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知識的舌尖

地理知識的舌尖

發布時間: 2021-02-22 17:24:48

1. 舌尖上的中國與地理、美食有關的800字觀後感

我覺得這個紀錄片以地理的角度來分析的話,應該在於人與自然和鄉土,下面以這兩個方面談談。
人類和自然-永恆的課題

人類和自然的平衡才是最原始的和諧和平等。《舌尖》的核心觀點即為美食理應是自然慷慨大方的饋贈,而不是現代社會貪婪無度地索取和破壞。人類理應對這樣美好的饋贈心懷感恩,對大自然心懷敬畏,還有為自己對大自然的破壞感到愧疚和心酸。

所以在拍攝人們採集原始食材時,文案總不忘刻意提一句採集人如何尊崇自然的規律保護根系、菌絲、土壤和幼魚。渣干湖漁民的「獵殺不絕」原則就是對自然的愛護,讓人非常敬佩。緊接著是一位廣西林姓的船長帶著一批伙計在海上奮戰了幾天幾夜,結果差點一無所獲,原因是以往的過度捕撈造成了現在的資源枯竭。也許這樣刻意的對比也是另一種善意的提醒吧!第7集在呈現中國美食多樣性、地域差異性和農業多樣性的樣貌同時,也特意講述了很多中國人為了食物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但是,商業利益驅使下的現代人最容易缺乏環保意識,急功近利自以為是的人們往往在無意識中以傷害自然為代價來獲取短期利益,自然很快就會以它自己的方式告誡我們這樣的行為是多麼愚蠢,是需要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的!《舌尖》推崇的是生態環保的農業生產方式,宣揚的是餐桌回歸大地,美食回歸自然。

舌尖上的故鄉--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種味道,一抹鄉情。故土,遠方的眷戀和思念的情愫。《舌尖》中集中介紹了各種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美食。全國各地不同食物不同風格,代表著不同地區的不同性格甚至是風骨。有人評論說這是「舌尖上的故鄉」,而每個人舌尖上的故鄉加起來就是舌尖上的中國,譬如菌子的雲南,臘肉和豌豆尖的四川,干絲的南京,肉餅的香河,龍井蝦仁的杭州……據說有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看到這個節目瞬間泣不成聲的。他們無法理解那些在微博上喊著因為減肥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的行為和邏輯。

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對空巢老人,他們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兒孫從寧波回來,為他們製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年糕嘮著家常,其樂融融。然而,短暫的團聚之後,兒孫們各自開車離去,家裡又剩下這對老人。而在另一集中,一對老夫妻日復一日地在種著芋頭,而他們的子女早已離開這里去了大城市工作,不再跟田地打交道。而我也注意到了在每一集中都提到了江浙地區的代表性食物,每次提及,都覺得異常熟悉和親切。粽子,年糕,冬筍……以前不曾在意的食物原來是這般珍貴和美好!同樣,片中還描繪了一群香港老人,他們總是聚在一起,做著他們最拿手的飯菜,聊著他們年輕時的故事。他們彼此攙扶,彼此取暖,彼此分享生命中的溫馨和苦痛。美食在這里,顯然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在雲南買了三十年的豆腐的樸素夫妻,姚貴文和王翠華圍繞著豆腐是生活清淡辛苦。妻子調皮說著丈夫又懶又笨,丈夫就吃吃笑笑地答一句:她全部都是優點。這樣的人生,讓人羨慕。

中國人愛這樣的美食,其實就是愛自己的文化,愛自己的血脈,愛自己的土地。無論是米面還是豆製品,雖然南北風格迥異,差異巨大,但是卻連貫著一樣的傳統,一樣的根。無論是農民,漁民,牧民還是山民,都是一樣原始,淳樸,勤勞,智慧,不怕繁瑣,靜心細致打磨。每一次收獲中都飽含著日積月累的經驗和奔波,每一道工序中都蘊含著魅力無限的智慧和想像,每一樣成品中都承載著單純質朴的滿足和喜悅,還有那讓人不禁黯然心痛的辛酸勞作和無怨付出。

2. 舌尖上的中國 結合地理知識的觀後感200字以上

中國地勢復雜多樣,境內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版造就不同的生權活習俗,也形成不同的飲食習慣。舌尖上的中國帶我們走遍大江南北,品味到不同地區不同的美食。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由於南北方降水量、太陽輻射等自然條件不同,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像陝北地區氣候乾燥,糜子,成為當地人最愛的主食。南方地區適合種水稻,水稻成為我們餐桌上不可少的事物。
一番水土養一番人,東辣西酸,南甜北咸。舌尖上的中國為我們帶來視覺的美味享受,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生活氣息,更展現人們利用不同自然條件,創造出各種美食所展現的智慧。
本人文采不是很好,不過這是我自己寫的,希望能幫到你。。

3. 請分析舌尖上的中國都體現了哪些高中地理知識 急!

1.農業種抄植的知識,氣候的分布,由氣候決定農業的種植,例如北方的小麥做成的例如山西的麵食。南方的稻米,例如雲南的米線。氣候的多樣性也決定了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例如北方喜咸,南方喜甜和辣。還有就是對各地儲藏食物氣候也有重要的原因。
2.不同的地理環境,例如地形因素,在靠近河和海的地方關於魚的美食就很多,在草原的地方,肉的吃法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同的地形因素形成多種多樣的動植物種類,人們就地取材的選擇也就多了。
上面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剩下的還有什麼土壤了、人類遷移對飲食的影響了、文化的傳播對各地飲食的影響就不是很重要了。

4. 舌尖上的中國有沒有什麼地理知識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線。這種地理跨版度有助於物種的形成和保權存,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採集,撿拾,挖掘,捕撈。穿越四季,當然有地理知識。

5.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中含有哪些初高中地理知識

1.農業種植抄的知識,氣候的分布,由氣候決定農業的種植,例如北方的小麥做成的例如山西的麵食.南方的稻米,例如雲南的米線.氣候的多樣性也決定了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例如北方喜咸,南方喜甜和辣.還有就是對各地儲藏食物氣候也有重要的原因.
2.不同的地理環境,例如地形因素,在靠近河和海的地方關於魚的美食就很多,在草原的地方,肉的吃法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同的地形因素形成多種多樣的動植物種類,人們就地取材的選擇也就多了. 上面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剩下的還有什麼土壤了、人類遷移對飲食的影響了、文化的傳播對各地飲食的影響就不是很重要了.

6. 請分析舌尖上的中國都體現了哪些高中地理知識

請分析舌尖上的中國都體現了哪些高中地理知識?
1.農業種植的知識,氣候的分布內容,由氣候決定農業的種植,例如北方的小麥做成的例如山西的麵食.南方的稻米,例如雲南的米線.氣候的多樣性也決定了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例如北方喜咸,南方喜甜和辣.還有就是對各地儲藏食物氣候也有重要的原因.
2.不同的地理環境,例如地形因素,在靠近河和海的地方關於魚的美食就很多,在草原的地方,肉的吃法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同的地形因素形成多種多樣的動植物種類,人們就地取材的選擇也就多了. 上面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剩下的還有什麼土壤了、人類遷移對飲食的影響了、文化的傳播對各地飲食的影響就不是很重要了

7. 舌尖上的中國地理隨筆

中國地勢復復雜多樣,境內截然不同制的地理環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造就不同的生活習俗,也形成不同的飲食習慣.舌尖上的中國帶我們走遍大江南北,品味到不同地區不同的美食.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由於南北方降水量、太陽輻射等自然條件不同,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像陝北地區氣候乾燥,糜子,成為當地人最愛的主食.南方地區適合種水稻,水稻成為我們餐桌上不可少的事物.
一番水土養一番人,東辣西酸,南甜北咸.舌尖上的中國為我們帶來視覺的美味享受,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生活氣息,更展現人們利用不同自然條件,創造出各種美食所展現的智慧.

8. 寫六篇"舌尖上的中國"學到的地理知識,每一篇100字

食物一>地理??!!

9. 舌尖上的中國中每集的地理知識

中國地勢復雜多樣,境內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回地,湖泊)造就不同的生活習答俗,也形成不同的飲食習慣。舌尖上的中國帶我們走遍大江南北,品味到不同地區不同的美食。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由於南北方降水量、太陽輻射等自然條件不同,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像陝北地區氣候乾燥,糜子,成為當地人最愛的主食。南方地區適合種水稻,水稻成為我們餐桌上不可少的事物。
一番水土養一番人,東辣西酸,南甜北咸。舌尖上的中國為我們帶來視覺的美味享受,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生活氣息,更展現人們利用不同自然條件,創造出各種美食所展現的智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