友時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3)樂交諍友,善交益友。
5、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1)為什麼要與異性交往?
(2)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
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愛;
②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
6、青春期的情感
(1)認識:進入青春期以後,男女同學之間產生好感和愛慕之情,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
(2)如何對待?
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我們要謹慎對待,理智處理,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學會保護自己。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

1、認識老師
(1)師生交往的重要性:
師生交往不僅影響我們 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我們的身心發展。尊敬老師是我們應有的品德。
(2)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即使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老師的作用仍不可代替。
(3)老師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解除我們的煩惱和憂愁,老師在教我們知識的同時,也教我們學習的方法,激發我們學習的熱情,老師在我們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與老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快樂地學習,更快地進步。
2、師生交往新觀念: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
3、主動溝通是師生交往的前提,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4、與老師溝通的具體方法:
(1)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
(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原諒老師的錯誤,以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不傷害老師;
(4)禮貌待師;
(5)注意場合;
(6)把握好分寸。
第三單元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課 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
肯德基——美國 鬱金香——荷蘭 埃菲爾鐵塔——法國
長城——中國 和服——日本 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
燕窩——泰國 金字塔——埃及 泰姬陵-——印度
通心粉——義大利 探戈——阿根廷 足球——巴西
2、如何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沒有優劣之別,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
3、如何對待不同文化的差異?P60
第六課 網路交往新時空

1、網路交往的特點:無限性、兩面性、先進性、危險性。
2、網路交往的兩面性:
(1)優勢:快捷、方便,擴大了交往面,開闊了眼界,實現自身價值等;
(2)負面影響:長時間上網影響身心健康,沉迷網路荒廢學業,誘惑欺詐、違法違紀等
3、網路成癮者的心裡成因:(P71)
4、網路交往中應怎樣保護自己?(P72)
5、網路交往要遵守哪些規則?
(1)網上不能為所欲為,(2)網路交往要遵守道德,(3)上網要 遵守法律.。
6、如何文明上網?(P74~75)
7、對待網路交往,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辦?
作為青少年,我們必須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勤於思考,把網路作為先進的工具,作為生活的補充。我們必須自覺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依法上網,文明上網,努力凈化網路環境,讓其成為人們生活學習的另一個空間。
第四單元 交往藝術新思維
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

1、禮貌和禮儀是個人素養最直接的外現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談舉止彬彬有禮,是我們贏得別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條件之一。
2、文明禮貌的重要性:(P79)
3、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養,也是禮貌待人的體現。
4、禮貌用語的要求:
(1)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
(2)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
(3)與人交談時,要謙遜、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要盛氣凌人,也不要說大話。
5、社交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容貌清潔,二是服裝整潔、美觀、大方,三是舉止規范。
6、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繫到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繫到周圍的人,關繫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繫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7、按禮儀要求做的好處:(P84)
8、如何對待傳統禮儀?如何對待少數民族的禮儀?(P87、P88)
第八課 競爭合作求雙贏

1、競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P90)
2、對忌妒心理的認識:忌妒心理是一種微妙、強烈而又隱蔽的消極情感,是拿別人的成績懲罰自己的消極心理,對我們發展有很大的危害。
3、競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是道德和法律。
4、競爭的目的在於超越自我,開發潛能,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5、合作與共享的關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礎,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結果。
6、合作的核心是發揚集體主義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團結協作的奉獻精神」
8、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能聚集力量、啟發思維、開闊視野、激發創造性,並能培養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獻精神一個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獲得成功。
9、合作中競爭的內涵:
一方面,團體的通力合作鼓勵各個成員間相互競爭;另一方面,成員間相互競爭促進團體競爭力的提高。
10、怎樣在合作中競爭?(P96)
11、全新的競爭理念:(P97)
12、如何面對成功與失敗?(P97)
13、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的關系:(P98)
14、競爭中合作的真諦是什麼?(P98)
15、在競爭和合作中如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P98)
16、什麼是團隊精神?
17、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於奉獻,是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

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
1、「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2、為什麼說善於寬容利人利己?(P104)
3、寬容是有原則的,不能盲目。對家人、同學、朋友,不能斤斤計較,而要寬厚待人、與人為善。當然,我們決不遷就「壞人」「惡人」。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P105
4、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實質所在。
5、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諒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平等是人類追求的永恆主題,尊重是現代文明的基石。
7、對平等的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 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
8、什麼是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我們能做些什麼?
弱勢群體是對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總稱。如:殘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對待他們,我們首先應平等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其次,應盡力幫助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0、尊重社會的表現:(P112)
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人類來自自然,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恩賜,人類有義務尊重自然,否則,就會受到它的懲罰。保護環境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
1、什麼是誠信?P115
2、「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含義。(P115、P116)
3、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實到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准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
4、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
5、誠實和信任的關系。(P119)
6、誠信守則
(1)堅持實事求是;
(2)在涉及到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
(3)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
(4)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7、如何處理對人誠實與尊重隱私的關系?(P122)
8、誠信與說謊是水火不相容的。「善意的謊言」是不誠信嗎?為什麼?(P123)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