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最明顯的標志是什麼

地理環境最明顯的標志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1 03:07:10

A. 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 A.氣溫 B.植物 C.動物 D.地

陸地自然帶最抄明顯的標志是典襲型植被.植被的說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具普遍意義.比如楊樹、柳樹是植物,溫帶落葉闊葉林則是植被.同一種氣候類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陸,具體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卻相同.由於大陸自然帶受到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而復雜化,每一自然帶的典型特徵在植被類型上具有較鮮明的表現,因此陸地自然帶又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稀樹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荒漠草原帶、亞熱帶森林帶、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苔原帶、極地冰原帶.
故選:B.

B. 什麼是自然帶中最明顯的標志 急!!!

是植物
植物分布與環境

<1>氣候是影響植物分布的重要條件:1熱量是回決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答,2光照是綠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條件;3水分是植物新陳代謝的必要條件。
<2>植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1鐵芒萁指示具有酸性土壤的環境;2鹼蓬指示具有鹽鹼性土壤的環境;3乾旱環境的代表性指示植物是駱駝刺;4水濕環境的代表性指示植物有蘆葦。

C. 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是

標志是植物
由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組成了自然環境的總體,稱為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部特徵稱為自然景觀。而植被是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

D. 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是() A.氣候 B.民居 C.植物 D.地形

最明顯的標志,應該是地形吧,地形在遠處一望就能看出來的

E. 各陸地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什麼

陸地自然復帶最明顯的標志是典制型植被。植被的說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具普遍意義。

比如楊樹、柳樹是植物,溫帶落葉闊葉林則是植被。

同一種氣候類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陸,具體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卻相同。

根據典型植被就可判斷出當地的氣候類型,而並不需要知道具體植物的名稱。

F. 自然環境最明顯的標志是什麼

植被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第一面鏡子,而土壤則是第二面鏡子哦。
如果只有一項的話,那就是植被。

G. 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是______

陸地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典型植被.植被的說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具普遍意義.比如楊樹、柳樹是植物,溫帶落葉闊葉林則是植被.同一種氣候類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陸,具體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卻相同.由於大陸自然帶受到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而復雜化,每一自然帶的典型特徵在植被類型上具有較鮮明的表現,因此陸地自然帶又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稀樹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荒漠草原帶、亞熱帶森林帶、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苔原帶、極地冰原帶.
故答案為:典型植被.

H. 陸地自然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是什麼

標志就是緯度 緯度越低 就是離赤道越近 動植物不同 反之 緯度越高 越冷 下面給你參考緯度的分布
緯度自然帶的存在早已為研究者們所承認,但關於地球陸地自然帶的劃分原則和數量,尚無統一的意見。這里所引用的地球陸地自然帶,反映了大多數學者所劃分的地帶,每一自然帶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現力的特徵是植被類型,因而這也反映在這個自然帶的名稱及其特徵的描述上。

(1)熱帶雨林帶。分布於赤道帶的濕潤大陸地區和島嶼上,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東南亞的島嶼。本帶氣候屬於赤道多雨類型,終年高溫,各月平均氣溫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左右。整個環境過度濕潤,適於熱帶雨林生長。這里樹種繁多,喬木高大,常綠濃密,林冠排列多層,林內藤本植物縱橫交錯,附生植物隨處可見。林中動物以鳥類和猿猴目為活躍。林下的風化殼上,發育著熱帶的磚紅壤。

(2)熱帶稀樹草原帶。位於熱帶雨林帶的兩側,在非洲和南美洲有著廣泛的分布,而在澳大利亞、中美洲和亞洲的相應地帶分布不廣。本帶氣候屬於熱帶干濕季分明的類型,最大的特徵是一年中有長達四個月以上的乾季。熱帶稀樹草原也稱薩王納群落,主要是由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所構成,在草本植被中間,零星地分布著成片的喬木或獨株的喬木,如非洲的波巴布樹、南美洲的紡錘樹等,它們具有能儲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構造。熱帶稀樹草原的季相變化非常明顯,雨季草木繁茂,乾季草原呈現一片黃褐景色。善於疾馳的

食草動物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食肉動物也很豐富,如斑馬、長頸鹿、犀牛、羚羊、獅、豹等。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過程的發育,因此土壤中進行著腐殖質、氮和灰分養料元素的積聚,形成紅棕色土。

(3)熱帶荒漠帶。此帶位於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的背風側,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亞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區表現明顯。氣候屬於全年乾燥少雨的熱帶乾旱與半乾旱類型,植被貧乏,有大片無植被的地區。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數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後生長的短生植物為主。動物種類和數量都很少,成土過程進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陸地上中緯度地區自然帶特徵

(1)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分布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部,如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陸的西南端、澳大利亞大陸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亞沿海地區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帶氣候屬亞熱帶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綠硬葉林帶,以常綠灌叢林為主,發育著褐色土。

(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又稱照葉林)是這里的主要植被,發育著亞熱帶的黃壤和紅壤。

(3)亞熱帶荒漠草原帶。本帶處在熱帶荒漠和亞熱帶森林帶(包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之間,在北半球位於熱帶荒漠帶的北緣;南半球則出現在澳大利亞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區。氣候屬於亞熱帶乾旱與半乾旱類型。隨著由熱帶荒漠向緯度較高地區推進,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溫時期,夏季則高溫、少雨,使本帶乾旱、缺水。植被類型屬於荒漠草原,通常生長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較濕潤的季節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長,土壤屬於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4)溫帶闊葉林帶。又稱夏綠闊葉林帶,主要分布於溫帶大陸的東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亞洲東部的夏綠林,包括我國東北和華北、日本群島、朝鮮半島、蘇聯的堪察加半島和薩哈林島等地區,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闊葉樹種類成分較歐洲豐富,有蒙古櫟、遼東櫟以及槭屬、椴屬、樺屬、楊屬等組成的雜木林。歐洲西部的夏綠林受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往往形成單一樹種組成的純林,如山毛櫸林、櫟林等。北美洲夏綠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這里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櫸和糖槭組成的山毛櫸林為主。溫帶闊葉林的土壤主要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動物種類比熱帶森林少,但個體數量較多,主要以有蹄類、鳥類、嚙齒類和一些食肉動物為最活躍。

(5)溫帶荒漠帶。本帶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中部和北美大陸西部的一些山間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陸南部的東側。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類型。這里植被貧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個別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6)溫帶草原帶。從東歐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亞平原的南部,這是一條東西走向很寬的溫帶草原帶;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溫帶草原,由於一系列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改變了呈東西向帶狀的分布形式。溫帶草原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半乾旱類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為主;土壤主要是黑鈣土和栗鈣土;嚙齒類(如黃鼠、野兔)、有蹄類和一些食肉動物(如狼、狐等)是溫帶草原的主要動物。

.陸地上高緯度地區各自然帶主要特徵

亞寒帶針葉林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陸中、高緯度地區,約在北緯50°~70°之間,如亞歐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呈寬闊的帶狀東西伸展。這里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溫暖潮濕。形成了由雲杉、銀松、落葉松、冷杉、西伯利亞松等針葉樹組成的針葉林帶;發育著森林灰化土;動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動物為多。苔原帶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及北美大陸的最北部,以及北極圈內許多島嶼。這里氣候嚴寒,冬季漫長多暴風雪,夏季短促,熱量不足,土壤凍結,沼澤化現象廣泛。這些環境條件,不利於樹木生長,因而形成以苔蘚和地衣占優勢的、無林的苔原帶;土壤屬於冰沼土;動物界比較單一,種數不多,特有馴鹿、旅鼠、北極狐等,夏季有大量鳥類在陡峭的海岸上棲息,形成「鳥市」。

冰原帶幾乎佔有南極大陸的全部、格陵蘭島的大部,以及極地的許多島嶼。這里全年由冰雪覆蓋,氣候終年嚴寒,最暖月的平均溫度僅在某些地區高於0℃。植物非常稀少,僅在高出於冰雪之上的岩崖上,才有某些藻類和地衣的生長。冰原帶的動物界也很貧乏,南極大陸沒有陸生哺乳動物,僅在沿岸地區特有企鵝一類的海鳥;在北極諸島上有時可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冰原帶的海水中,有鯨和海豹等。

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有哪些規律
陸地自然帶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的基本規律:

(1)緯度地帶性。各自然帶大致沿緯線方向延伸成一定寬度的帶狀排列,並按經線方向有規律的南北更替的變化。緯度地帶性的產生,主要是太陽輻射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結果。不同緯度的地帶,不僅熱量條件不同,而且水分條件也有差異,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觀。

(2)經度地帶性。自然帶從大陸濱海地區向內陸逐漸更替,大體上與經線相平行伸展成條帶狀。它的產生主要受水分條件的影響,同時也必需具備一定的熱量條件。

(3)垂直地帶性。在高山地區,從山麓到山頂水熱條件隨高度的增加而變化,這種垂直的氣候變化影響到生物、土壤也相應發生垂直變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帶。對某個具體的山地來講,它總是處在一定的緯度帶內,因此緯度地帶性也必然給它打下烙印。此外,山體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陸位置等也對垂直地帶性變化有重要影響。

(4)非地帶性。在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不具備地帶性規律,稱之為非地帶性因素。在它的影響下自然帶的地帶性分布規律遭到破壞,變得很不完整或不很鮮明,使自然環境更加復雜多樣。如在北緯50°~70°的大陸上是東西延伸的針葉林,而南緯50°~70°之間由於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沒有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側是多雨的溫帶森林,而同緯度的山脈東面卻是乾燥的巴塔哥尼亞沙漠。

從以上可以看出,地球上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受各方面規律的支配,其中熱量條件是最基本的。在緯度地帶性的基礎上,又疊加上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非地帶性諸方面的作用,使得自然帶的分布既有一定的規律,又錯綜復雜。

從總體上看,全球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這個整體的不同地區,卻經常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地域差異。地域差異在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說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從旅行中獲得對地域差異現象的感性認識。從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從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頂,都可以觀察到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顯著差異。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的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從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圖3.54)中可以看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具有明顯規律性。

自然帶(閱讀)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分異
地球表面的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通過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組成了綜合的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從總體上看,全球范圍的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但是各個地區又存在著地域分異。各個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分別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的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並且佔有一定的寬度,在地球上呈長帶狀的分布,這叫做自然帶。各自然帶有規律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陸地上的自然帶
世界陸地,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幾個大的自然帶,就是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很簡略的分法。如果再進一步劃分,自然帶可以分得更多更細些。例如,溫帶森林可劃分為以下四個帶:(一)亞寒帶針葉林帶(北緯50度到70度之間);(二)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南北緯35度到50度之間的大陸東部和40度到60度之間的大陸西部);(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北緯25度到35度之間的大陸東部);(四)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南北緯30度到40度之間的大陸西部)。地球表面的各個自然帶之間並沒有顯著的界限,總是由這一帶逐漸地轉變為另一帶,因此在兩個自然帶之間總存在著過渡,例如,由森林帶向草原帶過渡的森林草原帶,由草原帶向荒漠帶過渡的半荒漠帶等。自然帶的分布規律
地面上如果排除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干擾,自然帶在平地上的分布應當是相當規則的。這種假設的「理想大陸」自然帶,具有兩種水平分布規律,即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按照水平分布規律分布的自然帶,叫大陸水平自然帶,它是同山地垂直自然帶相對來說的。

收起

I. 自然環境最明顯的標志是什麼

植被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第一面鏡子,而土壤則是第二面鏡子哦.
如果只有一項的話,那就是植被.

J. 陸地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

陸地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典型植被。植被的說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內具普遍意義。容

比如楊樹、柳樹是植物,溫帶落葉闊葉林則是植被。

同一種氣候類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陸,具體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卻相同。

根據典型植被就可判斷出當地的氣候類型,而並不需要知道具體植物的名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