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數據對作戰影響

地理信息數據對作戰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23 02:34:43

A. 測繪部隊是做什麼的!我馬上要去測繪部隊,

測繪部隊就是測繪地圖,地形,還有水文什麼的

B. 學地理信息系統的將來能為國防軍隊作貢獻嗎

這個貢獻太大了,將來的戰爭可以說是信息戰,如果沒有地理信息系統,那戰爭中就會找不到遠距離目標。你說有貢獻嗎?

C. 作戰數據對作戰行動有什麼影響

作戰數據對作戰行動
事實上肯定是有影響

D. 論述題 地形對信息化作戰的影響

答案:信息化條件下地面作戰是未來作戰的主要戰場,因而地形對作戰有著不可忽視的影版響。在權信息化戰爭的條件下,地形對作戰的影響呈現出於以往不同的特點,如武器裝備的機動性能提高了,對地形的依靠降低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在一定空間和特定的地形上進行的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地形的約束,同時地形也會影響武器裝備的威力與性能。總而言之地形健在以後信息化作戰上占據很大的比重。

E. 軍事信息系統對作戰行動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以美軍c4isr系統為例,現代化的戰爭就是一個信息化的綜合作戰,不再是像二戰時回點對點,面對面答的單方面作戰,而是一種聯合的,每一個武器都是戰爭網路中的一個點,每個點連成一個網,信息系統就是控制這個網的中心,它就像人體的大腦,指揮身體各個部位的整體行動,比如伊拉克戰爭時,美國國防部部長可以遠在千里之外了解伊拉克戰場上的所有信息,並能親自直接指揮戰場中的某一輛坦克某一個士兵攻擊某個目標,然後所有信息全軍共享,這就是現代化的軍事信息系統

F. 地理信息技術對公安事業有什麼作用

地理信息技術即"3S"技術,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於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其中對公安事業最突出的便是PGIS技術: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興起、網路的普及,移動終端、社交媒體等的迅猛發展,提供了超凡的數據採集能力。從多年前PGIS的大規模建設及高清卡口、攝像頭、GPS軟硬體的投入開始,警界已經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做好了准備。
PGIS技術正在警界全面普及,從實驗室、科研課題正一步步走向一線民警:民警進轄區時手中拿的像智能手機一樣的移動警務通;對運送危險化學品的車輛進行實時監控;用滑鼠劃定區域,其中所有巡邏車的具體位置、所屬單位、正在行駛的速度和一段時間內的軌跡,都能快速直觀地在電子地圖上呈現出來。其可視性、實時性、智能型、交互性都在不斷增強。採用PGIS技術對公安信息的基本要素進行管理,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公共安全資源,打擊和預防犯罪,更好地服務群眾。

G.  地理信息系統的選擇

GIS軟體系統包括操作系統平台和GIS軟體。GIS使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Windows或Windows NT。在操作系統方面,原來以Unix為主流平台的GIS軟體,近幾年都更換或擴展到了Windows NT平台,目前幾乎所有的GIS軟體都支持Windows或Windows NT。從發展趨勢看,今後這仍將是一大主流。此外,GIS已發展成為具有多媒體網路、虛擬現實技術以及數據可視化的強大空間數據綜合處理技術系統。

在選擇GIS軟體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性能:①速度。高速的數據存取和處理能力,使用戶等待時間不至過長。②存儲。高效的壓縮編碼存儲方法,以保證在存儲設備有限容量的情況下存儲大量的地理信息數據。③功能。完備的地理信息系統功能,以滿足用戶關於建立應用系統的各種功能要求。④適用性。較寬松的軟硬體運行環境,以支持用戶對設備的各種選擇。⑤易用性。良好的系統介面和用戶界面,便於開發人員和用戶進一步開發和使用。⑥開放性。與外部其他系統進行數據交換的能力,通過數據交換使系統能夠使用其他系統的數據和軟硬體功能。

由於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信息系統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樣,不僅有海量的遙感信息,還需要集成眾多的矢量數據,不僅有空間數據,還包含大量的非空間數據;信息來源也極其復雜,涉及土地利用和覆被、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土壤侵蝕、地殼穩定性評價、海岸帶及海島資源等眾多專題,且各課題間均有交叉和部分重疊性內容;系統數據不但具有多維的空間屬性,而且可截取不同時間尺度上的信息,具有時間屬性;系統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為國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決策支持。因此應用軟體的選型將直接關繫到該系統的相應功能開發、信息編碼、數據處理、數據交換,進而影響系統的生命力。為此,根據已有的商品化遙感圖像處理軟體和GIS軟體,我們主要以Erdas Image8.4,ARC/INFO8.0 for Windows NT作為平台軟體。

H. 地理信息產業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GIS 應用正在朝著企業應用方向發展,如自來水、電信等行業在內的許多企業開始大 量採用GIS 和遙感技術。而在衛星導航應用中,企業已經成為做大地理信息產業的主體,如導航、監控、航海和信息服務領域。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日趨繁盛。據悉,「十一五」期間,以為百姓提供車載導航、手機移動定位、互聯網位置服務和智能交通等服務為代表的衛星導航產業,整體每年以近34%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我國導航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國產數字城市軟體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打破了前幾年國外軟體一統天下的局面。全國近200所相關院校,每年地理信息專業畢業生逾萬人,就業率高達98.7%。2006年以來,地理信息產業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迅猛增長,2010年產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據國家測繪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呈現出企業大擴張的局面,幾乎每天都在誕生新的地理信息企業,一些IT企業也涉足地理信息業。武漢、哈爾濱、西安等地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已經發揮良好效益,山東、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市也正在積極籌劃或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基地,積極推動地理信息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有望超越2000億元總產值。
政策的支持、技術的創新、市場的擴大、企業的成熟、教育的跟進都為我們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無數機遇,然而,在激烈國際競爭的,我們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與挑戰主要表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遙感數據方面,我國目前使用的衛星遙感數據90%以上來自美國、法國、加拿大
等國家。高空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衛星、全天候雷達衛星數據我國尚屬空白。提升技術創新
能力,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已顯得非常迫切。此外,基礎數據不完善也是影響我國地理
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地理信息包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空間信息框架資料庫、綜合信息資料庫、行業專題信息資料庫。在信息化社會里,地理信息服務方式呈多樣化,這些資料庫又可派生出許多子系統,比如面向政府的電子政務系統、面向百姓的公眾服務系統,林業、旅遊等專題應用系統,基於位置服務的GPS導航定位系統等。
然而,雖然這些系統的市場空間很大,但是由於信息資源開發不足、利用不夠,共享機制不完善,信息服務社會化程度低,我國的地理信息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地理信息產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地圖標準的不統一、不規范,帶來的麻煩有時讓人哭笑不得。例如,當你正常行駛在公路上,GPS卻發出錯誤的信息,提示你正在河中行走;更糟的是,如果地圖網站報錯地理位置的話,有可能你要多跑幾十公里的冤枉路了;更有甚者,兩個縣之間對著建一座橋,兩個縣的建設單位各按各的圖紙來造,結果因為使用的地圖坐標系不同,最後導致大橋合不上龍,損失巨大。
就城市建設來說,城市建設需要建立從項目選址、撥地、規劃方案報批、建築方案審查、紅線放樣、建設工地管理、竣工驗收、房產管理的一條龍服務和管理系統。但整個流程涉及多個部門,各選各的圖紙,各按各的方式行事,這種信息隔離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脫節和信息化建設上的重復投資。
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除了統籌協調和監管力度不夠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強,政策法規、標准規范和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等也是問題所在。目前,各界對於加快建立地理信息統一的公共服務平台,消除信息孤島,推進產業化發展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需要政策、數據、應用和技術的高度集成,需要解決地理信息採集、加工、存儲、管理、更新、分發與服務的一系列問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應以政務網、專網、互聯網為基礎,結合電子政務,在測繪成果和專業信息保密的范圍內,為政策管理,行業應用,社會公共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基礎地理信息服務。
首先要在技術上實現統一。專家認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最重要的就是標准問題。地理信息的整合,要以測繪部門為主體,通過與各個行業相關部門合作完成,其前提是標准要統一,才能編制相應的共享交換軟體,實現與各類資料庫的共享與交換。同時,要建立網路環境下的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分布式資料庫快速、實時共享。由各部門對自身生產的地理空間信息進行動態維護,以實現全部空間信息的更新和維護。
隨著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地理空間信息的社會服務能力才會顯著提高,如地圖導航、數字營銷、網上地圖、數字街區等。地理信息生產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些新技術產業也使測繪市場發生了許多變化,從生產型市場逐步過渡為服務型市場,測繪人員從重復的地理信息生產轉向地理信息的挖掘,從簡單的地理信息銷售走向高科技含量的地理信息服務。針對一邊是信息資源嚴重缺乏,另一邊是對已有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矛盾,有關專家指出,要立足現有條件,盡快實現已有數據資源,應用系統的集成,統一平台,統一建庫,統一管理,實現內部信息集成和共享,外部提供綜合服務,真正搭建起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框架體系,包括空間信息基礎數據,共享標准、規范和取費等政策,軟體平台和規劃、國土、城建、民政、公安等重要節點的應用系統建設。
同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推廣應用,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努力,一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協調與支持;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場推動,主動與各行業,各部門溝通,通過行業和區域試點,將地理信息應用於數字行業,數字社區和政府信息化管理,促進地理信息在共建共享方面達成共識。 地理信息出自不同部門的不同標准,地圖產品良莠不齊的現狀也將很快得以解決,到201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數據體系。國家測繪局已陸續同交通部、民政部、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簽署了基礎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協議,以進一步促進基礎地理信息的廣泛應用。在資料庫建設標准方面,目前國家小比例尺的地理空間資料庫標准已經形成。GIS 標准化的滯後、GIS 教育與產業發展的不適應,都是我們需要積極面對,努力應對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