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理信息信息產業規劃
『壹』 地理信息產業的產業前景
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2010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規模已從2007年的400億元快速增至1000億元,年均增速達36%,一些地理信息技術與產品已達到或接近當前國際先進水平。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仍然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絕大多數地理信息企業做到了增產增人增效益。數據還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超過2萬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全國有200多所高校、20多所職業學校、200多個研究機構開展地理信息技術相關專業教育和研究工作。
在政府政策的保駕護航、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技術的推動下,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在「十二五」期間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地理信息產業是當今國際公認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世界各國紛紛看好這一市場,快馬揚鞭,大力發展。早在1990年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相關產品的世界年銷售額就達到15億美元。目前,全球地理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已達35%以上,成為現代服務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地理信息產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服務於我們的生活,並帶來便利。電子地圖、衛星導航、遙感影像,這些地理信息產業鏈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創造奇跡,效益已經顯現。地理信息系統(GIS)集地球數字化於一身,能裝下整個地球的超量信息,可謂換個角度看世界。目前,全球GIS這一新技術產業的年增長率已達35%以上。
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電子地圖代替了紙質地圖,地理信息技術造就了地理信息系統。如今,地理信息技術正在走向成熟,地理信息系統也在不斷完善。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市場潛力很大。以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RS(遙感)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服務領域不斷延伸。據專家介紹,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對地理信息產業的資金投入,加快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步伐,並已初見成效。
我國加快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的號角已經吹響。黑龍江省政府、國家測繪局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共建的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在一期工程竣工後,一批頗具實力的地理信息企業即進駐園區。不久前,隨著產業園的正式開園,更是群賢畢至,龍騰虎躍,他們立志將產業做大做強,促進我國地理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據統計,僅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一期工程建成後的2006年,地理信息的服務產值已超過2億元,國際空間數據加工業務達400多萬美元。專家預計,到2010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年總產值將超過8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增長5000億元以上。
2014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將從五個方面推動重點領域快速發展,分別是提升遙感數據獲取和處理能力,發展測繪應用衛星、高中空航攝飛機、低空無人機、地面遙感等遙感系統;振興地理信息裝備製造,帶動相關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提高地理信息軟體研發和產業化水平,結合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地理信息軟體研發;發展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加快推進現代測繪基準的廣泛使用;促進地理信息深層次應用。推進面向政府管理決策、面向企業生產運營、面向人民群眾生活的地理信息應用。
『貳』 山東地理信息產業基地聯系電話是多少
2011年12月,經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山東省唯一一處地理信息產業基專地—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落戶濰坊屬。2013年6月6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濰坊市政府副市長夏芳晨共同為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揭牌。2013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授予「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地理信息培訓咨詢中心」稱號。
基地有上級——濰坊市國土資源局,聯系電話如下:辦公室(新聞宣傳科)
0536-8521278
基地由GIS企業構成
『叄』 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的園區規劃
建設用地:15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投資額150億元人民幣,計劃內於2012年建設完成。
首期完容工後,計劃引入國內外地理信息相關企業100家以上,形成年產值近千億元、就業人數超過3萬人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肆』 國家地理信息產業園區有地鐵規劃嗎
好消息!就在近日,
江蘇省公布了年重點項目規劃,
其中,實施項目一共220個,
徐州共有13個項目入圍。
分別是:
徐州中建國際生物技術與新醫葯產業園
徐州協鑫大尺寸晶圓片
徐州漢睿高效能伺服器
徐州天拓集成電路裝備
徐工大型礦山機械製造
徐州正威電子級半導體金屬材料
徐州綜合保稅區
徐州藍城兩漢文化風景區
徐州淮海金融集聚區一期
徐州華信臨港中格自由貿易區
徐宿淮鹽鐵路
連徐高鐵
徐州軌道交通工程
而徐州入圍的這些項目中,
像徐州軌道交通工程、徐州保稅區、
徐宿淮鹽鐵路等,
都是重中之重。
今天,小編就其中的幾個,給大家介紹一下,
包括項目的最新進展。
徐州軌道交通工程
徐州軌道交通,目前1號線近日好消息不斷:
現在,就等著9月底,徐州地鐵1號線的正式試運營了!
徐州地鐵2號線
前幾天,2號線的電客車開進徐州:
《今天,徐州喜提地鐵2號線首列電客車!車內實景圖曝光》
而各個站點的建設進度,也同樣沒有落下,5月28日,徐州地鐵2號線建國路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成為2號線一期工程第15座主體結構封頂的車站。
建國路站位於解放路與建國路交叉口西南象限,沿解放路設置,半幅位於解放路下,半幅位於解放路西側法治廣場地塊內。車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台,採用明挖法及局部半蓋挖法施工,主體基坑長195.10m,標准段寬20.7m,深17.69m,底板位於中風化灰岩層中,車站共設4個出入口、2組風亭和1個消防疏散通道。
由於車站地質情況較復雜,基底裂隙水發育,且地處鬧市區,周邊建築物多,基坑開挖爆破施工時段受限,參建單位優化施工工序,加大資源投入,基坑開挖及主體結構從兩端同時向中間施工,各施工段形成流水作業。從基坑開挖到主體結構封頂僅用時9個月,保證了建國路站~師范大學站區間盾構的順利始發。
目前,2號線一期工程逐漸轉入站後工程施工階段,機電安裝及裝飾裝修工程正逐步展開。
徐州地鐵3號線
與此同時,徐州地鐵3號線也有好消息在同一天傳來:
5月28日,銅山新區站~湘江西路站區間左線盾構機順利到達接收井,標志著3號線一期工程首個盾構區間——銅山新區站~湘江西路站區間順利實現雙線貫通。
銅山新區站~湘江西路站區間左線長約544.3m,採用盾構+明挖法施工,其中明挖段長約186.9m,盾構段長約357.4m,區間右線長約551.7m。線路出銅山新區站後下穿楚河、3層建築物後到達湘江西路站。區間地質以黏土、粉質黏土為主,線路埋深13.4~19.4m,盾構頂面距河底最近距離約5.9m。
目前3號線一期工程土建工程正全力推進,盾構區間逐漸進入施工高峰期。
徐州綜合保稅區
徐州綜合保稅區,是徐州重點打造的開放平台。就在近日,通往保稅區的徐州公交23路開通了。沿途站點為:
【徐州綜合保稅區--雲龍公園南門】:
徐州綜合保稅區,陶樓公交首末站,徐工科技,基樁公司,徐州站(朝陽),百惠家美時,雲龍公園南門
【雲龍公園南門--徐州綜合保稅區】:
雲龍公園南門,百惠家美時,徐州站(朝陽), 基樁公司,徐工科技,陶樓公交首末站,徐州綜合保稅區
以後,想要去保稅區的小夥伴,就可以直接坐公交去了。詳情可回顧:《今天起,徐州又增一條公交路線!直通保稅區買買買!》
而且,徐州保稅區還在一直不斷的加強建設,在5月27日下午,徐州綜合保稅區(上海)招商推介會在滬成功舉行。
這是徐州綜保區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牽手自貿區、推動大開放開啟新合作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綜保區的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會上,經過深入洽談,8個項目現場順利簽約。這些項目涉及: 這些項目涉及:
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和研發等業務類型,包括工程機械及零部件、鋼結構及配件、跨境物流、保稅公共服務倉、嬰幼兒用品等保稅倉儲、分撥項目,母嬰用品生產倉儲銷售、液壓及電控保稅研發和再製造等保稅加工研發項目。
感覺離以後徐州人買買買又近了一步。
徐宿淮鹽鐵路
徐宿淮鹽鐵路,徐宿淮鹽鐵路,起自京滬高鐵徐州東站,終至新長鐵路鹽城站,開通運營後將改寫淮安、宿遷兩市不通高鐵的歷史
並且該鐵路與明年年底建成的鹽通鐵路,將使蘇北地區更快地融入長三角經濟圈,而這對於徐州都市圈的建設,以及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5月17日,徐宿淮鹽鐵路徐州東站東側,高架站房鋼結構吊裝成功,標志著站房鋼結構主體完工,為站房年底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位於徐宿淮鹽鐵路起點的徐州東站,是目前京滬高鐵始發列車和停靠列車最多的地級城市車站。
現有站房規模將影響新線接入新建徐淮鹽鐵路徐州東站東側站房工程。建築規模29998㎡,包括側式站房、高架候車室,和站台風雨棚三部分,站場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6個站台13條線路。
徐州中建國際生物技術與新醫葯產業園
徐州中建國際生物技術與新醫葯產業園,即復興醫葯產業園,中建參與投資,去年園區一期道路建設項目去年已經開始招標:
工程規模:1條城市次幹路大張路(大廟至張集),4條城市支路緯二路、緯三路、緯五路、經一路,道路總長約5.955公里,總投資約22000萬元。
今年年初的2019年經開區重大產業集中開工項目中,就有復星醫葯產業園一期項目。
『伍』 地理信息產業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GIS 應用正在朝著企業應用方向發展,如自來水、電信等行業在內的許多企業開始大 量採用GIS 和遙感技術。而在衛星導航應用中,企業已經成為做大地理信息產業的主體,如導航、監控、航海和信息服務領域。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日趨繁盛。據悉,「十一五」期間,以為百姓提供車載導航、手機移動定位、互聯網位置服務和智能交通等服務為代表的衛星導航產業,整體每年以近34%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我國導航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國產數字城市軟體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打破了前幾年國外軟體一統天下的局面。全國近200所相關院校,每年地理信息專業畢業生逾萬人,就業率高達98.7%。2006年以來,地理信息產業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迅猛增長,2010年產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據國家測繪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呈現出企業大擴張的局面,幾乎每天都在誕生新的地理信息企業,一些IT企業也涉足地理信息業。武漢、哈爾濱、西安等地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已經發揮良好效益,山東、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市也正在積極籌劃或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基地,積極推動地理信息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有望超越2000億元總產值。
政策的支持、技術的創新、市場的擴大、企業的成熟、教育的跟進都為我們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無數機遇,然而,在激烈國際競爭的,我們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與挑戰主要表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遙感數據方面,我國目前使用的衛星遙感數據90%以上來自美國、法國、加拿大
等國家。高空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衛星、全天候雷達衛星數據我國尚屬空白。提升技術創新
能力,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已顯得非常迫切。此外,基礎數據不完善也是影響我國地理
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地理信息包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空間信息框架資料庫、綜合信息資料庫、行業專題信息資料庫。在信息化社會里,地理信息服務方式呈多樣化,這些資料庫又可派生出許多子系統,比如面向政府的電子政務系統、面向百姓的公眾服務系統,林業、旅遊等專題應用系統,基於位置服務的GPS導航定位系統等。
然而,雖然這些系統的市場空間很大,但是由於信息資源開發不足、利用不夠,共享機制不完善,信息服務社會化程度低,我國的地理信息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地理信息產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地圖標準的不統一、不規范,帶來的麻煩有時讓人哭笑不得。例如,當你正常行駛在公路上,GPS卻發出錯誤的信息,提示你正在河中行走;更糟的是,如果地圖網站報錯地理位置的話,有可能你要多跑幾十公里的冤枉路了;更有甚者,兩個縣之間對著建一座橋,兩個縣的建設單位各按各的圖紙來造,結果因為使用的地圖坐標系不同,最後導致大橋合不上龍,損失巨大。
就城市建設來說,城市建設需要建立從項目選址、撥地、規劃方案報批、建築方案審查、紅線放樣、建設工地管理、竣工驗收、房產管理的一條龍服務和管理系統。但整個流程涉及多個部門,各選各的圖紙,各按各的方式行事,這種信息隔離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脫節和信息化建設上的重復投資。
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除了統籌協調和監管力度不夠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強,政策法規、標准規范和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等也是問題所在。目前,各界對於加快建立地理信息統一的公共服務平台,消除信息孤島,推進產業化發展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需要政策、數據、應用和技術的高度集成,需要解決地理信息採集、加工、存儲、管理、更新、分發與服務的一系列問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應以政務網、專網、互聯網為基礎,結合電子政務,在測繪成果和專業信息保密的范圍內,為政策管理,行業應用,社會公共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基礎地理信息服務。
首先要在技術上實現統一。專家認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最重要的就是標准問題。地理信息的整合,要以測繪部門為主體,通過與各個行業相關部門合作完成,其前提是標准要統一,才能編制相應的共享交換軟體,實現與各類資料庫的共享與交換。同時,要建立網路環境下的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分布式資料庫快速、實時共享。由各部門對自身生產的地理空間信息進行動態維護,以實現全部空間信息的更新和維護。
隨著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地理空間信息的社會服務能力才會顯著提高,如地圖導航、數字營銷、網上地圖、數字街區等。地理信息生產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些新技術產業也使測繪市場發生了許多變化,從生產型市場逐步過渡為服務型市場,測繪人員從重復的地理信息生產轉向地理信息的挖掘,從簡單的地理信息銷售走向高科技含量的地理信息服務。針對一邊是信息資源嚴重缺乏,另一邊是對已有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矛盾,有關專家指出,要立足現有條件,盡快實現已有數據資源,應用系統的集成,統一平台,統一建庫,統一管理,實現內部信息集成和共享,外部提供綜合服務,真正搭建起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框架體系,包括空間信息基礎數據,共享標准、規范和取費等政策,軟體平台和規劃、國土、城建、民政、公安等重要節點的應用系統建設。
同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推廣應用,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努力,一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協調與支持;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場推動,主動與各行業,各部門溝通,通過行業和區域試點,將地理信息應用於數字行業,數字社區和政府信息化管理,促進地理信息在共建共享方面達成共識。 地理信息出自不同部門的不同標准,地圖產品良莠不齊的現狀也將很快得以解決,到201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數據體系。國家測繪局已陸續同交通部、民政部、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簽署了基礎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協議,以進一步促進基礎地理信息的廣泛應用。在資料庫建設標准方面,目前國家小比例尺的地理空間資料庫標准已經形成。GIS 標准化的滯後、GIS 教育與產業發展的不適應,都是我們需要積極面對,努力應對的。
『陸』 咱們中國目前有幾個地理信息產業園,包括已建成、正在建和准備建設的,運行中的效益怎麼樣
項目位於濰坊市區中心東南部的山東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涵蓋雙羊街以南、鳳翔街以北、興國路以東、油南路以西區域。該項目是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於2011年12月批准成立的「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的裝備製造園區(魯國土資字[2011]1548號),總體佔地5000畝,一期可利用土地2039畝。
該項目由國土資源部推動,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大力扶持,濰坊市人民政府和坊子區人民政府運營管理、招商引資、開發建設,在稅收、土地、資金、配套等方面給予最優惠政策,扶持入園企業盡快發展。園區本著集群化、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生態化的原則,大力引進測量產業、遙感產業、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導航定位產業、地圖服務產業、飛機整體製造、飛機零部件製造、發動機製造、機載設備製造、機場空管設備製造等項目及科技孵化器、商業中心、員工公寓、專家公寓及後勤綜合樓等配套服務設施,形成地理信息產業和航空產業研發、製造和服務產業鏈條,努力打造成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地理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平台。
目前,已有V750無人直升機、航空渦輪增壓器、渦噴發動機等項目落戶園區。產業園全部建成投產後,將成為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地理信息產業、航空產業基地,形成相對完整的地理空間信息服務產業鏈。預計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創利稅100億元。
『柒』 地理信息行業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高科技產業,前景不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地理信息產業是高速增長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地理信息產業迅猛發展,不僅在國家信息化、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顯著作用,而且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社會穩定中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人民群眾對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地理信息產業顯現了巨大發展潛力和無限廣闊的前景。
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需求廣、發展快、效益好、貢獻大,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中作用明顯,在國家經濟活動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5年至2008年,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提供總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為例,2005年至2008年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總提供量分別約為4TB、5TB、7TB、32TB。
地理信息已經廣泛應用於網路位置搜索、車載導航、移動目標監控、數碼相機、攜帶型移動導航、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游戲等諸多方面。據Internet
Guide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2006年,網路網路地圖搜索服務的用戶到達率為32.5%。據艾瑞咨詢集團調查顯示,2008年有近8000萬用戶通過互聯網使用地圖。地理信息已經成為互聯網、手機、汽車等多方面用戶社會大眾進行位置查詢、交通出行、導航定位的重要信息,已經走進社會大眾衣、食、住、行、玩等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