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的地理位置
⑴ 法海寺的寺廟歷史
據《乍客山法海禪寺碑記》載:「乍客山法海禪寺由西峰禪師創於唐高宗風儀二年(西元六七七年)。有田地二十畝,房三十八間,僧十餘人。」
歷史上法海寺屢建屢廢。明朝中葉,太虛禪師重修法海寺;清康熙五年(1666年)及同治十三年(1874年)曾兩次重修。清末太平天國義軍攻克荊紫關,火燒法海寺,寺內主要建築連同著名的白衣閣均被付之一炬。現存古建築8座,均為清代所建。法海寺連同平浪宮、玉皇閣、 山陝會館、萬壽宮等組成的荊紫關鎮內古香古色的建築群,一並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高宗儀風二年,西峰禪師雲游至此,遂迷「蓮」忘返,創建了寺院。相傳唐僧取經歸來後到處講經論佛,唐高宗李治很想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建立佛寺,弘揚佛事,以教化山民,遂派唐開國元老尉遲敬德前往選址。初定寺址於陝西省、商南縣、湘河梳洗樓北端山溝里,奏准即建,寺成後特鑄一口千斤大鍾籍以升威。誰知鍾剛鑄成卻不翼而飛,敬德忙派人四處訪查,後得知落於荊紫關猴山懷中作客山西峰(猴山)山谷里。敬德仔細查看了落鍾的位置和周圍的地形,甚是驚喜,該地勢坐北向南異常險要,周圍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妙哉!大鍾正落於因勢象形的「蓮花瓣」上。敬德慌忙將此情景奏於皇帝李治,李治聞聽大喜,隨即頒旨遷寺荊紫關。正所謂∶神鍾飛來寺定址,萬千佛神坐蓮台。自此寺因山而揚名,山托寺以增色,寺院與猴山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因其當時在全國各地的寺院中規模較大,該寺晚唐時叫「大寺」,北宋時更名為「法海寺」。
歷史上法海寺屢建屢廢。明朝中葉,太虛禪師重修法海寺;清康熙五年(1666年)及同治十三年(1874年)曾兩次重修。清末太平天國義軍攻克荊紫關,火燒法海寺,寺內主要建築連同著名的白衣閣均被付之一炬。現存古建築八座,均為清代所建。法海寺連同平浪宮、玉皇閣、山陝會館、萬壽宮等組成的荊紫關鎮內古香古色的建築群,一並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⑵ 中國名勝古跡所在省市的地理位置
哇~~~~太多了,舉不勝舉啊
長城——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
蘇州園林——其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
黃山——風景區(Huangshan Mountain),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154平方公里
長江三峽——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
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距離北京230公里
秦陵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
先這么多吧。。。。太多了
⑶ 北京周邊什麼山上有寺廟呀,燒香的,告訴下具體乘車方式,從北京上地或者田村出發怎麼走
潭柘山潭柘寺 從田村乘坐336路至在蘋果園地鐵站乘931路直達
馬鞍山戒台寺 同上
雲居寺 天橋專乘917路直達
妙峰山屬 從田村乘坐336路在蘋果園地鐵站乘326、336路公交到河灘站換小巴
⑷ 青島市城陽區
可以做即青快客,或抄是即城快客,車很多十分左右就一班
城陽 著名景點 世紀公園 其實也沒有其他好玩的地方
商場 太陽城(家電、小超市) 家佳源(服裝、大超市、三樓是電玩,可以去享受一下) 國貨(服裝、大超市) 大潤發(服裝、大超市)
街區 韓國食品街 正陽路
⑸ 中國最委屈的寺廟「法海寺廟」,藏著莫高窟都沒有的明代石窟壁畫,為何法海寺卻鮮有人知
甘肅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的瑰寶,裡面珍藏著許多的壁畫。敦煌地處於絲綢之路上,因此,敦煌壁畫也充滿著異域風情,珍藏著魏、晉、隋唐、五代、宋、元七個朝代的壁畫,十分絢麗壯觀。有一個地方,藏著莫高窟都沒有的明代石窟壁畫,但是知名度確極低,鮮有人知,它就是北京的「法海寺廟」。
當時參加寺廟建築、壁畫繪制的畫師工匠共有169人,耗時4年8個月完工。其中,宮廷畫士官宛福清、王恕,畫士張平、王義、顧行等15名作者的名字被鐫刻在了寺門前的《楞嚴經幢》上,至今仍保存完好,這種為畫士留名的做法在明代非常罕見,足見法海寺壁畫地位之崇高。
⑹ 信號山公園的相關景點
琅琊台為一聳立的山丘,海拔183.4米。三面環海,西北為一小片平原,是著名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琅琊台「因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早在戰國之前就已聞名於世,著名的《山海經》中就有關於琅邵台的記載:「琅琊台在渤海間,琅琊之東。」
琅琊台省級旅遊度假區是1995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該度假區位於琅琊台國家風景名勝區北側,東靠龍灣,北連車輪山,依山傍海,景色宜人。龍灣海灘長56公里,寬800米,灘面平緩,海水潔凈,被譽為「碧波、銀浪、金沙灘」,是難得的天然海水浴場。
地理位置:位於膠南市琅琊鎮東南5公里處。門票:50元/人。交通:1、到景點的交通:從青島市區乘汽車經膠州灣高速公路到膠南市汽車站,再從汽車站乘旅遊專線車到琅琊台。 金沙灘南瀕黃海,呈月牙形東西伸展,全長3500多米,寬300米。水清灘平,沙細如粉,沙質為金黃色。金沙灘是中國沙質最細、面積最大、風景最美的海水浴場之一,號稱「亞洲第一灘」。 海面有一石蛙,頭東尾西,隨潮起潮落若隱若現,稱為「隱身石蛙」。清代詩雲:「島嶼婉蜓傍海隈,滄茫萬傾水天開,潮聲如吼搖山嶽,疑是將軍擁眾來。」現代學者詩文 :「金沙灘頭平,遙望天水涌,海闊納萬物,山遠斷九穹,危礁傲飛浪,嬌燕喜罡風,滄海無盡時,揚帆日邊行。這便是神奇美麗的金沙灘,迎接海內外賓客的到來。
地理位置:位於開發區東南,南瀕黃海。門票:免費開發。交通:1、到景點的交通:市內乘21路車可到達金沙灘旅遊度假區。 法海亭它是青島地區最古老的一處佛教寺院。因紀念創建該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師而得名。自1995年不斷維修,同年成立城陽區佛教文化藝術展覽館,專門負責法海寺的維修和管理工作。維修後的法海寺佔地面積約12畝,分前後兩院。前院建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及佛教文化藝術展室,兩側及門前各有一顆距今約1500餘年的高大銀杏樹。後院建三聖殿、東西配殿及相配套的服務設施。東跨院內有一株相傳明萬曆年間寺內僧人栽的柿子樹,寓意「萬事如意」。前院東西兩側建立了展室,重點介紹了佛教從印度起源後,在西漢之際傳入中國,經歷漫長的發展過程,逐漸為中國社會所認識、接受,並最終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協調發展,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海寺始建於北魏時期。2001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
地理位置:位於青島市北部,城陽區夏庄街道源頭村東側 。
門票:5元/人。
交通:1、到景點的交通:景點周圍有公交車111、109、371路。 青島海濱有許多風景秀麗的海岬,愛情角是其中最美的一處。岬角分為陸域、海角兩部分。陸域由西南——東北走向的湛山一路至五路,西北———東南走向的太平角一路至五路,縱橫共10條街道組成。其中以各具特色的建築著稱,漫步其間,閑適飄逸,如人夢境。海角之東、南、西三面環海,海岸約2。5公里,曾建為「太平角公園」。海岬之銜接處有楔形礁岩,形成一個個海灘,其中有在別處難得一見的藍色礁岩。此角適宜魚類棲息,故此地為垂釣之絕好去處。站立海礁之上遊客會產生「天涯海角」之感覺. 愛情角礁石成群,宜於魚類棲息,因而它既是「魚樂園」,又是「垂釣者樂園」,每天有許多釣魚愛好者在這里垂釣。
地理位置:位於市政府大樓南,香港中路與東海西路之間。門票:免費開放。交通:1、到景點的交通:6、26、31、206、223、304、311、312、、802路車武勝關路下車 公主樓是一座丹麥式的建築,這座綠色小樓由一座尖塔與不規則斜頂屋組成,南部有方型平台。30年代丹麥駐青島總領事設計建造了這幢小樓,准備丹麥公主來青島避暑時居住,實際上丹麥公主並沒有來過,但「公主樓」的名字卻傳開了。
地理位置:位於居庸關路16號。 交通:1、到景點的交通:到達八大關後步行前往。
⑺ 門頭溝法海寺大集在什麼位置
法海寺大集不在門頭溝區,是在石景山區模式口那裡。
門頭溝有隴駕庄大集,乘坐929路或892路公交車,到隴駕庄站下車。
⑻ 北京法海寺與莫高窟齊名,但為何都說法海寺很委屈,還被稱為我國最「委屈」的國寶
之所以法海寺會被認為是最「委屈」的國寶,主要原因有三個,這三個原因分別是名氣太小、佔地面積太小以及地理位置太偏!很多人應該都有聽說過莫高窟吧,但如果給大家說北京法海寺,很多人肯定就是一臉懵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嗎?是的,確實有,北京法海寺還是我們中國的國寶哦!
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法海寺的面積實在是太小了,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只要是去過法海寺旅遊的人應該的都知道,法海寺的面積真的是可以用「彈丸之地」四個字來形容了,這個寺廟毫無寺廟的氣勢,因為佔地面積實在是太小了,無論誰都不會相信這個寺廟會是我們的「國寶」!
⑼ 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是什麼編制
歷史北京鍾鼓樓始建於元代至元九年(即公元1年),當時位置處於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內)的中心,容後毀於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年)重建之後又毀於火。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0年)重建鍾鼓樓,並確立了其位於都城南北中軸線北端的地位。後相繼毀於火。嘉靖十八年(1年)鼓樓遭雷擊起火,第三次重修。清乾隆十年(1年)再次重建鍾樓。鍾鼓樓在清代歷經修復,目前所見到的鼓樓建於明代,鍾樓則建於清代。1年和11年前後,為保護建築並有效地利用,對鍾鼓樓進行了不同規模的修繕。1年國家撥款對鍾鼓樓進行大規模的修繕,1年成立鍾鼓樓文物保管所,負責該文物建築的保護管理與利用
⑽ 荊紫關鎮的地理環境
荊紫關鎮位於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地理坐標為北緯33度14分,東經111度1分。距淅川縣城76公里,東至本縣的西簧鄉、西接湖北鄖縣白浪鎮和陝西商南縣白浪鎮,南和本縣的寺灣鎮接壤,北與西峽縣西平鎮相聯,南北長約42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丹江穿境而過。
它脊倚群山,面臨丹江,背負群山,下臨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它憑著優越而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歷代賈客競商雲集和兵家逐鹿之地。丹江發源於商洛山,注入漢水,匯入長江,因而使之成為歷史上可與運河、蜀棧並稱的我國南北三大通道之一。豐富的丹江水力資源,使得荊襄、山陝、滬杭巨商大賈,直掛雲帆,溯江而來。
據權威人士言,中國版圖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餘處,而獨有此地三省均設有基層政府。這里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全長5華里的清代一條銜,700餘間明清建築錯落有致,古香古色;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腳樓更具江南情調;規模宏大的山陝會館、平浪宮等古建築群向人們展示著昔日的輝煌;竹海密林中的千年古剎法海寺(又名大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周圍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群,清幽神秘的八龍泉,懸崖絕壁上的千佛洞、萬佛洞,佛光照垂簾等勝景多處。氣候宜人,風光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