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納克神廟地理位置
A. 卡納克神廟的介紹
始建於3900多年前的卡納克神廟位於埃及城市盧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一座壯內觀的神廟。神廟內有大容小20餘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獅身公羊石像等古跡,氣勢宏偉,令人震撼。1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時期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2在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 遺址占據當時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通過斯芬克斯(見獅身人面像)大道與南面1千米的盧克索相接,那裡另有一座阿蒙神廟。由於中王國和新王國各朝都是從底比斯起家而統治全國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當做王權的保護神,成為埃及眾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這里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古代埃及底比斯阿蒙神廟。始建於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開始大規模建築,至希臘人統治結束。主殿有十分壯觀的柱子,柱身和牆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銘文,著名的《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拉美西斯二世有關卡迭什戰役的情況和銘文就刻在這些柱子和牆壁上,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資料。
B. 卡爾納克神廟的構造是怎樣的
整個卡爾納克神廟包括太陽神殿、月神殿、吐特摩斯二世紀念堂、拉美西斯二世紀念堂等,佔地版2000餘畝權,建築面積400餘畝,相當於歐洲最大的三座基督教寺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和巴黎聖母院的總和。
C. 卡納克阿蒙—拉神廟建築時間是什麼時候以及它處於什麼地理位置
卡納克來阿蒙—拉神廟源(KarnakdiTempioAmūn—Rē)始建於公元前1400年,廟內的多柱廳是公元前1000年建造的,六座塔門的最後一座則建於公元前400年,其間相隔居然上千年。「卡納克」,意為「城寨」。卡納克阿蒙神廟,位於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即開羅以南約700公里的尼羅河東岸。神廟總長366米,寬110米,以西面的主神殿為中心,大殿南北長103米,東西寬51.8米,大殿密密麻麻排列著134根粗壯的石柱,分16排而立。中央通路兩旁有12根帶有傘形紙草花的柱頭,高達23米,為現存的古代最大的石柱。這個神廟也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廟宇。
D. 卡爾納克神廟是哪一四大聞名古國哪一國的
古埃及。
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回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答,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在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 遺址占據當時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通過斯芬克斯(見獅身人面像)大道與南面1千米的盧克索相接,那裡另有一座阿蒙神廟。由於中王國和新王國各朝都是從底比斯起家而統治全國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當做王權的保護神,成為埃及眾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這里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
古代埃及底比斯阿蒙神廟。始建於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開始大規模建築,至希臘人統治結束。主殿有十分壯觀的柱子,柱身和牆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銘文,著名的《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拉美西斯二世有關卡迭什戰役的情況和銘文就刻在這些柱子和牆壁上,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資料。
E. 誰有卡納克神廟的詳細資料啊
這里有圖
http://www.yy11.cn/viewthread.php?tid=421063&
卡納克神廟又稱阿蒙?賴神廟,是法老(古埃及國王)們獻給太回陽神、自然神和答月亮神的廟宇建築群,規模宏大,全部用巨石修建。廟門巍峨高達38米,蔚為壯觀;主殿雄偉凝重,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16行共134根巨石圓柱,其中最高的12根,每根高在20米以上,柱頂可站百人,柱上殘留有描述太陽神故事的彩繪,廟內尖頂石碑如林,巨石雕像隨處可見。在神廟的石壁上,可見到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刻寫的他們的光輝史跡。卡納克神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古建築物之一,也是埃及最大的神廟。
F. 卡納克神廟位於下面哪一個地方
卡納克(karnak)神廟——人類所有的思維都僵死和失落於此。卡納克神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古建築物之一,也是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納克神殿是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間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佔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AmonTempleinKarnak);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佔地2.5公頃;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Mut女神,尚未發掘。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盧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卡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形象地說,卡納克神殿的體量可以裝下一個巴黎聖母院,佔地超過半個曼哈頓城區。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約5000多平方米,廳內樹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3.57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柱頭為開放的紙莎草花。想像一下,這些石雕彩繪的大柱已經在這里站立了幾十個世紀。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公元前第13世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以他自己與阿蒙-拉,普塔和拉-哈勒刻特三位一體神的榮耀開始采岩,伴著一座獻給拉美西斯二世之妻與女神哈托爾,略小一籌的神廟,坐落於尼羅河畔,俯瞰伸向南方的平原,成為埃及力量的象徵、令人敬畏的紀念碑。它很可能以此來威嚇南方的人們,以鎮住任何一個想入侵埃及之地的人。神廟戰略性的方位正對尼羅河畔,這卻為它帶來不幸,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尼羅河上一個新的水壩建築使得水位上升,隨時會淹沒這座偉大的遺址,1963年到1967年間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領頭做了國際性援救,將神廟搬到更高更為安全的地方。大法老自己四座巨像俯瞰於神廟前,巨像戴著獨特的頭巾,冠以上下埃及的王冠,每座20米高,然而從正面看要寬於35米,高於30米。隨伴著國王的是他的眾多妻子,兒女,他們在他腿邊,要比他小得多。在入口正頂的一座小壁龕供奉著拉-哈勒刻特神。正面頂部冠以一排狒狒。中心入口通入一個大廊柱大廳,大廳是前面是奧西里斯國王模樣的塑像。神廟的方位布置精妙,每年的2月22日與10月22日當最早的太陽光線照在最內室的後牆上,使得坐在那兒的四神像明亮發光。縱觀世界,女王哈特舍普蘇的墓葬廟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它由女王的建築師塞勒穆特設計,將它建在被底比斯尖峰遮掩的峽谷頂,那「沉默的戀人」,在那兒居住著看守大墓地的女神。成行的斯芬克斯通上神廟,露台以斜坡相連,最底層露台不協調的柱廊以其他的建築修飾相稱。中露台南面的浮雕描繪著女王的遠征隊取道紅海到香料之地彭特。沿著上露台的前方是女王一排看向峽谷的溫和微笑著的奧西里得大雕像。在柱廊後面的陰暗處,明亮的著漆浮雕裝飾著牆壁。如今許多神廟的塑像、斯芬克斯得以重現,一些現存於開羅博物館,另一些存於紐約大都市博物館。拉美西斯二世在塞提一世的廢廟邊建了令人驚嘆的墓葬廟。據說這座大神廟可堪比阿布辛貝爾廟的神奇。不過拉美西斯建的這座神廟離尼羅河太近,洪水成了它們的喪鍾,僅倖存了第一庭院的柱廓,廢墟前是拉美西斯高17米巨像的基座,雕像可能重於1000噸,雕像倒向第二庭院,頭與軀乾落在那裡,其它部分已成碎片分散於全世界的博物館。拉美西斯三世整個神廟,宮殿環於一座高牆內。入口經過圍牆,很像一座亞洲的堡壘。就在圍牆內,向南是阿蒙尼狄斯一世、舍彭維佩特二世與尼托刻特的教堂,她們都有阿蒙的聖阿多特里斯頭銜。第一塔門通向一座開闊的庭院,排以拉美西斯三世的雕像,一邊是奧西里斯,另一邊是未切的圓柱,第二塔門通向列柱廳,又是拉美西斯型的特色圓柱,這連著斜坡通向第三塔門,接著到了一個多柱大廳。浮雕與外國俘虜的人頭也放在神廟里,這可能是國王掌控敘利亞與努比亞的象徵。現代的盧克索鎮就是著名的百門之都底比斯遺址的所在地,從第12王朝開始(公元前1991年)底比斯就作為埃及的首都,在新王國時到達頂盛。正是在這里圖特摩斯三世規劃他的戰役,阿肯那頓最先思忖神性,拉美西斯二世著手他野心勃勃的建築規劃。僅有孟斐斯能在規模與財富上與之匹敵,但孟斐斯卻將磚石用於建造新城,鮮少余物。底比斯的泥磚宮房雖失卻倖存了石築的神廟。神廟由圖坦卡蒙與霍瑞姆赫布加上拉美西斯二世建成,近後部是一座供奉亞歷山大大帝的花崗岩聖壇。基督教時期神廟的多柱大廳變成了基督教堂,向西尚留有另一座科普特教堂。幾千年的歲月使得神廟掩埋在盧克索鎮的街道與房子下面,最後上面建了一座清真寺,當神廟被發掘,清真寺如今已成了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底比斯有許多慶典,盧克索神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奧佩特慶中心,阿蒙霍特普三世與拉美西斯二世大規模的建築讓人覺得神廟似乎是用來合稱慶典儀式的。節慶的本身是為了調和統治者的人性與神職,第18王朝期間慶典要持續11天,到了第20王朝拉美西斯三世統治時增到27天。那時慶典包括布施11000片麵包,85塊蛋糕與385罐啤酒。當朝的王族塑像行進隊伍從卡納克出發,止於盧克索神廟。18王朝後期這種活動變成了在尼羅河上用駁船運載。每個神與女神有用小船牽引的專屬駁船。一群群的士兵、舞師、樂師與高級軍官在河畔上跟著駁船。慶典期間人們可以向駁船上國王或眾神塑像要求恩賜。一旦到了神廟,國王與祭司們就進入後面的房間。國王與他的卡(每個國王的神聖本體,出生時形成)在那裡融合,國王變成神性的生靈。外面的那群人在焦急地等待已轉性的國王,看到他的復現會高聲歡呼。儀式由此鞏固,使國王成神。儀式是法老政權的支柱。篡位者或非同血統的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統治埃及。
G. 卡爾納克神廟巨柱埃及卡爾納克盧克索爾神廟興建於什麼時候
卡爾納抄克神廟巨柱埃及卡爾納克盧克索爾神廟是阿門霍蒂普三世和拉美斯二世兩個王朝時興建的,它的規模僅次於卡爾納克,總長度為240餘米,它的柱式多為葦束式,埃及柱式秀美而端淑。雖然由於阿赫納頓的宗教改革,使盧克索爾的工程曾一度中斷,但整個綿延200多年的建築工程,其藝術風格仍然是統一的。
H. 埃及卡納克阿蒙神廟有怎樣的地理位置
卡納克阿蒙神廟,位於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內,即開羅以南約容700公里的尼羅河東岸。神廟總長366米,寬110米,以西面的主神殿為中心,大殿南北長103米,東西寬51.8米,大殿密密麻麻排列著134根粗壯的石柱,分16排而立。中央通路兩旁有12根帶有傘形紙草花的柱頭,高達23米,為現存的古代最大的石柱。這個神廟也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廟宇。
埃及卡納克阿蒙——拉神廟
I. 拉神廟卡納克阿蒙—拉神廟地理位置在哪
「卡納克」,意為「城寨」。卡納克阿蒙神廟,位於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即開羅以南約700公里的尼羅河東岸。
J. 有關於卡爾納克神廟的知識
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卡納克(karnak)神廟——人類所有的思維都僵死和失落於此
卡納克神殿是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佔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佔地2.5公頃;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Mut女神,現在尚未發掘。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盧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
卡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形象地說,卡納克神殿的體量可以裝下一個巴黎聖母院,佔地超過半個曼哈頓城區。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約5000多平方米,廳內樹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3.57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柱頭為開放的紙莎草花。想像一下,這些石雕彩繪的大柱已經在這里站立了幾十個世紀。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