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地理知識200字
1. 總結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登高望遠 證明地球是圓的 陰天下雨是大氣循環 陰天的時候會有大氣逆輻射 、、、、、、太多了
2. 地理作文 200字
地中海,溫和濕潤的冬季,在這12月,悄無聲息的下了一場雨.檸檬樹,在雨後的空氣里氣定神閑的吐納呼吸,海岸線,給斑斕卻不張揚的地中海風格建築增添了幾分神秘.來不及去拜訪薩丁島上沉默如岩石的會看手相的老人,來不及去傾聽水城威尼斯的靜謐與喧囂的交響,沒有任何理由,就乘一葉扁舟,順著水流,從高鹽度到更高的鹽度.就從這里開始.
蘇伊士運河,悠久的繁華,不是那海風吹拂下發出清脆樂聲的貝殼小風鈴,而是遠處傳來的陣陣渾厚的鍾聲,與河水默契的一唱一和,歌頌著忙碌,閑談著心事,嘮叨著一個多世紀前數十萬勞工的雞毛蒜皮,交流著東西兩塊大陸各自的歌舞昇平.
回頭遠望尼羅河,一路奔流著匯入地中海,滄桑的河流,一聲嘆息,擦肩而過,邁向相反的方向.就讓小船義無返顧的駛向紅海吧,舀一勺這最鹹的海水,一路向南,追不上太陽直射點的匆忙足跡,路過聖城麥加的穆斯林安詳虔誠的表情.
穿過曼德海峽,拐進亞丁灣,逆著印度洋上的季風環流,沿著海岸線,航行一道弧,到阿曼,完成第一站.
阿拉伯半島是一隻巨大的靴子,小船從鞋尖一躍而下,一路的舟車勞頓做成一隻漂流瓶,漂向未知的充滿期待的遠方.就沉醉在這印度洋冬日的逆時針暖流里吧,是魯賓孫的小木筏,是五光十色旋轉木馬,享受著低緯的傾城日光,讓悠閑把航線劃成一個圈.當然,這不是句號.
向東,沿著印度半島的輪廓,輕聲呢喃著陌生的名字,像一個個古老失傳的咒語:卡提阿瓦半島,訥爾默達河...西高止山脈阻斷了好奇的視線,那些幾乎穿過了整個半島的河流,終究要從德干高原順勢奔騰,更早的擁入孟加拉灣.不妨,穿過保克海峽,揮別斯里蘭卡,繞過半島東側的河流入海口,去看望久不得見的老友.一一拜訪,沿海北上,直到恆河口.
最後轉身,混跡在萬噸巨輪的龐大身影中走進馬六甲,蘇門答蠟,爪哇等島,是一條光彩奪目的翡翠項鏈,馬來半島,加里曼丹,蘇拉威西是這漫長游記最末的匆忙痕跡.
3. 月亮的地理知識200字左右
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是高地,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即月坑,這是一種環形隆起的低窪形。月球上直徑大於1千米的環形山多達33 000多個。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背面的結構和正面差異較大。月海所佔面積較少,而環形山則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懸殊最長和最短的月球半徑都位於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徑長4公里,有的地方則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窪地)。背面未發現「質量瘤」。背面的月殼比正面厚,最厚處達150公里,而正面月殼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環形山
環形山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最大的環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於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 7%-10%。
有個日本學者1969年提出一個環形山分類法,分為克拉維型(古老的環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環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輕的環形山,常有「輻射紋」,內壁一般帶有同心圓狀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環壁較低,可能從哥白尼型演變而來)碗型和酒窩型(小型環形山,有的直徑不到3米)。
環形山的形成現有兩種說法:「撞擊說」與「火山說」。
「撞擊說」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擊而有現在人類所看到的環形山。
「火山說」是指月球上本有許多火山,最後火山爆發而形成了環形山。
但是,現在的科學家主張的是「撞擊說」。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類用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
月球
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此外還有些地形稱為「月海」或「類月海」的。公認的22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個,4個在邊緣地區。在正面的月海面積略大於50%,其中最大的「風暴洋」 面積約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九個法國的面積總和。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五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夢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面積7萬平方千米,比汽海等還大得多。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面。灣有五個:露灣、暑灣、中央灣、虹灣、眉月灣;沼有三個:腐沼、疫沼、夢沼,其實沼和灣沒什麼區別。
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面的反照率(一種量度反射太陽光本領的物理量)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顯得較黑。
月陸和山脈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米,由於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徵。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眾多環形山外,也存在著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等,其中最長的山脈為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面高三、四千米。山脈上也有些峻嶺山峰,過去對它們的高度估計偏高。現在認為大多數山峰高度與地球山峰高度相仿。1994年,美國的克萊門汀月球探測器曾得出月球最高點為8000米的結論,根據「嫦娥一號」獲得的數據測算,月球上最高峰高達984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米20個,3000-6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 上的有200個。月球上的山脈有一普遍特徵: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
除了山脈和山群外,月面上還有四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三座突出在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月塹」。
月面輻射紋
月面上還有一個主要特徵是一些較「年輕」的環形山常帶有美 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輻射點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帶,它幾乎以筆直的方向穿過山系、月海和環形山。輻射紋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哥白尼和開普勒兩個環形山也有相當美麗的輻射 紋。據統計,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有50個。
形成輻射紋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實質上,它與環形山的形成理論密切聯系。現在許多人都傾向於隕星撞擊說,認為在沒有大氣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隕星撞擊可能使高溫碎塊飛得很遠。而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發時的噴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處飛散的輻射形狀。
月谷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這種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谷,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那些較寬的月谷大多出現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谷(有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球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
火山分布
月球的表面卻被巨大的玄武熔岩(火山熔岩)層所覆蓋。早期的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表面的陰暗區是廣闊的海洋,因此,他們稱之為「mare」,這一詞在拉丁語中的意思就是「大海」,當然這是錯誤的,這些陰暗區其實是由玄武熔岩構成的平原地帶。除了玄武熔岩構造,月球的陰暗區,還存在其他火山特徵。最突出的,例如蜿蜒的月面溝紋、黑色的沉積物、火山園頂和火山錐。不過,這些特徵都不顯著,只是月球表面火山痕跡的一小部分。
與地球火山相比,月球火山可謂老態龍鍾。大部分月球火山的年齡在30-40億年之間;典型的陰暗區平原,年齡為35億年;最年輕的月球火山也有1億年的歷史。而在地質年代中,地球火山屬於青年時期,一般年齡皆小於10萬年。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層只有3.9億年的歷史,年齡最大的海底玄武岩僅有200萬歲。年輕的地球火山仍然十分活躍,而月球卻沒有任何新近的火山和地質活動跡象,因此,天文學家稱月球是「熄滅了」的星球。
地球火山多呈鏈狀分布。例如安底斯山脈,火山鏈勾勒出一個岩石圈板塊的邊緣。夏威夷島上的山脈鏈,則顯示板塊活動的熱區。月球上沒有板塊構造的跡象。典型的月球火山多出現在巨大古老的沖擊坑底部。因此,大部分月球陰暗區都呈圓形外觀。沖擊盆地的邊緣往往環繞著山脈,包圍著陰暗區。
月球陰暗區主要出現在月球較遠的一側。幾乎覆蓋了這一側的1/3面積。而在較遠一側,陰暗區的面積僅佔2%。然而,較遠一側的地勢相對更高,地殼也較厚。由此可見,控制月球火山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地表高度和地殼厚度。
月球的地心引力僅為地球的1/6,這意味著月球火山熔岩的流動阻力,較地球更小,熔岩行進更為流暢。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月球陰暗區的表面大都平坦而光滑。同時,流暢的熔岩流很容易擴散開,因而形成巨大的玄武岩平原。此外,地心引力小,使得噴發出的火山灰碎片能夠落得更遠。因此,月球火山的噴發,只形成了寬闊平坦的熔岩平原,而非類似地球形態的火山錐。這也是月球上沒有發現大型火山的原因之一。
月球上沒有溶解的水。月球陰暗區是完全乾涸的。而水在地球熔岩中是最常見的氣體,是激起地球火山強烈噴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科學家認為缺乏水分,也對月球火山活動產生巨大影響。具體的說,沒有水,月球火山的噴發就不會那麼強烈,熔岩或許僅僅是平靜流暢地涌到地面上。
4. 如何學好地理 200字以上
靠死記硬背復不是學好地理的好制方法,掌握以下3點基本方法就可以學好地理:
1、要學會看地圖——立體的地球儀,可以讓自己建立立體的思維方法,地理的知識是立體的;平面的行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帶分布圖、自然資源分布圖、交通圖……;會看地圖就已經學會30-50%的地理知識。
2、多看地圖——書面知識與地圖結合可以強化記憶,反復可以增強記憶,當形成習慣後,知識也就立體化了;
3、掌握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氣候的要素是:位置、溫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資源、經濟水平(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位置」是地理要素當中最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個要素會起主導作用,位置則是永遠不可以忽視的因素。
地理要素之間會相互影響:位置影響氣候、自然資源,位置與資源影響交通、經濟水平與地位……
會看地圖,掌握了地理要素及其關系,也就是掌握了地理的核心知識。
5. 學習地理的好處200字
說實在的,地理對於我來說永遠是那麼的難。我地理的基礎很差,但我並不認為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這兩年裡,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認真地聽過一節地理課。那時的我,完全對地理沒有半點興趣。並不是說不喜歡地理,而是沒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試讓我意識到,我地理成績實在是差。那時,心開始慌了。漸漸的開始要去學地理,但荒廢了兩年的地理,讓我無從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種速成的方法,尋找了好久,卻沒有半點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學習地理的方法,問別人,卻發現那些方法不適合我。就這樣,帶著想讀的心情,卻沒有方法的無奈,我度過了一段時間。
在一次調查中,我意識到,我想學地理的想法並沒有付諸行動。我只是心裡說著想學,卻沒有花時間去學。那次調查中,我發現,我花在地理上的時間是那麼的少,是少得可憐的那種。那時,老師應該已經放棄我了吧。因為我的態度。
我是那種不會主動去學習的人,即使有問題,也不想去問老師。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而且,如果哪個老師說了什麼我不喜歡聽的話,我就會再也不想聽那個老師講課,連他的科目都會放棄。由於我的態度,漸漸的,發現老師們都在冷淡我。
後來,年段開始文綜考試。我越考越爛。到最後考了個125。一個出乎我意料的分數。就是那個數字,讓我幾乎崩潰。可在別人看來,我還是那麼的懶散。以至於,在多次會議中,我都是處於被批評的立場。或許,在老師們看來,我不會傷心吧。可我內心所想的,他們是否能明白。在一次會議中,老師又在批評我,或許批評的話聽多了,身體會開始麻木吧,可那時我的心還沒麻木。聽到那些話還是會很難過。這時,聽到了「你們也不用再說她了,其實,現在心裡最難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這個分數的是她自己吧。」就是這句話,讓我下定決心學地理。因為這是地理老師說的。會後,找老師談。老師了解到我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是那麼的寥寥無幾。老師說我要還高一、高二年的債。而後,我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始復習中國地理,雖然進度很慢,卻很有收獲。這之後,我也開始認真做筆記。把老師寫到的知識點整理在一起,做題方法也寫在一起。然後,偶爾拿出來看一下,或者在考試之前拿出來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題的方向。雖然還是經常答錯,但有了方向,也不失為一種進步啊。
後來,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識的空缺,填補起來。
我真正的開始在學地理。結合第一輪復習的材料,我邊看中國地理的知識,邊結合地圖來看,在腦中形成了一種框圖。而後又開始看書,把書里的內容看一遍。接著,又開始學習世界地理。把材料與地圖結合起來,在腦海里構成了一幅世界地圖。隨著我腦海中地理知識的積累,我越來越喜歡地理了。慢慢的,對地理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進步。
在這個從幾乎不了解地理發展到喜歡上地理的過程中,我個人覺得各個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沒有考試成績的刺激,我想,我也不會下決心。如果沒有老師的支持、安慰和指導,我想,我也不會取得進步。當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強,我想,我早已經放棄了吧。呵呵。
所以,我認為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堅強的信念,有堅決的決心,有不怕失敗的勇氣,還應腳踏實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後導致失敗。作為老師,應該有能看穿學生想法的慧眼,要時時刻刻了解學生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評,要適當的做學生的後盾,要默默的支持學生,要適當的給予安慰,要有心理醫生的基本。
6. 學習地理的體會200字,不要我自己感受只能自己寫這種話!
通過學習地理,我了解了世界的海洋大陸分布,認識了各國的地貌特徵,學到了全球氣候分布,知道了世界上著名的河流湖泊及山川高峰,學到了地震帶分布。。。。。。地理帶給了我淵博的知識,帶給了我無限的快樂,帶給了我無盡的遐想。。。。。。
我以地理為師,我以地理為友,我更以地理為傲。學習了地理,我更加了解了祖國的地大物博,更懂得了資源的寶貴,更知道了祖國的偉大。長江黃河滾滾東流,三山五嶽巍然屹立,五湖四海碧波盪漾。地理還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為人要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遇事要想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生活要明白「細水長流」,要有一個海納百川的胸懷!
地理知識永無止境,學習亦無止境。
7. 我身邊的地理知識
月暈有雨,日暈有風(具體看當地總體氣候環境)我在甘肅南部感覺比較內靈。
天邊要是有滾滾容白雲出現,夜間可能有雨。那就是傳說中的冷鋒。
家裡開窗戶,要開著門才能達到空氣流通的最佳效果。一般的住宅樓房最明顯。
用北斗星定位時,看勺子頭的兩個星組成直線,直線偏向勺子口的那一端,指的北面,也指向北極星,很多人都找不到北極星,也可以用這個辦法。
天空中有一些迅速移動的星星,那極可能是人造衛星,話說地球外面的衛星都上萬個了。
野外遊玩沒刀子切西瓜,找快一層一層的沉積岩,磕出一層來洗洗切。沒有這樣的岩石?那就摔西瓜吧。
海拔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度,正常大氣壓下的情況。
氣壓高水的沸點高,反之一樣。高氣壓一般是陰雨天,所以陰天的開水比平時燙。
海拔也影響氣壓,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所以沒有高壓鍋,別想在4000多米的地區吃煮透的紅燒肉。
哎呀,不知不覺碼了好多字,使用的地理知識實在太多了,希望提問者也會熱愛地理。
8. 地理知識演講稿200字左右
僅供借鑒
地中海,溫和濕潤的冬季,在這12月,悄無聲息的下了一場雨.檸檬樹,在雨後的空氣里氣定神閑的吐納呼吸,海岸線,給斑斕卻不張揚的地中海風格建築增添了幾分神秘.來不及去拜訪薩丁島上沉默如岩石的會看手相的老人,來不及去傾聽水城威尼斯的靜謐與喧囂的交響,沒有任何理由,就乘一葉扁舟,順著水流,從高鹽度到更高的鹽度.就從這里開始. 蘇伊士運河,悠久的繁華,不是那海風吹拂下發出清脆樂聲的貝殼小風鈴,而是遠處傳來的陣陣渾厚的鍾聲,與河水默契的一唱一和,歌頌著忙碌,閑談著心事,嘮叨著一個多世紀前數十萬勞工的雞毛蒜皮,交流著東西兩塊大陸各自的歌舞昇平. 回頭遠望尼羅河,一路奔流著匯入地中海,滄桑的河流,一聲嘆息,擦肩而過,邁向相反的方向.就讓小船義無返顧的駛向紅海吧,舀一勺這最鹹的海水,一路向南,追不上太陽直射點的匆忙足跡,路過聖城麥加的穆斯林安詳虔誠的表情. 穿過曼德海峽,拐進亞丁灣,逆著印度洋上的季風環流,沿著海岸線,航行一道弧,到阿曼,完成第一站. 阿拉伯半島是一隻巨大的靴子,小船從鞋尖一躍而下,一路的舟車勞頓做成一隻漂流瓶,漂向未知的充滿期待的遠方.就沉醉在這印度洋冬日的逆時針暖流里吧,是魯賓孫的小木筏,是五光十色旋轉木馬,享受著低緯的傾城日光,讓悠閑把航線劃成一個圈.當然,這不是句號. 向東,沿著印度半島的輪廓,輕聲呢喃著陌生的名字,像一個個古老失傳的咒語:卡提阿瓦半島,訥爾默達河...西高止山脈阻斷了好奇的視線,那些幾乎穿過了整個半島的河流,終究要從德干高原順勢奔騰,更早的擁入孟加拉灣.不妨,穿過保克海峽,揮別斯里蘭卡,繞過半島東側的河流入海口,去看望久不得見的老友.一一拜訪,沿海北上,直到恆河口. 最後轉身,混跡在萬噸巨輪的龐大身影中走進馬六甲,蘇門答蠟,爪哇等島,是一條光彩奪目的翡翠項鏈,馬來半島,加里曼丹,蘇拉威西是這漫長游記最末的匆忙痕跡.
9. 學習地理知識的收獲以及感想 不少於200字。急需!!!跪求!!!!!!!!!!!!!!
說實在的,地理對於我來說永遠是那麼的難。我地理的基礎很差,但我並不認為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這兩年裡,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認真地聽過一節地理課。那時的我,完全對地理沒有半點興趣。並不是說不喜歡地理,而是沒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試讓我意識到,我地理成績實在是差。那時,心開始慌了。漸漸的開始要去學地理,但荒廢了兩年的地理,讓我無從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種速成的方法,尋找了好久,卻沒有半點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學習地理的方法,問別人,卻發現那些方法不適合我。就這樣,帶著想讀的心情,卻沒有方法的無奈,我度過了一段時間。
在一次調查中,我意識到,我想學地理的想法並沒有付諸行動。我只是心裡說著想學,卻沒有花時間去學。那次調查中,我發現,我花在地理上的時間是那麼的少,是少得可憐的那種。那時,老師應該已經放棄我了吧。因為我的態度。
我是那種不會主動去學習的人,即使有問題,也不想去問老師。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而且,如果哪個老師說了什麼我不喜歡聽的話,我就會再也不想聽那個老師講課,連他的科目都會放棄。由於我的態度,漸漸的,發現老師們都在冷淡我。
後來,年段開始文綜考試。我越考越爛。到最後考了個125。一個出乎我意料的分數。就是那個數字,讓我幾乎崩潰。可在別人看來,我還是那麼的懶散。以至於,在多次會議中,我都是處於被批評的立場。或許,在老師們看來,我不會傷心吧。可我內心所想的,他們是否能明白。在一次會議中,老師又在批評我,或許批評的話聽多了,身體會開始麻木吧,可那時我的心還沒麻木。聽到那些話還是會很難過。這時,聽到了「你們也不用再說她了,其實,現在心裡最難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這個分數的是她自己吧。」就是這句話,讓我下定決心學地理。因為這是地理老師說的。會後,找老師談。老師了解到我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是那麼的寥寥無幾。老師說我要還高一、高二年的債。而後,我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始復習中國地理,雖然進度很慢,卻很有收獲。這之後,我也開始認真做筆記。把老師寫到的知識點整理在一起,做題方法也寫在一起。然後,偶爾拿出來看一下,或者在考試之前拿出來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題的方向。雖然還是經常答錯,但有了方向,也不失為一種進步啊。
後來,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識的空缺,填補起來。
我真正的開始在學地理。結合第一輪復習的材料,我邊看中國地理的知識,邊結合地圖來看,在腦中形成了一種框圖。而後又開始看書,把書里的內容看一遍。接著,又開始學習世界地理。把材料與地圖結合起來,在腦海里構成了一幅世界地圖。隨著我腦海中地理知識的積累,我越來越喜歡地理了。慢慢的,對地理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進步。
在這個從幾乎不了解地理發展到喜歡上地理的過程中,我個人覺得各個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沒有考試成績的刺激,我想,我也不會下決心。如果沒有老師的支持、安慰和指導,我想,我也不會取得進步。當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強,我想,我早已經放棄了吧。呵呵。
所以,我認為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堅強的信念,有堅決的決心,有不怕失敗的勇氣,還應腳踏實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後導致失敗。作為老師,應該有能看穿學生想法的慧眼,要時時刻刻了解學生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評,要適當的做學生的後盾,要默默的支持學生,要適當的給予安慰,要有心理醫生的基本。
摘抄的哈 非手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