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地理第五單元知識
Ⅰ 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六單元topic1的語法
六年級英語語法知識匯總
一、詞類:
動詞、名詞和形容詞不太容易區分,如不能一眼看出,可用如下方法:
先用「一(量詞)」(如:一個、一張等)和這個詞連起來說,如說得通,一般認為是名詞;說不通再用「很」去判斷,就是把「很」和為個詞連起來說,說得通一般就是形容詞;都說不通就是動詞。(目前我們學過的,以後可能不同)(另外一些很明顯的,如人稱代詞、數詞、情態動詞等一下就可以知道)
1、 動詞
這里所說的動詞是指各種動詞總稱,其中包括行為動詞(就是我們平時總說的那種動詞)、be動詞、情態動詞。
(1)行為動詞
就是我們平時上課時說的動詞,表示某一動作或行為。如:sweep、live等。
行為動詞我們已學過它們的四種形式:
原形、+s/es、+ed、+ing,具體判斷方法如下:
↗有,就加ing
讀句子→讀該單詞→認識該單詞→理解意思→看有無be動詞 (若是be going to 就用原形)
↘沒有,再看情態動詞
↗有,就用原形
↗有,就加ed
↘沒有,再看有無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 ↗是第三人稱單數就加s或es
↘沒有,再看主語
↘不是第三人稱單數就用原形
(2)be動詞
a、Am--was Is --was Are--were 口訣:我用am, 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所有復數全用are。
b、肯定和否定句 I am (not) from London. He is(not) a teacher. She is(not) in the dining room. My hair is(not) long. Her eyes are(not) small.
c、 一般疑問句 Am I a Chinese? Yes, you are. No, you aren』t. Are they American?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Is the cat fat? Yes, it is. No, it isn』t.
我們現在學過的be動詞大致分兩類:is、am、are為一類,一般用於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中,was和were為另一類,一般用於一般過去時。
判斷步驟: ↗第一、三人稱單數,就用was
↗有,再看人稱
↘第二人稱單數和所有復數,就用were
看有無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
↗第一人稱單數,就用am
↘沒有,再看人稱→第三人稱單數,就有is
↘第二人稱單數和所有復數,就用are
(3)情態動詞
情態動詞也是一類特殊的動詞,平時我們不把它說成是動詞。情態動詞可以和行為動詞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句子中。
我們現在學過的情態動詞有:can、must、should、would、may。接觸最多的是can。
情態動詞後動詞總是用原形。(不受其他任何條件影響)
2、 名詞
表示某一事物,有具體的和抽象的之分。判斷的關鍵詞往往是be動詞,be動詞如果是am、is或was,名詞就用原形;be動詞如果是are或were,名詞就加s或es。
這里強調兩點:不可數名詞都默認為單數,所以總是用is或者was;最好不要根據some、any、a lot of等詞去作判斷,以免受誤導。
如何加後綴:
a.一般情況下,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b.以s. x. sh. ch結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
c.以「輔音字母+y」結尾,變y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
d.以「f或fe」結尾,變f或fe為v, 再加-es,如:knife-knives
e.不規則名詞復數: 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mouse-mice 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判斷步驟:
↗如是am、is或was→原形
讀句子→讀該單詞→認識該單詞→理解意思→看be動詞
↘如是are或were→加s或es
3、 形容詞(包括副詞)
形容詞表示某一事物或的特徵,副詞表示某一動作的特徵。
形容詞和副詞只有兩種形式:原形和+er。
未作比較的情況下就用原形,比較時就+er。
兩個重要特徵:as……as中間一定用原形,有than的時候一定+er。
4、 人稱代詞和物主代詞
人稱代詞 物主代詞
單數 復數 單數 復數
主格 賓格 主格 賓格 形容詞性(短) 名詞性(長) 形容詞性(短) 名詞性(長)
第一人稱 I me we us my mine our ours
第二人稱 you you you you your yours your yours
第三人稱 he him they them his his their theirs
she her her hers
it it its its
人稱代詞:
有主格和賓格之分。
一般動詞前用主格,動詞後用賓格。
物主代詞:
有兩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短的)和名詞性物主代詞(長的)
一般看後面有沒有名詞,如有,就用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短的);如無,就用名詞性物主代詞(長的)。
5、 數量詞
我們學過兩類:基數詞和序數詞。基數用於表示數量多少,而基數詞用於表示次序,常在日期中出現。
6、冠詞
有a、an、the。a和an有具體的意思,一(個…),the沒有具體意思,有時翻譯為這、那。確定用a、an還是the時可根據漢語意思。a和an的區別:an用於母音音素(一般就是母音字母aeiou)前,a用於輔音音素前。
二、否定句:
表示某一否定意思。句中一定有not。
有三種可能:be動詞(am、is、are、was、were)+not、情態動詞(can、must、should)+ not、助動詞(do、does、did) + not
如何將一個肯定的陳述句改為否定句:
1、看句中有無be動詞,如有,直接在be動詞後+ not。
2、看句中有無情態動詞,如有,直接在情態動詞後+ not。
3、如上述二者都沒有,就應用助動詞+ not。分四個步驟:
(1)肯定陳述句中本來是沒有助動詞的,要加上去,位置在主語(某人或某物)後,動詞前。
(2)確定助動詞用do、does還是did,根據句中動詞,動詞是原形的助動詞就用do,動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助動詞就用does,動詞用過去式的助動詞就有did。
(3)在助動詞後加not。
(4)原句中動詞假如發生變化就要恢復成原形。
強調一點,有some的要考慮是否要用any。
三、一般疑問句。
表示疑問,一般回答只有兩種可能Yes,……或No,……句中沒有疑問詞。
如何將一個肯定的陳述句改為否定句:
1、看句中有無be動詞,如有,把be動詞提到句首即可。
2、看句中有無情態動詞,如有,把情態動詞提到句首即可。
3、如上述二者都沒有,就應把助動提到句首。分四個步驟:
(1)肯定陳述句中本來是沒有助動詞的,要加上去,位置在主語(某人或某物)後,動詞前。
(2)確定助動詞用do、does還是did,根據句中動詞,動詞是原形的助動詞就用do,動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助動詞就用does,動詞用過去式的助動詞就有did。
(3)把助動詞後提到句首。
(4)原句中動詞假如發生變化就要恢復成原形。
強調一點,有some的要考慮是否要用any。
四、特殊疑問句。
表示疑問,有疑問詞(在開頭),回答有很多種可能。
常用疑問詞:
What、When、Which、Who、Whose、Why、How
如何對劃線部分提問:
1、將原問句翻譯為漢語(在讀中要將劃線部分重讀)。
如:His birthday is on the 5th of May .
他的生日在五月五日。
2、用漢語進行提問。
如上句,應該問:他的生日在什麼時候?
3、根據漢語將所要提問的句子補充完整。
如上句When is his birthday ?
五、祈使句
表示請求或命令別人做某事或不要做某事。
肯定祈使句一定是以動詞原形開頭(有時有please),否定的祈使句一定是don』t加動詞原形開頭(有時有please)。
把祈使句改為否定句只需在動詞前加don』t即可。
六、時態
1、一般現在時
(1)句中be動詞和動詞一般情況下只能有一種而且也必須有一種。如:
The children are very happy on Christmas Day .
She often does some housework at the weekend .
(2)一般現在時中的be動詞:
一般用原形:am is are
am用於第一人稱單數(I);is用於第三人稱單數(he she it和其他人名或稱謂,如:Ben his sister等);are用於第二人稱單數(you)和所有復數(包括第一人稱復數we、第二人稱復數you;第三人稱復數they和其他復數,如the children 、 his parents等)。
(3)一般過去時中的動詞:
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he she it 和其他,如Helen 、her cousin 等),動詞後一般加s或es。
第二種情況:主語不是第三人稱單數,動詞都用原形。
(4)一般現在時判斷依據(如何判斷一個句子是一般現在時):
△be動詞是am、is、are
△動詞用原形或加s、es
△沒有時間狀語或有usually、often、everyday、sometimes等不是具體的時間
(5)有用的的依據:
Be動詞是is、am ←→ 名詞用原形(這里包括可數名詞的單數和不可數名詞)
Be動詞是are ←→ 名詞加s或es
動詞加s或es ←→ 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
動詞用原形 ←→ 主語不是第三人稱單數
(6)情態動詞:
我們現在學過的情態動詞有:can、must、should、would。
情態動詞後動詞總是用原形。(不受其他任何條件影響)
2、一般過去時
(1)句中be動詞和動詞一般情況下只能有一種而且也必須有一種。如:
The girls were on the grass just now .
They visited my parents last weekend .
(2)一般過去時中的be動詞:
一般用過去式:was were
was用於第一人稱單數(I)和第三人稱單數(he she it和其他人名或稱謂,如:Ben 、 his sister等);were用於第二人稱單數(you)和所有復數(包括第一人稱復數we、第二人稱復數you;第三人稱復數they和其他復數,如the children 、 his parents等)。
(3)一般過去時中的動詞:
一般只有一種情況:+ed
這里強調一點,和一般現在時不同的是這里不管主語是第幾人稱,也不管是單數和復數都加ed。
(4)一般過去時判斷依據(如何判斷一個句子是一般過去時):
△be動詞是was、were
△動詞加ed
△有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
現在學過的常用的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有:
just now a moment yesterday last week last night last weekend last year last month three days ago two weeks ago
five years ago
(5)有用的的依據:
Be動詞是was或were 該句是一般過去時
動詞加ed 有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
3、一般將來時
(1)構成形式:
Be going to +動詞原形。
這里強調一點,be動詞、going、to以及動詞原形共四個單詞缺少其中任何一種都不可以構成一般將來時。
(2)一般將來時表示動作即將發生或某人打算做某事。
(3)有用的依據:
一個句子中既有be動詞,又有going、to和動詞,且動詞用的是原形←→ 該句是現在進行時
(4)句中往往有tomorrow、soon、next week等詞。
4、現在進行時
(1)構成形式:
Be動詞+動詞的ing形式
這里強調一點,兩者缺少其中任何一種都不可以構成現在進行時。
(2)現在進行時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事情正在發生。
(3)有用的依據:
一個句子中既有be動詞,又有動詞,且動詞加了ing ←→ 該句是現在進行時
(4)句中往往有now、look、listen等詞。
七、Have、Has和There be結構
1、There be結構包括there is there are there was there were
2、意思都是「有」。
3、和have、has、had的區別:
(1)There be 句型表示:在某地有某物(或人)
(2)在there be 句型中,主語是單數,be 動詞用is ; 主語是復數,be 動詞用are ; 如有幾件物品,be 動詞根據最近be 動詞的那個名詞決定。
(3)there be 句型的否定句在be 動詞後加not , 一般疑問句把be 動詞調到句首。
(4)there be句型與have(has) 的區別:there be 表示在某地有某物(或人);have(has) 表示某人擁有某物。
(5)some 和any 在there be 句型中的運用:some 用於肯定句, any 用於否定句或疑問句。
(6)and 和or 在there be句型中的運用:and 用於肯定句, or 用於否定句或疑問句。
(7)針對數量提問的特殊疑問句的基本結構是: How many + 名詞復數 + are there + 介詞短語? How much + 不可數名詞 + is there + 介詞短語?
(8)針對主語提問的特殊疑問句的基本結構是: What』s + 介詞短語?
(9)There be結構一般用在句子的開頭,而have等詞只能用於某一個主語後面。
Ⅱ 七年級仁愛英語下冊第五單元的語法
topic 1
頻度副詞
表示頻繁程度的副詞稱為頻度副詞,表示經常性的動作或狀態,常用於一般現在時。
一、區別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seldom>never
1.always,總是。
2.usually,通常。
3.often,經常。
4.sometimes,有時。
5.seldom,很少。
6.never,從不。
二、句中位置
1.一般在be動詞、情態動詞或助動詞之後,行為動詞之前。
2.有時為了表示強調,也可放在句首或句末。
三、注意
對頻度副詞提問,疑問詞用How often。
頻度副詞與not連用,表示部分否定。
topic 2
現在進行時
一、構成
1.肯定句:主語+be+doing+sth.
2.否定句:主語+be+not+doing+sth.
3.一般疑問句:Be+主語+doing+sth.
回答:Yes,主語(代詞)+be./No,主語(代詞)+be+not.
4.特殊疑問句:疑問詞+be+主語+doing+sth.
二、現在分詞構成規則
1.一般在動詞原形末尾加ing.
2.以不發音的e結尾,去e加ing.
3.重讀閉音節詞中以一個輔音字母結尾的,雙寫輔音字母加ing.
topic 3
一般現在時與現在進行時區別
1.一般現在時強調動作的經常性和反復性,現在進行時強調動作的暫時性.
2.一般現在時著重說明事實和特徵,而現在進行時可以表示某種情感色彩。
3.一般現在時可以表示現在的瞬間動作,強調動作本身;現在進行時強調動作的進行。
4.表示狀態或感覺的動詞一般不用現在進行時;而用一般現在時表示現在的感覺或狀態。
絕對原創!望採納!不準抄襲!
Ⅲ 仁愛路的地理方位
仁愛路為東西向來道路源,共有四段,仁愛敦南圓環以西屬西向單行道,以東則為雙向道,仁愛圓環以西的西向單行道與南邊的信義路東向單行道構成一個互補的單行道網。仁愛路東抵台北市政府府前廣場,西抵台北府城東門(景福門);仁愛路東端之台北市政府府前廣場假日常封閉舉辦活動使用。仁愛路與敦化南路交會處之圓環,常做為台北燈會活動之主燈區。仁愛路亦為台北市著名的林蔭大道之一,路中央布設公車專用道。
Ⅳ 八上地理(仁愛版)復習提綱,生物(人教版)復習提綱
八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1、中國疆域與人口
一、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於北半球。從大洲大洋位置上看,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由五帶劃分看,我國大部分領土位於北溫帶,南部一小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有少數地區屬熱帶,無寒帶;②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國土遼闊:我國的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與加拿大兩國。我國領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緯度相差約50度,相距5500千米;最東端與最西端經度相差約62度,相距5000千米,我國陸上疆界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海上疆界長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①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4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緬、老、越。) ②我國領土四至:最南是曾母暗沙,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南北緯度相差49度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節差異),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最東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③東部瀕臨的四海一洋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台灣省東部直接瀕臨太平洋。台灣海峽屬東海。渤海和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兩個內海。東海有我國最大的舟山漁場。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④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第一大島台灣島、第二大島海南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二、中國的行政區劃
34個省級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包括自治縣、自治洲、市)鄉(民族鄉、鎮)。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雲、桂、粵、台。
我國面積最大、鄰國最多、位置最西的省級行政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簡稱是新。位置最北、最東的是黑龍江省,簡稱黑。跨緯度最廣的是海南省,簡稱瓊。跨經度最廣的是內蒙古自治區。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豫)。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是雲南省(雲或滇),省會是昆明。陝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鄰省最多(8個)。四周臨海或海峽的省是台灣和海南,其簡稱是台和瓊。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收回的時間是1997.7.1. ;澳門特別行政區,收回的時間是1999.12.20。
三、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佔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我國的人口2005年1月6日為止,我國人口為13億,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由於人口基數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萬左右。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是西藏自治區,其簡稱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江蘇省,簡稱蘇。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澳門。①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地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此線西北面積57%,人口僅佔6%,此線東東南人口面積佔43%,人口佔96%。我國人口空間分布特徵: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東南多,西北少。為了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我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人口政策的基本內容。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6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壯族、彝族、土家族、滿族、苗族。
2、民族分布: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最廣,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
2、中國的自然環境
一、中國的地形
1、我國地形的特徵: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生產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有利影響:①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②山區森林、草地、旅遊、礦產等資源豐富,不利影響:耕地資源不足,不利於發展種植業;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不利於農產品等山區資源外運。
2、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我國地勢的特徵的有利影響是: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促進農業發展;另一方面使我國的江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系,有利於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和內陸地區的大開發。第三,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往往建在高一級階梯與低一級階梯交界處,這是因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資源豐富。
3、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包括: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掌握:課本
4、五種基本類型都有,山地佔1/3,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2/3
5、我國的主要山脈:
⑴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6、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態的寫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我國被稱為「日光城」的地方是拉薩。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盪,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黃土高原呈現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溝壑縱橫的狀態。雲貴高原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嶇,石灰岩廣布。我國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內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准噶爾盆地緯度位置最北,柴達木盆地在青海省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有「聚寶盆」之稱。四川盆地號稱「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國」。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鄉」「魚米之鄉」之稱。
二、中國的氣候
1、認識我國的三大火爐(重慶,南京,武漢),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是青藏高原,這是由於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認識我國的五個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原區)
2、我國的降水空間分布特點:降水量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的空間分部的規律是南多北少。根據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我國四類干溫地區是乾旱地區、半乾旱地區、半濕潤地區、濕潤地區。東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燒寮)和最少(托克遜)的兩個地方。我國降水時間分布特點: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南北溫差大。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規律是: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3、我國的平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是我國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
4、秦嶺准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是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是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半濕潤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是我國北方和南方的界線。
5、我國重要的氣候特徵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顯著。
6、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為界。界線東南受夏季風的影響,屬季風區,界線西北夏季風很難到達,屬非季風區,全年都較乾旱。我國東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風帶來的,主要降水類型是鋒面雨。
7、阿拉伯半島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位置大體相同,氣候和景觀差異很大的原因是:兩者的海陸位置不同,後者地處亞歐大陸東岸,深受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的影響。
8、我國季風氣候帶來的各種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寒潮、台風、洪澇、乾旱。
三、中國的河流
1、我國河流大多數分布在東部的外流區內。這里河流多且長,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冬季河流易結冰,普遍有結冰期。我國水量最大河是長江,汛期最長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黃河。結冰期最長的河是黑龍江。我國的一條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2、我國東部外流河汛期變化的規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來越長。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還。中的天是巴顏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現在黃河的上、下遊河段。黃河之害主要在於下遊河段的地上河決口改道,洪水泛濫。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河道變寬,流速變慢,大量泥沙沉積在河床,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地面植被破壞嚴重,夏季多暴雨,對地面的沖刷嚴重。
6、治黃的關鍵在於治沙,根本在於加強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庫和水利樞紐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黃河的重要手段。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
7、長江是水能寶庫,水能蘊藏量佔全國的1/3,可利用水能資源佔全國的1/2。其水能主要蘊藏在上遊河段。從玉樹到宜賓流經橫斷山區,河水落差極大,長江流經重慶,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峽。現在正在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即位於此。
8、長江是黃金水道,幹流橫貫東西,終年不凍,自宜賓以下四季通航。為發揮長江的航運價值,治理了「九曲回腸」的荊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灘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強了港口的建設。
9、長江上中游分界線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線是湖口,黃河上中游的分界線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線是舊孟津。
10、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13、我國最長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糧川」美稱的是河套平原。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15、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邊的漢江。--網路知道
Ⅳ 八下地理期中復習提綱 仁愛版
hehe
Ⅵ 初二所有英語(仁愛版的)地理物理生物歷史的知識要點
八年級上冊歷史期末復習提綱
1. 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2. 中國的禁煙,使英國決定發動侵華戰爭來維護鴉片貿易,在1840年6月,發動鴉片戰爭。
3. 1842年8月,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意義見下表)
4.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6.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及稍後時期,沙俄侵佔了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7. 1860年,太平軍在寧波、上海等地抗擊洋槍隊。
8. 1875年,左宗棠帶領清兵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復了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9.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戰爭。
10. 甲午戰爭的黃海海戰中,「志遠」號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
11. 1894年10年,日本攻陷威海衛海軍基地,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12.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對中國危害最為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殖民掠奪進一步升級,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 甲午戰爭後,日本獨占遼東半島,引起德、法、沙俄的不滿。三國強力干涉,日本被迫「還遼」,中國則付出3000萬兩白銀「贖款」。
14. 19世紀末列強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國 別 租 借 地 勢 力 范 圍
德 膠州灣 山東
俄 旅順 大連 長城以北 新疆
法 廣州灣 廣東 廣西 雲南
英 威海衛 香港新界 長江流域 雲南 廣東
日 福建
15. 義和團在山東、河南、直隸、京津興起。
16. 1900年6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奧等八國發動侵華戰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8月,八國聯軍入侵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俄、美、德、日、意、奧、西、荷、比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一個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條約。表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本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主要內容比較簡表
戰爭 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條約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 清政府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應該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中英協定關稅等(附約:英國又取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以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 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等 清政府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嚴禁中國民眾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線炮台一律拆毀,允許各國在此沿線的戰略要地駐兵;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區」,並由各國派兵常駐;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響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7. 洋務運動興起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與西方列強打交道的過程中,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實權的官僚,耳聞目睹西洋堅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
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興辦近代工業。 目的:為了維持清朝的統治。
主要內容:外交——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軍工——曾國藩創建 安慶內軍械所 (第一個兵工廠)
李鴻章創辦 江南製造總局 (最大軍工企業)
民企——李鴻章創辦 輪船招商局 (最早民用企業)
作用: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產生,抵制外國資本主義擴張
18. 1895年5月,康有為、梁啟超與參加會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改訂律法,澄清吏治;經濟上獎勵實業,改革財政;軍事上編練新軍,改習洋操;文化方面,設立學堂和譯書局,准許創辦報館、學會等。
作用: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有利於資本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事,有利於革除社會弊端。
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捕殺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及康廣仁,史稱「戊戌六君子」,政變後,除京師大學堂外,其餘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戊戌變法歷時103天,歷史上又稱「百日維新」。
19. 1894年秋,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其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分地權」為綱領,後來把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當時中國最完整、最進步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也是孫中山領導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
20.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次日攻克總督衙門,佔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接著控制武漢三鎮,起義取得勝利,史稱「辛亥革命」。
21.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在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22.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並頒布了《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3. 新文化運動興起 背景:封建復古思潮泛濫。
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來改名為《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主要代表人物:陳獨秀——《新青年》(《青年雜志》)、《文學革命論》
胡適 ——《文學改良芻議》 魯迅 ——《狂人日記》
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科學,掀起文學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
地位作用: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民族民主革命的進程。
24.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巴黎和會拒絕中國人民收回山東的正義要求,這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後來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向上海,主力由學生發展為工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奠定基礎。
25. 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不久,各地也建立起多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26. 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實現共產主義,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就此誕生。決定每年的7月1日為黨的生日。
27.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確定最高綱領為建立共產主義,最低綱領為反帝反封建。
28.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的斗爭方向。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29.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決定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獨立性。
30.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並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由此中國進入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31. 1924年5月,孫中山在共產國際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孫中山任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是一所國共合作的軍事學校,為國民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幹。
32. 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1926年正式出師,兵分三路,主戰場是湖南、湖北,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贏得「鐵軍」的美譽。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威震全國,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33.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同共產黨決裂,製造「七一五」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國民革命失敗。不久,武漢國民政府遷至南京,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並,史稱「寧漢合流」。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與「寧漢合流」,標志著國民黨專制統治的建立。
34. 共產黨認識到獨立領導武裝力量的重要性,決定以武裝起義反對共產黨反動派的統治,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的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兩到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所以定8月1日為建軍節。
35.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起義。這就是「八七會議」。
36. 1927年秋,毛澤東在湖南領導秋收起義。10月,毛澤東領導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37.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革命軍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隊伍會師。壯大了紅軍的力量,井岡山根據地很快進入了全盛時期。
38. 1927年到1930年,共產黨發動了100多次武裝起義,開辟10多個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正確道路。
39. 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以瑞金為首都。這是中國第一個紅色中央政權。
40. 1930年底起,蔣介石調集重兵「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指揮下,紅軍4次粉碎了敵人的「圍剿」。1933年9月,,以博古為首的中共中央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與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
41. 1935年1月,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會議,結束「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了他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2.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標志著紅軍完成戰略轉移的任務,長征勝利結束。
43.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製造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次日攻佔沈陽城。不到半年時間完全侵佔了中國東北。
44. 日本挾持前清廢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45. 楊靖宇等中共黨員領導抗日武裝力量吸收人民抗日義勇軍,組成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46.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他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等八項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
47. 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歷史作用,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戰爭的歷史轉折點。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8.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擊北平西南的宛平城盧溝橋,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史稱 「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
49.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威脅首都南京。國民政府投入70多個師的兵力,同日軍展開了「凇滬會戰」。11月上海失守。
50. 凇滬會戰後不久,國共兩黨協議,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的紅軍游擊隊改變為新編第四軍。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51.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進入南京城進行大屠殺,屠殺軍民30萬人,慘絕人寰,激起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極大憤概。
52. 1938年春,日軍向徐州進攻,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艱苦戰斗,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一次戰役性勝利。
53. 1940年8月,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出動100多個團,取得「百團大戰」的勝利。牽制了日軍對西北、西南的進攻;遏止了國民黨內的投降妥協傾向,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高了中共和八路軍的威望,展現了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54.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處於最後勝利的前夜,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大會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總結歷史經驗、統一全黨認識,選擇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方針。使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5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八年抗戰最終贏得偉大的勝利。勝利的意義:抗日戰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稱霸的野心,雪洗了百餘年來的民族恥辱,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成為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轉折點,為國家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戰勝和消滅法西斯、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尊嚴,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
56. 抗戰勝利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假和平、真備戰,以和平談判作掩護,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毛澤東為了爭和平,揭騙局,與周恩來等人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簽訂《雙十協定》,確定「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國民黨應迅速結束「訓政」,實行「憲政」;迅速召開由各黨派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保證人民享有人身、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
57. 1946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根據民主原則改組國民政府,整編全國軍隊,指定憲法等。
58. 1946年,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59. 1947年3月,蔣介石調集大量軍隊進攻陝甘寧邊區。敵我力量懸殊,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機關解放軍主動撤除延安,轉戰陝北。粉碎了敵人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
60. 1947年6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標志著人民解放軍轉入全國規模的戰略反攻。
61. 1948年秋,解放軍先後開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進行戰略大決戰。
名稱 時間 領導軍隊 結果、意義
遼沈戰役 1948.9---11 東北野戰軍 解放了東北全鏡
淮海戰役 1948.11----1949.1 中原、華東野戰軍 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基本解放。國民黨統治瀕臨崩潰
平津戰役 1948.12----1949.1 東北、華北野戰軍 華北全境至此基本解放
62.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的勝利已成定局。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戰線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63.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5月27日,上海解放。
64. 1866年,方舉贊和孫英德在上海設立發昌機器廠。1872年,陳啟沅在廣東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
65. 張謇,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民族企業家之一,1899年,創建大生紗廠,踏上 「實業救國」的道路。
66.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延續到1923年前後,是中國民族工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67. 《申報》——「近代史的網路全書」 商務印書局——近代中國最大的出版機構。
68.
近代中國物質文明之最 名 稱 類 別 意 義
第一艘實用性蒸汽輪船 「黃鵠號」 水
路
交
通
運
輸 改變了人民的生活,發展了城市經濟,改變了人民的觀念。
第一家輪船運輸公司 輪船招商局
第一條中國自建的鐵路 唐胥鐵路
陸
路
第一個成立出租汽車公司的城市 上 海
第一個開通有軌和無軌電車的城市 天津和上海
第一個使用煤氣燈的城市 上 海 照明 方便了人民生活
第一條敷設的水路電報線 香港——上海的電報線 通
訊 加快了信息的傳播
第一個設立電話交換所的城市 上 海
第一家設立營業性的照相館的城市 上 海
影
像
豐富了市民的生活
第一部無聲電影 《定軍山》
第一部故事短片 《難夫難妻》
第一部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
發 式 服 飾 稱 謂 禮 節 腳 形 義 務
辛亥革命前 剃發留辮 頂戴花翎
長袍馬褂 大人、老太爺
老爺 少爺 跪拜、作揖、
請安、拱手 女子纏足 女主內
男主外
辛亥革命後 強令剪辮、發型多姿多彩 西裝 中山裝
長衫 旗袍 官職相稱
先生 某君
同志 鞠躬
脫帽
握手 女子天足 女子
走向
社會
69. 社會習俗的變化:
70. 科舉制從隋朝創立,但了近代,隨著社會的進步,已完全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舉廢除。至此歷時1300多年的科舉制終結。
71. 1898年7月,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下令開辦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稱北京大學。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實行教育改革,提出兼容並包的精神。
72. 科學技術的發展
姓 名 內 容 意 義
詹天佑 京張鐵路(「之」字形路軌) 中國人自行設計的第一條鐵路
侯德榜 「紅三角」牌純鹼
「侯氏制鹼法」 榮獲萬國博覽會金質獎
為中國及世界化學工業作出貢獻
李四光 地質力學理論
松遼、華北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為研究地殼運動開辟新途徑
摘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
華羅庚 「華氏定理」與「華氏不等式」
領導學生進行數論研究 為世界數學發展作出貢獻
形成中國數論研究學派
73. 思想文化的成就:
姓 名 內 容 意 義
魏 源 《海國圖志》
「師夷長技以制夷」 對洋務運動產生重大影響
嚴 復 《天演論》 為戊戌變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魯 迅 《狂人日記》
《阿Q正傳》
雜文 中國新文學的第一篇小說
近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
「匕首與投槍」
徐悲鴻 《田橫五百士》、《九方皋》、《群馬》 近代畫壇的傑出代表
聶 耳 《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 優秀群眾、抒情歌曲
冼星海 《黃河大合唱》 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史詩
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發生體在振動——實驗;聲音靠介質傳播——介質:一切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聲速(約340m/s);一般的,固體中速度>液體中速度>氣體中速度;聲音速度隨溫度上升而上升
回聲——回聲所需時間和距離;應用
計算——和行程問題結合
2.音調、響度和音色
客觀量——頻率(注意人聽力范圍和發聲范圍)、振幅
主觀量——音調、響度(高低大小的含義);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距離、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發聲體本身決定
3.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雜訊——物理和生活中的雜訊(物理-不規則振動,生活-影響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雜訊等級:分貝(0dB-剛引起聽覺);減小雜訊方法(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四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
1.光源——火把、蠟燭、電燈、恆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均一);可在真空中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樹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長度單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符合反射定律(現象解釋:拋光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鏡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圖5-40;應根據現象回答)
4.平面鏡
平面鏡成像——規律(等距、等大、正立、虛像);能看見(看不見)像的范圍;潛望鏡
5.作圖——按有關定律做圖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義(……方向一般發生變化);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側、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現象解釋(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筷子彎曲、海市蜃樓等)
2.光的傳播綜合問題
注意區分折射和反射光線;注意區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鏡
透鏡中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距、焦點(測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會聚光線」和「使光線會聚」的區別:「會聚光線」是能聚於一點的光線,「使光線會聚」是光線經過凸透鏡後比原來接近主光軸)
透鏡的原理——多個三棱鏡組合;光線在透鏡的兩個表面發生折射
變化了的凸透鏡——玻璃球、盛水的圓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問題
4.凸透鏡成像
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於主光軸-過光心;過光心的光線-平行於主光軸);像距/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和物距的關系;像移動的快慢(依據:光路圖);實際應用
1.溫度計
溫度計——常見溫度計的測溫物質、原理、量程(體溫計: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體溫計構造及使用(縮口部分;甩體溫計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後果-隻影響測低溫)、溫度計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選擇);校正溫度計;讀數(一般地,讀數時不能離開物體)
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及換算;絕對零度;常見溫度
2.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實驗裝置(水浴加熱);常見晶體、非晶體;熔點、凝固點;圖象
汽化——蒸發;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實驗裝置;蒸發和沸騰的聯系、區別(都是汽化;劇烈程度、發生條件等);酒精燈的使用(可參照化學相關內容)
液化——兩種途徑(降溫一定可使氣體液化;壓縮可能使氣體液化)
升華和凝華——實例
3.物態變化中的熱量傳遞
吸熱——固→液→氣(即使溫度不變也有熱量的傳遞);放熱——氣→液→固
4.其他
現象解釋——例:P3圖0-3、紙鍋燒水、「白氣」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發和升華)、樟腦等;電冰箱原理;物態變化中的熱量計算;注意名詞的寫法(汽、氣;溶、融、熔;化、華;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電路
1.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靜電——電荷種類的判斷;驗電器結構(P45圖);電量(單位:庫侖C)
物質微觀結構——原子結構(可與化學中原子概念對照);摩擦起電原因(核外電子的轉移)
2.電路相應概念
電流(及方向:正電荷移動方向);電源;導體、絕緣體;串聯、並聯;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及運動方向;電路圖;通路、斷路及短路;常見電路(樓道電路;電冰箱電路:第一冊P60圖4-18)
等效電路的判斷——先去除電流表/電壓表(電流表:短路;電壓表:斷路)再做判斷
1.各個物理量(I、U、R、P)的定義、單位(單位符號)及含義、換算
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選擇、串並聯、正負極、能否直接接電源兩端)及其構造
2.電阻的測量(基本方法及變化);影響電阻的因素;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及使用(P94圖7-7);變阻箱的使用及讀數(P95圖7-9、7-10;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變形(如P101圖7-19)
3.歐姆定律及變形(注意物理意義)
4.串並聯電流、電壓、電阻公式(注意條件。如串聯時功率和電阻成正比,並聯時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求熱量時適用於一切電路)
常用結論(各比例式;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時,電路中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注意推導順序)
5.電功——W=UIt=UQ;電能表及利用電能表測功率(P130);
電器銘牌;電冰箱工作時間系數(P130)
6.電學計算——①畫等效電路圖(幾個狀態畫幾個圖);②按串聯、並聯找等量關系和比例關系;③求解(注意電流、電壓、電功率均應取同一狀態下的值)
Ⅶ 急求求求求求求!!!!仁愛版地理第一章疆域和人口的知識點,誰能幫忙總結啊
。節哀啦 ,自己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