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理環境特點
『壹』 廣州自然環境的特點
氣候: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內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容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地貌: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水系: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
(1)廣東地理環境特點擴展閱讀: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東漢時期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貳』 廣東的一些自然地理特徵(地理位置、氣候等等)
廣東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廣東水資源相當豐富,年降水總量3194億立方米
『叄』 廣東的自然環境特點
熱!
『肆』 廣東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東起南澳縣南澎列島的赤仔嶼,西至雷州市紀家鎮的良坡村,東西跨度約800公里;北自樂昌縣白石鄉上坳村,南至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跨度約600公里。北回歸線從南澳—從化—封開一線橫貫廣東。
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時數由不足1500小時增加到23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約為19℃-24℃。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1745.8小時、年平均氣溫22.3℃。1月平均氣溫約為16℃-19℃,7月平均氣溫約為28℃-29℃。
廣東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毫米。降雨的空間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趨勢。受地形的影響,在有利於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風坡有恩平、海豐和清遠3個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於2200毫米;在背風坡的羅定盆地、興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島、潮汕平原少雨區,年平均降水量小於1400毫米。降水的年內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佔全年的80%以上;年際變化也較大,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伍』 廣東的地理特徵是什麼
氣候:雷州半島是熱帶季風氣候,其它大部分地區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漫長多雨,冬季短暫低溫少雨
『陸』 廣東的人文環境和地理環境怎麼樣
廣東位於南方沿海,,夏季炎熱多雨而漫長,冬季溫和短暫.北方人到廣東會覺得只有夏內冬兩季,夏天酷熱,冬天也比北容方的冬天難以忍受.(雖氣溫不低,但是廣東沒有暖氣而且為空氣較為濕潤,濕寒更難忍受). 廣東各地區的習俗各有不同,需以具體地區為定.大多都是些節日風俗,應該對生活無特別大的影響. 生活習慣方面,廣東人無論四季每日都會洗一次澡,可能無法理解北方人冬季不天天洗澡的習慣。這也是由於氣候差異引起的。還有飲食習慣可能有些不同。其他方面應該無非常大的區別。 依我一個山東同學的經驗,來廣東其實不用帶很多東西。比如很多衣服都用不上,可以到廣東之後再買。很厚的羽絨服可能只在非常寒冷的年份用得上。廣東的冬天比較短,帶一些厚毛衣和外套即可。被褥也不用帶特別厚的。(但如要到廣東北部則可能需要備置) 廣東人重商,求實,大學的求學氣氛可能沒有一些北方大學那麼濃厚.但是人比較開放,敢於表現.具體情況其實各地區又根據經濟發展以及開放教育程度有所不同.
『柒』 廣東省的地勢特點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7)廣東地理環境特點擴展閱讀:
廣東海洋資源十分豐富。遠洋和近海捕撈以及海洋網箱養魚和沿海養殖的牡蠣、蝦類等海洋水產品年產量達374萬噸;海水養殖可養面積77.57萬公頃,實際海水養殖面積20.82萬公頃;雷州半島的養殖海水珍珠產量位於中國首位。
沿海還擁有眾多的優良港口資源。廣州港、深圳港、汕頭港和湛江港己成為中國國內對外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通道;大亞灣、大鵬灣、碣石灣、博賀灣及南澳島等地還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灣的油氣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廣東沿海沙灘眾多,氣候溫暖,紅樹林分布廣、面積大,在祖國大陸的最南端燈樓角又有中國惟一的大陸緣型珊瑚礁。
『捌』 廣東地理有什麼特點
陽江風光廣東位於嶺南抄,中國大陸的最南部。東鄰福建,西連廣西,北與江西、湖南交界,東南和南部隔海與台灣、海南兩島相望。陸域東起饒平縣大埕鎮的閩粵省界,西至廉江市高橋鎮的粵桂省界,南自雷州半島徐聞縣的最南端,北達樂昌縣上旗頭村的最北省界;介於北緯20°12ˊ-25°31ˊ、東經109°45ˊ-117°20ˊ之間;東西相距約800公里,南北距離約655公里,接鄰省區有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澳門、香港。地處中國南部,北依南嶺山脈、東北為武夷山脈,南臨南海,海岸線3368公里(不含島嶼海岸線),僅次於福建(3752km),居全國第二。
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東北部和西部都有較高山脈,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多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約佔62%,台地和平原約佔38%。主要山脈有蓮花山、羅浮山、九連山、青雲山、滑石山、天露山、雲霧山、雲開大山,多呈東北至西南走向,並與海岸線平行。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條,分屬珠江和沿海諸河水系,主要為東江、北江、西江和韓江。
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
『玖』 廣東地理環境種什麼好
廣東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光、熱、水資源豐富,是水稻、甘蔗主要產地; 香蕉、荔版枝、龍眼等亞權熱帶水果是優勢農作物;
南部還可以種植橡膠、胡椒等熱帶作物,農業總產值一直居全國前列。 水產資源也非常豐富,是著名的海洋水產大省。
但是由於廣東省人多地少,是全國人均耕地最少的省,所以廣東省也是一個缺糧大省。
農業特色:
(1)三高(高產、高質、高效)農業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2)獨特的立體生產方式(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果基魚塘等)使得珠三角成為我國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3)綠色農業(又叫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4)觀光農業是珠三角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農業。 荔枝、香蕉、柑橘、菠蘿被譽為「嶺南四大佳果」。 茂名是最大的水果產地。 湛江是最大的劍麻基地。
珠三角地區——亞熱帶水果、花卉、蔬菜等園藝產品生產和出口加工基地; 粵西地區——荔枝、龍眼、香蕉、菠蘿、糖蔗和北運蔬菜基地; 粵東地區——名優茶、沙田柚、青梅、蕉柑生產基地; 粵北地區——白毛茶、反季節蔬菜、煙草和雜果生產基地。
『拾』 請問廣東省的自然地理特徵是什麼
廣東省約抄50%面積在北回歸線以南,襲海岸線長。北回歸線以南和沿海地區常年無霜期,屬熱帶季風氣候,降雨豐灃,植被覆蓋率高。珠三角地區地勢平坦間雜中低山和丘陵,桑基魚塘式農業發達。熱帶農業產業發達,如熱帶水果,熱帶經濟農作物。總體與嶺省接壤高向珠江口逐漸降低,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水網發達,內河航運發達。降水集中在4月至10月,11月至次年4月降水少。廣東西部有部分喀斯特地貌,北部有丹霞地貌。東部南部海岸線曲折,海島眾多,深水港眾多,漁業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