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物聯網中的地理信息系統

物聯網中的地理信息系統

發布時間: 2021-02-23 01:08:02

地理信息系統和數字地球的區別是

地理信息系統是某一個專業方面的,如:交通系統、警務系統、房產系統等等;數字地球現在叫數字城市,是一個平台,基於基礎地理信息(數字地圖等)的城市平台,可以把其他專業的數據載入到平台上,公開可以公開的部分,聯系可以鏈接的部分,形成整體的綜合應用模式。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2、「數字地球」是一個地球的數字模型,它是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將地球及其上的活動和環境的時空變化數據,按地球的坐標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計算機中,構成一個全球的數字模型,在高速網路上進行快速流通,這樣就可以使人們快速、直觀完整地了解我們所在的這顆星球。「數字地球」將最大限度地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國民經濟建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1)物聯網中的地理信息系統擴展閱讀:

隨著"數字地球"這一概念的提出和人們對它的認識的不斷加深,從二維向多維動態以及網路方向發展是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地理信息系統理論發展和諸多領域的迫切需要如資源、環境、城市等。

在技術發展方面,一個發展是基於Client/Server結構,即用戶可在其終端上調用在伺服器上的數據和程序。另一個發展是通過互聯網路發展Internet GIS或Web-GIS,可以實現遠程尋找所需要的各種地理空間數據,包括圖形和圖像。

而且可以進行各種地理空間分析,這種發展是通過現代通訊技術使GIS進一步與信息高速公路相接軌。另一個發展方向,則是數據挖掘(Data Mining),從空間資料庫中自動發現知識,用來支持遙感解譯自動化和GIS空間分析的智能化。

Ⅱ 地理信息系統有何用途

其基本功能抄包括對數據的採集、管理、處理、分析和輸出。同時,地理信息系統依託這些基本功能,通過利用空間分析技術、模型分析技術、網路技術和資料庫集成技術等,更進一步演繹豐富相關功能,滿足社會和用戶的廣泛需要。

從總體上看,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可分為:數據採集與編輯、數據處理與存儲管理、圖形顯示、空間查詢與分析以及地圖製作。

(2)物聯網中的地理信息系統擴展閱讀

所需要的知識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Ⅲ 能不能麻煩您將「地理信息系統在物聯網中的地位與作用」也發我一份啊,郵箱是[email protected],萬分感謝您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路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射頻識別(RFID)技術。RFID是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英文縮寫,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是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非接觸識別技術。以簡單RFID系統為基礎,結合已有的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構築一個由大量聯網的閱讀器和無數移動的標簽組成的,比Internet更為龐大的物聯網成為RFID技術發展的趨勢。
而 RFID,正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路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築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頻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元、寬頻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開展步驟
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上的開展需要各行各業的參與,並且需要國家政府的主導以及相關法規政策上的扶助,物聯網的開展具有規模性、廣泛參與性、管理性、技術性、物的屬性等等特徵,其中,技術上的問題是物聯網最為關鍵的問題,億博物流咨詢介紹,物聯網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是一項系統,目前國內還沒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負責物聯網的整個系統規劃和建設,理論上的研究已經在各行各業展開,而實際應用還僅局限於行業內部。關於物聯網的規劃和設計以及研發關鍵在於RFID、感測器、嵌入式軟體以及傳輸數據計算等領域的研究。
一般來講,物聯網的開展步驟主要如下:
(1)對物體屬性進行標識,屬性包括靜態和動態的屬性,靜態屬性可以直接存儲在標簽中,動態屬性需要先由感測器實時探測;
(2)需要識別設備完成對物體屬性的讀取,並將信息轉換為適合網路傳輸的數據格式;
(3)將物體的信息通過網路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處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裡的電腦或者手機,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國移動的IDC),由處理中心完成物體通信的相關計算。

Ⅳ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有: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農業氣候區劃,大氣污染監測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醫療衛生,軍事。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城市是人類活動高度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信息、物質高度集中的區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城市系統越來越復雜,數據和信息越來越多,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城市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城市的現代化、生態平衡和持續發展,城市需要全面的規劃,而地理信息系統給城市的規劃和管理帶來了新的工

農業氣候區劃

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新資料,開發"農業氣候區劃信息系統(Agriculture & Climat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ACDIS)"軟體,建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監測體系,實行資源平面與立體,時間與空間全方位優化配置;發揮區域氣候優勢,趨利避害減輕氣候災害損失,提高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為各級政府分類指導農業生產,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防止水土流失等提供決策依據,為地方政府服務。

大氣污染監測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污染環境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其中就大氣污染而言,城市區域由於受到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的影響,成為大氣污染發生的集中區域,歷史上幾次嚴重的污染事故,如倫敦煙霧事件(195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都是發生在大城市。近幾十年來,研究者對大氣污染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並且通過實驗或計算來建立適合於特定區域的大氣污染物擴散模式以及確定相關參數的計算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

近年來,GIS在交通方面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並形成了專門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統GIS-T,以滿足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要求。路廓設計是公路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定出公路最終線向的一個步驟。在路廓設計中,要綜合分析多種空間數據,包括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圖、地形圖以及現有的道路網等。

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

對地震災害以及地震次生災害的評估對於一個區域的降低危險,資源分配以及緊急響應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通過存儲和分析地質構造信息,利用GIS可以預測地震發生的"場景"並估計該區域由於地震引發的潛在損失。此外,GIS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在地震實際發生時,分析災害嚴重程度的空間分布,幫助政府分配緊急響應資源。

地貌

地貌學理論發展和生產實踐需要加強計量地貌研究。然而,由於地貌現象的復雜性、地貌數據的龐大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在地貌研究中採用GIS工具,使其成為地貌定量研究的一個有效途徑。

醫療衛生

由於流行病是用於描述和解釋某種疾病的發病率,從空間的角度來看,流行病學需要很好地描述流行病發病率空間分布特徵的手段,進而可以研究發病率模型,以發現流行病和周圍環境的關系。通常,GIS在流行病研究中主要提供了如下三個方面的功能:流行病數據的可視化,空間數據分析,流行病模型等。

軍事

軍事是以准備和實施戰爭為中心的社會活動。一切軍事行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與作用。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化迅速發展,未來高技術戰爭中信息對抗的含量將越來越高,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由於戰爭爆發突然,戰爭進程加快、戰機稍縱即逝等特點,對作戰指揮的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指揮決策智能化、作戰指揮自動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成為未來戰爭取勝的關鍵。在這種需求下,出現了數字化戰場,數字化的地理環境信息已成為指揮決策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作為空間軍事信息保障的軍事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現代化軍事斗爭的一項重要內容。

Ⅳ 關於物理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物理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主要是在數據獲取方面。因為地理信息系統中一種重要的獲取數據的方法就是遙感,比如說衛星影像(分各個波段:藍、綠、紅、近紅外、遠紅外以及全色波段),航空影像(全色波段)。以衛星影像的獲取為例,因為大氣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只有一部分波段的電磁波能透過大氣傳到衛星的接收設備上,這也是大部分遙感影像只有固定的幾個波段的原因,這些能夠穿透大氣的波段被稱為大氣窗口。因此,研究大氣中各種成分對於電磁波的影像對遙感數據的獲取有重要意義。再者,衛星在獲取地面信息過程中,其數據必然存在變形,且一般距離中心點越遠,變形越大,這主要是由於地面起伏、地面上點距離衛星感測器的距離以及感測器的角度不同造成的,因此,如何消除變形,還原地面景物的原貌是遙感數據處理的基礎。最後一點,各種地物在各個波段上具有不同的反射特徵,比如干凈的水體在紅外波段上反射率近乎0、在藍色波段有一定的反射率,各種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差異反映到圖像上就是各個波段上對應點的灰度值(DN值)不同,這就是遙感影像解譯的依據,因此,建立各種大氣狀況下的各種地物的波譜特徵資料庫,是遙感解譯的基礎。
可能說的不太全面,你可以借閱一些遙感方面的書看看。對這方面比較精通的學校或者機構是:中科院遙感所、中科院遙感對地觀測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這幾個地方的的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都應該能解答,其中第二個、第三個應該更加精通。

Ⅵ 地理信息系統的分類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內空間信息系統。容

地理信息系統的分類有功能分類和內容分類兩種。

按功能分類,有:

專題地理信息系統(Thematic GIS)、區域地理信息系統(Regional GIS)、地理信息系統工具(GIS Tools)。


按內容分類,有:


城市信息系統、自然資源查詢信息系統、規劃與評估信息系統、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等GIS中使用的技術。

註:完全沒有問題!歡迎採納!

Ⅶ gps和gis如何在物聯網行業發揮作用

GPS的定義,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種以空中衛星為基礎的高精度無線電導航的定位系統,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間都能夠提供准確的地理位置、車行速度及精確的時間信息。

GPS模塊

GIS的定義,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GIS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工具,它可以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簡而言之,是對地球上存在的現象和發生的事件進行成圖和分析)。 GIS 技術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資料庫操作(例如查詢和統計分析等)集成在一起。

互聯網環境下的GIS架構對於空間數據的分配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主要在於兩個途徑:一種是利用網路的拓展應用對空間數據進行空間數據的分配,另一種是利用網路專業空間數據服務。

利用GPS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IS)配合其他無線通信技術,能夠為物聯網行業提供基於位置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對採集數據的運算、分析,調整市場布局,優化提升物聯網行業企業內部的戰略計劃。

Ⅷ 地理信息系統

在農用地分等中需要對地塊(圖斑)進行空間定位、面積測算、類型調查以及權屬確認等,圖件是輔助農用地分等最重要的技術手段,這些圖件包括土壤圖、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坡度圖等。這些圖件如果採用手工方式繪制,操作起來費時費力,更新時也極其不方便。採用GIS技術可以輕松地完成這些工作。GIS技術在農用地分等中的應用貫穿於工作的整個過程。該工作實質上是針對農用地這一特定空間對象所做的多因素疊加綜合分析,以及基於此分析的進一步數據挖掘。在農用地分等中,GIS技術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料庫建設

1.數據採集、檢驗與編輯

主要用於獲取數據,保證農用地分等工作中的數據在內容與空間上的完整性、數據值邏輯上的一致性等。而這一過程的工作量超過全部分等工作量的一半。該過程主要採用自動化掃描輸入與遙感數據集成的方法,掃描後的數據進行自動化編輯與處理後成為工作的基礎數據(底圖)。

2.數據處理

農用地分等工作中,數據的初步處理主要包括數據格式化、轉換和綜合。由於各地採用的專業軟體不同,在開始工作前必須對各種來源的數據進行數據格式、坐標系統和比例尺的統一,使之滿足農用地分等工作的具體要求,同時為分等成果數據的共享打下基礎。數據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數據結構之間的轉化;數據比例尺的變換涉及數據比例尺縮放、平移、旋轉等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投影變換;數據綜合包括數據平滑、特徵集結等。

3.數據的存儲與組織

這一部分工作在農用地分等工作中表現為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對接,是一個數據集成的過程,也是建立分等資料庫的關鍵步驟,涉及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組織。在地理數據組織與管理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將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融合為一體。採用GIS軟體系統將二者分開存儲,通過唯一標識碼(單元編碼)連接起來。

以上部分構建了分等資料庫,是農用地分等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在農用地分等過程中同樣應用了GIS技術,主要表現為採用GIS技術的空間分析技術提取和傳輸空間信息。

(二)在分等計算過程及省級匯總中的應用

1.空間疊加

農用地分等中同一個圖斑受多種因素(主要表現為10個分等因素,涉及土壤圖、地形圖、坡度圖、水文圖等圖件疊加)覆蓋,需要採用疊置分析方法,按照面積或者中心權重進行運算。通過疊置分析將同一地區、同一比例尺的數據層進行疊置,生成一個新的數據層(含有分等相關屬性的圖層),實現了各個圖斑具有多重屬性和各疊置層目標屬性的統計計算。

2.緩沖分析

在因素量化的過程中大量採用了緩沖區分析方法計算確定某一因素的影響范圍。將點、線、面等因素,根據各自的衰減方式計算得出緩沖區多邊形,採用疊置分析的方法將分值賦予各個圖斑。這是GIS重要的和基本的空間分析功能之一。

3.空間分析與計算

在實現三級分等成果的聯動追溯查詢中還使用了包括泰森多邊形分析在內的多種分析方法,解決市級圖斑與縣級圖斑、省級圖斑與市級圖斑的一對多關系。泰森多邊形可用於定性分析、統計分析、鄰近分析等。如用離散點的性質來描述泰森多邊形區域的性質;用離散點的數據來計算泰森多邊形的數據;判斷一個離散點與其他離散點相鄰時,可根據泰森多邊形直接得出。

4.地形分析

主要是利用等高線內插生成DEM或DTM模型描述地表起伏狀況,用於提取各種地形參數,如坡度、坡向等數據。

(三)在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1.用戶管理

用戶管理主要指用戶的添加、刪除和用戶屬性的編輯。該程序是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通過菜單或工具欄,用戶可以進行關聯查詢,通過省或市的數據查詢縣級數據,或者通過市、縣的數據查詢該數據相對應的省、市數據;還可查詢匯總圖中的某個分等單元是由工作底圖中的哪些分等單元綜合而成。

2.綜合查詢

綜合查詢指對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提取和顯示,主要有單目標查詢、多目標查詢和條件查詢。單目標查詢指通過滑鼠選擇某個分等單元,以查看其所有的屬性。多目標查詢指由多邊形框選擇多個分等單元,然後在列表中查看每個分等單元的屬性。條件查詢指使用界面提供的SQL語句編輯工具生成一個SQL條件語句,然後根據它來查找與條件相符合的目標,並把他們突出顯示。

3.空間量算

空間量算包括空間位置、長度、面積的度量和圖層的管理。圖層管理包括圖層的添加和刪除、圖層的移動、圖層數據的表現形式和圖形信息的提示方式。

4.圖形操作

對圖形的操作主要指對圖形的瀏覽,主要有縮放、漫遊、全圖顯示、導航圖的顯示、分等單元的突出顯示、前景色及背景色的設置以及圖層的分色顯示。

5.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主要指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數據可以是當前的選擇集,也可以是某個圖層的全部對象。選擇分類的欄位,如鎮、自然質量等,可對選擇統計的對象進行和、最大值、最小值、計數等的統計,並以表的形式表達出來。

6.文件操作

文件操作主要是外部數據的輸入和輸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所有圖層的基本信息(包括圖層的名稱、類型、保存的路徑等)導入工作環境和各圖層文件的生成。圖層信息的入庫通過程序代碼自動錄入。

Ⅸ 論述物流管理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之間的關系,

‍簡單通俗地說,物流管理是實物流轉的管理,是一個業務領域管理。專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屬通信網路,估計你問的可能是這種網路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是個信息系統,你可能指的也是應用。後面三者的區別大概是:
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應用在移動業務上使用,實際發展還不止互聯網業務,物聯網是互聯網業務的延伸,運用射頻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等把物體聯系起來,地理信息系統是把各種地理信息按照空間分布及屬性,以一定的格式輸入、存儲、檢索、更新、顯示、制圖、綜合分析和應用的技術系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都會用到人和物的位置信息,即GPR定位,但與地理信息系統關系不大。

Ⅹ 地理信息系統在物聯網中的地位與作用是怎麼樣的呀

在這個網路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射頻識別(RFID)技術。RFID是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英文縮寫,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是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非接觸識別技術。以簡單RFID系統為基礎,結合已有的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構築一個由大量聯網的閱讀器和無數移動的標簽組成的,比Internet更為龐大的物聯網成為RFID技術發展的趨勢。
而RFID,正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路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築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頻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元、寬頻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上的開展需要各行各業的參與,並且需要國家政府的主導以及相關法規政策上的扶助,物聯網的開展具有規模性、廣泛參與性、管理性、技術性、物的屬性等等特徵,其中,技術上的問題是物聯網最為關鍵的問題,億博物流咨詢介紹,物聯網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是一項系統,目前國內還沒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負責物聯網的整個系統規劃和建設,理論上的研究已經在各行各業展開,而實際應用還僅局限於行業內部。關於物聯網的規劃和設計以及研發關鍵在於RFID、感測器、嵌入式軟體以及傳輸數據計算等領域的研究。
一般來講,物聯網的開展步驟主要如下:
(1)對物體屬性進行標識,屬性包括靜態和動態的屬性,靜態屬性可以直接存儲在標簽中,動態屬性需要先由感測器實時探測;
(2)需要識別設備完成對物體屬性的讀取,並將信息轉換為適合網路傳輸的數據格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