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人類突破自然地理環境的關鍵是

人類突破自然地理環境的關鍵是

發布時間: 2021-02-22 02:12:50

『壹』 哲學單選題: 「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前提之一」,這是

A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在客觀歷史進行中回,環境創造人,人又創答造環境。它既強調了環境的重要,又不把環境看作決定性的因素。
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它誇大自然環境對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作用,以自然規律代替社會規律則是錯誤的。地理環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經常的、必要的外部條件,對社會發展具有影響作用,但它不是社會發展、國家制度的決定因素,不能決定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更替。而且它的作用和影響還受著社會的生產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

『貳』 為什麼要謀求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生產力的重大變革,回都使人類影響和改變自然答的能力大大提高。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愈演愈烈,人類生存空間與生存環境面臨極大威脅。因此,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解決人類同環境對立的矛盾、促進人類與環境的統一迫在眉睫。順應時代要求

『叄』 如何正確理解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存在

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和前提,是社會物質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版經常的必要的條件權。自然環境或者說地理環境、自然條件、自然基礎,它包括在歷史上形成的與人類社會活動相互起作用的那些自然條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文、礦藏、植物、動物等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復雜的綜合體。自然環境是人類創造活動的舞台,是人類創造活動重要的對象。自然環境通過人類勞動對社會發展起重要作用。自然環境具有自然、社會雙重屬性,以人類勞動為中介,自然環境在各個不同階段對社會發展都產生重要影響。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和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馬克思指出,在文化初期,第一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意義;在較高發展階段,第二類富源具有決定性意義。地理環境是生產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力量。馬克思強調一切社會生產力都可歸結為自然力。

『肆』 如何突破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重難點

第一節 認識區域
第1課時 區域的含義與類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區域的定義,區域的劃分和區域劃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質區和功能區兩種基本的區域類型以及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
2.過程與方法
①在教學「區域的含義」時,首先展示教材第2頁圖1—1—2、圖1一1—3,也可展示中國其他區域或當地的資料。其次,引導學生對兩區域進行比較,包括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再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等相關地圖。最後,概括歸納出「區域」的定義。
②列舉實例理解均質區和功能區。充分利用教材圖片或補充相關知識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樹立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區域的思想。
②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本課時重難點解讀】
[重難點突破一]如何理解區域的含義
第一:區域是根據研究的需要,以某一指標為依據劃分的,如熱量帶的劃分以積溫為依據、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以地貌和氣候等自然要素特徵為依據、人口密度區則以人口分布這一人文要素特徵為依據等,因此明確區域劃分是以某指標為依據的這一點很重要。
第二: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包括「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結構的一致性」、「具有某些方面的相關性或內在的聯系」、「具有共同職能的功能區」等幾個層次的含義。
[易錯點提醒]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劃分指標的理解,主要要明確以下兩點:
(1)區域是以某種指標劃分的。既可以是單一指標,又可採用綜合指標。
(2)區域劃分的指標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徵來劃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徵來劃分。
[重難點突破二]如何理解均質區和功能區
均質區是指那些要素相對一致或相似的區域。人們既可以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劃分自然區域,如根據地形地勢劃分出高原區、平原區等,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劃分出濕潤區、乾旱區等;也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劃分出人文區域,如水田農業區、方言區等。
功能區則是指那些功能上緊密相連,具有某些方面的相關性或內在聯系的區域。功能區由區域的中心與它所吸引或輻射的范圍組成。例如,城市經濟區是指以城市為中心,並且包括該城市集聚和輻射能力達到的區域。
[易錯點提醒]突破難點的關鍵是明確各種分類的標准。凡以區域物質內容為指標的分類所形成的區域均屬均質區的范疇,凡以區域內在聯系為依據進行分類所形成的區域均屬功能區范疇。
[趣味導學]

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東北,你可以欣賞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在河汊縱橫、湖盪星布的江南,你可以體會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在渺無人煙、橫無際涯的西北大漠,你會產生長河落日圓的感慨;在藍天雲白、雪山連綿的青藏高原,你可以感悟到世界屋脊的豪邁。人們都生活在一定的區域內,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區域間又存在明顯的差異。
【預習梳理】
一、學習目標
1.能結合實例,了解區域的含義。
2.了解區域的分類,並舉例說明不同類型的區域。
二、內容預習
一、區域的含義
1.區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圍的 ,是人們在 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劃分出來的。
1.地理空間 地理環境差異
2.區域的屬性
(1)具有一定的 、 、 和 。
(2)有明確的 。
(3)內部某些特徵 ,並與其他區域有所區別。
2.面積 形狀 范圍 界線 區位特徵 相對一致
3.區域的劃分
(1)劃分指標可採用單一指標,也可用 指標;可按 特徵劃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徵劃分。(2)區域劃分的目的:進一步了解各區域之間的 , 地對區域加以開發利用。
3.綜合 自然要素 差異 因地制宜
二、區域的類型
1.均質區
(1)概念:要素具有 或 的區域。
(2)特點:區域內部的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具有相似性。
(3)實例:按地形劃分出的高原區、平原區等;按耕作區劃分出的水田農業區、旱地農業區等。
1.相似性 相對一致性
2.功能區
(1)概念:功能上 ,具有某些方面的 或 的區域。
(2)特點:由區域的 與它所吸引或輻射的 組成。
(3)實例:旅遊區、貿易區、城市中的居住區等。
2.緊密相連 相關性 內在聯系 中心 范圍
【探究生成】
探究一 區域的含義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描述中國的不同地區時.常用到「東部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等區域概念,中國許多省級行政區的名稱也體現了這種區域概念,如河北與河南、湖南與湖北等。中國的同一個省級行政單位內部的不同地區.人們的習慣稱法也反映了區域差異,如把江蘇省以長江為界劃分為蘇南和蘇北等。讀教材第2—3頁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區域」與「地區」、「地域」、「空間」有何區別?
(2)如何描述某一區域的地理特徵?
(3)材料中提到的區域都有明確的邊界嗎?
【提示】(1) 與「區域」相近的「地區」「地域」「空間」,其實質是一致的。只是「區域」是泛指,而「地區」則是特指,如華東地區;「區域」范圍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圍較大且更強調地方性、景觀性;至於「空間」,雖然基本含義也與「區域」相近,但其范圍更抽象、更籠統。
(2)①區域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范圍和界線;②區域具有明確的區位特徵;③其內部某些特徵相對一致,並與其他區域有所區別。
(3)都有明確的邊界。
[探究二]閱讀教材1—1—2「甘肅省年降水量分布」圖和1—1—3「甘肅省干濕區的劃分」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甘肅省可分為哪幾個干濕區?
(2)干濕區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3)選擇其中一個干濕區進行描述。
【提示】根據圖示提取相關有效信息。如「甘肅省年降水量分布」圖可以獲取的相關信息有:甘肅省年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其東南部年降水量可達8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結合干濕區的劃分依據是以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將甘肅省自東南向西北劃分為四類干濕區。從區域的劃分可以得出區域是按一定指標劃分的,區域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范圍或界線,具有明確的區位特徵。每個干濕區內部干濕狀況具有相對一致性,並與其他干濕區有所區別。

探究三 區域的類型
閱讀教材第3頁內容,探究均質區與功能區的區別,並分析應如何區分它們。
【提示】均質區和功能區的區別在於均質區內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對一致性。其劃分的依據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濕區中的濕潤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區內部則是在某些功能上緊密相連,具有某些方面的相關性或內在聯系,它是由區域的中心與它所吸引或輻射的范圍組成的,如城市經濟區就是指以城市為中心,並包括該城市集聚和輻射能力達到的地區。
探究四 閱讀教材第4頁「知識窗」的內容及圖1—1—4,回答下列問題。
(1)你發現了哪些類型的區域?
(2)區域空間尺度的人小與區域特點的描述的詳略程度有著怎樣的關系?
(3)圖中多屬於哪種類型的區域?
(4)區域空間尺度大小是絕對的嗎?

【答案】(1)中國政區、各省級行政區、三個經濟地帶、經濟地帶內部劃分的若干經濟區、經濟區內部的若干工業基地、工業基地中的若干工業城市、工業城市內部的若干工業區。
(2)區域空間尺度越大,描述的區域特點就越宏觀;反之,空間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體、越詳細。
(3)功能區。
(4)不是,是相對的。就全球而言,我國屬於小尺度區域,但若把我國看作一個地理單元,則可以劃分為若干個空問尺度大小不同的區域。

【鞏固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甘肅省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干濕區域,其劃分標準是 ( )
A.降水量多少 B.蒸發量多少 C.氣溫高低 D.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
1.D 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同,將甘肅省自東南向西北劃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2.下列按綜合指標劃分出來的區域是 ( )
A.干濕地區 B.中國三大自然區 C.高原區 D.熱帶雨林區
2.B A、C、D三項是按單一指標劃分出來的。
3.下列有關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區域都有明顯的邊界 B.區域內部存在差異,區域之間某些特徵相對一致
C.區域都是根據自然要素特徵劃分的 D.區域劃分的指標,既可以是單一指標,又可採用綜合指標
3.D本題考查區域的特點及其劃分依據。區域有一定的邊界,但有的區域邊界是明顯的,如行政區;有的區域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濕地區。區域內部某些特徵相對一致,並與其他區域有所區別。區域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徵劃分,也可以採用綜合指標劃分。
4.下列區域中具有明顯界線的是 ( )
A.行政區 B.文化區 C.植被區 D.氣候區
4.A 區域具有一定的界線,行政區有明顯界線,大多數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特徵,界線是模糊的。
5.在一個區域的內部往往表現出 ( )
A.顯著的差異性 B.相對一致性 C.基本的不連續性 D.完全的相同性
5.B 區域內部某些特徵具有相對一致性,並不是說內部就沒有差異。
6.下列區域中屬於功能區的是 ( )
A.黃土高原區 B.北方方言區 C.水田農業區 D.上海經濟區
6.D A、B、C三項是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對一致性的均質區。
「四季服裝同穿戴」是我國某地自然環境特徵的生動寫照。據此回答7~8題。
7.該地區位於( )
A.華北平原 B.江漢平原 C.河套平原 D.雲貴高原
7.D 「四季服裝同穿戴」反映了該地區的氣候一年四季變化不大。雲貴高原上
的昆明有「春城」之稱,氣候四季如春。
8.該地區自然特徵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經度位置 B.地面狀況 C.海拔 D.海陸位置
8.C 冬季,昆明准靜止鋒受地形的阻擋,只能影響雲貴
高原東部,高原西部的昆明一帶受暖氣團的控制,氣候溫暖;夏季,由於海拔較高,昆明比較
涼爽。
二、判斷題。
9.我國的三大自然區的劃分主要依據是植被類型。
9.錯誤
10.區域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指標來劃分的,各區域都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10.正確

『伍』 人類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及控制措施

很多,比如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比如植樹造林可以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比如修建梯田,比如破壞植被,修建道路和城市等等

『陸』 人類活動是如何影響自然地理環境的

比如說人類在開采礦產時,由於過度開采導致地面塌陷,改變了原來的地貌;或者以亂砍亂伐為例,這樣導致了森林的減少,使動物的棲息地減少,物種多樣性隨之減少。

『柒』 如何正確理解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

正確理解人類與環境對立統一的關系
所謂對立,即人類的主觀需求和有目的的活動,同環境的客觀屬性和發展規律之間,不叮避免地存在著矛盾。人類必須認識環境,必須遵循環境的發展變化規律從事生產和活動,不然,就必然會遭到環境的報復和懲罰,不利於人類生存的環境問題就會隨之發生。所謂統一,即人類以環境為載體,總是在一定的環境空間存在,人類的活動總是同其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互轉化。人類既是環境的產物,在一定意義上講,也是環境的塑造者,人類的活動不可能無止境地向環境索取,也不可能永遠不加限制地在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當人類的行為遭到環境的報復而影響到人類本身的生存和發展時,人類就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所能允許的范圍。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就是在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中發展起來的。當人類剛從動物分化出來,這種對市統一關系就已處於初級的狀態。隨著人類活動能力的增強,使用的工具也日益改善,人類開始懂得改變環境,學會了農耕、養殖、穿衣、住房,人口得以大鼉的增加,特別是進入了農業文明時代,人們將大片的荒III、草地改為良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又為農業的豐收提供了保證。然而,在其發展的背後,與環境的矛盾卻凸顯出來。由於不節制地毀林墾荒,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毀滅招致荒漠的擴張,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鹽化的形成。這些矛盾的激化,曾使繁榮一時的巴比倫文明古圈變為一片沙荒,也使瑪雅人經受不住乾旱、洪水、風沙的侵襲,而不得不丟棄自己親手創造的文明,離開了故鄉。這就是早期的環境問題,遺憾的是,人們並沒有引起警覺,並未認識到這是環境的報復。當時,人類生產力尚不發達,對環境的破壞尚不十分明顯,環境問題尚未達到危及人類生存的地步,故人類仍是我行我素。到了現代工業時代,情況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類社會的生產力、人類的數量、生活范嗣和規模等已是今非昔比。「 人定勝天」 的思想占據了人們的頭腦,人類在對環境進行改造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加劇。與此同時,環境的結構組成、物質循環的方式和強度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環境問題隨之突出起來,現代工業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礦產資源被開采出來,投入環境之中,並隨著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又把廢氣、廢水、廢渣排放出來,其中許多廢棄物難以處理和凈化,使之對人體及生物造成難以忍受的危害。隨著這些有害廢棄物的不斷累加,造成了環境質量的逐步惡化,使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現代-[ 業還帶來了人口問題、城市化問題,農業現代化也派生出來許多方面的環境問題。可見,人類在發揮其積極作用,創造高度物質文明之時,也同樣給環境帶來消極的副作用,從1934年美國的「 黑風暴」 到我國大躍進年代內蒙古的「 人造荒漠」 ;從60年代的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事件,以致當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劇增、森林銳減、臭氧層出現空洞、酸雨和全球變暖等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特別是全球變暖已經使一些小島國家許多土地被海水淹沒。這無一不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也是人類與環境對立關系的具體體現。值得慶幸的是,加強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巳成為當今世界人類的共識。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 人類與環境」 會議,提出了「 只有一個地球」 的口號,並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同年確定6月5日為「 世界環境日」 ;90年代又通過了《京都議定書》。這些對策促進人類社會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從對立走向統一。總之,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無處不有,無時不在,要消除對立,尋求統一,就必須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在經濟建設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的持續發展與環境的高度統一。

『捌』 如何正確理解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

如果你的地理學學的比較好,你會悟出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的關系版
1.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自然,沒權有自然,籠統一點說就是沒有賴以生存的空間,那就更不會有我們的存在了
2.人類的活動,更決定著自然和地理環境的命運,哪怕你反過來說也是對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自然條件優越,地理位置好,人類才會在這樣適宜的環境下生存和繁衍生機
其次,人類的濫砍濫伐,破壞植被,肆無忌憚的破壞食物鏈,大氣污染等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污染,氣候變暖。。。。從人類的角度來說,吃虧的是人類與自然。
3.自然改變人類,人類也在改變自然
所以,彼此都在互相依賴,互相協調。

『玖』 人類活動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當然也是人類意識或精神形成的基礎。地理環境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有一定的決定作用,雖然這種作用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終的。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方式的多樣化,人們開始能動地利用地理環境,於是地理環境對人類具體活動的決定作用就逐漸減輕。生產力越發達,人類對地理的利用能力程度越大也越深,但這一切都是以地理環境所提供的條件為前提的。
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的各種現象和過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地理的整體性。而我們所謂的「牽一發動全身」就是整體性的最好體現,一旦某一環節發生變化,其他所有環節必將隨之發生變化。而人類對自然地理環境的破壞性改造,其後果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惡化,並危害到我們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在人類所生活的城市中,由於人類過度的開發,改造,使城市及其周圍的自然地理環境被破壞,產生大量的環境問題。要協調好這一問題我們就應該從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入手,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始終要把自然地理環境放在首要位置,要以最小的環境代價換取其他方面的發展,畢竟自然環境破壞後的修復所需要的時間是極其漫長的,而且人也是自然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一切的發展都要以協調好人地關系為基礎。

『拾』 人類活動是如何影響自然地理環境的六大要素

地理環境的五大要抄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每個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而且某個要素發生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變化。 作為整體的地理環境又因各地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的差異,導致了地域分異,使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及整個自然景觀按一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更替或變化,具體表現為地表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帶,但每一個自然帶亦可看成是一個綜合體。無論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是地域性,都具有很好的實踐意義,都要求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時,必須因時、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搞清地理環境五大要素的相互關系以及如何影響人類活動,對提高我們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今後的工作、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多年來各類考試經常涉及此知識的原因所在。在備考復習中要對此作好充分准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