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區的地理位置
Ⅰ 溫州的地理位置在哪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
都地。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
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
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 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
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
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政府。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
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 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 。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 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 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
市。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 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
並建立溫州市, 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 洞
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
甌劇(溫州亂彈) 永昌堡
甌劇 是地方劇種,以唱正反亂彈腔為主,有兼有崑曲、高腔、徽調等多種聲腔,因流行在溫州地區,故名「溫州亂彈」,建國後改稱「甌劇」。 永昌堡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王叔果、叔杲等倡議興建,在抗倭中起御敵保衛作用。城址在今甌海區永昌鎮新城村。南北長738米,東西闊445米,高8米,基闊4米余。內外壁用塊石斜壘,中夯雜土。城外環繞護城河,城內鑿二渠,引河水人城,貫穿甫北。甫北兩端各設二水門,置水閘防衛,河渠上架設小石橋5座。堡內民居櫛比,商鋪井然。除西面和東面南部城牆殘缺、東城樓早毀以及城垛被破壞外,其餘尚完整。1982年以來,南北城門兩旁城垛、城樓已經修復。
一代奇才——劉基
劉基(1311-1375),字伯溫,溫州文成縣南田(舊屬青田縣)人,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而馳名天下。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等書。詳情-->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 原名宋丞相文信國公祠,位於今溫州市鹿城區江心嶼東首,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州廬陵縣(今吉安縣)文山村人,故稱文山先生。 更多內容-->
商業名城——溫州
溫州歷來以商業繁榮著稱。遠在兩宋時,溫州的貿易活動已十分活躍。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溫州設置了市舶司,管理和開展海外貿易。"一片繁華海上頭"(南宋楊蟠詩)。"繁華依舊小杭州"(清郭鍾岳詞)。說明溫州曾是著名海濱城市。清時較大的商業有南貨、廣貨、中葯、醬園、當鋪、錢庄、銀樓等。店家牌號多以恆、裕、源、泰、豐、昌、寧等吉祥字命名。溫州人善於經商的傳統,一直繼承至今。
Ⅱ 誰知道下面這張圖在溫州鹿城區的具體位置
這個信息有點少啊
Ⅲ 溫州 地理狀況
溫州,屬於浙江省,位於浙江南部沿海。
以氣候溫和而得名,溫州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東無嚴寒,夏少酷暑。全年平均氣溫18.8℃,全年平均降雨量1922毫米,作物年可三熟,素稱"魚米之鄉"。經濟作物有茶葉、柑桔、楊梅、甘蔗等160餘種。西部山區有大量的林木產品和動植物資源。溫州海域廣闊,漁場有洞頭、南麂、樂清灣等處。海產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淺溪灘塗主要養殖蝦、蟹、蟶、蛤等水品。
全市轄3個區(鹿城區、甌海區、龍灣區)2市(樂清、瑞安)6縣,陸地面積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OO平方公里,總人口75O萬,其中市區人口20O萬。
鹿城區就是溫州的老城區,溫州市政府就在鹿城區內。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交通通信事業發達。溫州海岸線長達355公里,港口條件優越,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是全國20個主樞紐港之一。溫州機場已開辟60條國內航線,並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是我國第一條股份制合資建設鐵路----金溫鐵路的終點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溫州市已經成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公路運輸四通八達,104國道和330國道貫穿南北,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高速公路溫州段正在建設之中。
溫州高速也通很多地方,甬台溫、金麗溫等高速都經溫州。
Ⅳ 溫州的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
溫州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浙江省的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閩北,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是浙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面積
轄鹿城、甌海、龍灣3區和樂清、瑞安2市(縣級)及洞頭、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個縣,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0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人口
總人口720萬,市區人口80萬。
氣候
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足量,雨水充沛。
行政中心位於鹿城區
交通概況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交通通信事業發達。溫州海岸線長達355公里
,港口條件優越,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
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是全國20個主樞紐港之一。溫州機場已開辟60條國內航線,並
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是我國第一條股份制合資建設鐵路--
--金溫鐵路的終點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
溫州市已經成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公路運輸四通八達,104國道和330
國道貫穿南北,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高速公路溫州段正在建設之中。
語言
溫州方言主要有甌語、閩語、蠻話和蠻講、畲客話、金鄉話和蒲門話五種。此外還有大荊放和羅陽話等。
Ⅳ 溫州有那幾個地方(縣市區)
截至2017年底,溫州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2個縣級市。
一、4個市轄區
1、鹿城區
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溫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溫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陸地面積292.72平方千米。
2、龍灣區
位於溫州市東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20°42′-120°51′和北緯27°54′-28°1′之間。東朝東海,南接瑞安市,西鄰鹿城、甌海二區,北瀕甌江,與永嘉縣、樂清市隔江相望。
3、甌海區
處於溫州市區的西南部,北靠鹿城區,東鄰龍灣區,南接瑞安市,西與青田縣(屬麗水市)接壤。
4、洞頭區
地處浙南沿海,甌江口外,由103個島嶼和259座島礁組成。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0°59′45″-121°15′58″,北緯27°41′19″-28°01′10″之間。
二、5個縣
1、永嘉縣
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東鄰樂清、黃岩,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
2、平陽縣
地處浙江南部沿海,陸域地處北緯27 °21ˊ-27 °46ˊ和東經120°24′-121°08′之間,與瑞安市、文成縣、泰順縣、蒼南縣接壤。
3、蒼南縣
位於浙江省的最南端,東與東南瀕臨東海, 西南毗連福建省福鼎市,西鄰泰順縣,北與平陽、文成兩縣接壤。
4、文成縣
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溫州市西南部,飛雲江中上游,東經119°46』~ 120°15』,北緯27°34』~ 27°59』。東鄰瑞安市,南界平陽、蒼南縣,西倚泰順、景寧縣,北接青田縣。
5、泰順縣
位於浙江南部,隸屬溫州市,枕山近海,區位獨特,東鄰蒼南縣,東南界福鼎市,南界柘榮縣,西南、西側分別與福安市、壽寧縣接壤,西北靠景寧縣,東北毗文成縣。
三、2個縣級市
1、瑞安市
位居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是泛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連接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0度10分至121度15分之間,北緯27度40分至28度0分之間,東臨東海,西連文成縣,南接平陽縣,北鄰甌海區、龍灣區,西北界青田縣。
2、樂清市
地處浙南丘陵地區沿海小平原,東臨樂清灣與台州為鄰,南瀕甌江和溫州市區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28°07′、東經120°57′。
Ⅵ 鹿城區的自然地理
鹿城區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7.6℃,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回27℃,全年平均氣答溫18℃,極端氣溫最高41.3℃,最低-4.5℃。無霜期約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溫和濕潤的氣候,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
鹿城區地處東南沿海,地形地貌多為平原、山地、丘陵、島嶼等。台風、暴雨、乾旱、高溫、雷擊、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Ⅶ 溫州有幾個縣市區
截至2019年,溫州市轄鹿城、龍灣、甌海、洞頭4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5縣。具體介紹以下幾個縣市區:
1、鹿城區
鹿城區為溫州市轄區,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溫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溫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陸地面積292.72平方千米。
2、龍灣區
龍灣區,浙江省溫州市轄區,是溫州市四大主城區之一,位於溫州市東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20°42′-120°51′和北緯27°54′-28°1′之間。東朝東海,南接瑞安市,西鄰鹿城、甌海二區,北瀕甌江,與永嘉縣、樂清市隔江相望。
3、瑞安市
瑞安,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代管縣級市,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地處上海經濟區和廈漳泉金三角之間,屬江南魚米之鄉,郭沫若曾為玉海樓題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
4、永嘉縣
永嘉縣,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東鄰樂清、黃岩,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
5、文成縣
文成縣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溫州市西南部,飛雲江中上游,全縣東接瑞安市,南臨平陽縣、蒼南縣,西南倚泰順縣、景寧縣,北界青田縣。縣城距省會杭州市274千米,距溫州市區62千米(均系直線距離)。
Ⅷ 溫州地理
溫州,中國浙江省轄市,為沿海港口城市,簡稱甌。位於中國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全市國土面積11784平方千米,轄海域11000平方千米。下轄3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萬,居浙江省各市第一位。
中文名稱: 溫州
外文名稱: WENZHOU/YUJEU/溫州(ウンシュウ)
別名: 甌,東甌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3個市轄區,6個縣,2個縣級市
政府駐地: 鹿城區綉山路321號行政管理中心
電話區號: 0577
郵政區碼: 325000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東南部
面積: 11784平方千米
人口: 912.21萬人(2010年)
方言: 吳語(溫州話),閩南話,畲客話等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雁盪山,楠溪江,飛雲湖等
機場: 溫州永強國際機場
火車站: 溫州站,溫州南站
車牌代碼: 浙C
目錄
區域概況簡述
人口
方言
溫州模式
地名由來
自然地理地理地貌
氣候資源
歷史沿革先秦時期
漢至清
民國時期
共和國
行政區劃1.鹿城區
2.甌海區
3.龍灣區
4.樂清市
5.瑞安市
6.永嘉縣
7.平陽縣
8.蒼南縣
9.洞頭縣
10.文成縣
11.泰順縣
歷史文化
古文化遺址1.白石遺址
2.大坪遺址
3.下湖墩遺址
4.山前山遺址
5.牛頭頸遺址
6.鶴嶼山遺址
7.獅子崗遺址
8.仙堂山遺址
旅遊名勝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楠溪江風景景名勝區
南麂島海洋自然保護區
江心嶼公園
烏岩嶺自然保護區
森林
濕地
島嶼
溫州美譽「世界」之美譽
「城」之美譽
「都」之美譽
「鄉」之美譽
「基地」之美譽
「中心」之美譽
溫州的「第一」
經濟交通公路
溫州永強機場
港口
鐵路
溫州軌道交通
三次產業
浙江第一高樓
文化教育公辦本科
三本院校
高職院校
重點高中
當地名人
溫州習俗攔街福
芥萊飯
吃巧食
八角珠燈
五月忌
溫州閑食燈盞糕
豬油糕
縣前頭湯圓
雙炊糕
空心月餅
永嘉楠溪江麥餅
魚丸
歷史小故事區域概況 簡述
人口
方言
溫州模式
地名由來
自然地理 地理地貌
氣候資源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漢至清
民國時期
共和國
行政區劃 1.鹿城區
2.甌海區
3.龍灣區
4.樂清市
5.瑞安市
6.永嘉縣
7.平陽縣
8.蒼南縣
9.洞頭縣
10.文成縣
11.泰順縣
歷史文化
古文化遺址 1.白石遺址
2.大坪遺址
3.下湖墩遺址
4.山前山遺址
5.牛頭頸遺址
6.鶴嶼山遺址
7.獅子崗遺址
8.仙堂山遺址
旅遊名勝 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楠溪江風景景名勝區
南麂島海洋自然保護區
江心嶼公園
烏岩嶺自然保護區
森林
濕地
島嶼
溫州美譽
「世界」之美譽 「城」之美譽 「都」之美譽 「鄉」之美譽 「基地」之美譽 「中心」之美譽 溫州的「第一」經濟交通
公路 溫州永強機場 港口 鐵路 溫州軌道交通 三次產業 浙江第一高樓文化教育
公辦本科 三本院校 高職院校 重點高中當地名人溫州習俗
攔街福 芥萊飯 吃巧食 八角珠燈 五月忌溫州閑食
燈盞糕 豬油糕 縣前頭湯圓 雙炊糕 空心月餅 永嘉楠溪江麥餅 魚丸歷史小故事展開 編輯本段區域概況
經緯度 東經119°37′-121°18′、北緯27°03′-28°36′
語言 [溫州話]·[浙南閩語]·[畲客話]·[蠻話]·[金鄉話]·[蒲門話]等
行政區劃代碼 331000
身份證代碼 3303
區號 +86 (0)577
車牌號 浙C
市花 茶花
市樹 榕樹
市鳥 海鷗
市歌 《會飛的家鄉》
高等院校 溫州醫學院、溫州大學
現任市委書記 陳德榮
現任市長 趙一德
簡述
溫州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溫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級市 ,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五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區域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的經濟中心之一,浙東南第一大都市,浙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線中段,浙江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福建寧德福鼎市,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 溫州
溫州市201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25.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財政總收入411.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8.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和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416元;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五年累計下降20%,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7.4%和20.4%。 全市總面積2325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2255.77平方千米、海域1100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1082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總人口912萬人。轄3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共有69個街道、65個鎮(包括2個民族鎮)、6個鄉[包括5個民族鄉]。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溫州的甌語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 溫州是一座山水江海交融的濱海城市,一座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一座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一座特別能創業的城市,一座努力走在前列的城市,一座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滿魅力與夢幻的城市,一座充滿智慧與故事的城市。溫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邇聞名。 溫州貴禮節,史稱[浙南鄒魯]。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溫州的錦綉河山、工商經濟、政策發展、現代都市、人文歷史,陳志歲早年的一闋詠溫州詞曰:「人說繁華比帝鄉,館廈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麗勝蘇杭,樓外花香,樓里人香。 攘往熙來富貴商,天上機航,水上舟航。王孫到此也牽腸,欲把他鄉,落作家鄉。」(《一剪梅·溫州》) 還有一本描寫溫州的小說《溫州別戀》,作者是六百里。[1]
人口
溫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溫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常住人口為912.21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479.74萬人,佔52.59%;女性人口為432.47萬人,佔47.4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0.93;0-14歲人口為130.53萬人,佔14.31%;15-59歲人口為680.92萬人,佔74.6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00.76萬人,佔11.0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9.54萬人,佔7.62%;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5.03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5.04萬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34.44萬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67.99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02.20萬人[6],佔66.0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10.01萬人,佔33.98%(由hugao1999貢獻)。
方言
溫州(普通話發音:Wēn Zhōu,溫州話發音:YU JEU(吳語)/VO'E JEU(閩語))是使用多種語言的地區,各種語言之間差別甚大。以市區口音的吳語甌江域甌語為主,其次有150萬居民使用閩南語,主要來自明清時期大量的閩南移民,以蒼南縣為中心分布,被稱為浙南閩語。主要講甌語,部分講閩南話、蠻話、蠻講、畲客話、金鄉話、蒲門話和麗水、台州方言。甌語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都有密切的聯系,對研究漢語語音史和語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義。甌語為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溫州市住民所講的一種南部吳語,在發音和用詞、語法等方面和都與漢語普通話有較大差別。但溫州話的變化也很多,甚至各個縣市之間的發音也有較大差異,包括瑞安話,樂清話等。通常所說的溫州話指的是溫州市區、永嘉、瑞安、樂清、平陽、文成等使用甌語地區的話,其中永嘉的語言最古老,永嘉在古代可以說是溫州的中心。溫州話幾乎每十里口音就不同。溫州話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留傳的南戲作品都含有不少溫州話。由於南戲對元曲及元明小說的影響深遠,學者們在注釋考證這些作品時都需要大量引用溫州話。
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是指溫州地區以家庭工業和專業化市場的方式發展非農產業,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的發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產規模·技術含量和運輸成本都較低的商品。大市場是指溫州人在全國建立的市場網路。曾經在全國流通一時,家喻戶曉。
編輯本段地名由來
唐上元二年(675年),設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恆燠。」意思是因為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不酷熱,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地貌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的縉雲、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台州市的仙居、黃岩、溫嶺、玉環四縣市接壤。 境內地勢是由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亘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 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鰲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沿海平原是溫州主要產糧區,一年三熟,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柑桔、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60餘種,西部山區有大量的林產品資源。溫州海域廣闊,海岸線長達355公里,有洞頭、北麂、·南麂、樂清灣等漁場,海水魚有帶魚、黃魚、鰻魚、鯧魚、鱸魚等370多種,還有近百萬畝的淺海灘塗,養殖著蟶、蚶、蠣、蝦、蟹等海洋生物。 溫州地質原屬華夏古陸的一部分。金屬礦有鋅、銅、鋁等30餘種。非金屬礦有花崗岩、陶土、葉臘石、明礬石等。明礬石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80%,蒼南礬山鎮有「世界礬都」之稱。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岩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綠色寶庫。正在勘探開發之中的東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東海油田的開發,必將使溫州經濟騰飛增添新優勢。
溫州(3張)溫州的山脈有洞宮山、括蒼山、雁盪山等山脈,層巒疊嶂,青翠欲滴。山體主要由流紋岩和凝灰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由於長期受流水侵蝕,或地震影響 ,山體崩塌形成了無數奇峰、異洞、怪石、陡壁、峽谷、飛瀑。奇特的造型,優美的神韻,深邃的意境,令人不能不慨嘆天工造物之美。溫州雁盪山是入選國家第一批66個AAAAA級旅遊景區。溫州河流眾多,主要有甌江、飛雲江、鰲江三大水系,這些溪流由西向東注入東海。其中甌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發源於浙江龍泉市的鳳陽山,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萬平方公里,下游北岸為永嘉、樂清,南岸是溫州市區。江面寬闊,由於江流海潮相互激盪,彼此消長,泥沙沉積,形成了西洲島(鹿城)、江心嶼(鹿城)、七都塗(鹿城)靈昆島(龍灣)四個江中沙洲,苑如玉帶上的翡翠,給溫州增添了許多姿色。
氣候資源
溫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從大陸吹來的偏北風,氣溫較低,雨水較少,濕度蒸發較小。夏季盛行從海洋吹來的偏南風,濕大雨多,氣溫較高。春季天氣多變,時常陰雨連綿。秋季大氣較穩定,常見"秋高氣爽"天氣。全年氣候總特點是:溫度適中,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熱;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多樣。 冷熱適中·熱量豐富 溫州常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這是人類活動較為適宜的氣候條件。根據溫州氣象台歷年各月逐日逐時氣溫記錄及人的冷熱舒適要求,溫暖舒適期(10-28℃)每年長達9個月,出現時數可達6500小時,佔全年總時數的74%。全年>0℃活動積溫約6500℃,無霜期275天,是全省熱量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雨水充沛·空氣濕潤 溫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約1800毫米,比我國同緯(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資源最豐地區,又是我國多雨地帶,與世界同緯相比雨量之多尤為突出,因地球上該緯度區的其他各國多為乾旱的沙漠氣候所佔據,年雨量大部地區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過同緯平均值的好幾倍。 季風顯著·四季分明 季風是盛行風向隨季節轉換而有顯著變化的現象,冬季嚴寒的亞洲內陸形成強大的蒙古高壓,溫暖的海洋是低壓,溫州盛行偏北冬季風。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壓,風從海洋吹向大陸,我市盛行偏南風(或偏東風),隨著風向的季節交替,氣溫、降水、溫度等主要氣候要素也隨之發生明顯的年變化。冬季風乾燥,寒冷,夏季風濕潤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穩定的偏北風,天氣晴朗,春夏之間季風交替頻繁,陰雨多,氣候變化復雜。 溫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時間都在兩個月以上,與溫州同緯的世界各國,最冷月溫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隻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國的西部高原有長冬而無盛夏。對照同緯,四季更替十分鮮明。
Ⅸ 溫州的地理情況
地理位置
溫州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浙江省的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閩北,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是浙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面積
轄鹿城、甌海、龍灣3區和樂清、瑞安2市(縣級)及洞頭、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個縣,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0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人口
總人口720萬,市區人口80萬。
氣候
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足量,雨水充沛。
行政中心位於鹿城區
交通概況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交通通信事業發達。溫州海岸線長達355公里
,港口條件優越,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
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是全國20個主樞紐港之一。溫州機場已開辟60條國內航線,並
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是我國第一條股份制合資建設鐵路--
--金溫鐵路的終點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
溫州市已經成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公路運輸四通八達,104國道和330
國道貫穿南北,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高速公路溫州段正在建設之中。
語言
溫州方言主要有甌語、閩語、蠻話和蠻講、畲客話、金鄉話和蒲門話五種。此外還有大荊放和羅陽話等
Ⅹ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中國鞋都一期具體位置在哪
溫州鞋都
「溫來州鞋都"產業源園區選址鹿城區雙嶼鎮、仰義鄉的沿江與104國道南側地帶,總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可用地面約7000畝。一期可用地2400畝,位於雙嶼鎮前陳、嶼頭兩村。
溫州長塊、東藝、吉爾達、巨一、第二皮鞋廠、愛迪斯、霸力、富士達、富利甌、富利得、事達利、雷得利、喬耐等一批龍頭企業將落戶園區。
溫州"中國鞋都"產業園區是一個集科研、貿易、檢測、信息、生產於一體、功能齊全、配套成龍的大型鞋業基地。園區規劃功能分為製鞋區、鞋機區、管理服務區及生活文化區,同時在管理中心區建設國內最大規模的鞋文化博物館、鞋類交易展覽館、鞋文化公園等。該園區還將是一個集工業化生產和旅遊化接待為一身的基地,向前來觀光的遊客展現現代化製鞋技術和傳統工藝相結合的生產流程、源遠流長的鞋業文化歷史、獨特的溫州區域科技文化格局,並充分享受休閑娛東和旅遊購物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