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地理位置
⑴ 如東怎麼樣
你好 我是如東人 就讓我來說說如東吧 如東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版北三縣之一。權
如東一年中四季分明,一般情況下 除了冬天會比較冷之外 其他三個季節 還是感覺挺舒適的。
如東的海鮮是很有名氣的,無論是在洋口那裡 還是東凌 即使是一個農家海鮮館 也能讓你大飽口福。
由於受地理位置的影響 如東的經濟算不上發達 客觀說 是南通所有縣市裡比較落後的了 但願洋口港的開發 能給如東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不知道樓主問如東怎麼樣 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 是最近要來如東 還是說只是想了解一下 如果是要來如東發展 我也可以告訴你 如東的大部分人 還是很朴實 很好的 哪個地方都有壞人 如果只是來如東玩玩 那可以推薦你去看看洋口港 購物的話 掘港的文峰大世界 還有三元世紀城 黃海路比較繁華些
如東的教育是比較發達的 四星級的高中就有三家 如果孩子想考好的學校 如東的幾個高中 絕對可以實現夢想
樓主的問題 比較廣義 如果你具體想知道什麼 可以問的詳細些 但願我的回答 能夠讓你滿意
⑵ 浙江溫州樂清地理位置是在江蘇南通如東縣的西南方嗎
不是。浙江省溫州是樂清市位於北緯N28°06′58.34″ ,東經E120°58′45.51″,實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的正南(稍微偏西)方向。見圖:
⑶ 如東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在中國 江蘇 南通
如東在海的邊緣,呵呵 來的話我做向導
⑷ 如東的地理位置。
江蘇。
⑸ 浙江溫州樂清市地理位置是在江蘇南通如東縣的西南方嗎
是的,浙江溫州樂清市地理位置是在江蘇南通如東縣的西南方
⑹ 南通在中國什麼地方
南通在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翼,與上海市隔江相望,是江蘇唯一同時擁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線城市。
南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北部,集「黃金水道」「黃金海岸」於一身,素有「江海門戶」之稱。 南臨長江,經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兩條跨江通道分別與蘇州市、上海市跨江相連,東瀕黃海,西北與鹽城市接壤,西與泰州市為鄰。地理坐標為北緯31 °41 ′~32 °42 ′,東經120°11′~121°54′。
南通三面環水,形似半島。全境除長江邊狼山一帶為山丘地貌外,其餘為平原,可分為狼山淺丘區、海安里下河低窪潟湖沉積平原區、北岸古沙咀區、通呂水脊海河相沉積平原區、南通古河汊水網平原區、南部新三角洲平原區、三餘海積低平原區、沿海海積平原及海灘與鹽場區。
(6)如東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5月,南通市區轄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區、富民港辦事處、海安市、如東縣、啟東市、如皋市、海門市。具體介紹以下幾個市:
1、海安市,江蘇省縣級市,由南通市代管,由「海水永不揚波」之意而得名,是一座濱江臨海樞紐城市,「揚子江城市群」中的一員。地處江蘇省中南部,位於南通、鹽城、泰州三大市交界處;東臨黃海,與如東接壤,西與泰州的姜堰區為鄰,南和如皋、泰興相連,北與東台毗鄰。
2、如皋市,江蘇省縣級市,由南通市代管,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與蘇州市隔江相望;東部與如東縣連接、南部與通州區相鄰,西部與泰州市接壤,北部與海安市接壤。
3、海門市,江蘇省南通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瀕黃海,南倚長江,與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門戶」之稱,被譽為「北上海」。
⑺ 時區在地理方位上怎樣劃分 如東時區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
東西半球劃分界限(20°W——160E)
時區劃分界限:以0度經線作為零時區內的中央經線東西各跨容7.5°成為零時區,東西各十二個時區,而180°則作為東西十二區的中央經線,
所以說東時區大部分都在東半球,但是也有在西半球的部分
⑻ 如東火車站在哪裡
地理位置
如東火車站是新建海安至洋口港鐵路上的重要客運站,線路中心裡程:DK67
+350,位於江蘇省如東縣苴鎮劉埠村。
⑼ 江蘇省的地理位置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和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西北與河南接壤,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海岸線長1000多千米。江蘇,得名於清朝江寧府和蘇州府二府之首字,簡稱「蘇」。省會城市為南京。江蘇傍江臨海,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萬人。連綿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擁抱著約980萬畝的黃金灘塗。江蘇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在此橫卧,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江蘇歷史悠久。這里是中國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數十萬年前南京一帶就已經是人類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公元3-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有所謂「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說法,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公元14-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繅絲、紡織、麵粉、採煤等近代工業,在無錫、南通、蘇州、常州、徐州等地陸續興起。此後,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一直名列前茅。
⑽ 你們知道南通的如東嗎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 城市概況 美麗富饒的如東縣,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地處東經120°42′—121°22′,北緯32°12′—32°36′,東面和北面瀕臨南黃海,西部與如皋市接壤,西北與海安縣毗連,南部與通州市為鄰。如東縣總面積1872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108.46萬人。 如東縣轄15個鎮:栟茶鎮、洋口鎮、苴鎮、長沙鎮、大豫鎮、掘港鎮、兵房鎮、馬塘鎮、豐利鎮、曹埠鎮、岔河鎮、雙甸鎮、新店鎮、河口鎮、袁庄鎮,縣治為掘港鎮。 縣境陸地西起河口鎮曹家莊村西端,東止如東鹽場東堤,長達68公里;南起掘港鎮朱家園村南河界,北止拼茶新墾區,寬達46公里。全縣面積(不包括海域)1872平方公里,人口110.11萬(2002年末)。從空中俯瞰如東縣,宛如一隻「巨掌」,遏住了黃海巨濤,橫按在遼闊的江海平原之上。而由岸灘處向大海伸展的一條條輻射沙脊,則是「巨掌」的「手指」。沙脊間的深槽可通海船,其最深處位於西太陽沙外側爛沙洋,水深16-25米,為優良深水港資源,可建15-20萬噸級深水碼頭。 人文地理 如東大部分地區屬於淮語區如泰片,在歷史上屬泰州管轄,後被人為劃入南通,南部兵房鄉屬於北吳語區。在語言上又分東路區和西路區,東路區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語言活化石區域。近年來,隨著如東經濟發展,淮語音色也再不斷消褪。 歷史沿革 如東古代為海洋,唐代時逐漸成為陸地,唐將薛仁貴在此駐兵,是馬塘鎮得名的由來。北宋始設栟茶、豐利二鎮,范仲淹所修「范公堤」貫穿全境,至明代逐漸繁榮,掘港有「十里小揚州」之稱,佛教興盛,廟宇眾多,至滿清始廢。 文化名人 徐述夔,栟茶鎮人,著名的反清文人,,因不滿滿清暴政,曾做:"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復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半邊」,「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等詩句懷念明朝,痛斥滿清,被乾隆開棺戮屍,株連十族,罪及師友,為滿清四大文字獄之一。 自然環境 如東縣有著優良的自然環境。陸地是典型的濱海平原,地勢基本平坦,略呈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之勢,高程一般在海拔3.5—4.5米之間。氣候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受海洋的調節和季風環流影響,一年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是最宜於人類生活和作物生長的地區。縣境內土地肥沃,水草豐盛,林木繁茂,田園蔥蘢,盛產棉糧果蔬。如東曾三度突破皮棉總產百萬擔大關,在全省獨領風騷,享譽全國,受到國務院表彰。如東還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商品瘦肉豬基地先進縣,全國山羊板皮出口先進縣,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鳥瞰如東大地,河渠縱橫,田園平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遼闊的「巨掌」上堆金砌銀,流光溢彩,好一個蘇中「小江南」,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如東海岸綿長,灘塗寬闊,兼具漁鹽之利.除糧、棉、油、繭、豬等農副產品資源外,廣闊的海域和灘塗帶來了取之不盡的財富。全縣海岸線長達92.42公里,灘塗面積104萬畝。1951年後,經過全縣人民12次圍海造田,已匡圍灘塗36.1萬畝,被人們譽為「第二如東」。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有各種淺水貝類50餘種,其中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基地。此外還有「西施舌」、竹蟶、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見魚類則有百種以上,而以黃魚、鯧魚、馬鮫魚、鰳魚、鯔魚、鮸魚、刀魚、板魚、箭頭、河豚等最為知名。蝦蟹類出名的則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關公蟹等。被譽為「軟黃金」的鰻魚苗以及以海產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鰻、蝦米、文蛤干(粉)、「醉八鮮」等則更是風靡海內外。在如東綿長的海岸線上,大汛海潮直抵岸腳,海水水質在2.7-3.8波美度之間,一立方米海水可產鹽27.5公斤。全縣1.6萬畝鹽田,年產高品質原鹽3萬噸。 旅遊資源 「如東人煙之初,即為漁鹽之始」,如東因海而生,傍海而立,當地人也因海而得福。自古以來,如東就流傳兩句民謠:「黃海灘上處處寶,金牛天天出一條」。一代名相文天祥曾在這里寫下「風起千灣浪,潮生萬頃沙。春紅堆蟹籽,晚白結鹽花」的詩句,清人佘儀曾亦有詩雲:「海氣江聲入望偏,平沙淺渚雜人煙,東風早晚桃花汛,鮭菜如泥賈客船」,如東海產的誘人魅力於此可見一斑。如東廣闊的灘塗還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煙波浩淼的南黃海,一望無際的沙灘,迷人的海濱風光,古樸的漁村風情,使中外遊客流連忘返。而正在開發之中的東方大港--洋口港,將結束南通「有海無港」的歷史,實現南通從江河時代到江海時代的歷史跨越。 經濟發展 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大地上,如東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圍海造田的光輝業績,甲冠天下美味海鮮,遐邇聞名的田園珍品,富有情趣的特色旅遊,不僅使如東人引以為豪,而且令四方來客大開眼界。如東物華天寶,大自然賜予的各種原生態物產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而如東更是地傑人靈,當代如東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在這塊富饒而古樸的土地上用大手筆繪就新篇章。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如東大地,富饒的資源不斷得以開發利用。歷史跨進了新世紀,如東經濟也正在實現歷史性跨越,正由農業、漁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以紡織、醫葯化工、機械、電子信息、輕工、海洋生物等骨幹產業為主導的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並且擁有亞洲最大的毛巾、防護手套和鐵鏈生產及出口基地。新建的工業園區內,一座座工廠鱗次櫛比,一批批外商紛至沓來,投資環境不斷優化,一個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熱潮正在形成。全縣產業經濟參與國際大循環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多次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2003年國家公布的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如東縣又榜上有名。此外,如東還是全國百家明星縣、全國科技、郵電百強縣、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全國廣播電視工作先進縣、全國民間繪畫之鄉、江蘇省小康縣。如東交通便捷,五條省道穿境而過,縣城離興東機場僅半小時車程,蘇通大橋建成後,如東將納入「上海2小時經濟圈」。如東還是全國基礎教育強縣,江蘇教育位居全國前列,而如東教育質量又在江蘇居先……如東大地正如日東升,顯示著喜人的前景和蓬勃的生機。 當你站在范公堤上極目遠望,堤內良田萬頃,五穀飄香;堤外海塗無垠,聚金斂銀。這里糧多,棉多,海產多;物美,景美,人更美。如東這個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縣治,好似黃金海岸上一顆璀璨明珠,將那無限風光盡收「巨掌」之中,並將江海富庶之地的不盡寶藏奉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