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數字重慶地理信息系統

數字重慶地理信息系統

發布時間: 2021-02-21 19:55:49

『壹』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專業設置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創建於1952年,源自原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土建專業,1994年更名為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專業,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和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成新的重慶大學後,經過對相關專業的師資和教學資源整合,形成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專業。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作為新中國後首批建築類專業院校中的主導專業,一直秉承「求真務實」的優良教育傳統,已為國家培養畢業生逾兩萬名。在1995年至2013年間連續4次以「優秀」成績通過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的專業教育評估;2008年經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批准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高等教育特色專業;2013年評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辦學歷史悠久,學術積淀深厚,在國內具有名列前茅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影響。截至2014年,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土木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岩土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土木工程為重慶市重點一級學科,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本科專業連續多年在多種評測中列於A+或A++級,排名位列國內同類高校前茅。
二、專業方向齊全,人才培養質量和規模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明顯優勢。土木工程專業現設有建築工程、岩土與地下工程、道橋工程和安裝工程等4個專業方向,基本覆蓋了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各相關領域。學院始終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辦學原則,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質量受到廣大用人單位的好評,是國內培養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以引進和培養等多種方式構建的人才隊伍為專業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儲備了大量優秀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現有在職專任教師160餘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其中31~45歲的教師佔比67.7%,從年齡構成上顯示出強勁的可持續性;專任教師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83人具有博士學位,57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7人,占教師總數的53.0%;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合理,畢業於國外和國內其他高校的77名,占總數的40.9%,擁有這樣一支年齡、學緣結構合理,高學歷、高職稱為主的師資隊伍,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不可多得的優勢。
四、不斷探索培養模式改革,教學、科研成果豐富。截至2014年,土木工程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現已建成國家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重慶市共享精品課程2門;2個省部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名師。
截至2014年,土木工程學院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20餘項;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教學成果獎21項,到賬科研經費1.1億元,在系列國家/地方的標准、規范及規程編制、修訂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按大類學科招生,招生規模約330人/年。入學前兩年進行基礎課程學習,自三年級開始,學生根據自願選擇的專業方向進行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夠在有關土木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管理、教育、研究、投資和開發、金融與保險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高層次、高素質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施工等。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土木工程概論 重慶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成立於1952年,原為重慶建築大學基礎部測量教研室,主要負責承擔全校建築、城規、工民建、給排水、暖通、工程管理、建築材料等專業的測量學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並通過多年積累,建造一支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過硬實踐技能的測繪學科隊伍。於1992年通過掛靠原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系土木水利工程施工專業和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的碩士點,招收測繪專業方向的研究生,並培養了3名碩士研究生。於1994年,本學科開始招收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在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高等建築專科學校三校合並後,經院系調整,測繪學科並入到新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並成立了測繪工程系,學科實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隨後,測繪工程系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發展,於2001年獲得「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二級碩士學科授予點,2004年獲得「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科授予點,通過依託土木工程學科和強有力的人才引進策略,不斷加強測繪學科教師隊伍的建設,完善測繪學科實驗條件,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具有工程特色的測繪相關培養計劃,已培養出了10名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主要針對測繪行業及其相關部門對高層次測繪技術人才緊缺的現狀,研究培養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及獨立承擔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技術課題的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空間信息採集、處理、表達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城市和工程建設、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方面的測繪工作者,並能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工作以及有關的科研、設計、教學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測繪學概論、數字地形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攝影測量學、大地測量學基礎、GPS原理及其應用、遙感技術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地圖學、工程測量學。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現代測量技術應用 重慶大學自建校至20世紀50年代我國高等院校專業調整,地質專業一直是我校實力較強的優勢專業之一,其後,基礎地質與工程地質長期作為土木建築工程、采礦工程、環境工程等優勢學科的重要支撐基礎學科;期間,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大學)先後開辦過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工程地質專業;2000年三校合並組建新重慶大學後,地質工程重新即獲准碩士點,並於2006年又成為重慶市唯一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即是基於此,在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大學)工程地質專業的基礎上,經教育部批准重新恢復招生的專業,其歷史傳承較為悠久。 截至2014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依託「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與岩土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學科背景與辦學實力較強;自恢復招生以來,積極開展專業建設,2011年,「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一級學科和基本技術與工程本科專業同時被評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重慶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歷史傳承悠久,依託相關學科實力較強。主要依託學科平台為:「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山區岩土工程與現代結構工程學科、國家「985」工程山地城鎮建設新與技術創新平台、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以及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踐教學平台,使得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小專業精英培養模式。截至2014年,該專業每年招收30名左右本科生,以「卓越工程師」作為目標,培養「高素質、創新性、復合型」地質工程領域的卓越工程師,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與具備各類工程基礎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從已畢業學生來看,「復合型」培養能滿足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工程管理等相關專業出口(推免或考研攻讀碩士學位及工程單位就業)需求。
三、師資力量雄厚。截至2014年,專業教師隊伍22人,均是教育部山區岩土工程創新科研團隊的研究骨幹,也是「岩土工程系列課程重慶市級教學團隊」的骨幹教師,其中20人為博士學位獲得者,教授7人、副教授14人,12人具有國外訪問學者或進修經歷,14人具有執業工程師資格,能長期將學科前沿與科研、工程實踐成果引入教學,能較好地適應「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
四、教學改革成果與教學資源建設優勢凸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先後承擔重慶市級和校級各類教學改革、課程建設項目17項;主要基礎課程及專業主幹課程中,建成國家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專業課程編寫出版有「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等10餘部;建設有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實驗室,以及與生產單位聯合等建設實踐教學基地13個;已經在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獲國家級、重慶市級和校級各類獎勵22項。 本專業每年招收30名左右本科學生,致力於小專業精英教育,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力學及地質學等基礎理論及較系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具備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關工程基礎知識的、「高素質、創新性、復合型」的創新性、復合型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夠在各種建設工程和地質災害防治的勘察、設計、施工、監測與檢測、管理、評價、教育與研究等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技術和管理工作。以卓越工程師為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地質工程基礎理論、相關各類工程基礎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高層次、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
主幹學科:地質工程、土木工程
主幹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測量、建築制圖與識圖、礦物岩石學、普通地質學、水文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工程結構基礎、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工程物探、工程鑽探、基礎工程、邊坡支護結構設計、建築施工技術與組織計劃、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專業概論、構造地質學,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質學

『貳』 重慶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數字城抄市科技有限公司襲,成立於2001年3月,注冊資金1000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3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遙感RS)集成應用開發、地理信息服務和數字展覽館建設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現有員工500多人,90%以上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公司不斷地進行「3S」相關技術創新,深入挖掘地理信息潛在價值,為數字城市建設提供優質解決方案、應用軟體產品及配套服務,滿足政府、企業、公眾對便捷、實用和多樣化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
法定代表人:呂楠
成立時間:2001-03-16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50000645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江北區電測村231號

『叄』 重慶交通大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怎麼樣

地理信息系統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C語言程序設計、工程測量、空間資料庫、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計算機網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地理信息系統集成原理與方法等。
就業服務方向:在數字城市、數字水利、數字交通、數字農業、重大工程建設、信息戰爭、疫情分析、環境保護與治理等領域的科研部門、教學單位以及企事業單位。
從事主要工作:GIS科研和教學工作,以及在數字化工程和信息化建設中從事技術性工作。
搞清楚,這是河海學院得啊
河海學院簡介:
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前身是創建於1960年的重慶交通學院水道及港口工程系,1997年水港工程系改名為河海建築工程系,2003年成立河海學院。學院現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點1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岩土工程」和「自然地理學」等7個碩士點,其中「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學院具有水利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院現設有「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環境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和「給水排水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其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在長期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秉承「愛水知水,上善若水」的河海精神,注重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等學科專業競賽中成績突出,近十年來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率穩居學校前列,初次就業率達90%以上。五十年來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本科及碩士畢業生 6000多人,一大批校友成為知名學者、科技骨幹、企事業單位管理者和領導幹部,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好評。
學院師資技術力量雄厚,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為特聘教授,有專任教師10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6人,包括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交通部科技英才3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9人、重慶市教學名師1人、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獲得者1人,還擁有重慶市楷模職工、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學者和專家。近五年來,學院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近20項,獲得專利授權近20項。
學院具有優越的專業教學及科研條件。擁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部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高校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岩土與地質工程實驗室、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實驗室和模擬實驗室等。實驗室(中心)建築面積18310平方米,擁有港口工程實驗廳、航道整治實驗廳等7個大廳,並擁有佔地面積約4萬平米的大型露天試驗場及大型的清渾水供回水系統。實驗大廳內配備有多功能港池、變坡彎道水槽實驗系統、港工結構實驗系統等固定的實驗研究設備30餘台套,擁有各類儀器設備總數近1000台套,配置有PIV流場儀、激光顆粒粒度分析儀系統等目前世界上先進的量測儀器。

『肆』 重慶中航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中航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7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地理內信息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容:張星
成立時間:2014-07-01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1200190123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龍山街道松石北路3號A幢2-1

『伍』 西南大學地信研究生怎麼樣,難考嗎,對比西北大學呢

兩所學校差不多,下面是一些詳細介紹,選個好導師,找個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或者對自己就業有幫助的學科方向,都不難考上,?GIS的熱門學校只有南大、武大、中科院、南師大、北師大、華東師大等學校,好好准備,堅持下來,你就能成功進入這兩所中的任意一個,祝你成功!

西南大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地理科學學院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也是重慶市首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學位點。該學位點於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人,其中歸國留學人員1人),11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在讀博士。本學科以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為支撐,擁有ARSGIS、ERDAS、ENVI、MAPINFO、MAPGIS、SURPERMAP等GIS軟體以及地物光譜測量儀、全站儀、高性能計算機等硬體設備。
該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是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資源環境信息系統、地圖制圖技術與土地信息系統以及生態環境遙感等。先後主持或主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三峽庫區氣候資源地理信息綜合平台及其應用研究」之子項目——「三峽庫區氣候資源地理信息綜合平台建設」,科技部項目「中國數字地貌(西南)」、「中國西部生態系統綜合評估——綜合評估技術支撐系統」、「城市濕地環境演變綜合評價與功能分區研究(2009DFA91710)」子課題「城市濕地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價值評估」、國家「863」課題「高精度輕小型航空遙感系統典型示範應用」的子課題,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遙感與GIS支撐下的重慶煤礦區生態環境調控研究」、「面向對象的重慶城市綠化遙感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地面高光譜遙感數據與作物生長模型相結合的柑桔估產方法廠家」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橫向科研項目4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80餘萬元。2002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150篇(其中SIC檢索6篇,EI檢索8篇)。
1、「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方向主要研究內容: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集成;生態環境遙感、城市遙感、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城市信息系統等。主要成員包括:周廷剛教授、羅紅霞副教授、蔣勇軍副教授、周文佐副教授、沈敬偉博士、陳萍講師
2、「地圖制圖技術與土地信息系統」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地圖制圖技術與方法;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採集、存儲、處理、分析和應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GIS數據結構、數據挖掘、知識發現等。主要成員包括:田永中副教授、陳傑副教授、陳雲川講師、徐永進講師、吳文戩講師
3、「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專題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特別是在災害信息系統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主要成員包括:況明生教授、郭志華副研究員、匡鴻海副教授、黎明副教授、張佐幫講師、張佳會講師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系主要從事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和GPS測量、GIS軟體開發、地圖學、生態與環境模擬等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測繪地理信息科學教學與科研團隊在GIS空間分析與應用、遙感數字圖像與信息挖掘、GIS軟體開發、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GPS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本專業具有先進完備的教學實驗條件,實驗室面積360平方米,相關教學與生產軟、硬體設施齊全。
目前該專業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有:① 以全球定位系統(GPS)為代表的現代地球測量技術與精密工程測量;② 以遙感技術(RS)為代表的現代地表信息探測技術;③
以地理信息系統(GIS)為代表的地球空間信息管理與處理技術。並在GIS空間分析、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數字地形分析及現代地表過程模擬、城市地表沉降及建築物位移觀測、GIS基礎軟體開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和學科優勢。 多年來,本專業致力於將地圖學、測量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方法與國家級地方的土地利用調查、水土流失及國土資源普查相結合,先後承擔了多項省部級和國家級項目,編制出版了多種地圖和地圖集,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土地管理、水土流失監測、高精度GPS測量與制圖等行業和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和競爭優勢。該專業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實驗員3人。其中博士學位獲得者6人。

『陸』 重慶同光工程勘測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同光工程勘測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1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工程測繪服務、設內計及咨詢等。
法定容代表人:蒲小聰
成立時間:2012-11-08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1200016228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龍山街道銀樺路125號聖地陽光5幢4-5

『柒』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的學科專業

專業定位:本專業立足土木工程建設與發展需要,面向岩土、道橋與隧道工程等各類土木工程設施,以土木工程學科為背景,土木工程研究、設計、施工、管理與養護的基礎理論和工程素質教育為重點,適應現代大土木發展需要的寬口徑工程教育。建成行業特色鮮明、全國先進的土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數學、力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備獨立從事道路與隧道工程、地下空間與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岩石力學、工程地質、工程測量、結構設計原理、結構有限元、岩土工程勘察及測試技術、地基處理、支擋結構與邊坡工程、基坑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樁基工程、隧道工程、道路立交規劃設計、特殊路基工程、工程檢測與評估。
就業服務方向及從事主要工作:畢業生面向國家交通運輸部、住建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局)、住建廳(委、局)、市政局、公路局,主要從事公路與城市道路及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行業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從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地下資源開發與環境建設、公路與城市道路等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 培養目標:熟練掌握土木工程基本知識和檢測與維護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具備從事土木工程材料檢測、工程結構檢測與維護和工程質量控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理論力學、彈性力學、橋梁工程、量測理論與技術、結構試驗與檢測技術、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房屋建築學、橋梁檢測與評估、土木工程結構分析、結構加固材料與工藝、橋梁加固與改造、結構可靠性鑒定技術、路橋養護技術、工程災害與防治概論、結構裂縫與控制、橋梁施工控制技術、道路檢測與處治技術
就業服務方向:國家交通部及建設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局)、建設廳、公路局,公路、城市道路及軌道交通建設行業的施工監理、質檢、科研、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
主要從事工作:從事工程材料檢測、結構檢測與維護、岩土工程檢測與維護技術、質量管理等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數學、力學理論知識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橋梁與隧道工程、地下空間與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土力學、岩石力學、工程地質、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結構設計原理、基礎工程、結構有限元、道路規劃設計、城市地鐵規劃設計、橋梁工程、隧道工程、邊坡工程與防護、樁基工程、地下結構設計原理等。
就業服務方向:國家交通部及建設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局)、建設廳、市政局、公路局,公路與城市道路及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行業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
從事主要工作: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地下資源開發與環境建設、公路與城市道路等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 專業定位:本專業立足土木工程建設與發展需要,面向隧道、地下與道橋工程等各類土木工程設施,以土木工程學科為背景,土木工程研究、設計、施工、管理與養護的基礎理論和工程素質教育為重點,適應現代大土木發展需要的寬口徑工程教育。建成行業特色鮮明、全國先進的土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數學和力學基礎理論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備獨立從事隧道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以及相關道路、橋梁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管養等專業知識和較強能力的卓越人才。
核心課程: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岩石力學、建築材料、有限元法應用、隧道工程、地下建築結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施工與組織管理、隧道通風與運營管理、爆破工程、基坑工程(其中企業學習一年時間)。
就業服務方向及從事主要工作:畢業生面向國家交通運輸部、住建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局)、住建廳(委、局)、公路局,主要從事公路、城市道路及軌道交通建設行業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從事隧道工程、城市軌道交通、橋梁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礦山建築等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和管理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獲得工程師基本培訓,掌握扎實的數學和力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建築結構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科研及管理能力,能適應房屋建築結構、地下建築結構、橋梁結構等領域的要求,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綜合素質較高,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英語、工程制圖和畫法幾何、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測量學、工程地質、土質學與基礎工程、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房屋結構工程、橋梁工程、建築經濟學、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高層建築等。
就業服務方向:本專業方向學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畢業後可到各工程設計研究單位,建築企業,工程管理部門,對外工程承包公司,交通工程部門,房地產部門工作。
從事主要工作:房屋建築結構、地下建築結構、橋梁結構設計、施工管理、監理、房地產開發工程和項目管理,以及建築工程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扎實的數學、力學理論知識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人文學科修養,獲得土木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備獨立從事大、中型橋梁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英語、工程制圖和畫法幾何、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測量學、工程地質、土質學與基礎工程、橋涵水文、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鋼橋、橋梁結構電算、舊橋加固與改造、建築經濟學、橋梁施工組織與管理等。
就業服務方向:國家交通部及建設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局)、建設廳、公路局,公路、城市道路及軌道交通建設行業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
從事主要工作:各級交通或市政管理部門、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培養目標:培養公路、城市道路及常用橋梁、隧道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在校學習,掌握道路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監理、維護和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土力學、水力學、工程測量學、工程地質、結構設計原理、基礎工程、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等。
就業服務方向:國家交通部、建設部、鐵道部等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局)、建設廳、公路局,公路、城市道路及軌道交通建設行業等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
從事主要工作:土木、交通領域從事勘測、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也可以從事大專院校的專業教學工作。 專業定位:本專業以土木工程為背景,以道路、橋梁。隧道、結構等土木工程設計、施工與管養的基本素質教育為重點,適應建設發展需要的寬口徑教育,以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寬厚專業知識和較強實踐與創新能力,能勝任各類土木工程建設和管養中的安全控制與管理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為目標,爭取建成行業特色鮮明、在行業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安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基礎扎實,素質良好,能從事安全技術工程、安全科學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環境監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培訓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水力學橋涵水文、結構設計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消防安全、防火防爆工程學、安全管理與監察、安全心理學、安全工程專業外語、安全經濟學、通風與防塵、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工程招投標與項目管理。
就業服務方向及從事主要工作:畢業生面向國家交通運輸部、住建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委、局)、住建廳(委、局)、公路局,主要從事公路、城市道路及軌道交通建設行業規劃、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科研、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從事工程質監、安檢、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維護、科研、教學、管理。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力學理論基礎,較強的工程分析與力學實驗能力,必要的工程知識與工程訓練,系統地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受到良好的計算機編程、計算機繪圖、數據處理訓練的高素質、強能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普通物理學、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實驗力學、振動力學、流體力學、計算力學、板殼理論、復合材料力學、結構優化設計、塑性力學、斷裂力學、結構有限元分析及程序設計、結構分析軟體應用。
就業服務方向: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各類工程行業如土建、機械、材料、能源、水利、航空航天、冶金、交通運輸以及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
從事主要工作:各類工程對象的動靜態力學理論和實驗研究、工程結構的力學性能分析研究與開發;有限元分析與計算、工程材料的強度研究計算、產品CAD和優化設計、應用計算機模擬和模擬技術對結構及系統進行設計和分析,大型工程軟體應用與開發等。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材料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材料物理相關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受到科學思維與工程計算與力學實驗等工程基本訓練,能夠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和相關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物理實驗、量子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理論物理、數學物理方法、固體物理、材料工藝學、物理化學、材料的表面與界面、材料物理、現代材料分析技術、聚合物加工原理等。
就業服務方向:國家交通部及建設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建設廳、公路局,交通與建築行業規劃、設計、質檢、監理、科研單位,大專院校。
從事主要工作:工程材料制備與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結構與性能測定、材料應用或管理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既具有系統而扎實的工程力學理論基礎,又具有土木工程知識與工程分析能力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擅長應用國際通用的大型結構分析軟體系統,對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能在建築與交通等領域,從事結構分析、安全評估、技術開發等工作。
主要課程:大學外語、高等數學、工程制圖、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結構振動與穩定、結構有限元分析、有限元程序設計、大型結構分析軟體、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房屋建築。
就業服務方向:國家交通部及建設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交通廳、建設廳、公路局,交通與建築行業規劃、設計、質檢、監理、科研單位,大專院校。
從事主要工作:在交通與建築等企事業單位,對道路、橋梁、房屋建築等土木工程結構,從事結構分析、安全評估、技術開發工作,或從事工程結構分析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建築技術、建築經濟及管理、建築法規等寬廣的專業知識,具備人文科學知識和較好的藝術修養,獲得建築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美術、建築表現技法、建築CAD、建築史、建築設計原理、建築力學、建築結構、建築構造、建築物理、建築設備、建築施工、建築材料、建築經濟、建築師職業基礎等。
就業服務方向:交通與建築行業的各級管理部門,交通與建築行業的規劃、設計、科研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室內裝飾設計、施工企業,大專院校。
從事主要工作:建築規劃、設計、室內裝飾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工作,房地產開發工程的工程決策和項目管理,建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
備註: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美術功底和藝術修養。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面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遙感、地圖編制及地理信息系統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城市建設、資源調查與管理、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等領域的研究、管理、教學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外語、測量學、工程測量、測量平差基礎、工程式控制制測量、攝影測量定位理論與方法、地形影像信息學、網路資料庫應用、地圖學、遙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繪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地籍測量、GPS原理及應用、橋梁工程、道路工程等。
就業服務方向:交通部及建設部各級管理部門,省市測繪部門、交通局、公路局、國土部門、電信部門、礦山、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旅遊等部門、建築行業設計、施工、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及高等院校。
從事主要工作:基礎測繪、城市規劃、資源調查、旅遊管理、道路橋梁的勘測設計、施工、監理、質檢、管理和科研工作,以及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和測繪相關專業的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具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科學領域與工程方面較寬的基礎知識,能在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研究和工程技術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外語、材料力學、斷裂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實驗技術、工程力學、物理化學、現代測試技術、硅酸鹽物理化學、建築材料性能學、混凝土工程技術、建築材料質檢與質量控制等。
就業服務方向:交通與建築行業各管理部門、交通與建築行業規劃、設計單位、建築材料科研單位、建築材料研製公司和企業、工程監理與質檢部門及高等院校等。
從事主要工作:土木工程建築材料的應用、研究,施工監理,土木工程材料的質量檢測與控制,土木工程新材料的研究開發與設計,材料工程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學院實驗教學條件完備、管理規范,滿足基礎和專業實驗教學要求。物理、化學、電子電工、力學、材料、測量等6個實驗室為重慶市普通高校基礎課教學合格實驗室,力學、材料、道路與橋梁實驗中心為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結構工程、道路、力學、建築材料、測量與空間信息處理、隧道及軌道工程、岩土與地質工程等7個專業教學實驗室,建築面積9898.9平方米,教學及科研儀器設備近3000台(套),總值6277萬元,開設基礎型實驗85項、綜合設計型實驗69項和研究創新性實驗22項,實驗項目開出率100%。 名稱 建成年份 建築面積(平方米) 主要設備 儀器設備總值
(萬元) 承擔本科教學任務 結構工程實驗室 1960 4847 五通道結構動態試驗系統(MTS),材料試驗系統,64通道動態信號採集及分析儀,24通道動態信號採集及分析儀,10000kN壓力試驗機,三孔連拱有機玻璃模型等 3900 橋梁工程,結構試驗,路橋檢測技術 道路實驗室 1951 1842.22 MUMU-METERMKB激光路面斷面系統摩擦測試儀,GREENWEOD P3B激光路面斷面系統測試梁,V73激光路面斷面系統檢測用車,BBP半導體製冷低溫變曲流速儀,CRT-NU14氣動伺服瀝青材料試驗機等 1084 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檢測與處治技術 力學實驗室 1960 840 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微機控制扭轉試驗機,電測應力實驗系統,振動實驗系統,沖擊實驗系統等 366 材料力學,工程力學,實驗力學 建築材料實驗室 1960 780 AG-X100kN電子萬能試驗機,YAJ-5000kN電液伺服壓剪試驗機,WAW-1000kN電液伺服液壓萬能試驗機等 307 建築材料,結構加固材料與工藝 測量與空間信息處理實驗室 1960 589.68 GPS全球定位儀,智能化全站儀,精密水準儀,Hp5500彩色工程繪圖儀,Context工程寬幅掃描儀,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VirtuoZoNT等 340 工程測量,測量綜合實習 岩土與地質工程實驗室 1951 1000 岩石力學試驗系統,X射線粉末衍射儀,岩石耐久性崩解儀,三軸儀,直剪儀等 280 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岩土工程測試技術 隧道及軌道工程實驗室 2011 1030 造雪機,動態數據採集儀,超聲岩土參數測定儀,導熱系數測定儀,水分測定儀,地質雷達,TGP地質超前預報系統,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VirtuoZoNT等 隧道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測試技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