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海南省地理位置圖

海南省地理位置圖

發布時間: 2021-02-22 20:01:27

① 海南省地圖

建議直接手機上地圖軟體看吧,清晰還可以搜索,圖片地圖很模糊,且不夠詳細。


姑且提供一個作為參考吧。

② 海南省地圖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簡稱瓊,別稱瓊州,位於中國南端。海南省是中國國土面積(陸地面回積加海洋面答積)第一大省,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島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海南省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③ 海南在地圖哪個位置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版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權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④ 海南三亞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中國最南端。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三亞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

三亞東鄰陵水縣版,西接樂東縣,北權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

(4)海南省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

氣候

三亞地處低緯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5.7°C,氣溫最高月為6月,平均28.7°C;氣溫最低月為1月,平均21.4°C。全年日照時間25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47.5毫米。

⑤ 海南省具體的位置在哪裡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從此,海南成為我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地理位置】
海南省簡稱瓊,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跟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
海南島因地處大海之南,孤懸海中,故稱之為海南島。海南島是海南省陸地的主體,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的大雪梨。從瓊東北的景心角至瓊西南的鶯歌海長約286公里,從瓊西北的神尖角至瓊東南的大花角寬約180公里,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島。環島海岸線長1528公里,周圍負5米至負10米的等深地區達2330.55平方公里,相當於陸地面積的6.8%,近岸灘滁面積寬廣,開發利用潛力較大。
海南島與廣東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是海南島與大陸之間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灣與南海之間的海上通道。從島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約220海里,從島南的榆林港至菲律賓的馬尼拉航程約650海里。海南島控制中國南部沿海的交通,扼兩廣的咽喉,是中國南部海疆的要塞。
【氣候特徵】
海南省地外熱帶、亞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是中國最具熱帶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干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台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
海南島緯度較低,太陽投射角大,冬至日在海口達4633,在三亞達4819。全島輻射熱量大,全年約5103兆焦耳/平方米,其中中部山區4600兆焦耳/平方米,西部沿海5800兆焦耳/平方米,南部沿海5700兆焦耳/平方米。光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約2500小時。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全年氣溫高,各地年平均溫度在23°C-25°C之間,中部山區氣溫較低,西南部較高。12月為最冷月,平均溫度大部分地區在17°C左右,南部沿海的三亞、陵水等市縣高達20°C左右。歷年平均極端低溫,大部分在5°C以上,海南省是全由冬溫最高的地區。7、8月為氣溫最高月份,平均溫度為25°C-29°C。海南島雖然氣候炎熱,但極端最高溫度為40°C,比全國很多省份都要低。而且,這種高溫不是出現在盛夏時節,而是出現在春天4-5月份,所以暑氣不酷。在盛夏時節,除了中午很短一段時間外,早晚有海風調節,使人感覺氣候涼爽舒適。西、南、中沙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氣候,夏長無冬,全年平均氣溫26.5,8月份氣溫最高,平均溫度為29.5°C,2月份氣溫最低,平均溫度為22.9°C。
海南島大部分地區雨量充沛,全島平均降雨量為1500一2000毫米。海南島東濕西干明顯,降雨中心在中部偏東的山區,年降雨量約2000一2400毫米,最高的達3000毫米左右,西南部沿海為乾熱區,雨量較少,年降雨量約1000一1200毫米。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形成干濕季節分明,冬春兩季雨量稀少,往往造成部分地區乾旱。旱季從11月至豎年4月,長達6一7個月,不少地區旱季總降雨量僅為100一200毫米,僅佔全年總降雨量的10一20%。旱季長的年份達8個月,最長的達9個月。夏秋兩季是雨季,5--6月為夏季季風雨降雨高峰期,7一10月為台風雨降雨高峰期,兩個高峰期的雨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一90%。
海南島全年濕度大,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即中部山區較也南部沿海較大。中部和東部沿海為濕潤區,西南部沿海為半乾燥區,其他地區為半濕潤區。
海南島的風分為季風、台風和龍卷風3種。季風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每年10月以後,從西伯利亞、蒙古高原吹來的冷空氣不斷出現,到海南島是以偏北風形式,其中又以東北風為多數;二是每年4月開始,海南島轉而以熱帶太平洋上來的東南風為主,其次是從印度洋來的西南風。季風環流規律正常,則風調雨順;如果季風環流反常,則不澇即旱。
海南島是個多台風地區。影響海南島的台風多數發生於太平洋西部,即北緯520的熱帶海面上,也就是加羅林群島、菲律賓東部海面及南海中部海面。海南島的台風次數多,每年在海南島登陸的台風89次,最多可達11次。台風季節長,從5至11月份,都有台風登陸的記載,其中以8至9月份登陸次數最多,風力最大。台風多數從本島東部、東北部和東南沿海一帶登陸,然後進入北部灣,風力多在7一12級以上,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但做好台風的預報和預防工作,也能化害為利。
龍卷風是海南島上一種不常見的、規模不大的強烈大氣渦旋,出現次數不多,破壞范圍小。
雷暴在海南島一年四季皆可出現,初雷出現在3月,終雷出現在10月,5一9月是雷暴活動最頻繁的季節,南部沿海雷暴日數有60一85天,其他地區在100天以上,最多的澄邁達132.5天,居全國之冠。雷暴對人民的生產生活也會帶來一定的危害。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海南島是中國最大的熱帶地區,土地面積339.08萬公頃,佔全國熱帶土地面積的42.5%。由於光、熱、水等條件優越,植物生長繁殖速度大大快於全國其他地區,農田多年可以耕種,不少作物每年可收獲2-3次。
2.水資源
海南省有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8條。集水面積大於3000平方公里的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這三大河流的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47%。集水面積在1000一2000平方公里之間的河流有陵水河、珠碧江及寧遠河。集水面積在500一1000平方公里之間的河流有望樓河、文瀾江、北門河、太陽河、藤橋河、春江及文教河。全島年降水總量為596億方,產生水資源總量297億方,豐水年475億方,枯水年143億方,差別較大。在全島水資源總量中,河川水154億方,可蓄水量79億方:地下水天然資源143億方,可采資源47億方。海南省淡水資源在近期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主活的要求。
3.作物資源
糧食作物是海南種植業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作物,主要有水稻,其次是蕃薯;經濟作物主要有糖蔗、花生、茶葉;水果種類繁多,栽培和野生水果類29種、53屬,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蘿、荔枝、龍眼、香蕉,柑桔、楊桃、人心果、菠蘿蜜等:瓜菜有120多種,主要有西瓜、蜜瓜、冬瓜、苦瓜、青瓜、節瓜、絲爪、豆角、洋蔥、蘿卜、白菜、青菜、芹菜、芥菜、包心菜、空心菜等。在海南省農業生產中,反季節爪菜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海南省還是中國最大的南繁育種基地。
4.植物和南葯資源
海南的植物生長快,植物繁多,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據考察,海南島的維管束植物4000餘種,約佔全國總數的七分之一,其中630多種為海南所特有。世界熱帶的80個科顯花植物屬、種最多的第一類17科,海南全有。在4000多種植物資源中,葯用植物2500餘種;喬灌木2000餘種,其中有800餘種經濟價值較高;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特產與珍稀樹木有20多種;果類植物142種(包括野生76種);茅香植物70多種;熱帶觀賞花卉及園林綠化美化樹木200多種:纖維植物100多種:各種油料、膠料、染料植物等89種;糖料及飲料植物10餘種;牧草及飼料植物200多種:工藝用藤類、葵葉等10多種。
5.動物資源
海南陸生脊推動物有500多種,其中兩棲類37種(11種僅見於海南、8種列為國家特產動物):爬行類104種:鳥類344種;哺乳類82種(21種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見的珍貴動物有: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的黑冠長臂猿和坡鹿。其他珍貴動物有水鹿、獼猴、黑熊、雲豹等。
6.水產資源
海南省的海洋水產資源具有海洋漁場廣、品種多、生長快和漁訊期長等特點,是中國發展熱帶海洋漁業的理想之地。海南島有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面積6.56萬平方海里,西、南、中沙群島漁場面積2.24萬平方海里。海洋水產有800多種,魚類就有6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40餘種,主要有籃園參、始魚、小公魚、青干金槍魚、扁舵鯉、中華青鱗魚、弓頭燕鰓魚、烏娼魚、康氏馬絞、寶刀魚、紅鰭笛綢、金線魚、馬六甲釁鯉、黃帶釁鯉、印度白姑魚、二長棘鯛、五棘銀鱸、海鰻、大黃魚、帶魚、灰星鯊、石斑魚、鰍魚等。海洋軟體動物主要有墨魚、魷魚、海參、沙蟲等。目前有2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魚、蝦、貝、藻類海特產品種己在淺海養殖,主要品種有石斑魚、鮑魚、斑節對蝦、墨吉對蝦、刀額新對蝦、中國龍蝦、白蝶貝、馬代珍珠貝、近海牡瀝、翡翠貽貝、泥蚶、石花、麒麟菜、江離菜、沙菜等。
7.礦產資源
海南省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己發現的各類礦產有90種,佔全國己發現礦產種類的55%。在全國己探明儲量的148種礦產中,海南省己探明67種,其中已列入全國儲量統計的41種。海南省礦產資源中,能源礦產有天然氣、石油、油頁岩、褐煤、鈾等:金屬礦產有鐵、鈦、鋯英石、鋁土礦、金、鑽、銅、鋁、獨居石、鋁、鋅、銀、鎢、錫、鉻、鎳、鋸、鉭、鎵、鎘等;非金屬礦產有藍寶石、紅鑽寶石、水晶、石英砂、石灰岩、白雲岩、石英岩、硅石、硫鐵礦、磷、沸石、膨潤土、硅藻土、螢石、白雲母、花崗岩、閃長岩、輝長岩、大理岩、玄武岩、耐火粘土、火山灰、火山渣、泥炭、頁岩等;地下水有飲用水、礦泉水等。
石油、天然氣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己圈定的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3個大型新生代沉積盆地,總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其中對油氣勘探有利的遠景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據初步探測,主油量約有145億噸,聚集量約912億噸。鶯歌海盆地岩13—1天然氣田,己探明含氣構造面積為55平方公里,儲量為1040億立方米,可采量為700億立方米;位於島北部的福山凹陷構造,有11.5億噸的石油儲量;南沙群島海域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
8.海鹽資源
海南島西南沿海是中國華南地區發展海鹽業的最佳地段。這裏海灘平坦,終年炎熱,陽光充足,風力較大,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曬鹽條件好。目前,己建有鶯歌海、東方、榆林等大型鹽場,其中鶯歌海鹽場是中國南方最大的鹽場。
9.旅遊資源
海南島氣候宜人,四季常青,具有迷人的熱帶、亞熱帶景觀和獨具特色的海島風情,發展旅遊業的潛力很大。據普查,全島可利用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風景資源共有11類、241處,其中濱海沙灘38處,主要有亞龍灣、大東海、天涯海角、芝蘭灣、香水灣、高隆灣、石梅灣等;山嶽28處,主要有五指山、尖峰嶺、七指嶺、東山嶺、銅鼓嶺等:奇石異洞18處,主要有毛公山、濟公山、皇帝洞、落筆洞等:河湖19處,主要有萬泉河、松濤水庫、南麗湖等,瀑布11處,主要有百花嶺瀑布、太平山瀑布等:溫泉38處,主要有興隆溫泉、官塘溫泉、南田溫泉、藍洋溫泉、半嶺礦溫泉、七仙嶺溫泉等;野生動植物觀光資源18處,主要有大田坡鹿、壩王嶺黑冠長臂猿、南灣猴島、東寨港紅樹林、東郊椰林等,游覽海島13處,主要有吳歧洲島、大洲島、野豬島等;生產觀光資源ii處,主要有華南熱作兩院、石碌鐵礦、楓木鹿場等:古建築25處,主要有五公詞、瓊台書院、東坡書院、萬安書院、蘇公祠、崖州古城、韋氏飼堂、漢馬伏波井、文昌閣、文城文廟、美郎雙石塔、定安古城牆、秀英村古炮台等;古墓葬8處,主要有海瑞墓、丘浚墓、張岳崧墓、趙鼎衣冠家等;近現代勝跡主要有宋氏祖居、馮白駒故居、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等:革命烈士紀念碑主要有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紅色娘子軍紀念雕像、馮白駒將軍雕像暨紀念亭,李碩勛烈士墓、金牛嶺烈士陵園、白沙起義紀念館等:社會風情8處,主要有黎族盛會三月三、番加風情、黎苗民族歌舞等。
【民族風情】
海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據1990年人口普查,海南省有漢族、黎族、苗族、壯族、回族、瑤族、土家族、滿族、侗族、畲族、京族、傣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鮮族、仫佬族、藏族、高山族、白族、彝族、水族、毛南族、土族、哈尼族、哈薩克族、羌族、錫伯族、維吾爾族、納西族、達斡爾族、僳僳族、佤族、赫哲族、布朗族、仡佬族、撒拉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等39個民族。其中漢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他35個民族是1949年後遷入的幹部、職工和其他移民,分散於全省各地。

⑥ 三亞的地理位置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地理坐標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

三亞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6)海南省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三亞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

2、氣候

三亞地處低緯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5.7°C,氣溫最高月為6月,平均28.7°C;氣溫最低月為1月,平均21.4°C。全年日照時間25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47.5毫米。

3、水文

三亞市境內有中、小河流12條,集雨面積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寧遠河、藤橋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三亞河、大茅水、龍江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九曲水、六道水、燒旗水、文昌水、東溝溪、茅彭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亞

⑦ 海南島在地圖上的位置是哪裡

在中國大陸的南端。海南省,簡稱瓊,別稱瓊州,位於中國南端。海南省是中內國國土面積(陸地容面積加海洋面積)第一大省,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島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海南省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省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

⑧ 海南島在地圖上的位置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面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
海南島地處北緯18°10′~20°10′,東經108°37′~111°03′,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長軸作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2大島。環島海岸線長1528公里,有大小港灣68個,周圍負5米至負10米的等深地區達2330.55平方公里,相當於陸地面積的6.8%。
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在海南島東南面約300多公里的南海海面上。中沙群島大部分淹沒於水下,僅黃岩島露出水面。西沙群島有島嶼22座,陸地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永興島最大(1.8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位於南海的南部,是分布最廣和暗礁、暗沙、暗灘最多的一組群島,陸地面積僅2平方公里,其中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

⑨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數據。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其位於我國南部,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具體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

2、海南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4、海南雨水情況。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5、海南日照情況。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太陽高度角大。夏至前後有兩次太陽位於天頂,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時,太陽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因而,太陽輻射能相當豐富,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在1793~2590小時.為熱帶氣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海南島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影響較為明顯。東風帶系統和西風帶系統對其均有影響。

6、海南氣溫。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25.6℃,以中部的瓊中最低,南部的三亞最高。等溫線向南彎曲呈弧線分布,從中部山區向四周沿海遞增,23℃等溫線在中部山區閉合。由於海洋的調節,海南氣溫年變差普遍較小,多數地區為8~10℃,三亞最小(7.6℃)。普遍比中國大陸地區低5~10℃。

⑩ 海南省地圖全圖高清版

從三亞到海口坐大巴需要多長時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