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三國公孫瓚地理位置

三國公孫瓚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2 14:20:16

⑴ 蒼龍三國公孫瓚在哪 北平樓下樓上都沒啊

在地下

⑵ 三國公孫瓚的詳細資料

http://ke..com/view/41595.htm
很詳細

⑶ 有三國公孫瓚執掌區域地圖嗎,急需~謝謝~

幽州都是他的

⑷ 三國時期公孫瓚佔領的是哪個城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今遷安、遷西一帶)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內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容,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跟盧植於緱氏山中讀書,粗通經傳。後又被舉為上等郡吏。劉太守因事犯法,發配日南。當時法律不許部下隨檻車同行。他就化裝成侍卒,帶上劉太守日用品,駕車護送。行前,他跪在祖墳前說:「昔為人子,今為人臣,我應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彌漫,我恐怕回不來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辭別了。」他慷慨悲泣,拜罷起身而去,圍觀的人無不感嘆。後在途中獲得了赦免。 公孫瓚,書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更,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⑸ 三國演義公孫瓚的城池叫什麼

公孫瓚被東漢朝廷授權總督北方幽州、青州、冀州、兗州等「四州」,統治區域盛時包括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全境,山東省、遼寧省大部地域。

⑹ 公孫瓚是魏蜀吳哪國的

1、公孫瓚不屬於魏蜀吳中的任何一國,他是東漢末年幽州軍閥。
2、公孫瓚(?—199年),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死後,袁紹斬下他的首級,送到許都彰功。
3、魏蜀吳三國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⑺ 熱血三國公孫瓚的城池坐標在那

公孫瓚 (395,55) 等級:87 三圍:76-139-115 統率104
你說的是這個嗎?

⑻ 三國公孫瓚勢力的都城是在沈陽還是在平壤

東漢時,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州好像只有州治沒有都城吧。

⑼ 三國大時代三南蠻入侵,公孫瓚出現在什麼地方

忠臣開局有【復南蠻入侵】,也制可以打出來消耗反賊的殺。中盤以後和【萬箭齊發】的用法相反,位置靠前的話仍然可用,降低後面幾個反賊對主公的殺傷力。無論何時,忠臣用群攻型錦囊前要注意主公的情況,衡量一下得失,非必要最好不要造成主公直接掉血。

⑽ 三國時期的北平(北平太守公孫瓚)是指那個地方

首先,翻資料,如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
虞上罷諸屯兵,但留瓚將步騎萬人屯「右北平」。《三國志》
右北平郡:東漢治所土垠縣(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東銀城鋪)
轄境相當今河北承德、天津市薊縣以東(長城南灤河流域及其以東除外),遼寧大凌河上游以南,六股河以西地區。
初平三年(壬申,公元192年)
袁紹自出拒公孫瓚,與瓚戰於「界橋」(河北威縣東,大致石家莊東南)南二十里。瓚兵三萬,其鋒甚銳。
「袁紹親自率軍迎戰公孫瓚,兩軍會戰於界橋以南二十里處。公孫瓚部下有三萬人馬,銳不可當。」(1月~4月)

紹遣將崔巨業將兵數萬攻圍「故安」(北京西南),不下,退軍南還。瓚將步騎三萬人追擊於「巨馬水」,大破其眾,死者七八千人。乘勝而南,攻下郡縣,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據有齊地。紹復遣兵數萬與揩連戰二年……《後漢書》

公孫瓚復遣兵擊袁紹,至「龍湊」,紹擊破之。瓚遂還幽州,不敢復出。
「公孫瓚又派遣軍隊進攻袁紹,到達龍湊,被袁紹軍隊擊敗。公孫瓚於是退回幽州,不敢再出來。」
初平四年(癸酉,公元193年)
劉虞與公孫瓚積不相能,瓚數與袁紹相攻,虞禁之,不可,而稍節其稟假……瓚乃築小城於「薊城」(北京城西南隅)東南以居之,虞數請會,瓚輒稱病不應……瓚乃誣虞前與袁紹等謀稱尊號,脅訓斬虞及妻子於薊市。《三國志》
「幽州牧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公孫瓚數次與袁紹相互攻擊,劉虞禁止無效,因而逐漸減少對公孫瓚的糧草供應……於是公孫瓚在薊城的東南修築一座小城,率軍在內居住。劉虞幾次請他會商,他都稱病不肯前往……公孫瓚便乘機誣告劉虞先前曾與袁紹等人通謀要當皇帝,脅迫段訓在薊城的鬧市處死劉虞及其妻子兒女。」

是歲,瓚破禽劉虞,盡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後漢書》

劉虞作為幽州刺史,東漢治所於薊,毋庸置疑。
再結合紹、瓚之爭的地名與《三國志》初平四年「而稍節其稟假」,可見,虞、瓚就像政府機關和軍隊一樣,同一個州,政事和軍事中心的區別。
就《三國志》189年虞罷諸屯兵,留右北平,可以衍推大軍頭公孫瓚的老窩范圍,但具體的位置是不是東漢官方治所(土垠縣),就見仁見智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