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區的地理位置與氣候
㈠ 崇左地理位置、氣候條件
崇左市地跨北緯21°36`至23°22`,東經106°33`至108°8`之間(地理坐標北緯22°23`東經107°24`)。東北部與南寧市毗鄰,北部與百色市相連,東南部與防城港市交接,西部和南部與越南民主共和國接壤。崇左市地質構造古老,多以泥盆紀,二疊紀和三疊紀為地質基層,以石灰岩占優勢,頁岩、砂岩次之,第四紀酸性赤紅壤土層為地表蓋層。境內山環岳繞,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復雜多樣,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體。西部為大青山山脈,南部為公母山山脈和十萬大山余脈。地勢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東傾斜,中部被左江及支流切割,形成錯綜合頒的丘陵平原。境內最高峰為南部寧明縣與防城港市接壤的十萬大山余脈浦龍山(海拔1358米),其次是愛店附近中越邊境的公母山(海拔1357.6米)。寧明縣有8座山峰海拔千米以上。千米以上的其他山峰有北部的大新縣與天等縣交界的泗城嶺(海拔1073.7米),東北部江州區與隆安縣交界的的西大明山(1071.2米),南部龍州縣的大青山(1045米)等。境內河流屬左江水系。左江幹流全長539公里,發源於寧明縣與越南交界的枯隆山,上源稱奇窮河,流入國內稱平而河,在龍州縣城與水口河匯合稱麗江,與最大支流明江匯合後稱左江。左江年平均徑流量209億立方米(扶綏新寧站),流域落差大,流域面積31595平方公里。
崇左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區,一月平均氣溫13.8℃,七月平均氣溫28.1℃,年平均氣溫20.8℃-22.4℃,無霜期為330天以上,江州區更高達364天,降雨量為1088-1799毫米,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大新縣下雷鎮,市區及扶綏、寧明兩縣年平均降雨量在1250毫米以下。春旱災害較為頻繁,八九月份受熱帶風暴影響易發水災。崇左日照充足,年日照量1800小時以上,十分有利於發展亞熱帶作物。
㈡ 沾益縣的氣候要素是什麼
沾益區,隸屬雲南省曲靖市。地處東經103°29′~104°14′,北緯25°31′~26°06′。位於雲南省東專部,曲靖屬市中部。自古有「入滇鎖鑰」、「入滇門戶」、「入滇第一州」之稱。[1] 總面積2910平方千米,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區,平均海拔2000米,年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4℃。下轄4街道2鎮5鄉,全區總人口431058人(2010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8萬。區政府駐地西平街道。[2]
沾益區是雲南省革命老區、中國重要煙草基地、葯用花卉基地。2011年,沾益區生產總值117億元,財政收入12.35億元。著名景點有珠江源、海峰濕地、五尺道。[3]
㈢ 地理位置與氣候的關系
地理位置與氣候是相關的。
氣候就是因不同地域的地理特質所造成的差異來區分。所以內在不同容的地理位置,就有不同的氣候。而且氣候也分大氣候小氣候,大氣候可以大到大洲大洋的影響造成的比如季風氣候,北大西洋氣候等等。小氣候到你家門前有個大水塘,你家就比較冬暖夏涼,這是小氣候。所以地理位置跟氣候是緊密相關的。
㈣ 從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雲南省的主要氣候特徵
雲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復雜。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壓氣流影響形成回的高原季風氣答候,全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
雲南省自然條件具有明顯的立體型特徵,動、植物垂直差異十分明顯。因此,全省葯材資源分為高寒層、中暖層、低熱層三個層次。由於東西熱量條件和寒潮入侵強度不同,各層東西海拔指針有一定差異。以北部南華的大百草嶺~中部景東~南部金平以東的哀牢山脈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 高寒層:西部2,500米以上,東部2,300米以上,佔全省總面積的18.4%,以滇西北最為集中,滇東北次之,其它地區零星分布。氣候相當於寒溫帶至溫帶。葯材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的野生品種有麝香、鹿茸、熊膽、豹骨、猴骨、靈貓香、冬蟲夏草、川貝母、胡黃蓮、秦艽、珠子參、雪上一枝蒿、羌活、三尖杉、羺本、山慈菇、大黃、法羅海、三分三等。
你看對不對,我能找到的就這么多了。對的話就採納吧!
㈤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氣候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0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它的陸地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約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東西距離約五千二百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五十度,南北距離約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國領土的中心位置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5′N)。
0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
0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0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39°15′N、73°33′E)。
0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一萬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二萬多公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76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2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中國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五十攝氏度。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夏季最熱地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㈥ 雲南地理位置的特點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國,每個省的名稱,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淵源。雲南之名雖然出現得早,始於西漢,是全國省名中最早的一個, 但其最初為縣名,後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詔王為「雲南王」,「雲南」一詞才成為較大地域的名稱,元代正式設立了雲南行省後,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在今祥雲雲南驛設雲南縣,屬益州郡。縣名來歷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里有終日與雲氣相連的雲山,縣在其南,故名雲南;二因祥瑞徵兆得名。傳說漢武帝夢見吉祥彩雲現於白岩(今彌渡紅岩),縣在其南,故名雲南。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今祥雲雲南驛),以今祥雲一帶為中心,轄青嶺(今大姚)、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姑復(今永勝)。西晉時又合並了永寧(今寧蒗)和雲平(今賓川)兩縣。在300年裡,雲南縣一直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937年,南詔亡,段思平建大理國後設雲南瞼、品甸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省,改雲南瞼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雲南州為雲南縣,在今祥雲米甸一帶設土司世職12關長官司, 隸大理府。1914年, 因雲南縣名與雲南省名相重,借「彩雲南現,人以為祥」之意,改雲南縣名為「祥雲」。
雖然從「雲南」改稱「祥雲」已有80年,民間仍稱祥雲為「小雲南」,以有別於作為雲南省的「大雲南」。 歷史學家有充分理由稱今天的祥雲一帶為 「古雲南」。這不僅因為從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這片土地以雲南稱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1964年在祥雲大波那出土的世界聞名的木槨銅棺說明,早在戰國時代,這里的人們就過著定居生活、使用銅器且冶煉和鑄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縣城23公里的禾甸先後出土了銅鉞、矛、釒尊、鋤、雞形杖頭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遺物200餘件,為研究雲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還從距祥雲縣城3公里的清華古洞內發掘出了新石器時期古人類使用的石刀、石斧。這更說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這里就有了 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雲南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除在滇池周圍的昆明、晉寧、安寧、 祿豐等地較為集中外,范圍更廣地集中在祥雲、彌渡、賓川、大姚、大理、洱源、劍川、永勝、寧蒗等歷史上雲南縣境內或相鄰地區(史家與「滇池地區」相對應,稱其為「洱海地區」)。這說明,歷史上的雲南縣和雲南郡在雲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從前109年漢武帝設雲南縣到1382年明太祖降雲南州為雲南縣的1491年間,歷史學家稱為「古雲南」和民間說的「小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雲城15公里的雲南驛。今祥雲城舊稱雲南城。《蠻書》記載:「今雲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瞼,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驛,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國主段思平雖設品甸瞼,但與其同「級」並存的雲南瞼仍以今雲南驛為中心。
縱觀祥雲雲南驛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其2000多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濟地位是越來越下降,但它的名稱卻越來越受重視,包容性越來越廣,最終發展成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這一發展過程和演變現象,在整個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㈦ 雲南的 地理位置 氣候環境 經濟怎麼樣,詳細說下
雲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何以雲南地高而天不寒?何以雲南冬特暖?
造成雲南冬暖,有地和天方面的原因。首先,雲南東有烏蒙山等高大山脈堵住從北方南下然後西進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但這並不夠,雲南上空冬季盛行從西南亞來的乾暖偏西氣流。這種氣流愈高愈強(高空還有西風急流)。因此,山脈下堵,西風氣流上阻,天地合力,終於把冷空氣拒於雲南高原之東。雲南冬季中既經常沐浴於溫暖的西風氣流之中,自然就溫暖如春了。而桂林等我國東部地區,由於經常「浸泡」在頻頻南下的冷空氣海洋之中,自然就比較寒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緯度上我國東部地區都是亞熱帶氣候,而雲南河谷中卻有熱帶氣候的原因所在。冬季到雲南,東部地區北風呼嘯南下,大片地區劇烈降溫時,雲南卻仍然風和日麗,宛如生活在另一個洞天福地世界之中。
雲南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也是我國地方氣候特色豐富的省份。
滇南西雙版納地區因為冬季十分溫暖,冬夏溫差大大減小,而雨、旱季節卻非常鮮明,因此當地和南鄰中南半島一樣,全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分為乾季(11-3月),熱季(4-5月)和雨季(6-9月),即變為一年三季了。
雲南絕大部分地區植物繁茂,可是橫斷山北部因為山脈最高,多重高山造成的焚風效應使金沙江竟然出現局部乾旱河谷。例如德欽縣境內的奔子欄年雨量只有336毫米(西南僅85公里的貢山年雨量1667毫米)。雲南省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的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雲南經濟發展迅速,2007年底雲南省GDP達到4260.48億元人民幣,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6.33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14.19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08.96億元,增長10.7%。人均GDP達到7582元,提前二年實現人均1000美元的階段性目標。
一、地級城市經濟實力日顯突出
㈧ 雲南地理位置介紹,要詳細的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回與貴州省、廣西壯答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㈨ 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如此重要,那地理位置不佳,氣候不好的地方如何發展
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當然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一個地區要想發展。可以考慮自己的區域特點和優秀產業。當這個產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那麼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限制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