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上海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初中

上海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初中

發布時間: 2021-02-21 13:17:28

① 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地理會考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1)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①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②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④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2)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①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全)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實: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衛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擋了照射的陽光。 

4、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含義: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2、意義: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緯線和經線 

1、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3、地軸:假想的地球自轉軸。 

4、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四、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概括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3、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五、大洲分界線: 

1、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和紅海。

3、歐、非: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4、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亞、北美:白令海峽。

6、南極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峽。

③ 求上海的地理科學課本初中知識點匯總。【15號要會考】

上海初中地理課程的內容和結構是:
六年級學《自然地理》,使學生了解全球的自然環境;
七年級學《世界地理》,使學生了解世界和各大地區的概貌;
八年級學《中國地理》,使學生認識自己的祖國和家鄉。
《自然地理》課程內容可分五個部分:即引言、宇宙和地球、平面圖和地圖、自然環境的主要成分、人和自然環境。各部分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邏輯聯系,「引言」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地理學習的內容、意義和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宇宙和地球」是介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為認識地球的自然環境作準備;「平面圖和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為學習後續內容打基礎的的;「自然環境的主要成分」是讓學生認識與人類密切有關的地形、大氣、水等自然環境要素,初步了解人地關系;「人和自然環境」是讓學生了解人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世界地理》課程內容可分三個部分:即世界地理總論、分洲分國地理、世界的海洋。其中,「世界地理總論」包括海陸分布、氣候和自然帶、居民和國家等內容;「分洲分國地理」是教材的主體部分,由世界七大洲概述和主要國家地理概貌組成;「世界的海洋」主要介紹海底地形、海洋資源、海洋運輸、海洋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等內容。
《中國地理》課程內容分為總論和分區兩大部分。總論主要講述中國的位置、面積和政區、人口和民族、地形、氣候和氣候資源、陸地水和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旅遊資源、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和貿易、城市、環境保護和災害防禦等課題。分區將全國分為以省(區)組合的十個大區,突出區內自然、人文地理有特色的內容,以點帶面進行介紹,主要分為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內蒙古、新疆、青藏十個大區。

④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 上海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表

溫度帶

氣候類型

分布

特點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

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終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終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西岸

終年高溫少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氣候)

中國東南部;美國東南部;巴西東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亞的沿海地區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夏季高溫少雨;冬季低溫多雨

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和東北部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

中緯度地區的大陸西岸

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亞歐大陸;北美洲

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在夏季

寒帶

冰原氣候

格陵蘭島和其他北極地區島嶼

終年寒冷乾燥

苔原氣候

亞歐大陸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高山高原氣候

中低溫度的高山高原

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要素垂直變化明顯

第五章 世界的發展差異

第一節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一、不同類型的國家

1、數量: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梵蒂岡領土面積僅0.44平方 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

1、①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②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三、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

1、①「南北差距」:國際上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的南北差異說成「南北差距」。②「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於政治、經濟等方明問題的商談,叫做「南北對話」;
③「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2、發達國家以20%的人口,佔世界78%的財富。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第二節 國際合作

一、國際間的矛盾與沖突

1、主要原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二、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1、世界面臨的三大問題:人口爆炸、資源危機、環境污染。

三、國際合作與經濟全球化

1、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逐漸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

第三節 重要的國際組織

(二)七年級下冊

第一章 認識大洲

1、排名:①人口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②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水電站---長江三峽水電站;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3、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俄羅斯;4、世界最大的島嶼國家---印度尼西亞;5、世界上第一長河---尼羅河;6、世界面積最大的洲: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7、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8、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歐洲(平均海拔約300米);9、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積約1.8億平方公里);10、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300萬平方公里);11、世界最大的島: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公里);12、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或南洋群島20000多個);13、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14、世界最大的內海:地中海(250萬平方公里);15、世界最大的鹹水湖,最大的內陸湖,最大的湖泊:裏海(37萬多平方公里)。 16、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82400平方公里);17、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1620米);18、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蘇必利爾、密歇根、休倫、伊利、安大略);19、世界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20、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9000公里);21、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600萬平方公里);22、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2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24、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長6000公里);25、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亞馬孫河;26、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27、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難治理的河流----黃河;28、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29、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30、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31、世界最長內流河---伏爾加河;32、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33、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萊茵河;32、世界上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剛果河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

一、亞洲

1、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海陸位置: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3、地形特點:①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極洲外,海拔最高的洲;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③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大陸周圍。

4、氣候特點:①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復雜多樣,但沒有海洋性氣候;②季風性氣候顯著;③大陸性特徵明顯。

5、河流特徵:許多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亞洲的湖泊:

①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②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③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④巴爾喀什湖——
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6、地理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中國屬於東亞)

7、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不同地點的時間換算

大致以18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口訣:

①東東西(從東十二區向東越過日界線,到西十二區),減一天;

②西西東(從西十二區向西越過日界線,到東十二區),加一天。

8、我國時區:我國採用東八區的區時——「北京時間」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

9、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是北半球的「寒級」。

10、形成大面積沙漠氣候的原因:大陸內部局海洋太遠,溫和濕潤的水汽難以深入大陸內部。

☆亞洲季風性氣候顯著的原因:

①亞洲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內部,瀕臨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陸熱力差異大。

②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最廣;亞洲的夏季風分別來自濕熱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11、經濟發展差異:在亞洲少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如日本;大部分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

二、歐洲

1、歐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增長率最低的大洲。

2、海陸位置: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瀕地中海和黑海。

3、地形特點:①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②地面起伏小;③南北地勢,南北兩側高,中間低;④冰川地形典型。

4、氣候特點:①歐洲以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最廣、最為典型;②海洋性特徵明顯;③沒有熱帶

5、河流特徵:①河流短小,水量豐富(原因:歐洲輪廓破碎,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②河網稠密,水流平緩(原因: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地勢低平);③河流的航運價值高

河流名稱

地位

伏爾加河

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

多瑙河

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萊茵河

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

★歐洲形成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的原因:

①三面臨海;②絕大部分地方距海不遠;③終年盛行西風;④沿岸有北大西洋的暖流經過;⑤山脈多為東西走向

6、歐洲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人口老齡化。

第二節 非洲

一、基本概述

1、①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54獨立國家);②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③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④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⑤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⑥非洲的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居各洲之冠。

二、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臨地中海

2、緯度位置:南北回歸線穿過,赤道穿過中部,大部分(3/4)在熱帶。(「熱帶大陸」)

三、地形特點

1、特點:①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②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2、高原分布:東南部從北向南依次是:埃塞爾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非洲屋脊」――衣索比亞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

四、氣候特點

1、①氣溫高;②乾旱區面積廣大;③氣候帶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

五、河流特徵

1、河流之最:①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②剛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六、豐饒的資源――「富饒大陸」

1、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

2、動植物資源豐富(熱帶經濟作物、森林資源、草場資源)

3、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多

七、亟待發展的經濟

1、現狀:①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世界上其他大洲;②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③農業是最重要的部門(米種植面積最大)

2、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的原因:①長期的殖民統治,造成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畸形;②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世界上其他大洲,經濟發展負重大。

3、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口,向北縱貫東非高原的埃塞爾比亞高原,並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和約旦河谷,裂谷帶由板塊張裂而成。

4、地中海氣候區適於栽培柑橘、葡萄和油橄欖等。.

5、非洲的三大問題: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問題。

解決辦法:①計劃生育;②提高農業生產水平;③加強民族團結;④保護生態環境。

6、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附近,卻被稱為「赤道雪峰」(海拔高),植被的垂直變化明顯。

第三節 美洲

一、基本概述

1、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2、南、北美洲分界線:①巴拿馬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政府收回了運河的主權。

二、北美洲

1、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邊以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白令海峽與亞洲為界,東北以丹麥海峽與歐洲為界。

☆白令海峽:①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②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③國際日期變更線

2、地形特點: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3、氣候特點:①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②以溫帶大陸新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

4、河流特徵: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物。(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是除南極洲外冰川分布最廣的地區)

☆北美洲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狹長地帶,原因:由於山脈多南北走向,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僅能到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氣的從墨西哥北上的暖空氣在北美大陸中部暢行無阻。即使在墨西哥灣沿海,冬季也會出現嚴寒天氣。

5、國家:墨西哥現已形成一石油工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沿岸和近海。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首都墨西哥城,屬於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二、南美洲

1、海陸位置: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

2、地形特點: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以東,地域廣闊,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

3、氣候特點:①寒帶缺失;②氣候類型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稀疏草原氣候分布范圍最廣;③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4、河流特點: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孫河的河口年平均流量最大的原因:①亞馬孫平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山地包圍;②有眾多的支流注入;③該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降水豐富

5、世界之最:①南美洲號稱「世界人種大熔爐」;②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6、國家:巴西是南美洲最發達的國家,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南美洲多數國家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需要。

☆南、北美洲對比:

項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帶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溫帶

大部分在熱帶

最長的山脈

落基山脈

安第斯山脈

最長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亞馬孫河

主要的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面積最大的國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種

以白色人種為主

以混血人種為主

國家類型

美國、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其餘是發展中國家

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

第二章 了解地區

第一節 東南亞

一、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

1、位置: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東南亞地理位置重要性: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2、馬來群島:馬來群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東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港。

★人們為什麼稱馬六甲海峽是溝通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

①馬六甲海峽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②海峽底部較平坦;③海峽走向與當地風向垂直

3、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印度尼西亞跨亞洲、大洋洲兩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國家。因為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所以人們選擇在其周圍居住、耕種。

4、國家:新加坡三大經濟支柱: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

二、富饒的礦產

1、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的產地。

2、世界之最:①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櫚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②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③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④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⑤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橡膠產量居世界前三位。

三、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

1、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2、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我國被稱為僑鄉的是:廣東、福建。

第二節 南亞

一、南亞次大陸

1、海陸位置:南亞次大陸(印巴次大陸、印度次大陸):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

2、國家:2個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3個臨海國: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2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
二、南亞三大地形區

☆南亞三大地形區:

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西部是德干高原。

1、地勢:西高東低。

河流名稱

發源地

流經的國家

注入的海洋

印度河

中國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恆河

印度西北部

孟加拉國

孟加拉灣

2、河流:

三、一年分三季

1、南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顯著特徵是一年分三季:

2、南亞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印度半島西部和南亞東北部,主要原因是:①西南季風的影響;②山地迎風坡的影響。

3、南亞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水。

4、南亞的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

四、宗教與社會

1、兩大宗教發源地:佛教、印度教。

宗教

流傳國家

佛教

斯里蘭卡、不丹

印度教

印度、尼泊爾

伊斯蘭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地夫

2、泰姬陵――印度

五、人口與經濟

1、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

2、南亞七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印度是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第三節 西亞

一、五海三洲之地

1、位置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西亞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內陸湖)之間,聯系亞洲、歐洲、非洲,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

2、「絲綢之路」是由我國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經過中亞、西亞,到達歐洲。

3、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又稱海灣)的唯一出口。它是世界上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人們稱霍爾木茲海峽為「西方的生命線」

二、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

1、西亞在乾旱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發展了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①畜牧業:西亞的傳統經濟部門。

②灌溉農業: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叫兩河平原,是西亞主要的灌溉農業區。

2、以色列的節水農業:
①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應用最廣的是噴灌和滴管技術;

②充分開發水資源,利用微鹹水和廢水灌溉。

3、棗椰樹是熱帶的亞熱帶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伊拉克椰棗產量居世界首位。

三、阿拉伯國家

1、西亞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蘭教。

2、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①沙烏地阿拉伯的古城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

②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把耶路撒冷奉為聖城。

四、世界石油寶庫

1、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①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西亞各國所產石油的90%供出口;②西亞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③西亞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④重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2、西亞石油的特點:①儲量大;②埋藏淺;③油質好;④出油多

3、世界第一大油田: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

第四節 歐洲西部

一、位置與范圍

1、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

2、歐洲經濟共同體,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後發展成為歐洲聯盟(EU)。使用共同的貨幣——歐元。

二、雄厚的經濟實力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2、歐洲西部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3、農業在歐洲西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小,但生產水平高。

三、繁榮的旅遊業

1、歐洲西部是國際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歐洲三大著名旅遊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

2、①維也納---音樂之都;②巴黎---藝術之都;③慕尼黑---「啤酒之都」、啤酒節」;④西班牙---鬥牛;⑤義大利---狂歡日;⑥瑞士---「世界公園」;⑦英國---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墓;⑧荷蘭---低地之國。

3、西歐的「袖珍國」(梵蒂岡、摩納哥、聖馬利諾、列支敦斯登、馬爾他、安道爾)位於本區偏南的地方,相互之間距離較近。

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項目

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

范圍

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

南極大陸包括及其沿海島嶼與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多、最北的地區

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多、最南的地區

海陸分布

以海洋為主(北冰洋)

以陸地為主(南極洲)

氣候特徵

與南極相比氣溫較高、降水較多

①極地酷寒②多狂風③降水稀少

代表動物

北極熊

企鵝

資源

石油、天然氣、淡水

煤、鐵、石油、天然氣、淡水

世界之最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寒冷、最淺、最小的一個

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一、冰雪世界

1、判斷方向:

①北極地區:靠近北極點的是向北,遠離北極點是向南。

②南極地區:靠近南極點的是向南,遠離南極點的是向北。

2、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儲存在兩極地區。

3、南極大陸上覆蓋著巨厚的冰蓋,最厚的地方為4200米。

4、世界上風力最大、風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極洲。
5、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因紐特人舊稱愛斯基摩人,以漁獵為生。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⑤ 求上海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

網路文庫或者新浪共享去搜一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