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小平故里地理位置圖

小平故里地理位置圖

發布時間: 2021-02-21 10:17:18

① 鄧小平故居景點簡介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位於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面積3.19平方公里,是集緬懷紀念、愛國主義教育、古鎮文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示、休閑度假於一體的復合型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有鄧小平故居、洗硯池、翰林院子、蠶房院子、北山小學堂、清水塘、神道碑、德政坊等近20處鄧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時期活動場所;
經中共中央批准修建的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鄧小平銅像廣場、鄧小平緬懷館等紀念設施;展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就的牌坊新村;展示古鎮文化與建築藝術的協興古鎮等。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先後被命名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園林、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風景區;榮獲四川省旅遊金熊貓獎,被評選為最受老百姓喜愛的十大紅色旅遊景區、中國紅色旅遊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紅色旅遊市場遊客滿意十佳景區、四川省軍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遊區等榮譽。
[2][3]

中文名稱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

景點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外文名稱
Deng Xiao門票價格
免費

地理位置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

更多
歷史沿革

鄧小平塑像
1951年,鄧小平全家離開廣安遷往重慶以後,鄧小平舊居先後作過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兒園、保管室。[4]

1989年12月,設立「廣安縣鄧小平舊居管理所」,舊居正式向遊人開放;

1998年,江澤民同志為「鄧小平同志故居」題字;[3]

2001年8月,經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面積為29.91平方公里的鄧小平故居保護區。

鄧小平故里鄧小平故里鄧小平故里
鄧小平故里
2004年8月,成立鄧小平紀念館;同年12月,更名為鄧小平故里管理局,負責管理和保護鄧小平故里紀念園區和佛手山風景區。鄧小平故里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景觀多處。園內按文物維修原則修繕了鄧小平故居、蠶房院子、翰林院子、德政坊、神道碑、放牛坪、清水塘、鄧家老井、洗硯池、鄧紹昌墓等近20處鄧小平同志青少年時期的活動場所。[5]

2004年8月1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修建了鄧小平銅像廣場和鄧小平故居陳列館。[5][6]

2013年2月27日,鄧小平緬懷館開工奠基儀式在鄧小平故里舉行。[7]

鄧小平故里鄧小平故里鄧小平故里8張
鄧小平故里
2014年2月20日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閉館改陳。改陳後的陳列館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由序廳、三個陳列展廳、電影廳、珍藏廳等組成。[8]

2014年07月,鄧小平親屬向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和鄧小平緬懷館捐贈了一批文物和遺物,總計441件。其中包括1978年鄧小平用過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證、1981年鄧小平參加里根就職典禮紀念的請柬、卓琳親自給鄧小平織的毛褲、鄧小平使用過的景德鎮青花瓷燙酒壺等文物。[9]

2014年6月,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實景復原等展示區進行升級,陳列館內的投影、布局、燈光等進行改造。[10]

2014年8月18日,鄧小平緬懷館開館。[11]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宜農。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青藏高壓、高原波動、西南暖濕氣流交替影響,降雨豐沛,熱量充足,形成光、熱、水同季的氣候,年平均氣溫為年平均氣溫為17.1℃。[12]

地理位置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位於廣安市區北郊,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北緯30°01′-30°48』,東經105°56′-107°18′[13],距廣安市區7公里。[14]

主要景點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現有主要景點近20處,如翰林院子、蠶房院子、鄧紹昌墓以及鄧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硯池、神道碑等景點,充分展示了鄧小平同志青少年時期的活動足跡。

鄧小平同志故居

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同志誕生在這里,在此生活了15年。鄧小平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川東農家三合院,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之為「鄧家老院子」。同川東很多民居一樣,鄧小平故居掩映在一蓬蓬慈竹之中。故居坐東向西,佔地883平方米,房屋為懸山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建築,穿斗式承重體系,共17間,分正房、左廂房、右廂房

② 小平故居在廣安縣哪個鄉

中國四川省廣安州協興鄉(今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

③ 小平故里在哪裡

鄧小平在雷諾廠的檔案卡
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內。原名鄧先聖,容5歲進私塾發蒙,學名鄧希賢,後轉入新式小學。高小畢業後,考入廣安縣中學。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這時他有了樸素的"工業救國"的愛國思想,他同全校同學一起參加抵制日貨、聲討賣國賊的活動。1920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鄧小平到法國後,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學學習過幾個月,就先後到幾個工廠做工,他體驗到生活的艱辛,體驗到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當時,他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他走上無產階級職業革命家的道路,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他擔任青年團旅歐總支部的領導成員和中共黨組織里昂區的特派員。他還作過青年團機關刊物《赤光》雜志的編輯。1926年初,鄧小平離法赴蘇,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大學、中隊2大學學習。

④ 廣安的小平故里位於中國的哪個方位

位於南方的東南方。原來是睡覺了你芸

⑤ 鄧小平故里門票多少

鄧小平故里門票是免費的。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位於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面積3.19平方公里,是集緬懷紀念、愛國主義教育、古鎮文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示、休閑度假於一體的復合型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有鄧小平故居、洗硯池、翰林院子、蠶房院子、北山小學堂、清水塘、神道碑、德政坊等近20處鄧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時期活動場所;

經中共中央批准修建的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鄧小平銅像廣場、鄧小平緬懷館等紀念設施;展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就的牌坊新村;展示古鎮文化與建築藝術的協興古鎮等。



(5)小平故里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景點介紹

1、放牛坪

放牛坪是鄧小平同志少年時期主要活動的場所之一,右邊的建築是「老井茶館」,主要是取用鄧家老井的井水來沏茶,讓人們在這里飲水思源。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們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經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經留下小平矯健的身影和琅琅書聲。

2、神道碑

清朝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的功德而賜造的。鄧小平先祖鄧時敏,字遜齋,號夢岩,雍正十年(1732年)中舉,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進士及弟,入翰林院授以編修,後升為侍講學士,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升任大理寺正卿(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3、德政坊

德政坊離神道碑約100米處的牌坊叫德政坊,它與神道碑一樣,是當時朝廷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的功德賜造的。牌坊村正是由於有了這座牌坊而得名。原牌坊在文革期間被毀,此牌坊於2002年8月在原址按原牌坊形質復建。



⑥ 鄧小平故居在廣安哪裡

鄧小平故里位於四川東部的廣安市區北郊,距重慶市區100公里。鄧小平內故里旅遊區包括綠色容長廊、鄧小平紀念園、佛手山景區、協興老街、牌坊新村,總面積3.19平方公里。按照「保護、發展、美化、繁榮」的方針,景區建成了以鄧小平同志故居為核心,佔地830畝的生態紀念園。園內綠化率80%以上,整個園區鬱郁蔥蔥、井然有序、自然親切,形成了一座令人仰慕的「天然紀念館」。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為主題,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鄧小平同志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

http://ke..com/view/2344650.htm

⑦ 小平故居現在是哪裡

四川廣安,還是5A的

⑧ 小平故里

我也是重慶人,但曾經生長在廣安地區,對那裡的情況略知一二,但願能有所幫助。可坐火車到廣安車站,票價12元左右(近3個小時)下車後轉車即可。也可坐汽車,走高速公路,票價在50元左右,約2個小時。住在廣安市區的旅館,標准間約100元。然後根據時間多少選擇路線,可以到小平同志故居去參觀,票價約60元,次日還可以游覽華鎣山石林(在廣安坐旅遊車直達),門票約80元,進去後若要慢游,兩天時間都夠你累。祝君節日快樂。

⑨ 有關小平故里的介紹

廣安歷史悠久,有記載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宋開寶二年取"廣土安輯"之意,設廣安軍,廣安因此而得名。1993年7月設立地區,1998年7月撤地設市,是四川省毗鄰重慶最近的一個地級市,是四川進入三峽經濟區的「東大門」,是大三峽旅遊區的重要節點。王康這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記載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巴蜀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春秋時期,這里屬巴國領地。公元969年(宋開寶二年),取「廣土安輯」之意設廣安軍,廣安因此得名。自宋開寶二年至民國,歷朝歷代在廣安設置軍、州、府建制歷史達944年。

悠久厚重的歷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漢有一代名將龐雄,宋有魯國公安丙,明有戶部尚書王德完;還有劉邦部將紀信,三國蜀將王平,晚清名將李准,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膾炙人口的傳說。近現代有四川保路運動領袖蒲殿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秦炳、數學泰斗何魯、《紅岩》作者楊益言、《紅旗》雜志社原總編熊復、版畫家豐中鐵、劉曠、著名表演藝術家吳雪。……一代代廣安兒女,在中國歷史上各領風騷,名揚四海。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起義」就發生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小說《紅岩》中許雲峰和「雙槍老太婆」原型都誕生在廣安。
1993年7月2 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廣安地區。1998年7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廣安地區設立廣安市。廣安市轄廣安、岳池、武勝、鄰水、華鎣五縣(市)區,幅員面積6343.6平方公里,總人口427.11萬。

廣安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煤、鐵、鹽、硫、裝機240千瓦的廣安發電廠已投入生產。廣安的白市柚子、黃龍貢米、鄰水臍橙、華鎣峒茶山珍等土特產遠近聞名。

廣安交通便利。襄渝鐵路縱貫南北、廣渝高速公路和廣遂高等級公路正建設之中;廣南、鄰達鄰墊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嘉陵江、渠江在境內航線達236公里,重慶、南充兩大空港緊靠廣安。

廣安地域,春秋屬巴國,秦屬巴郡宕渠縣,「迄漢及晉,綜屬宕渠縣之西南地」(清光緒《廣安州志》)。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年從宕渠分出部分地域置始安縣,治所在始安城,屬北宕渠郡。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北宕渠郡改為流江郡,縣屬流江郡。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以治所始安城即古zong(宗下一貝字)城,改名為zong(宗下一貝字)城縣。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分出部分地域另置豐樂縣後,復名始安。八年(公元605年)廢豐樂縣,其地復入。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始安縣為渠江縣。
宋太祖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於渠江縣境秀屏山(亦稱翠屏山、銀頂山)下的濃洄鎮置軍,取「廣土安輯」之意,命名為廣安軍。廣安一名,遂由此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蒙古兵入川,軍治所遷至大良城。寶佑六年(公元1258年)至度宗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大良城兩度被蒙古兵佔領又兩度為宋軍收復。咸淳二年收復後,改廣安軍為寧西軍。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6年),治所遷回濃洄鎮。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寧西軍及其轄地為元所據。十五年(公元1278年),縣改隸順慶府。二十年(公元1283年)順慶府升為順慶路,置廣安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將其納入版圖,同年改名為廣安州。
清初,州境先後為張獻忠、李自成、姚黃(姚天動、黃龍)及明將甘良臣等部佔領,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歸入清版圖,但因州城尚為人所據,治所設來蘇寨。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遷竹山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遷至濃洄鎮,領有岳池、鄰水、渠縣、大竹四縣。嘉慶年間推行道府制,州屬北道順慶府。
宣統三年十月一日(公元1911年11月21日),蜀北民軍佔領州城,宣布廣安州脫離清政府,並由蜀北軍政府直轄。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7月,蜀北軍政府撤銷。明道廢府,州直屬於省。次年恢復道制,廣安州改為廣安縣,隸屬川東道。三年,川東道改為嘉陵道,縣為其所轄。八年至十二年,四川軍閥紛爭,廣安縣先後為黔軍、陝軍、江防軍所據,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又先後為羅澤洲、楊森所轄。二十四年川政統一後,屬四川省察專員公署設於大竹的第十行政督察區,至三十八年十二月八日未變。
1949年12月9日廣安解放後,隸屬川東人民行政公署大竹專員公署。1953年3月大竹專員公署撤銷,改屬南充專員公署。1968年9月南充專區改為南充地區,縣隨之改屬。1993年7月廣安地區成立,廣安縣隸屬廣安地區。1998年11月廣安地區改廣安市,廣安縣改縣設區。

[民 俗 文 化]
公元前11世紀,聚居在湖北武落鍾離山的巴人西遷川東,建立以地緣為紐帶的部落聯盟,取得各部族間的統帥地位,建立巴國,定都江州(重慶)。巴人的一支板楯蠻族沿嘉陵江、渠江水道向上游拓展。在茫荒的江河兩岸,勤勞勇敢的板楯蠻逐水而居,過著漁獵、農耕的原始生活,最早開發了廣安這一片熱土。
板楯蠻有七姓:羅、朴、昝、鄂、度、夕、龔,他們得益於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地理優勢,逐漸成為巴人最強盛的一支。《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稹國,今有賨城」,今廣安區仍有「賨城」之稱。板楯蠻生性慓悍,勇猛異常,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創造了代表他們性格與民俗的「巴歌」、「巴渝舞」。周武王起兵伐紂,聯合巴人支系會師於河南牧野,與商紂王大戰。板楯蠻手持木盾護身,以馬歌為軍樂助威,沖鋒陷陣,奮勇沖殺,大敗商紂王,致使其「前徒倒戈,血流漂杵」。漢代,板楯蠻改稱「賨人」。
板楯蠻一責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其歌舞粗獷原始,淳美古樸,氣勢磅礴,富於感染力。漢代「巴歌」、「巴渝舞」不僅用於年節、婚喪典禮,還用於戰事。劉邦平定關中,板楯蠻「為漢軍前鋒,陷陣銳氣、善舞。帝王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至今流傳於廣安區、渠縣、華鎣市的「巴渝舞」、「雲童舞」,仍保留著前人的遺韻。
從周朝至清朝初期近2000年,我們的先民在與各民族的融合中,相互滲透,互為影響,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秦滅巴國後,移秦隴之民萬家入蜀,帶來了先進的中原華夏文化。明朝初年,湖北、湖南大量移民四川。清朝初年,兩湖、兩廣以及江西、福建之民大舉入川(史稱「湖廣填川」),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手工業技術,並極大地改變了廣安的民族結構,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鄰水縣塘灣山漢代岩墓群、武勝縣匡家壩漢代磚窯群,不但規模宏大,而且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為研究漢代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漢代,賨人的蠶麻織物稱為「巴布」,工藝精湛,世代相傳。唐代,川中蠶桑業發展迅速,岳池、廣安、武勝縣(區)等地為川中蠶桑重要產地。據考證,佛教於唐朝時傳人廣安市,華鎣山逐漸成為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並以「川東峨嵋」之美譽影響華鎣山周圍各縣(區),先後建成鄰水千佛崖、大佛寺、黃陵寺、延福寺,武勝江陵寺、觀音寺、東山寺、龍女寺,岳池光明寺,廣安沖相寺、興國寺、高登古剎和岳池千佛崖等佛教建築,至清朝光緒年間,全市佛教寺廟多達717座。這些建築,構建崇宏,巧奪天工,尤其是華鎣山寺廟,集中體現了廣安民間的工藝,有三尺長的鐵瓦,有四尺長的鐵象,有重達70餘斤的銅鼎,有「大十圍,深五尺,可容水三十擔」,鍋沿可行人的千僧鍋。
廣安境內的百餘處石刻,是廣安市文化內涵深厚的又一象徵。著名的真靜書岩、海桃碑、杜勒索碑、渡口令摩岩石刻、流杯池石刻、翔鳳山石刻、蘭亭集序石刻,不但筆力遒勁,刻工上乘,而且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廣安的歷史進程。
文物考古中發現的唐朝陶碗、雙耳罐、清朝陶萬年燈等陶器和宋代青瓷印花高足杯、青瓷碗、青釉瓷盤、青瓷高足碗、黑瓷高足杯以及元朝青瓷碗、明朝花碗等器物,都是世間難得的珍品,展示出廣安人民獨到的工藝水平。
廣安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古往今來,吸引了大批文人到廣安游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唐朝詩人元稹、李白,宋朝詩人陸游、范成大,明朝建文皇帝等,都在廣安留下了墨跡。
唐代詩人李白到廣安南陽寺(今方坪鄉境內)留下詩句:
惜此落日暮,愛此寒潭清。
西暉逐水流,岩漾遊子情。
空歌望明月,曲盡長松鳴。
與李白同代的大詩人元稹望著滾滾渠江,曾詠一首《篆水》(篆水即渠江),堪稱一絕:
渠江明凈峽逶邐,船到名灘拽遲。
櫓動搖方作夢,巴童指點笑吟詩。
余宿麥黃山腹,日背殘花白水湄。
物色可憐心莫恨,此行都是獨行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