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安徽有怎樣的獨特的地理環境

安徽有怎樣的獨特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1 10:59:25

⑴ 安徽的地理環境

安徽省平原、台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台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平原面積占安徽省面積的45%以上。丘陵區佔全省總面積55%。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其中以休歙盆地為最大。
安徽省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在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隨季風的遞轉,降水發生明顯季節變化,是季風氣候明顯的區域之一。
春秋兩季為由冬轉夏,和由夏轉冬的過渡時期。全年無霜期200~250天,10℃活動積溫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4~17℃,1月平均氣溫零下1~4℃,7月平均氣溫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丘陵少的特點,夏季降水豐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安徽水文既帶有強烈的季風氣候特徵,又受地貌形態的嚴格制約。徑流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8月或6~9月的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55%~70%以上,豐水年與枯水年徑流量的比值差達14~22倍。徑流量的地區差異與降水量地區差異相一致,在皖西和皖南丘陵山區平均年徑流深600~1000毫米,淮北僅200毫米左右。
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屬錢塘江流域外,其餘均屬長江、淮河流域。長江自江西省湖口進入安徽省境內至和縣烏江後流入江蘇省境內,由西南向東北斜貫安徽南部,在省境內416公里,屬長江下游,流域面積6.6萬平方公里。
安徽省共有湖泊500餘個,總面積為1750平方公里,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湖泊主要分布於長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積為1250平方公里,佔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2.1%。主要有龍感湖、黃湖、泊湖、陳瑤湖、菜子湖、白盪湖、破罡湖、石塘湖、武昌湖、升金湖、巢湖、南漪湖和石臼湖等。其中巢湖面積390平方公里,為全省最大的湖泊,全國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最為豐沛,佔全省地下水總儲量的78%,尤其淮河平原面積僅佔全省總面積26.6%,而地下水儲量佔全省總儲量的55%,即73.89億噸/年。而皖西、皖南兩個丘陵山區和江淮之間台地丘陵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55%,但地下水儲量僅佔22%。

⑵ 安徽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文化及名勝古跡

徽商文化,黃山

⑶ 安徽省的地形及氣候

安徽省簡稱「皖」,位於中國東南部。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45%。鄉鎮1850個,省會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將全省分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區。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間,山地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崗沖相間;長江兩岸和巢湖周圍地勢低平,屬於著名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皖南山區。 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但氣候條件分布差異明顯,天氣多變,降水年際變化大,常有旱澇等自然災害發生。
氣 候 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為淠史杭灌溉工程,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資源:全省耕地面積433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動植物資源:全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佔12%。全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1300餘種,草本植物約2100餘種,動物約5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
礦產資源:安徽省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集中。已發現各類礦產13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67種,已開發利用的有49種,保有儲量居全國10位的礦產有38種。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全省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1.92萬億元,居全國第10位。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等11種礦產保有儲量和潛在價格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統計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上年上升0.81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23‰,上升0.73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6.2‰,上升0.08個千分點。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內民族主要為漢族,漢族人口為5948.4萬人,佔9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 37.6萬人,佔0.63 %。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此外還有滿、蒙、壯、畲等52個少數民族。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9個,當年招生8198人,在學研究生21505人,畢業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當年招生19.9萬人,在校生58.9萬人,畢業生11.7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當年招生27.6萬人,在校生63.3萬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萬人,在校生117萬人,畢業生30.1萬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萬人,在校生344萬人,畢業生112.5萬人。小學20142所,招生81.5萬人,在校生584.1萬人,畢業生116.2萬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7.78%,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學學生輟學率分別為2.4%和0.73%。各級各類成人學校畢業生數91.9萬人。全年共掃除文盲8.6萬人。

⑷ 安徽省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安徽位於低海拔地區,平均海拔119.3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形成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長江流經安徽境內400千米,淮河流經省內430千米,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個,總面積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湖泊主要分布於長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積為1250平方千米,佔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東湖、焦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個湖泊,長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華陽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盪湖、陳瑤湖、升金湖、黃陂湖、石臼湖等10個湖泊。其中巢湖面積770平方千米,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國第五大淡水湖。

⑸ 求詳細介紹安徽的人文地理和地方特色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是華東地區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人專文薈萃、稻香魚肥、江河密布屬。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卧江淮,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 。靈秀而繁盛的合肥市 [1] 全省面積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萬平方公里,長江流域6.6萬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萬平方公里。省內地形呈現多樣性,全省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長江下游平原區以及皖南山區。長江流經安徽中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430公里

⑹ 安徽的地理特徵

安徽,簡稱「皖」,屬華東地區,省會合肥市。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始建省,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隸,現今安徽、江蘇、上海)東西分置而建省(東部為江蘇)。始稱江南左布政使司,駐地南京;1667年改為安徽布政使,省名取自安慶府、徽州府(今歙縣)首字,省府遷安慶。中華民國沿襲清代,置安徽省。1949年,以長江為界分設皖北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撤銷,重建安徽省至今。安徽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長江流經安徽段俗稱「八百里皖江」,以長江、淮河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是華東地區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人文薈萃、稻香魚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卧江淮,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 。 靈秀而繁盛的合肥市
[1]全省面積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萬平方公里,長江流域6.6萬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萬平方公里。長江流經安徽中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430公里。 安徽省與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相接,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為主。平原與丘陵、低山相間排列。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區。平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31.3%(包括5.8%的圩區),丘陵佔29.5%,山區佔31.2%,湖沼窪地佔8.0%

⑺ 安徽省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將全省分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區。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間,山地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崗沖相間;長江兩岸和巢湖周圍地勢低平,屬於著名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皖南山區。 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但氣候條件分布差異明顯,天氣多變,降水年際變化大,常有旱澇等自然災害發生。
氣 候 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為淠史杭灌溉工程,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資源:全省耕地面積433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動植物資源:全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佔12%。全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1300餘種,草本植物約2100餘種,動物約5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
礦產資源:安徽省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集中。已發現各類礦產13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67種,已開發利用的有49種,保有儲量居全國10位的礦產有38種。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全省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1.92萬億元,居全國第10位。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等11種礦產保有儲量和潛在價格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 安徽屬東亞顯著季風氣候區、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冷暖氣團活動頻繁,氣候年際變動較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多種多樣.正是由於這些因素,使得安徽自然災害種類繁多;發生頻繁;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等特點.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秋旱等。 中文名稱:安徽外文名稱:Anhui Province別名:皖行政區類別:省所屬地區:中國下轄地區:17地級市,5縣級市,56縣政府駐地:合肥地理位置:華東腹地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人口:6740.8萬(2008年末)方言:北方官話、吳語、徽語氣候條件: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型氣候著名景點: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西遞,宏村,鳳陽明皇陵,太極洞省樹:黃山松(迎客松)省花:黃山杜鵑省鳥:灰喜鵲著名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⑻ 安徽的自然環境特點是什麼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 54′--119°37′、北緯29°4
1′--34°38′之間,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



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
面積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別山區。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區。


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長江
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在境內全長430公里,新安江為
錢塘江正源,境內幹流長240公里。

(8)安徽有怎樣的獨特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安徽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台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佔全省面積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其中以休歙盆地為最大。

⑼ 概括安徽自然環境特點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 54′--119°37′、北緯29°4
1′--34°38′之專間,緊屬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

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
面積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
自然區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別山區。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區。
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長江
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在境內全長430公里,新安江為
錢塘江正源,境內幹流長240公里。
長江水系湖泊眾多,較大的有巢湖、龍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積800平方公里,
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