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車排子區塊地理位置

車排子區塊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1 19:26:51

1. 地層分布特徵

地層的分布主要受到構造的制約,而車排子地區的構造特徵決定了該區地層的分布特徵。位於紅車斷裂上盤的車排子凸起主體部位地層缺失嚴重,二疊系、三疊系全部缺失,侏羅系除在部分溝谷內有分布外大部分缺失,白堊系甚至新近系沙灣組往往直接覆蓋在石炭系之上。車排子凸起長期繼承性隆升,且具有不均衡隆升特點,在西北部扎伊爾山前隆起最高,向東部、南部及東南部隆起幅度逐漸降低,其東南角至奎屯-安集海一帶逐漸隱伏消失,因此其構造相對簡單,為由東南向西北抬升的單斜。紅車斷裂下盤的斜坡區,侏羅系、三疊系與二疊系呈超覆不整合接觸,由東南向西北減薄,構造形態整體表現為東南傾單斜。

石炭系,作為准噶爾盆地的基底,石炭系在整個車排子地區均有分布。晚石炭世構造活動十分強烈,是車排子凸起顯著發育的時期。該時期強烈的構造運動不但造成凸起的隆升,而且伴隨著大量的火山活動,從而形成了石炭系以火山岩和變質岩為主的岩性特徵,其厚度較大,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井鑽穿石炭系,未見其底界。

二疊紀強烈的海西期構造運動使車排子凸起繼續隆升,在紅車斷裂上盤近斷裂帶僅分布二疊系烏爾禾組和佳木河組,風城組、夏子街組沒有沉積。紅車斷裂下盤二疊系在車45井區附近較全,而中拐、車2井區僅存佳木河組和烏爾河組。在中石化油氣勘探西緣區塊內二疊系基本未沉積。

根據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鑽井資料,佳木河組分為中、下兩個亞組,即中佳木河組和下佳木河組,上佳木河組被剝蝕。下佳木河組在車淺6井—車54井—車26井 (只沉積厚度37m)—紅2井—車19井以東均有沉積,呈由西北向東南傾並逐漸增厚的單斜構造,埋藏深度為1150~5900m,鑽揭厚度已達1113m。中佳木河組主要分布在車排子斷凹、小拐、新光斷凹等區域,埋藏深度2600~5400m,鑽揭厚度已達820m。佳木河組與下部石炭系和上部烏爾禾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二疊系烏爾禾組主要分布在車排子斷凹,整體呈現由西北向東南傾並逐漸增厚的單斜構造,埋藏深度為2000~4800m,鑽揭厚度已達482m。

三疊紀車排子凸起繼續隆升,在紅車斷裂上盤三疊系全部缺失,紅車斷裂帶下盤除沙門子凸起外,其他區域均有沉積,向盆地方向逐漸加厚。由於鑽遇井較少,資料相對較少。

侏羅紀地層在昌吉凹陷西部由於受區域構造背景 「兩凸一斷」(車排子凸起、紅車斷裂帶、中拐凸起)的影響,地層呈單斜展布,各組地層向高部位尖滅,展布范圍不盡相同。八道灣組、三工河組、西山窯組展布范圍較小,基本局限在紅車斷裂下盤地區,頭屯河組展布范圍較大,在紅車斷裂上盤近斷裂帶仍有一定分布。而在車排子凸起主體部位除了部分溝谷內有侏羅系分布外,大部分地區缺失。

白堊紀車排子地區整體開始緩慢沉降接受沉積,晚燕山運動在該區明顯減弱,湖盆迅速擴大。由於差異沉降的原因,車排子凸起東部白堊系沉積較厚,向西減薄,尖滅線在柳一場—排12井—排203井—排602井—車淺1井連線以西。地層減薄較快,在排1井白堊系厚度為489m,在排208井為398.5m,在排202井為313m,在排2井為187.3m,在排206井為77m,而排203井僅剩33.5m,再向西至排10井已完全剝蝕 (或未沉積)。

車排子凸起白堊系下統為吐谷魯群,上統在中石化工區內基本未沉積,只在紅車斷裂上盤近斷裂帶仍有一定分布。吐谷魯群又可劃分為清水河組、呼圖壁河組、勝金口組和連木沁組。其中,清水河組沉積范圍最小,其在車54井—排202井—排7井—排6井—車淺1井連線以西尖滅;呼圖壁-勝金口組沉積范圍有所擴大,其在柳二場—車淺5井—排8井—排201井—排206井—排204井—排602井—車淺1井以西地區尖滅;連木沁組沉積范圍在排203—排206井以南較呼圖壁-勝金口組沉積范圍略有擴大,在其以北略有減小,其在柳一場—排18—排6排103—車淺1井以西尖滅。

古近紀車排子凸起東南部地區繼續小幅度沉降,沉積了厚度不算太大的古近紀地層,在工區東南部小范圍內仍有分布,其在排10井—排206井—排204井—車淺2井西北方向尖滅。車排子凸起自該期以後由東南傾變為一南傾的單斜構造。

新近系—第四系。新近紀以後車排子凸起成為准噶爾盆地北天山前陸盆地的一部分(前陸斜坡),在喜馬拉雅期自南向北的強大擠壓應力作用下與北天山前陸盆地一起快速沉降,沉積了較厚的沙灣組、塔西河組、獨山子組及第四系地層,其中沙灣組在西北部扎伊爾山山前帶部分地區未沉積,其尖滅線位於排淺1井—排淺5井一線,而塔西河組、獨山子組及第四系在車排子凸起區基本上全區分布。

2. 中石油勘探概況

車排子地區的油氣勘探始於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發現了紅山嘴油田,80年代發現了車排子油田,90年代發現了小拐油田。截至2003年底,中石油在紅車斷裂帶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9769×104t,探明含油麵積80.1km2,當年產油量34.3×104t。其中,車排子地區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017×104t,探明含油麵積30.0km2,年產油量7.9×104t;紅山嘴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752×104t,探明含油麵積50.1km2,年產油量26.4×104t。

中石化在車排子凸起區登記的西緣區塊勘探程度較低,區內有中石油新疆分公司20世紀80、90年代施工的二維地震測線累計1900餘千米,地震測網不規則,南部鄰近車排子油田區地震測網密度基本達到2km×2km;北部地震測網不規則,基本達到2km×6km或4km×6km,但局部地區不成網。另外,區內還有8口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前期所鑽的老探井,自南向北分別是艾4、戶2、戶3、車淺5、車淺1、車13、車8和車淺15井。其中,車淺5、車淺1、車13、車8和車淺15等5口井在鑽探過程中均見到較好的油氣顯示,車8、車13井目前井口仍然有原油溢出。但對以上勘探資料掌握的較少,或者不系統。

3. 誰能把中國各省按照地理位置區分

1、華北五省二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版山東省
2、華東五省一權市——上海市、江蘇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
3、東北三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4、西北五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西南四省一市——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6、華南五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

台灣、香港、澳門三個不在大區制下,一般不劃分。如果劃分,港、澳屬華南,台灣屬華東

劃分依據有地理原因,也有歷史原因,比如明清時期,湖廣總督就是指華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屬廣東)、廣西。

4. 吉林油田孤33區塊在哪地理位置

油田機關在吉林省松原市區,你說的油氣田就是油田的採油廠,分別是扶余採油版廠,乾安採油廠,新權立採油廠,新木採油廠(在毛都鄉),紅崗採油廠(兩家子鄉)、新民(鄉)採油廠,雙陽(縣採油廠,英台(鎮賚縣)採油廠,新大,前大採油廠。

5. 有哪個地圖可以隨意標記並且可以保存的

想要在地圖上隨意進行標記並且可以保存的,推薦您使用「地圖慧」。內地圖慧為用戶提供容了交互映射工具。用戶可以在不需要專業知識和編程經驗的情況下,快速將excel表格數據轉換成地圖。

它可以免費標記多個點,它也可以將標點符號劃分為區域,可根據業務需要自由繪制,也可按行政區劃分;它還可以在地圖上顯示區域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區域數據,為決策者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如下圖所示

(5)車排子區塊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圖慧提供2大類(統計地圖、業務地圖)免費地圖模板供用戶選擇,既有常見的分段填色、等級符號、柱狀/餅狀、腳印地圖等統計地圖,又有基於點、線、面形式的標記地圖、線路地圖、區劃管理等業務地圖。

同時,支持用戶將製作的地圖快速分享至各種社交平台,或將動態地圖嵌入自己的網站及PPT/Word中。

6. 溫州市中心在哪

分析如下:

1、溫州市中心在府前街,解放街這一帶。

1、溫州,簡稱「甌」,浙江省轄地級市;浙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千米。全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2個縣級市,2017年常住人口921.5萬人。

2、溫州市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

3、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年日照數在1442-2264小時之間。

7. 新疆的地理位置

羅嗦這么多干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歐亞中心」

8. 東南亞由哪幾大地理區塊組成

東南亞由以下幾個區域組成:中南半島(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半島(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爪哇島(印度尼西亞、汶萊)

9. 新疆的具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疆或新。位於我國西北部,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面積回166多萬平方公里,約占答全國面積的1/6,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個省區。 除東南聯接甘肅、青海,南部聯接西藏外,其餘與8個國家為鄰,即東北部與蒙古毗鄰,北部同俄羅斯聯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別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接壤,西南部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邊境線長達5400多公里,是我國邊境線最長、對外口岸最多的一個省區,這使新疆對外開放具有得天厚的地緣優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0多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其中山地面積(包括丘陵和高原)約80萬平方公里,平原面積(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山間盆地)約8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

10. 新疆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新疆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北緯34°22ˊ~49°33ˊ,東經73°41ˊ~96°18ˊ,南北最寬1650km,東西最長2000km,總面積166萬km2,與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個國家接壤(圖1)。

新疆由於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山環抱,因而降水稀少,全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mm,而且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天山橫亘新疆中部,使得新疆北部與南部在氣溫、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北疆由於西部山地海拔較低,降水較多,年平均降水量約200~250mm,阿爾泰山和天山的中高山地降水量可達500~600mm,天山西段最大降水帶位於海拔1500~1800m,降水量約800mm,而伊犁的鞏乃斯河地區年降水量可達900~1000mm,但在准噶爾盆地中部年降水量僅約100mm;南疆由於周圍高山環繞,降水極少,平原區年平均不足100mm,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的若羌縣1954~1970年17年的平均降水量僅有15.6mm,其中1957年僅有3.9mm;東疆吐魯番盆地也是降水低值區,對托克遜縣降水資料的統計,1961~1970年年平均降水量僅有3.9mm,為全國降水最低記錄。

新疆由於降水稀少,很少雲層覆蓋,因而全年日照時數延長,全年日照時數達2550~3500hr,年總輻射量達5000~6490MJ/m2.yr,比同緯度的華北和東北地區多620~640MJ/m2yr,僅次於青臧高原而位於全國第二。

新疆氣溫變化一般南疆高於北疆,山地垂直遞減明顯。從平均氣溫看,塔里木盆地10-℃以上,准噶爾盆地5--7℃,冬季嚴寒,一月平均氣溫准噶爾盆地多在-17℃以下,塔里木盆地多在-10℃以上,極值最低氣溫南疆-20℃至-30℃,北疆幾乎都低於-35℃;七月最熱,平均氣溫,北疆20-25℃,南疆25-27℃,吐魯番盆地33℃。北疆南部及伊犁河谷地區無霜期約160d,南疆大部地區200-220d,吐魯番223d。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形象地描述了新疆氣溫的變化。溫差大是新疆氣候的一個重要特徵。但不同區域溫差變化存在差異,一般沙漠大於山區,新疆的年溫較差:塔里木盆地大於36℃,吐魯番盆地則高達42℃,北疆最高達44℃,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心西緣的車排子,1956年溫差達55℃。絕對年溫較差更大,如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安迪爾,1967年達67.2℃;新疆地區的日較差也明顯高於全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在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氣溫日較差高達16℃,在吐魯番盆地極端晝夜氣溫溫差可達40℃以上。

和降水相比,新疆地區的蒸發特別強烈,准噶爾盆地一般1500-2000mm,塔里木盆地一般2000-3000mm,吐魯番-哈密盆地一般3000mm。

由此可見,新疆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光照充足,溫差大,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氣候乾燥,區域分異性明顯。

新疆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通過對土壤母質和水、氣、熱的再分配深刻地影響到土壤和植被的形成與發育,因而,要全面、正確地認識新疆的鹽生植物,對地形、地貌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周圍高山環繞,內部高山與盆地相間是新疆地貌的基本輪廓。從縱斷面看,自北向南依次分布著阿爾泰山山脈、准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山脈。

阿爾泰山山地位於新疆最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000餘km,僅中段在我國境內,山段長500餘km,屬中段南坡,山脊高度3000m以上,山體西寬東窄,西北寬約150km。東南寬約80km。阿爾泰山山地由於受北冰洋氣流的影響,氣候比較濕潤,植被比較茂密。在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是新疆重要的牧區草場。

准噶爾盆地位於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部為准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大致呈三角形。東西長約700km,南北寬約450km,面積約20萬km2,其中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約4.5萬km2,多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區降水量約100mm,植被覆蓋度20~40%;盆地北部,自阿爾泰山南麓至沙漠北緣,為北部平原,風蝕作用明顯,有大片風蝕窪地;盆地南部平原,北起沙漠南部邊緣,南至天山北麓,為北疆主要農業區。准噶爾盆地西部由於山地海拔較底,又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口,大西洋的水汽可由此進入北疆,因此准噶爾盆地的降水量明顯高於塔里木盆地。

天山山地,綿延於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由數列東西走向的平行山脈及其間的盆地、谷地組成。山高一般4000~5000m,雪線高度,北坡為3500~3800m,南坡為4000~4200m。山澗河谷、峽谷水分條件好,生長著榆樹、楊樹林和林下草甸。山脈間谷地、盆地較多,有焉耆盆地、哈密盆地、吐魯番盆地、拜城盆地以及伊犁、烏什等谷地。這些山澗盆地、谷地是新疆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場所,也是人們居住的主要場所。

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為高大山原環抱的內陸盆地,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封閉式盆地。盆地東西長約1400km,南北寬約550km,面積56萬km2,約佔全疆面積的1/3。盆地中部為著名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76萬km2,主要為新月形流動沙丘。因居於大陸中心,氣候乾燥,沙漠中心降水量僅10mm,自然景色呈環狀分布。盆地周圍由於出山河流在山前大量堆積沙礫,形成一系列沖積洪積礫質戈壁,寬度約30~50km;盆地的西部,由南向北,由天山南麓向北弧行,分布著寬約60~80km的現代沖積平原。盆地的邊緣散布著弧形和串珠狀的綠洲。盆地邊緣降水量一般20~40mm。

昆侖山地,包括喀喇昆侖山、昆侖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環列於塔里木盆地南緣。東西長約1800km,南北寬60~300km,地勢西高東低,平均山脊線5000~6000m以上,山上冰雪覆蓋,冰雪融化成為山前綠洲灌溉的部分水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