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數據採集方法
㈠ 數據採集系統有哪幾種採集方式,各自有什麼特點
1、設備類:
指從感測器和其它待測設備等模擬和數字被測單元中自動採集信息的過程。數據採集系統是結合基於計算機的測量軟硬體產品來實現靈活的、用戶自定義的測量系統。比如條碼機、掃描儀等都是數據採集工具(系統)。
2、網路類:
用來批量採集網頁,論壇等的內容,直接保存到資料庫或發布到網路的一種信息化工具。可以根據用戶設定的規則自動採集原網頁,獲取格式網頁中需要的內容,也可以對數據進行處理。
數據採集系統包括了:可視化的報表定義、審核關系的定義、報表的審批和發布、數據填報、數據預處理、數據評審、綜合查詢統計等功能模塊。
通過信息採集網路化和數字化,擴大數據採集的覆蓋范圍,提高審核工作的全面性、及時性和准確性;最終實現相關業務工作管理現代化、程序規范化、決策科學化,服務網路化。
(1)地理信息數據採集方法擴展閱讀
數據採集系統特點:
a、數據採集通用性較強。不僅可採集電氣量,亦可採集非電氣量。電氣參數採集用交流離散采樣,非電氣參數採集採用繼電器巡測,信號處理由高精度隔離運算放大器AD202JY調理,線性度好,精度高。
b、整個系統採用分布式結構,軟、硬體均採用了模塊化設計。數據採集部分採用自行開發的帶光隔離的RS-485網,通信效率高,安全性好,結構簡單。
後台系統可根據實際被監控系統規模大小及要求,構成485網、Novell網及WindowsNT網等分布式網路。由於軟、硬體均為分布式、模塊化結構,因而便於系統升級、維護,且根據需要組成不同的系統。
c、數據處理在WindowsNT平台上採用VisualC++語言編程,處理能力強、速度快、界面友好,可實現網路數據共享。
d、整個系統自行開發,符合我國國情。對發電廠原有系統的改動很小,系統造價較低,比較適合中小型發電廠技術改造需要。
㈡ 軟體系統的數據採集方法有幾種 哪種最好
一、軟體介面方式
各個軟體廠商提供數據介面,實現數據採集匯聚。
二、開放資料庫方式
實現數據的採集匯聚,開放資料庫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兩個系統分別有各自的資料庫,同類型的資料庫之間是比較方便的:
1. 如果兩個資料庫在同一個伺服器上,只要用戶名設置的沒有問題,就可以直接相互訪問,需要在from後將其資料庫名稱及表的架構所有者帶上即可。
select * from DATABASE1.dbo.table1
2. 如果兩個系統的資料庫不在一個伺服器上,建議採用鏈接伺服器的形式處理,或者使用openset和opendatasource的方式,這個需要對資料庫的訪問進行外圍伺服器的配置。
三、基於底層數據交換的數據直接採集方式
101 異構數據採集技術是通過獲取軟體系統的底層數據交換、軟體客戶端和資料庫之間的網路流量包,基於底層IO請求與網路分析等技術,採集目標軟體產生的所有數據,將數據轉換與重新結構化,輸出到新的資料庫,供軟體系統調用。
技術特點如下:
1. 無需原軟體廠商配合;
2. 實時數據採集,數據端到端的響應速度達秒級;
3. 兼容性強,可採集匯聚Windows平台各種軟體系統數據;
4. 輸出結構化數據,作為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應用的基礎;
5. 自動建立數據間關聯,實施周期短、簡單高效;
6. 支持自動導入歷史數據,通過I/O人工智慧自動將數據寫入目標軟體;
7. 配置簡單、實施周期短。
基於底層數據交換的數據直接採集方式,擺脫對軟體廠商的依賴,不需要軟體廠商配合,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不用擔心系統開發團隊解體、源代碼丟失等原因導致系統數據採集成死局。
直接從各式各樣的軟體系統中開采數據,源源不斷獲取精準、實時的數據,自動建立數據關聯,輸出利用率極高的結構化數據,讓不同系統的數據源有序、安全、可控的聯動流通,提供決策支持、提高運營效率、產生經濟價值。
㈢ 什麼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採集與處理
空間數據的採集可以通過:實地調查,測量,現有地圖,航空影像,遙感影像圖專片以及過去的資料獲取屬。
處理手段主要有:誤差修正(設定容許值,連接接點,重建拓撲關系)邊界匹配,數據格式的轉換,投影變化,坐標變換,圖像糾正,圖象解譯,精度評價。這些是主要流程
㈣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來源及獲取方式(明天考試,急)
GIS的數據源,是指建立的地理資料庫所需的各種數據的來源,主要包括地圖、遙感圖像、文本資料、統計資料、實測數據、多媒體數據、已有系統的數據等。
①地圖
點――居民點、采樣點、高程點、控制點等。
線――河流、道路、構造線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記――地名注記、高程注記等。
②遙感數據
遙感數據是GIS的重要數據源。遙感數據含有豐富的資源與環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球生物、軍事應用等方面的信息進行信息復合和綜合分析。遙感數據是一種大面積的、動態的、近實時的數據源,遙感技術是GIS數據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資料
文本資料是指各行業、各部門的有關法律文檔、行業規范、技術標准、條文條例等,如邊界條約等。這些也屬於GIS的數據。
④統計資料
國家和軍隊的許多部門和機構都擁有不同領域(如人口、基礎設施建設、兵要地誌等)的大量統計資料,這些都是GIS的數據源,尤其是GIS屬性數據的重要來源。
⑤實測數據
野外試驗、實地測量等獲取的數據可以通過轉換直接進入GIS的地理資料庫,以便於進行實時的分析和進一步的應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所獲取的數據也是GIS的重要數據源。
⑥多媒體數據
多媒體數據(包括聲音、錄像等)通常可通過通訊口傳入GIS的地理資料庫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輔助GIS的分析和查詢。
⑦已有系統的數據
GIS還可以從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統和資料庫中獲取相應的數據。由於規范化、標准化的推廣,不同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可交換性越來越強。這樣就拓展了數據的可用性,增加了數據的潛在價值。
㈤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
GPS 系統由3 部分組成:
空間部分:主動式工作衛星:26 顆衛星分布 個橢圓軌道上,長半軸26600km,高度20200km,時間基準10-12?/FONT>10-13 秒。
控制部分:軌道預報(監測和控制衛星系統),確定系統時間,預報衛星星歷、衛星鍾狀態,更新衛星導航電文。
用戶部分:不同類型的接收機(由帶前置放大器的天線、信號識別和處理的射頻倉、微處理器、精密振盪器、電源、顯示屏、內存和數據存儲器組成)。利用GPS 進行GIS 地理數據更新具有及時、高效、高精度、不受惡劣環境氣候影響等優勢,GPS 作為一種便捷的科學工具將在空間科學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GPS 定位方法精度高,方便靈活。GPS 定位技術在測繪中的應用和普及,是測繪科技的一個重大的突破性進展。隨著GPS 接收站的全面建成和發展,GPS 技術在普通測量與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2 全站儀數據用全站儀進行實地測量,將野外採集的數據自動傳輸到電子手簿,磁卡或便攜機內記錄,並在現場繪制地形(草)圖,到室內將數據自動傳輸到計算機,人機交互編輯後由計算機自動生成數字地圖,並控制繪圖儀自動繪制地形圖。這種方法是從野外實地採集數據的,又稱地面數字測圖。由於測繪儀器測量精度高,而電子記錄又如實地記錄和處理,所以地面數字測圖是幾種數字測圖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種,也是城市地區的大比例尺(尤其是1∶500 的)測圖中最主要的測圖方法。現在,各類建設使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在已建(或將建)的城市測繪信息系統中,多採用野外數字測圖作為測量與更新系統,發揮地面數字測圖機動、靈活、易於修改的特點,局部測量,局部更新,始終保持地形圖的現勢性。MAPGIS 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數字測圖成圖軟體-MAPSUV,它既可以採用野外測記,室內成圖;也可以採用電子平板測繪模式,內外業一體化,實時成圖。它具有數據採集、輸入、數據處理、成圖、圖形編輯與修改及繪圖等功能。可以自動生成和維護拓撲關系,輸入圖形屬性信息,同時可以輸出符合國家標准圖式的圖形。
原圖數據採集在已進行過測繪工作的測區,有存檔的紙介質(或聚酯薄膜)地形圖,即原圖,也稱底圖。為了圖的計算機存檔和修測,為了建立該區的GIS 或進行工程CAD,就必須將原圖數字化,才能將圖輸入計算機。數字化的方法有兩種:
1 數字化儀數字化數字化儀是—種將圖示坐標轉換為數字信息的設備。數字化的過程-即用數字化儀對原圖的地形特徵點逐點進行採集(稱手按數字化),將數據自動傳輸到計算機,處理成數字地圖的過程,採集的數據為矢量數據結構。由於數字化圖的精度一般低於原圖的精度,尤其當作業員疲勞時,精度更易受影響。數字化儀數字化在實際中的應用越來越少,基本上轉向掃描矢量化。
2 掃描儀數字化原始紙介質(或聚酯薄膜)圖件在掃描儀上走—遍,即完成圖的掃描數字化,將數據輸入計算機中存儲、處理並可再回放成圖。掃描數字化速度較快,獲得數據為柵格數據。柵格數據結構比矢量數據結構簡單,但圖形數據量大,其空間數據的疊置和組合十分簡便,圖像表現比較真切,因此在GIS 中,它與矢量數據結構並用。在數字測圖中,對原圖掃描數字化,獲得柵格圖形數據後,還必須將柵格數據轉換為矢量數據,即矢量化。
㈥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實地考察
文獻法
Gis
遙感圖像等等
㈦ 基於ArcGis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採集處理方法研究
1 引言
為專題或應用型GIS(如電力GIS、電信GIS和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等)採集數據是目前測繪技術應用的主要領域。與GIS數據採集最密切的測繪技術是數字化測圖技術,它們的最大區別是,前者在採集地理實體幾何數據的同時,還要調查其屬性信息。 另外,為了保證採集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為GIS採集的數據必須經過檢驗和進一步的處理才能進入GIS,一方面地理實體的空間位置、幾何形狀和一些屬性信息等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檢驗其正確性,例如某些地理實體與周圍地理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是否正確等;另一方面有些地理實體的幾何圖形和屬性信息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確定,例如一些地理實體的幾何圖形需要參照周圍地理要素才能繪制完整,有些地理實體的位置描述等不便編碼的屬性信息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較好地確定;有些地理信息則需要直接從地理底圖上採集。可見,GIS數據採集是一項遠比數字化測圖技術復雜的工作,因此,根據專題或應用型GIS的特點和要求,研究其數據採集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為電力GIS、電信GIS和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等GIS採集數據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全站儀或GPS採集地理實體的空間數據,同時填寫地理實體的屬性信息表,這種方法速度慢且容易出錯,所以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考慮到AUTO CAD具有較強的圖形繪制和編輯功能,目前大部分數字化測圖內業處理工作都是在基於AUTO CAD開發的軟體下進行的,本文參照數字化測圖技術提出了基於AUTO CAD數字化採集GIS數據的方法。其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表1:基於AUTO CAD數字化採集GIS數據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
外業採集數據
外業採集
第二步
數據轉入AUTO CAD
內業處理
第三步
檢查與處理數據
第四步
數據轉出AUTO CAD
該方法需要解決以下3個問題:一是地理實體屬性信息的編碼,二是實體信息在AUTO CAD圖形資料庫中的存放方法,三是數據從AUTO CAD轉入GIS的方法。
2 屬性編碼
地理實體的屬性信息是用來描述地理實體的屬性(如名稱、質量、數量和等級等)特徵的信息[1],這些屬性信息可以分為數字的(如描述實體各種數量屬性的面積、長度等)和文字的(如實體的名稱、性質等),其中文字的屬性信息又可分為可編碼的(如實體的性質和質量)與不可編碼的(如宗地的四至等實體的位置描述信息),在文字形式的屬性信息中,可編碼的屬性信息佔大多數。
在為GIS採集數據時,為了避免填寫實體屬性信息調查表,便於進行數字化調查,需要把實體可編碼的屬性信息進行編碼(不可編碼的屬性信息可在內業處理時參照地理底圖和已調查的屬性信息確定),這也是GIS管理地理信息的要求。編碼的實質就是把文字形式的屬性信息轉換成數字編碼(代碼)以便於計算機處理,也是GIS定性查詢信息的主要依據和手段[1]。
本文以城市部件調查為例介紹實體屬性信息編碼的方法。屬性編碼除了遵循「科學性、唯一性、完整性、可擴充性、適用性和規范性」等一般的原則外,應該盡可能減少代碼的位數,以便於記憶和外業使用。例如,城市部件的歸屬或管理部門可參照表1進行編碼。
表2 城市部件歸屬部門代碼表
序號
單位類別
大類
單位編碼
專業部門名稱
1
行政機關
1
01
城管大隊
…
…
2
事業單位
2
01
園林綠化局
…
…
3
企業單位
3
01
自來水公司
…
…
為了節省計算機空間,有時可將兩個屬性聯合起來進行編碼,用一位數字表示兩個屬性。例如,部件的狀態和現勢性是指現狀使用情況,分完好、破損、佔用、丟失四種情況填寫。現勢性則是指部件在使用還是廢棄了,可參照下表編制代碼。
表3 部件現勢性與狀態代碼表
現勢性
狀態
編碼
顏色
在用
完好
1
紅色
在用
破損
2
黃色
在用
丟失
4
青色
在用
佔用
6
紫色
作廢
破損
3
綠色
作廢
丟失
5
藍色
作廢
佔用
7
白色
作廢
完好
8
灰色
外業調查時在測量部件位置的同時,可用如下代碼格式確定其屬性信息
㈧ 幾種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方法的比較
0引言基礎地理信抄息數據是襲作為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和空間分析基礎的地理信息數據,該數據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有關自然和社會要素的位置、形態和屬性等信息。地理信息具有時效性,地理信息數據的現勢性反映了該數據對地理信息現狀的反映程度。地理空間數據信息的現勢性是GIS的靈魂,它遠遠高於幾何精確性[1]。由於國家建設的飛速發展,地物地貌和各種信息數據日新月異,地理信息的現勢性往往不能與實際要素發生的變化保持同步,從而不能及時反映最新現狀。為了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地理信息的更新就變得非常重要.在地理信息的應用中,矢量數據的應用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本文以1∶50 000地形資料庫的更新實驗中的幾種不同更新方法進行比較分析。1地理信息的變化情況地理信息變化,從地理信息變化狀態分析,地理信息的變化主要包括新增地理信息要素,原有地理信息要素的消失,信息還存在,但存在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從地理信息的變化量分析,地理信息的變化量與地理信息要素類別、經濟發展狀況、地理位置、間隔時間等都有很大關系。不同類型的地理信息要素,發生的變化量也存在不同,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息息相關。
㈨ 地理信息系統有哪些採集數據的方式
應該說主要有幾種途徑,一是對原始紙質數據、電子數據(表格、圖形文件、遙感影像、航片等)的矢量化,二是利用衛星、飛機、各種採集儀器(全站儀、GPS數據採集車等)直接採集數字化的數據。
㈩ 地理信息系統功能的數據採集與編輯
數據採集與編輯是GIS的基本功能,主要用於獲取數據,保證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中的數專據在內容屬與空間上的完整性、數值邏輯一致性與正確性等。
可用於地理信息系統數據採集的方法與技術很多。大多數GIS的地理數據來源於紙質地圖,常用的方法是數字化掃描,如手扶跟蹤數字化儀。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共享與自動化數據輸入成為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的重要內容。自動化掃描輸入與遙感數據集成最為人們所關注。隨著掃描技術的應用與改進,實現掃描數據的自動化編輯與處理仍是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獲取研究的主要技術關鍵。互動式地圖識別是自動化掃描輸入方法的一種較為現實的途徑。
遙感數據集成是另外一種新型數據採集方式。遙感數據已經成為GIS的重要數據來源,與地圖數據不同的是,遙感數據輸入到GIS較為容易,但如果通過對遙感圖像的解釋來採集和編譯地理信息則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因此,GIS中開始大量融入圖像處理技術,許多成熟的GIS產品(如MAPGIS)中都具有功能齊全的圖像處理子系統。
地理數據採集的另一項主要技術進展是GPS技術在測繪中的應用。GPS可以准確、快速地確定人或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GPS輔助原始地理信息的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