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坊地理位置
⑴ 高家坊鎮的地理位置
高家坊鎮位於縣級市汨羅市境西南角,玉華鄉和望城縣茶亭鄉,南邊與長沙市版望城區橋驛鎮楊橋村權接壤,北邊靠川山坪鎮。鎮域清末為高坊局,民國後期為白水區高明鄉。
1949年隸川山坪辦事處,1950年為沙河、青江、達仁、高華4鄉,隸2區,後改6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高坊鄉。1958年,高坊鄉、三姊鄉、川山鄉合並建立「七一」公社,後改川山公社。1961年縮小為高坊、三姊和川山公社,隸弼時區。1966年,三姊公社並入高坊公社。1984年3月改社為鄉,5月建為縣轄鎮。轄19個村、2個居委會、33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735人。集雨面積76平方公里。鎮域地貌山地和溪谷平原兼有,山多田少。花崗石資源十分豐富。耕地面積2.39萬畝,其中有水田2.15萬畝,主要農產品有糧食、牲豬。尤以仔豬生產在湘北素享盛名,有增肥快、抗病力強的特點。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0949萬元,各類稅收460萬元,財政總收入572萬元。
⑵ 鑒洋湖的地理位置
台州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境內地貌多樣,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灣、島嶼均有分布。西北山脈連綿,千米峰巒迭起,山地丘陵占陸域面積的2/3。東南丘陵緩延,平原灘塗寬廣,河道縱橫,沿海海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
黃岩區的地貌結構可概括為「七山一水兩分田」。東部屬於溫黃平原,為豐饒的魚米之鄉;西部為丘陵山地,主要山脈有括蒼山支脈和北雁盪山余脈。在新地質構造喜馬拉雅期運動之後,黃岩區形成西升東降。西部山區呈年輕山地特徵,東部為下降區,有100多米疏鬆第四紀(約二三百萬年前)沉積物,形成海積平原,約佔全區面積三分之一,是重要農業區。院橋鎮為五六千年的老海積區,成陸前經湖沼變遷,1米剖面有腐泥層,沼鐵礦層、青泥層,稱古淺育體。
鑒洋湖位於院橋鎮東南部,位於水網平原區,屬於溫黃平原的一部分,以濕地、水網、農耕地為主。湖區四面環山,其中北部有獅子山、雞籠山、馬山、西林嶺(老鷹山),南部則是連綿的溫嶺天皇山。周邊山地森林覆蓋率接近超過60%,生態環境良好。 台州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兩大水系,即椒江水系和金清水系。鑒洋湖屬金清水系,總面積1.25平方千米,為黃岩區最大內湖,也是台州市最大的內陸濕地。與湖體相連的主要河流有東南中涇、西南中涇和山水涇。南中涇寬15~22米,長12千米,為黃岩區南部排水的主要通道;山水涇寬21~30米,長13.65公里,是排泄太湖山區洪水入金清港的主要河道。其中,鑒洋橋以下至路橋河段上大下小,洪水宣洩不暢,兩岸地勢低窪,澇災頻繁。
台州市地下水分布可按照地下水資源的儲量分為富水區、較富水區、貧水區和極貧水區四大類,其中鑒洋湖所處區域為貧水區。 地處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7℃,1月份平均6℃,7月份平均27.8℃,常年3月14日為終霜期,11月29日為初霜期,平均無霜期259天。冬季受西北氣流影響,多晴朗寒冷,冷空氣南下時常出現劇烈降溫和西北大風。春季冷暖氣團交鋒頻繁,時冷時熱。初夏,因北方冷空氣與南來暖濕氣流相遇,勢力均等,形成梅雨天氣。進入7月盛夏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除局部雷陣雨天氣外,多晴日天氣,溫度高,日照多。秋季降溫較快,中秋後天高氣爽,俗稱「小陽春」。
植物資源 鑒洋湖植物資源豐富,根據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主要包括維管束植物139科389屬538種(包括種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17科22屬33種,種子植物122科367屬505種(裸子植物9科17屬21種,被子植物113科350屬484種)。野生植物352種,栽培植物186種。含10種以上的科有:禾本科(56種),菊科(41種),豆科(29種),薔薇科(23種),百合科(14種),莎草科(13種),蓼科(12種),大戟科(12種),茜草科(12種)。同時,鑒洋湖共擁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4中,主要有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野大豆(Glycine soja);花櫚木(Ormosia henryi)。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有1種,即花櫚木。
鑒洋湖植被類型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草叢、水生植被、栽培植被5個植被型組,暖性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低山灌草叢、挺水水生植被、浮水水生植被、果園、苗圃、作物田9個植被型,以及23個群系組、28個群叢。
動物資源 鑒洋湖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蘆葦、淡竹、楊柳遍布,野生鷺鳥、白鷗飛翔於煙波,人稱「黃岩的沙家浜」。據生物多樣性調查統計,鑒洋湖地區已知動物包括鳥類,獸類,爬行類等共計114種。其中鳥類42種,占浙東南地區鳥類分布總種類的10.12%,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種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種2種,省級重點保護10種;獸類11種,國家二級保護的2種,省重點保護1種;爬行及兩棲類共7種,國家二級保護1種,省重點保護2種;魚類、軟體類共16種;甲殼類共4種;昆蟲類共34種。
鑒洋湖是距今約2000年的古海灣演變而成的瀉湖,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清《光緒黃岩縣志》引《山水記》:「鑒洋湖,在三十九都雞籠山下,修廣二千畝許,縱一里、橫五里,為東南巨浸。中有沙洲蘆荻,鵁鶄鸂鷘翔舞其際。水多銀魚,長寸存,如小薤葉,色如白銀,味最美。擊楫中流,恍如剡中風味」。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縣人御史楊晨與尤濤、南舜譜等發展實業,在這里主持圍湖築堤,種桑養蠶,並在湖中建造了一幢西式別墅,以陶淵明《歸去來辭》中「依南窗外寄傲」意為「寄傲軒」。「寄傲軒」四周植以名花異木,並於南側構成一座玲瓏剔透的湖心亭。「門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曾這樣形容「寄傲軒」。進士楊晨晚年曾歸隱於此,著書、垂釣於湖畔。每年三月三佳節,楊晨、舉人南舜譜等「九老會」在此吟詩作賦。文人雅士常游吟詩,有「橋橫群誰合,山斷夕陽疏」之句。
建國以後填湖之風更勝,鑒洋湖先後作為勞改農場和魚種場,不斷的圍堤挖塘使得上下兩湖河港逐漸相連,湖面逐漸縮小,南部基本消失。今湖東西長約2500米,湖面已演變為寬數米到數十米不等的河道港汊,水面面積僅約0.7平方公里(約合1000畝)。 鑒洋湖有著2000多年的演化和發展歷史,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規劃區內現有資源主要包括歷史遺跡和鄉土景觀兩大類。
歷史遺跡方面主要包括古橋、古廟,以及古遺址等,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鑒洋橋。鑒洋橋由鎮鎖、洚洋2石橋組成,鎮鎖橋位於下湖,分南北兩座,長135米,寬2.5米,南座3孔,北座1孔,兩座之間與南北引橋略呈弧形,造型獨特,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建,現已申報省級文保單位;洚洋橋位於上湖,長60米,寬2.5米,3孔。兩橋均為鑒洋湖南北交通樞紐,鎮鎖橋更是溫黃古驛道必經之路,與峻峭挺拔雞籠山形成湖光山色飛橋景觀。此外,位於雞籠山的楊府廟、半山廟、山城寨遺址,以及業已消失的寄傲軒和湖心亭,都具有一定的區域影響力。
鄉土景觀方面主要包括體現鑒洋湖地方特色的養殖塘、圩田、果園、民居,以及展現鑒洋湖自然風光的河湖濕地。有些富有特色的濕地景觀甚至被當地人給予了傳說和寓意,如後繼娘墳、水牛背、十畝圍、圍珠等。 鑒洋湖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不僅反映在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更反映在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主要包括歷史傳說、詩詞文學、民間藝術、民間習俗等。
歷史傳說方面幾乎涵蓋了鑒洋湖的一山一水,一橋一木。其中以鑒洋湖、雞籠山和鑒洋橋的傳說居多,並且版本多樣,娓娓動聽,反映了鑒洋湖文化的多樣性。
詩詞文學方面,以清光緒楊晨最為著名。楊晨(1845—1922年),名保定,字定孚,又字蓉初,晚號「月河漁隱」。由楊晨、南舜譜組建的「寄傲軒」文人團體——「九老會」,每逢農歷三月三,九月九,諸會員聚集於此,吟詩作賦,交流作品,編纂成冊,並有《湖墅昌和集》與《生辰昌和集》留世,共收錄詩文365首,今已遺失。僅部分詩篇傳於民間,得以保留。
此外,以圩田間作為代表的農業耕作方式,以舞獅為代表的民間舞蹈,以泥塑為代表的民間手工藝,以楊業誕辰日為代表的民間廟會,以及各村定期舉辦的集會和戲曲演出,都是鑒洋湖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是「活」的文化遺產。 雞籠山與鑒洋湖
雞籠山,坐落於距市區20公里的鑒湖北岸,海拔164米,頂部高聳,相傳古時有鳳凰(錦雞)飛入山上岩洞不復出而得名雞籠山。
雞籠山東南山崗上有一塊平地,人稱「四鼓坪頭」,地面開闊,坡外陡峭,宋代馬方曾在此設寨,古代有義軍的石牌坊、古城和台門、大廳等建築。
雞籠山的山頂和山腰都有一座楊府廟,祀北宋名將楊業父子,每逢五月十八楊老令公壽誕,水陸兩路香客絡繹不絕。
山北有始建於三國·吳·孫權赤烏年間建的寶輪寺,寺前一石碧色,如逢其潤澤有光,則天必雨。正是古人講的「礎潤而雨」。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縣人御史楊晨與尤濤、南舜譜等發展實業,在這里主持圍湖築堤,種桑養蠶,並在湖中建造了一幢西式別墅,以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意命湖墅為「寄傲軒」。四周植以名花異木,並於南側構有一座玲瓏剔透的湖心亭。「門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楊晨晚年曾歸隱於此,著書、垂釣於湖畔。每年三月三佳節,進士楊晨、舉人南舜譜等「九老會」在此吟詩作賦。
鑒洋湖原有水面2000餘畝,隨著時間的推移,湖面逐漸縮小,現今水面尚有1000餘畝,湖上還留有建於明末清初的兩座古橋。鎮鎖橋和洚洋橋。兩橋為縣西南交通樞紐,與峻峭挺拔雞籠山形成湖光山色飛橋景觀。
洚洋橋
洚洋橋,在湖西端,長60米,寬2.5米。兩座石橋,與長堤相接,古色古香,造型奇特,結構別致,為古老的鑒洋湖增添了秀麗的色彩。
鎮鎖橋(又名鑒洋橋)
鎮鎖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雞籠山東北的寶輪寺僧人募化重建。
全長138米,由三座不同體量石樑橋及引橋堤壩構成。堤壩式連體石樑橋橫跨鑒洋湖,呈東西走向。子橋分別位於主橋東西向轉彎處。主橋——三孔石樑橋,長16.5米,寬2.1米。主孔跨度4.70米。橋面由長條石呈縱向並列鋪砌。至六層呈疊澀出檐狀作縱橫承托橋面條石。橋面南北側由望柱,欄板相連,望柱柱頭雕刻獅子,猴子,以及仰蓮及覆蓮。橋面欄板刻有楷體「鎮鎖橋」三字。由主橋向東西向拓展的引橋堤及二座子橋——石樑橋。隨橋堤坡度向前延伸。子橋建築形制與主橋類同。堤壩型石樑橋,以其新穎的藝術造型構思,把橋與長堤有機地融為一體。同時,它又是一座集歷史、人文、鄉土風情間的古橋梁。鑒洋湖,素有湖面六千畝之稱,湖面寬廣邁闊,湖水清澈。數百年來,為有效遏制水災,在此構築一道堤壩型石樑橋,即能攔截太湖之水,又能關注這一帶的「風水」,體現出古人造橋工藝與風俗完美結合的神韻。
⑶ 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
(2)澳門的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北緯22°11',東經113°33')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東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門半島連接廣東珠海,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展開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系,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⑷ 求達州詳細地理位置
中文名稱:達州所屬地區:中國四川下轄地區:通川區、達縣、宣漢電話區號:0818郵政區碼:635000地理位置: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面積:16591平方千米人口:650萬(2009年)著名景點:達州元九登高節達州市現轄通川區、達縣、宣漢、開江、大竹、渠縣5個縣和代管萬源市 通川區 通川區轄3個街道(東城、西城、朝陽)、7個鎮(西外、北外、羅江、蒲家、復興、雙龍、魏興)、3個鄉(新村、盤石、東岳)。 達縣 達縣轄南外、亭子、福善、麻柳、檀木、大樹、南嶽、萬家、景市、百節、趙家、河市、石板、金埡、渡市、管村、石梯、石橋、堡子、江陵、碑廟21個鎮及大風、江陽、東興、安仁、葫蘆、大灘、花紅、黃庭、黃都、平灘、碑高、馬家、木子、雙廟、斌郎、幺塘、陳家、龍會、罐子、申家、草興、木頭、金檀、大堰、趙固、九嶺、橋灣、五四、銀鐵、沿河、香隆、永進、洛車、道讓、虎讓、米城、龍灘、梓桐、北山、金石、安雲、青寧、檬雙43個鄉 宣漢 宣漢縣轄19個鎮(東鄉、南壩、天生、雙河、土黃、胡家、清溪、樊噲、峰城、大成、黃金、柏樹、芭蕉、五寶、毛壩、華景、普光、君塘、新華)、31個鄉(柳池、老君、明月、紅嶺、七里、廟安、天寶、東林、三河、老君、下八、黃石、涼風、上峽、塔河、茶河、天台、觀山、南坪、鳳林、桃花、白馬、漆碑、石鐵、廠溪、紅峰、鳳鳴、花池、土主、慶雲、馬渡、隘口)、4個民族鄉(龍泉土家族鄉、渡口土家族鄉、三墩土家族鄉、漆樹土家族鄉) 開江 開江縣轄10個鎮(新寧、普安、任市、回龍、天師、永興、講治、甘棠、長嶺、廣福、沙壩場)、10個鄉(騎龍、長田、新太、靈岩、梅家、新街、靖安、拔妙、寶石) 大竹 大竹轄 竹陽鎮 71561 烏木鎮 18889 楊家鎮 16810 清河鎮 20607 柏林鎮 22427 石河鎮 24124 石橋鋪鎮 25060 觀音鎮 15350 周家鎮 28626 石子鎮 13544 文星鎮 22739 高穴鎮 17793 廟壩鎮 17178 清水鎮 18721 城東鄉 14202 城西鄉18181 竹北鄉 24490 團壩鄉 19223 東柳鄉 20289 朝陽鄉 15419 人和鄉 13844 田壩鄉 8465 中華鄉 10386 黃家鄉 7809 柏家鄉 12256 李家鄉 14994 月華鄉 13603 余家鄉 15001 雙橋鄉 8880 雙拱鄉 12086 二郎鄉 13511 蒲包鄉 4006 永勝鄉 20161 新生鄉 16377 安吉鄉 14123 白壩鄉 17579 雙溪鄉 14010 羅城鄉 10959 高灘鄉 14677 明灘鄉 12572 八渡鄉 12753 西河鄉 9371 中和鄉 9868 天城鄉 14217 揚通鄉 12536 吉星鄉 8681 四合鄉 13633 張家鄉 6765 石龍鄉 9209 童家鄉 14564 神合鄉 10269 媽媽鄉 14910 金雞鄉 11061 五倉鄉 9678 黃灘鄉 8732 牌坊鄉 12838 新橋鄉 10118 姚市鄉 11995 歐家鄉 8256 高家鄉 5979 民主鄉 12103 蓮印鄉 13758 川主鄉 10908 渠縣 渠縣轄15個鎮(渠江、三匯、臨巴、有慶、天星、涌興、土溪、文崇、貴福、岩峰、靜邊、琅邪、寶城、氵鮮渡、清溪場)、45個鄉(渠南、渠北、青龍、板橋、錫溪、龍潭、河東、李馥、青神、流溪、東安、匯東、匯南、匯北、豐樂、報恩、安北、平安、千佛、柏水、義和、大義、水口、三板、巨光、蔡和、鶴林、青絲、萬壽、白兔、射洪、望江、和樂、龍鳳、新市、宋家、拱市、中灘、屏西、定遠、嘉禾、李渡、望溪、雙土、卷硐) 萬源市 萬源市行政區劃圖萬源市現轄12個鎮、40個鄉:太平鎮、青花鎮、舊院鎮、羅文鎮、河口鎮、草壩鎮、竹峪鎮、大竹鎮、黃鍾鎮、官渡鎮、白沙鎮、沙灘鎮、茶埡鄉、長石鄉、白羊鄉、鐵礦鄉、固軍鄉、井溪鄉、堰塘鄉、蜂桶鄉、花樓鄉、長壩鄉、曾家鄉、大沙鄉、秦河鄉、廟埡鄉、鷹背鄉、石窩鄉、玉帶鄉、新店鄉、魏家鄉、柳黃鄉、溪口鄉、永寧鄉、虹橋鄉、康樂鄉、白果鄉、鍾亭鄉、廟子鄉、紫溪鄉、廟坡鄉、梨樹鄉、皮窩鄉、絲羅鄉、罐壩鄉、石人鄉、趙塘鄉、中坪鄉、八台鄉、花萼鄉、曹家鄉、石塘鄉
⑸ 清西陵地理位置介紹
清西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易縣梁各庄西,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歷經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余緒延至民國年間。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圍群巒疊嶂,樹茂林密,風景極佳。東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偉的紫荊關,北枕高聳挺拔的永寧山,現抵滔滔東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這里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皇帝覽奏後十分高興,也認為這里「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歷經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後,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築100多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清西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清西陵有規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古建築群,是一處環境幽雅、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在方圓200華里、面積800平方公里的陵區內,有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古松林。從建陵開始,清王朝就在永寧山下、易水河畔、陵寢內外,栽植了數以萬計的松樹,現在這里有古松1.5萬株,青松幼柏20餘萬株,陵區內松柏蔥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寢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隱若現,儼然一幅絢麗的山水畫。
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磅礴。每座陵寢嚴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後陵、王爺陵均採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公主、阿哥園寢均為綠色琉璃瓦蓋頂,這些不同的建築形制,展現出不同的景觀和風格。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後陵三座: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妃陵三座。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共葬有4個皇帝、9個皇後、56個妃嬪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西陵周邊近200里,外圍原有紅、青、白三層界樁,每層之間距10里,界樁以外還有官山,不許老百姓涉足。為了加強陵區的管理,設立了一套機構。西陵建設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宮殿千餘間,石建築和石雕百餘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建築群。眾多建築均有彩畫與雕刻,陵區宮殿多施旋子彩畫,廟宇牌坊多施和璽彩畫,行宮、住宅多施蘇式彩畫,在陵區雕刻中,為數最多的是龍鳳。整個建築群反映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發展的高度水平和民族風格的優良傳統,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創造才能,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瑰寶。西陵陵區富有濃郁的園林氣息,陵區古松參天,四季常青。在綠色的海洋里,浮現出金光燦爛的琉璃瓦宮殿,春夏之時,綠蔭蔭的松濤島語,流水潺潺,季麗如畫,是旅遊避暑的勝地。
西陵的陵園建築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餘間,石建築和石雕百
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⑹ 牌坊村的地理位置及區域基本情況
牌坊村隸屬於晉中市榆社縣西馬鄉。位於晉中市榆社縣西北部,距晉中市以南80公里。牌坊村地處於西馬鄉西北部,北鄰太谷縣,南至河峪鄉,東接常瑞村,西鄰太谷縣。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⑺ 孝賢坊的地理位置
花橋國際商務城地處蘇滬交界處:崑山花橋經濟開發區,地域面回積50平方公里,距離上答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西鄰崑山國家級開發區,東依上海國際汽車城。2005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商務城建成江蘇省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示範區,並列入省「十一五」規劃重點服務業發展項目,是江蘇省三大商務集聚區之一,2006年8月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7年6月又被列為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基地。
⑻ 杭州中國人壽壽險地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簡介:中國人壽保險回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成答立於1996年09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王忠偉
成立時間:1996-09-26
工商注冊號:330100000024101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區青春坊33幢
⑼ 十笏園的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
十笏園位於山東省濰坊的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磚灰瓦,主體是磚木結構,總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佔地較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⑽ 台兒庄地理位置
台兒庄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稱(清乾隆賜)。古城佔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古城。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
台兒庄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台兒庄古城內有古河道、古碼頭、中華古水城、台兒庄大戰紀念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與波蘭首都華沙同屬世界上僅有的兩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航空:棗莊周邊由近及遠有臨沂機場、徐州觀音機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濟寧曲阜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與台兒庄古城的距離分別為90公里、110公里、110公里、130公里、280公里、370公里。
高鐵:乘京滬高鐵,北京、上海到棗庄的通車時間為2.5-3小時;長沙、武漢、青島到棗庄分別為6小時、4小時、4小時。
火車:棗庄及周邊有棗庄站、徐州站、邳州火車站、臨沂火車站,與台兒庄古城的距離分別為50公里、73公里、48公里、80公里。
BRT快速公交:乘坐棗庄高鐵站BRT快速公交B10線(行程90分鍾左右)直達台兒庄古城。
棗庄西站乘坐B1線,終點東郊客運中心坐B2(行程50分鍾左右)直達台兒庄古城。
自駕游:京福高速公路北上(或南下),在棗庄段(韓庄/台兒庄)出口下,向東直行,走旅遊專線(行程25公里左右),直達台兒庄古城。京福高速公路北上(或南下),至棗庄(臨沂湯庄)出口下,前往棗庄汽車站,然後順206國道途經萬畝榴園,再達台兒庄古城。棗臨高速東行(或西行)在(台兒庄)出口下,向南直行,走棗台線(行程15公里左右),直達台兒庄古城。
線路
畫舫游古城
票價:往返30/位
①清御園碼頭-紀念館碼頭-西門碼頭
②古岸尋蹤:西門碼頭-洛家碼頭-西門碼頭
③駱家碼頭-西門碼頭
夜遊古運河
遊船路線:西門碼頭-大戰紀念館-賀敬之文學館-李宗仁史料館(返回)-五行碼頭-水門碼頭-萬家碼頭-趙家碼頭-天後宮碼頭-閘關署碼頭-郁家碼頭-小南門(返回)-西門碼頭
水上游古城
全程古運河內,近距離欣賞古城風景,古駁岸,古碼頭
路線:遊船碼頭-復興廣場碼頭-王公橋碼頭
觀光車游覽
全程欣賞秀麗古運河畔
路線:BRT停車場-賀敬之文學館-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台兒庄古城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