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有關雪的知識

地理有關雪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22 04:28:38

『壹』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貳』 地理中,雪線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雪線簡單點抄說就是零度等襲溫線,高中地理只會考這一點。你要搞清楚山體兩側雪線的傾斜方向。山地向陽坡溫度高雪線高,相反另一邊雪線低。雪線常和自然帶與植被帶一起考,你要把典型的喜馬拉雅山那幾圖看懂其他的都差不多的。

『叄』 初中地理有關氣候的知識點

(一)低緯度氣候

低緯度的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所控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赤道輻合帶、瓦克環流、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全年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是入超的,因此氣溫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帶可分為5個氣候型,其中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型又可劃分為3個亞型。

1.赤道多雨氣候

分布於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內,寬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爾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和亞洲與大洋洲間的從蘇門答臘島到伊里安島一帶。這里全年正午太陽高度都很大,因此長夏無冬,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一般小於3℃,日較差可達6~12℃。由於全年皆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風力微弱,以輻合上升氣流為主,多雷陣雨,因此全年多雨,無乾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這與赤道輻合帶位置的變動有關。

2.熱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在南北緯10°~25°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若干島嶼上。這里正當迎風海岸,全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氣候具有海洋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8~25℃之間,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由於東風(信風)帶來濕熱的海洋氣團,所以除對流雨、熱帶氣旋雨外,還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一般以5~10月較集中,無明顯變化。

3.熱帶干濕季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間。這里當正午太陽高度較小時,位於信風帶下,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是為乾季。當正午太陽高度較大時,赤道輻合帶移來,有潮濕的輻合上升氣流,是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個月為乾季。濕季中蒸散量小於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600mm左右,降水變率很大。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6~18℃以上,乾季之末,雨季之前,氣溫最高,是為熱季。

4.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緯度10°到回歸線附近的亞洲大陸東南部,如我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大部,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沿海等地。這里熱帶季風發達,一年中風向的季節變化明顯。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時,降水稀少。而當赤道氣團控制時,降水豐沛,又有大量的熱帶氣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年較差在3~10℃左右,春秋極短。

5.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副熱帶及信風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在南、北半球各約以回歸線為中心向南北伸展,平均位置大致在緯度15°~25°間。因乾旱程度和氣候特徵不同,可分為熱帶乾旱氣候(5a)、熱帶(西岸)多霧乾旱氣候(5b)和熱帶半乾旱氣候(5c)三個亞型。5a,5c是熱帶大陸氣團的源地,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有極端最高氣溫。5a終年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因此降水量極少。5c位於5a的外緣,大半年時間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而乾燥少雨,在太陽高度大的季節,赤道低壓槽移來,有對流雨,因此出現一短暫的雨季。5b位於熱帶大陸西岸,有冷洋流經過,終年受海洋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影響,多霧而少雨,降水量極小,但氣溫較涼,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

(二)中緯度氣候

這里是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互角逐的地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極鋒、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等。該地帶一年中輻射能收支差額的變化比較大,因此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在15~18℃以下,有4~12個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52.5cm之間。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的季節變化都很顯著。再加上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大陸面積較大,受海陸的熱力對比和高聳龐大地形的影響,使得本帶氣候更加錯綜復雜。本帶共分8個氣候型。

6.副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熱帶乾旱氣候向高緯度的一側,約在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它是在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和信風帶背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因乾旱程度不同可分為乾旱6a與半乾旱6b兩亞型。

6a副熱帶乾旱氣候具有少雲、少雨、日照強和夏季氣溫特高等特徵。但涼季氣溫比5a型低,氣溫年較差較5a型大,達20℃以上。涼季有少量氣旋雨,土壤蓄水量略大於5a型。6b副熱帶半乾旱氣候位於6a區外緣。夏季氣溫比6a型低,冬季降水量比6a型稍多。

7.副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於副熱帶亞歐大陸東岸,約以30°N為中心,向南北各伸展5°左右。這里是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大陸氣團交綏角逐的地帶,夏秋季節又受熱帶氣旋活動的影響,因此夏熱濕、冬溫干,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15℃左右,氣溫年較差約在15~25℃左右。降水量在750~1000mm以上。夏雨較集中,無明顯乾季。四季分明,無霜期長。

8.副熱帶濕潤氣候

分布於南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副熱帶東岸約為南北緯20°~35°。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夏季受海洋高壓西緣流來的潮濕海洋氣團的控制。由於所處大陸面積小,未形成季風氣候。冬夏溫差比季風區小,降水的季節分配比季風區均勻。

9.副熱帶夏干氣候(地中海氣候)

分布於副熱帶大陸西岸30°~40°之間的地帶。這里受副熱帶高壓季節移動的影響,在夏季正位於副高中心范圍之內或在其東緣,氣流是下沉的,因此乾燥少雨,日照強烈。冬季副高移向較低緯度,這里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帶來大量降水。全年降水量在300~1000mm左右。冬季氣溫比較暖和,最冷月平均氣溫在4~10℃左右。因夏溫不同,分為兩個亞型。9a涼夏型,貼近冷洋流海岸,夏季涼爽多霧,少雨,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下,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9b暖夏型,離海岸較遠,夏季乾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冬季溫和濕潤,氣溫年較差稍大。

10.溫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約40°~60°的地帶。這里終年盛行西風,受溫帶海洋氣團控制,沿岸有暖洋流經過。冬暖夏涼,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下,氣溫年較差小,約在6~14℃左右。全年濕潤有雨,冬季較多。年降水量750~1000mm左右,迎風山地可達2000mm以上。

11.溫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歐大陸東岸約35°~55°的地帶。這里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南北氣溫差別大。夏季盛行東南風,溫暖濕潤,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南北溫差小。氣溫年較差比較大,全年降水量集中於夏季,降水分布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陸減少。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顯著,冬季寒潮爆發時,氣溫在24小時內可下降10餘攝氏度甚至20餘攝氏度。

12.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分布在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北美100°W以東的溫帶的地區。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而寒冷,有少量氣旋性降水。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的侵入,降水量較多,但不像季風區那樣高度集中。這里季節鮮明,天氣變化劇烈。

13.溫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35°~50°N的亞洲和北美洲大陸中心部分。由於距離海洋較遠或受山地屏障,受不到海洋氣團的影響,終年都在大陸氣團的控制下,因此氣候乾燥,夏熱冬寒,氣溫年較差很大。因乾旱程度不同可分為溫帶乾旱氣候(13a)和溫帶半乾旱氣候(13b)兩個亞型。

三)高緯度氣候

高緯度氣候帶盛行極地氣團和冰洋氣團。冰洋鋒上有氣旋活動。這里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為負值,所以氣溫低,無真正的夏季。空氣中水汽含量少,降水量小,但蒸發弱,年可能蒸散量小於52.5cm。本帶可分為三個氣候型。

14.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間。冬季長,一年中至少有9個月為冬季。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小,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雲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冬溫極低。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於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弱,融化慢,每年有5~7個月的積雪覆蓋,積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凍結現象嚴重。由於暖季溫度適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適宜針葉林生長。

15.極地苔原氣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的北部邊緣、格陵蘭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中。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於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左右。其緯度位置已接近或位於極圈以內,所以極晝、極夜現象已很明顯。在極夜期間氣溫很低,但鄰近海洋比副極地大陸性氣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0℃~40℃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間氣溫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鋒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內陸地區尚不足200mm,大都為干雪,暖季為雨或濕雪。由於風速大,常形成雪霧,能見度不佳,地面積雪面積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蘚、地衣及小灌木等,構成了苔原景觀。

16.極地冰原氣候

分布在格陵蘭、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若干島嶼上。這里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全年嚴寒,各月平均氣溫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氣溫。一年中有長時期的極晝、極夜現象。全年降水量小於250mm,皆為干雪,不會融化,長期累積形成很厚的冰原。長年大風,寒風夾雪,能見度惡劣。

四)高地氣候

在高地地帶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諸要素也隨著發生變化,導致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為了區分因高度影響和因緯度等因素影響的氣候,也因為高山氣候僅限於局部范圍,所以高地氣候單列為一大類而沒有包括在低地分類系統內。

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這種垂直地帶性又因高山所在地的緯度和區域氣候條件而有所不同,其特徵如下

(1)山地垂直氣候帶的分異因所在地的緯度和山地本身的差而異在低緯山地,山麓為赤道或熱帶氣候,隨著海拔的增加,地表熱量和水分條件逐漸變化,垂直氣候帶依次發生。這種變化類似於低地隨緯度的增加而發生的變化。如果山地的緯度較高,氣候垂直帶的分異就減少。如果山地的高差較小,氣候垂直帶的分異也就較小。

2)山地垂直氣候帶具有所在地大氣候類型的「烙印」例如,赤道山地從山麓到山頂都具有全年季節變化不明顯的特徵。珠穆朗瑪峰和長白山都具有季風氣候特色。

(3)濕潤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主要以熱量條件為垂直差異的決定因素而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與熱量和濕潤狀況都有密切關系。這種地區的乾燥度都是山麓大,隨著海拔的增高,乾燥度逐漸減小。

(4)同一山地還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顯隱等局地條件不同,氣候的垂直變化各不相同山坡暖帶、山谷冷湖即為一例。山地氣候確有「十里不同天」之變。

(5)山地的垂直氣候帶與隨緯度而異的水平氣候帶在成因和特徵上都有所不同

『肆』 地理中有關雪線的 知識

雪線---常年積雪的下界.......雪線升高,說明氣溫變暖,因為其溫暖了地處的雪就會消融,版(越往高氣溫越權低)。。。雪線降低說明氣溫下降。。。。不如最近幾年。全球的一些高大山系的雪線都在升高,說明全球在升溫

『伍』 地理知識瑞雪兆豐年的理由

原因:冬季天氣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蓋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較松軟的,裡面藏了許多回
不流動的空氣答,空氣是不傳熱的,這樣就像給莊稼蓋了一條棉被,外面天氣再冷,下面的溫度也不會降得很低.等到寒潮過去以後,天氣漸漸回暖,雪慢慢融化,這樣,非但保住了莊稼不受凍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給莊稼積蓄了很多水,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發育都很有利.
--http://..com/link?url=y4-vcki1RFvw9XCqY-KSHZPXqL8u-S81OYXm9oIwhP_H6zZwZ3Uk_EkvCaT9SmI-9wL1t4VJiOQ1mxeE9rLP8_

『陸』 關於地理知識:什麼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就這一類的 例:形成降雪的條件是充足的水汽和降溫 高三復慣用的。

1、形成鹽鹼地的條件是:(1)水位上升;(2)然後氣溫升高,蒸發量大;(內3)地表聚積容鹽分。
2、太陽能豐富的原因是:(1)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2)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3)地勢高,空氣稀薄。

『柒』 用學過的地理知識描述下雪

下雪,下雪是一種自然現象,空中的水汽凝華後,又重新落到地面上的過版程,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權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捌』 地理氣候的知識有哪些

熱帶雨林來氣候:全年高溫多源雨
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雨季、旱季.
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雨季、旱季,年氣溫較高.
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旱.

地中海氣候:冬季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控制,溫和多雨;夏季受副高影響,高溫少雨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均勻,夏季不熱,冬季不冷.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玖』 用地理知識分析「瑞雪兆豐年」」

「瑞雪兆豐年」從抄地理角度來看襲是有科學道理的,主要是指華北地區啦。
1、田地上覆蓋的新雪疏鬆多孔,能夠貯存大量空氣,導熱性能差,地里熱量不易散發,有防凍保暖作用,從而保護越冬作物不會凍壞。
2、在來年春暖花開時,積雪融化,雪水大部分滲入土中,就像進行了一次灌溉一樣,增加土壤墒情,緩解春旱。
3、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在融雪時,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帶到土壤中,成為最好的肥料。
4、積雪融化的時候,要從土壤中吸收許多熱量,這時土壤溫度會下降,越冬蟲卵大部分就會被凍死,使明年的害蟲相對減少,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拾』 地理的冰雪融雪包括什麼。

融冰、融雪。
---------這是直接的,間接的還有【原因】:氣溫回升;【結果】:河流融雪性漲水(也叫前汛期/凌汛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