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下哥斯大黎加的地理位置和國家概況
A. 哥斯大黎加國家介紹
國名: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
獨立日:9月15日(1821年)
國慶日:9月15日(1821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5∶3。旗面由五道平行寬條相連組成,自上而下依次為藍、白、紅、白、藍;紅色部分偏左側處繪有國徽圖案。藍、白兩色來自原中美洲聯邦國旗的顏色,紅色部分是1848年建立共和國時增加的。
國徽: 為盾徽。盾面上有從海面升起的旭日,象徵新時代的黎明;巴爾瓦、伊拉蘇、波阿斯三座火山位於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間;海上航行著兩只白色帆船,象徵該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上方的七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組成該國的七個省,星之上的白色飾帶上寫著「哥斯大黎加共和國」。盾徽上端為藍色飾帶,其上用西班牙文寫著「中美洲」;兩側是咖啡色長卵形葉子圖案,代表該國咖啡等主要經濟作物。
國花: 卡特萊蘭——(蘭科)
首都:聖何塞 (San Jose) ,人口約142萬。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晚6小時;比北京時間晚了14小時。
國際電話碼: 506
語言: 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貨幣: 哥斯大黎加科朗
國家政要:總統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 (Oscar Arias Sanchez),2006年3月當選,5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地峽,北緯10度;西經84度。東臨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有著1290千米的海岸線(東岸加勒比海212千米,西岸太平洋1016千米)。
哥斯大黎加北部與尼加拉瓜接壤(邊境線長309千米),東南偏南與巴拿馬接壤(邊境線長639千米)。總共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領土50660平方公里,領海440平方公里,比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稍小,相當於愛爾蘭。
哥斯大黎加地形是:海岸邊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嶇的高山所隔絕。該國宣布其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領海為12海里。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還有一部分是新熱帶。
人口
[編輯本段]
427萬(2007年)。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9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在哥斯大黎加只有很少的印第安人從西方入侵中存活下來,現在土著居民只有29000人,不足總人口的1%。十九世紀從牙買加移居來的黑人後裔組成了3%人口,約96000人的少數民族。哥斯大黎加的混血兒和純種歐洲人佔94%,另外1%是華人。
哥斯大黎加大約10%的尼加拉瓜人,他們大多是在內戰時流亡來的。主要的移民是德國人,波蘭人,義大利人和猶太人,如今印第安人的數量有所增加,主要得益於移居哥國,以獲得農業工人的機會。此外,哥倫比亞人,巴拿馬人和秘魯人的數量也有大量增加。
歷史
[編輯本段]
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2年9月18日哥倫布發現哥斯大黎加。156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屬西班牙總督區的瓜地馬拉都督府管轄。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退出中美洲聯邦。1848年8月30日成立共和國。
16世紀,當地的瑪雅人和阿滋特克人被西班牙人征服,於是哥斯大黎加成為西班牙領土新西班牙最南部的一個省,省府在卡塔多(Cartago)。
哥斯大黎加曾暫時地加入阿古斯汀一世的墨西哥帝國,後來成為中美洲聯合省的一員。1824年,首都遷往聖何塞,1940年代哥斯大黎加成為獨立的國家。
哥斯大黎加逃過了許多侵擾中美洲各國的麻煩。與它的一些鄰國不同,哥斯大黎加是穩定、和平和民主管理的一個例子。十九世紀晚期,有兩次短暫的暴力活動迫害了民主的發展。1948年內戰之後哥斯大黎加總統何塞·菲格雷斯·費雷爾(José Figueres Ferrer)宣布解散軍隊,並在1949年將此列入憲法。從那時起,哥斯大黎加進入罕見的沒有軍隊介入的民主格局。
政治
[編輯本段]
1821年12月制訂的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不能連任。議院則是一院制,稱「立法大會」。由57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議長每年改選一次。1950年,哥斯大黎加憲法規定解散軍隊,沒有軍隊是這個國家的一個特點。
哥斯大黎加是一個擁有強大的憲法制衡系統的民主共和國。行政責任歸屬於總統,總統是國家的力量中心。該國有兩位副總統以及由包括一名副總統在內的15人組成的內閣。總統和57名立法會議員由選舉產生,以4年為任期。1969年批準的憲法修正案限制總統和立法會議員只能任一屆。盡管如此,原立法議員們可以隔一屆任期再去參選。目前,有人提出要修改憲法,而使總統獲得第二個任期,與此同時,在立法會裡面也有人質疑禁止總統連任的法律是否違憲。2003年4月,經過一場激烈的爭論後,立法會以決議案的形式,正式肯定了禁止任何一位總統尋求在任期後的任何時間再次出任的法律條文。根據這個決議案,奧斯卡·阿里亞斯(Óscar Arias)(198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如果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政府選舉中再度參加競選,即屬違反憲法。阿里亞斯是自由貿易的提倡者,他支持與美國簽訂的自由貿易條約,這個條約的簽訂具有極大的爭議性,其爭議的激烈程度能夠釀成一場全國性的示威。哥斯大黎加以按比例的方式選舉立法院議員團體。
自治州機關享受可觀的操作的獨立,包括電信和電能的獨享,國有化的商業銀行獨立, 壟斷的州內保險, 以及社會保險中介獨立。
七個省的省長由總統任命,可是他們的權力不大。省內沒有獨立的立法機關。根據憲法,哥斯大黎加沒有軍隊,只有警察和安全部隊維護內部安全。哥斯大黎加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有7個省:
阿拉輝拉 Alajuela(中部,聖何塞西北面)
卡塔戈 Cartago(中部,聖何塞東面)
瓜納卡斯特 Guanacaste(西北部)
埃雷迪亞 Heredia(中部,聖何塞北面)
利蒙 Limón(東部,沿加勒比海)
彭塔雷納斯 Puntarenas(西部,沿太平洋)
聖何塞 San José (首都附近區域)
經濟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經濟發展水平在中美洲名列前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600美元。哥自然資源豐富,鋁礬土蘊藏量約1.5億噸,鐵蘊藏量約4億噸,煤蘊藏量約5000萬噸,森林覆蓋面積60萬公頃。其工業以輕工和製造業為主,主要有紡織、器械、食品、木材、化工等。農業以生產咖啡、香蕉、甘蔗等傳統產品為主。哥斯大黎加是世界上第二大香蕉出口國,僅次於厄瓜多。咖啡是哥農業第二重要產品。
哥斯大黎加旅遊業十分發達,旅遊收入是哥外匯收入主要來源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旅遊業已成為哥最有活力的產業。旅遊勝地有伊拉蘇、波阿斯火山和西班牙殖民文化遺址等。
哥斯大黎加盡管仍是一個農業國家,但已經取得相對較高的生活水平,土地所有權普遍擴張,而且旅遊業蓬勃發展。
哥斯大黎加經濟主要是旅遊業,農業和電子元件出口,從1997年經濟蕭條以後,開始快速增長。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的狹長地帶且在美洲中心,有直通歐亞的海洋,可以很方便地進入美洲市場。
哥斯大黎加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政府的一項七年的高科技發展計劃。在該國投資免稅並且國民教育狀況很好,成為了投資的樂土,很多跨國高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出口產品。
貨幣單位是哥斯大黎加克朗,與美元的比價為450-500,與歐元比價是600。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擁有多樣的文化,那裡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文化交匯處。當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後,哥斯大黎加北部地區是瑪雅文明最南部的領地,中部和南部是奇布查族領地,而西海岸則居住著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從非洲販賣來的黑人奴隸,也就在這個時候,許多中國勞工來到這里,修築鐵路。
哥斯大黎加音樂有tambito和punto,十分獨特,比如「punto guanacasteco」來自於瓜納卡斯特省,而「punto sancarleño」則來自於阿拉輝拉省的聖卡洛斯(San Carlos) 。哥斯大黎加北部(曾是瑪雅人的勢力范圍)和大西洋海岸傳出了許多音樂和傳奇故事。
哥政府歷來重視教育,中小學全部實行義務教育,12%的人口能接受高等教育。成人識字率為95.8%,教育水平居拉美國家前列。
外交
[編輯本段]
奉行「積極、非武力、永久中立」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同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友好關系。
與中國的關系:2007年6月1日,中國和哥斯大黎加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哥斯大黎加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決定兩國自簽署建交公報之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2007年10月,阿里亞斯總統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兩國政府已經於2007年8月23日建立大使館。
中國和哥斯大黎加早有經濟往來。哥官方2007年2月宣布,中國已經成為哥斯大黎加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兩國雙邊貿易額2006年超過21億美元。
B. 哥斯大黎加這國家是不是有一個城市叫哥斯大黎加
沒有來聽說過
哥斯大黎加有源以下城市
布宜諾斯艾利斯 佛朗明哥 克波斯 戈爾菲托 瓜比列 海龜國家公園 卡納斯 科多47 科羅拉多沼澤區 賴比瑞亞 利蒙 尼科亞 諾莎拉海岸 帕爾瑪 普托吉門內 聖荷西 聖克魯斯 聖維多 塔瑪琳多 坦伯爾 烏帕拉 智利
C. 哥斯大黎加是屬於西方國家嗎
西方國家,是指西方意識形態佔主流的國家。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有著不同的定義。但一般而言,它是指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美國和西歐,統治血統為白人;有時也包括中東歐、拉丁美洲、土耳其和以色列,因為這些國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西方國家也是古代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地理概念,現代用法則與「西方世界」同義,明朝初期以婆羅洲及汶萊中間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了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兩極對峙格局和冷戰,通常把二者的「關系」叫做東西方「關系」。雖然「陣營」已不復存在,但「西方國家」一詞依然沿用。
除了傳統的東西方國家劃分以外,俄羅斯和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兩個大國,兩國在國民性上的相似,都有一種游離於西方世界之外的區別感。雖然俄羅斯在文化背景上屬於西方文化的分支,但是因為其政治制度和國力等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日本雖然在陣營上聯合西方集團,捲入東西方這個關系,集團的概念。但地理、文化、種族上屬於東方(東亞),經常被人們認為是東方國家。
哥斯大黎加是拉丁美洲的一個共和國,北鄰尼加拉瓜,南與巴拿馬接壤,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首都在聖何塞。
哥斯大黎加盡管仍是一個農業國家,但已經取得相對較高的生活水平,土地所有權普遍擴張,而且旅遊業蓬勃發展,同時由於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文化交匯處而擁有多樣的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看,哥斯大黎加也算是西方國家。
D. 哥斯大黎加為什麼要取消軍隊
說起軍隊的重要性,大家應該都深諳其理,軍隊是國家實力的象徵,是國家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和平是世界的主流,但世界並不都是太平的,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種群之間戰爭的隱患依然存在。軍隊的存在能夠維護國家安全,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也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種種可見,軍隊對於國家的和平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但是呢,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它竟然取消了軍隊,成為世界上首個沒有軍隊的國家。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軍隊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為什麼這個國家還要取消呢?別急,小編這就為你們一一解答。
在小編看來,哥斯大黎加取消了對於這個國家而言沒有什麼必要的軍隊,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把錢花在應該花的地方才能真正促進國家的發展。對此,你怎麼看呢?
E. 哥斯大黎加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國名: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
獨立日:9月15日(1821年)
國慶日:9月15日(1821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5∶3。旗面由五道平行寬條相連組成,自上而下依次為藍、白、紅、白、藍;紅色部分偏左側處繪有國徽圖案。藍、白兩色來自原中美洲聯邦國旗的顏色,紅色部分是1848年建立共和國時增加的。
國徽: 為盾徽。盾面上有從海面升起的旭日,象徵新時代的黎明;巴爾瓦、伊拉蘇、波阿斯三座火山位於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間;海上航行著兩只白色帆船,象徵該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上方的七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組成該國的七個省,星之上的白色飾帶上寫著「哥斯大黎加共和國」。盾徽上端為藍色飾帶,其上用西班牙文寫著「中美洲」;兩側是咖啡色長卵形葉子圖案,代表該國咖啡等主要經濟作物。
國花: 卡特萊蘭——(蘭科)
首都:聖何塞 (San Jose) ,人口約142萬。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晚6小時;比北京時間晚了14小時。
國際電話碼: 506
語言: 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貨幣: 哥斯大黎加科朗
國家政要:總統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 (Oscar Arias Sanchez),2006年3月當選,5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哥斯大黎加北部與尼加拉瓜接壤(邊境線長309千米),東南偏南與巴拿馬接壤(邊境線長639千米)。總共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領土50660平方公里,領海440平方公里,比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稍小,相當於愛爾蘭。哥斯大黎加地形是:海岸邊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嶇的高山所隔絕。該國宣布其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領海為12海里。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還有一部分是新熱帶。
人口:427萬(2007年)。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9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經濟:哥斯大黎加經濟發展水平在中美洲名列前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600美元。哥自然資源豐富,鋁礬土蘊藏量約1.5億噸,鐵蘊藏量約4億噸,煤蘊藏量約5000萬噸,森林覆蓋面積60萬公頃。其工業以輕工和製造業為主,主要有紡織、器械、食品、木材、化工等。農業以生產咖啡、香蕉、甘蔗等傳統產品為主。哥斯大黎加是世界上第二大香蕉出口國,僅次於厄瓜多。咖啡是哥農業第二重要產品。
與中國的關系:2007年6月1日,中國和哥斯大黎加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哥斯大黎加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決定兩國自簽署建交公報之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兩國政府已經於2007年8月23日建立大使館。
F. 求一份關於「哥斯大黎加」的國家簡介.內容包括「位置、氣候、水文、自然帶、人口、宗教信仰、城市化水...
所屬洲: 北美洲
首都: 聖何塞
主要城市: 蓬塔雷納斯,利蒙
國家領袖: 總統勞拉·欽奇利亞·米蘭達
人口數量: 450.9萬(2009年)
主要宗教: 天主教
人均GDP: 6543美元(2008年)
國慶日: 1821年9月15日
G. 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哪個國家更發達
哥斯大黎加經濟發展水平在中美洲名列前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600美元。哥自然資源豐富,鋁礬土蘊藏量約1.5億噸,鐵蘊藏量約4億噸,煤蘊藏量約5000萬噸,森林覆蓋面積60萬公頃。其工業以輕工和製造業為主,主要有紡織、器械、食品、木材、化工等。農業以生產咖啡、香蕉、甘蔗等傳統產品為主。哥是世界上第二大香蕉出口國,僅次於厄瓜多。咖啡是哥農業第二重要產品。
哥斯大黎加旅遊業十分發達,旅遊收入是哥外匯收入主要來源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旅遊業已成為哥最有活力的產業。旅遊勝地有伊拉蘇、波阿斯火山和西班牙殖民文化遺址等。
哥斯大黎加盡管仍是一個農業國家,但已經取得相對較高的生活水平,土地所有權普遍擴張,而且旅遊業蓬勃發展。
哥斯大黎加經濟主要是旅遊業,農業和電子元件出口,從1997年經濟蕭條以後,開始快速增長。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的狹長地帶且在美洲中心,有直通歐亞的海洋,可以很方便地進入美洲市場。
哥斯大黎加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政府的一項七年的高科技發展計劃。在該國投資免稅並且國民教育狀況很好,成為了投資的樂土,很多跨國高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出口產品。
貨幣單位是哥斯大黎加克朗,與美元的比價為450-500,與歐元比價是600。
巴拿馬林業資源豐富,全國70%以上的土地為熱帶森林所覆蓋,主要有紅木、雪松、棕櫚樹、橡膠樹等。礦產有金、銀、鐵、銅、鉬、鋁礬土、鹽、汞、硫磺、煤等。除鹽和鋁礬土外,其餘礦藏尚未開采。巴拿馬工業基礎薄弱,無重工業。主要有采礦業、製造業、建築業等。主要工業有食品加工、服裝加工、造紙、皮革等。水稻、玉米、豆類為主要農作物,香蕉、糖、甘蔗和咖啡為主要經濟作物。
巴拿馬旅遊資源豐富,在國內全部外匯收入中,旅遊業收匯額僅次於巴拿馬運河和科隆自由區。旅遊區為巴拿馬運河的階梯式大閘門、孔塔多拉旅遊勝地、聖布拉斯群島和雷島等。巴拿馬國內交通以公路為主。巴拿馬是海運大國。巴拿馬運河擔負著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巴拿馬大小港口有15個。克里斯托瓦爾港是最大港口,巴爾沃亞港為第二大港。這兩大港占巴拿馬國際貿易運輸的75%。瓦爾蒙特港為漁港。巴拿馬也是拉美空運中心之一,最大的托庫門(原名奧馬爾·托里霍斯)國際機場,每天可起降100多架飛機。
巴拿馬主要出口對象為美國、德國、哥斯大黎加、義大利和波多黎各等;進口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哥斯大黎加、德國、委內瑞拉、厄瓜多等。主要進口工業製成品、石油及成品油、運輸設備、機械及食品等;主要出口香蕉、蔗糖、海蝦、咖啡、石油產品。
就綜合國力而言哥斯大黎加比巴拿馬更發達
H. 巴拿馬和哥斯大黎加周邊有哪些國家
哥倫比亞,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貝里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