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22 13:26:16

1. 怎樣理解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關系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鬆表層,是陸生植物生活的基質和陸生動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必需的營養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場所。土壤的形成從開始就與生物的活動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總是含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線蟲、蚯蚓、軟體動物和各種節肢動物等,少數高等動物(如鼴鼠等)終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據統計,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億萬個細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黴菌如果一個一個排列起來,其長度可達11千米。可見,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環境的一個極為復雜的復合體,土壤的概念總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動促進了土壤的形成,而眾多類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無論對植物來說還是對土壤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生態因子。植物的根系與土壤有著極大的接觸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間進行著頻繁的物質交換,彼此有著強烈影響,因此通過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產量。對動物來說,土壤是比大氣環境更為穩定的生活環境,其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為動物的極好隱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溫、乾燥、大風和陽光直射。由於在土壤中運動要比大氣中和水中困難得多,所以除了少數動物(如蚯蚓、鼴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數土壤動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葉層中的孔隙和土壤顆粒間的空隙作為自己的生存空間。 土壤是所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基底或基礎,土壤中的生物活動不僅影響著土壤本身,而且也影響著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態系統中的很多重要過程都是在土壤中進行的,其中特別是分解和固氮過程。生物遺體只有通過分解過程才能轉化為腐殖質和礦化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營養物質,而固氮過程則是土壤氮肥的主要來源。這兩個過程都是整個生物圈物質循環所不可缺少的過程。

2.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土壤是指覆蓋於地球陸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徵的,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專松物質層。
土壤即泥土屬;土地。

土壤由岩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等組成。
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
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
氣體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空氣。
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鬆表層,是陸生植物生活的基質和陸生動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必需的營養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場所。
土壤無論對植物來說還是對土壤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生態因子。
土壤是所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基底或基礎,土壤中的生物活動不僅影響著土壤本身,而且也影響著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

3. 土壤的作用

1、調節功能:

土壤作為自然界組成部分,與其他環境因素的交互過程中所發揮的功能。包括①水分循環功能,即土壤在水循環中,對水分滲透與保持的數量與質量。

養分循環功能,即在養分循環中,對植物營養的供給能力;碳存儲功能,即在碳循環中,土壤對有機碳和無機碳的存儲功能,尤其是對有機碳的存儲功能;緩沖過濾功能,即土壤對重金屬的緩沖過濾功能;分解轉化功能,即土壤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轉化功能。

2、動植物棲息地功能:

以保護稀有動植物為目的,確保土壤能夠為植物和動物提供棲息場所。土壤,無論是作為還是可能作為某種特殊或稀有物種的棲息地,都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土壤作為動植物棲息地的功能(或潛在動植物群落發展地)對於保護和提高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

3、作物生產功能:

土壤可以固定植物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夠促進作物生長,進行農業生產。這是土壤被人類最早認識的功能之一,包括農業、林業生產,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

(3)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擴展閱讀:

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學說的基本觀點可概括為:土壤是一種獨立的自然體,它是在各種成土因素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對於土壤的形成來說,各種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著主導作用。土壤是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活有機體作用於成土母質而形成的。

土壤並非生來就具有肥力特徵,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跟生物發育一樣,土壤發育也有一系列的過程。其中,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成土因素。

4. 土壤在人類發展和自然環境中的作用

土壤在人類農業和自然環境中都有重要作用,表現在:1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地;2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成分;3土壤是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礎;4土壤是最珍貴的自然資源.

5. 怎樣理解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回疏鬆 層,處於人類智慧圈、大氣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帶,是 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境節,也是結合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的紐帶。

6. 土壤圈對地理環境作用是什麼

7. 2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位置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位置
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版
地球表層系統中由權大氣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等五大要素構成。土壤以不連續的狀態存在於陸地的表面稱為土壤圈。土壤圈處在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界面上。

8. 土壤圈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有原材料的功能嗎

沒有這個說法
①土壤是發育於陸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結構、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疏鬆表層,是由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和生物組成的生物與非生物混合體。

②土壤圈是地球表層與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並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圈層。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質的重要場所。

(2)土壤圈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土壤圈與生物圈進行養分元素的循環,土壤支持和調節生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水分與適宜的理化環境,決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②土壤圈與水圈進行水分平衡與循環,影響降水在陸地和水體的重新分配,影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學遷移過程及水平分布,也影響水圈的化學組成。

③土壤圈與大氣圈進行大量及痕量氣體交換,影響大氣圈的化學組成、水分與熱量平衡,影響全球大氣變化。

④土壤圈與岩石圈進行著金屬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環,土被覆蓋在岩石圈表層,對其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減少各種外營力的破壞。

(3)土壤圈的物質能量循環的影響

①土壤圈與地球生命作用,包括生物轉化和水循環及環境效應。

②土壤圈與人類生存條件,包括土壤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土壤對農林牧業適宜性等。

③土壤圈與與自然環境,包括重金屬元素在土壤圈中的分布、遷移、轉化及生存效應。

9. 土壤在地理環境中所處的地位是

B
D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