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地理位置
⑴ 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
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 40°N與北極 圈之間,北、 西、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大西版洋和地中海, 東與亞權洲相連。
1、歐洲的海陸位置: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面與亞洲相鄰,南隔地中海、直布羅 陀海峽與非洲相望。
2、歐洲的經緯度位置:歐洲大部分所處的緯度約北緯36度至北緯80度之間;全部位於北半球; 大部分位於25度W—0度—67度E之間,主要位於東半球。
⑵ 法國有哪些十大城市
以下為法國主要的十大城市:
1、巴黎
戛納(Cannes)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和法國其他城市一樣,戛納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在 6-10月 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
戛納小城依偎在青山腳下,瀕臨地中海之濱,里維拉海灣把臨海的幾個小城鎮環鎖了起來,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5千米長的沙灘,四時不謝之花,漫步城中,白色的樓房、蔚藍的大海,以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精巧、典雅、迷人」是大多數人對戛納的評價。
(2)布列塔尼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法國
⑶ 法國布列塔尼有什麼特產
布列塔尼Bretagne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物產豐富,代表特產有生蚝可麗餅,密糖酒,奶版油餅,蘋果酒,海權藻相關產品。生蚝和海藻雖說其他地方也有,但是布列塔尼玫瑰海岸的海產品質量最優。去旅行的話一定要試試Caramel au beurre salé黃油焦糖、Crémant氣泡酒、ZEF海藻沐浴露。
⑷ 雷恩的地理位置
雷恩市位於法國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大區,伊勒-維萊訥省,距離巴黎308公里,地理坐標:專48°06′屬N,01°40′W。
雷恩位於由所形成的維萊訥省和伊勒-蘭斯運河通向大西洋的交 界處,從而使得雷恩與南特-聖納澤爾的主要港口和聖馬洛港口方便的連接起來。同時,城市靠近英吉利海峽(64公里)以及大西洋(90公里),是布列塔尼地區唯一超過25萬都會區人口但是並不鄰海地城市。盡管雷恩是一個內陸城市,但是離海峽島澤西島只有120公里。
⑸ 1488年,法國與布列塔尼簽署的《薩布勒條約》在在哪個城市簽署的,哪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
布列塔尼是法蘭西國家的一個歷史區域,直到15世紀,布列塔尼是完全獨立的公國,處於法國和英國兩個大國的影響下。1499年,布列塔尼女公爵布列塔尼的安娜(布列塔尼語:Anna Vreizh)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二,此後布列塔尼失去了自治權。1532年,布列塔尼公國正式成為法國的一部分。
布列塔尼是法蘭西國家的一個歷史區域,在高盧與其後的羅馬時代,該地被稱為"阿莫利卡(Armorica)"。5世紀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時,大批逃離不列顛島的不列顛人(主要是康沃爾人)徙入,他們不但帶來了海島凱爾特人的文化,也將該地改名為"布列塔尼(Brittany)",意為"小不列顛"。自羅馬帝國崩解以來,布列塔尼便開始在行政上脫離了整個高盧,因此,當整個高盧轉化為法蘭西時,布列塔尼仍舊被排除在新生的法蘭克王國之外。此時的布列塔尼人擁有自己獨立的王國,一直到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時,布列塔尼才在行政上,回歸高盧(這時稱為法蘭克)的統治,但此時的布列塔尼仍保有很強大的自治權利,而他們的領袖,也從國王改為了公爵。此後,隨著法蘭克帝國(與其後的西法蘭克王國與法蘭西王國)王權的衰弱,本來在文化上就不同於法蘭西王國其他封邑的布列塔尼,再度成為一個僅在名義上臣屬於法蘭西國王的封邑(此時布列塔尼對法蘭西的關系,可從時而稱王,時而稱公的情況,得知其與法蘭西王國關系呈現出若即若離)。10世紀以後,靠海的布列塔尼也如同歐洲其他地區一樣,遭受到維京人(與其後的諾曼人)的侵襲,而飽受劫掠。到了12世紀,統治安茹的金雀花家族逐漸崛起,出身該家族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便利用機會,讓自己的三子傑弗里與布列塔尼公爵柯南四世(Conan IV)之獨生女康斯坦斯(Constance)結婚,從而將該公國牢牢掌握到自己的手上。然而,布列塔尼公國在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死後,逐漸脫離金雀花家族的掌握。先是,在金雀花家族爭奪王位的爭斗中,傑弗里之子亞瑟(Arthur),為其叔約翰擊敗,並在被囚期間,為約翰所謀害,此舉不但使約翰成為英格蘭國王與該家族在法蘭西封邑的領主,也使布列塔尼公國最終從英格蘭國王的控制下,獨立出去。布列塔尼公國之獨立,在於康斯坦斯與傑弗里的唯一子嗣亞瑟之死,因而使繼承權轉移到康斯坦斯與新丈夫索阿斯的居伊(Guy of Thouars)的女兒艾莉斯(Alice)身上(因繼承權在康斯坦斯身上,故只有其子女才有繼承權;亞瑟有個姐姐埃莉諾,但正被約翰囚禁,法國國王怕約翰以埃莉諾之名統治布列塔尼,就搶先立了艾莉斯),並在之後將統治權轉移給了德勒家族(House of Dreux)手上。此德勒家族系卡佩家族法王路易六世的後代,封德勒伯爵,為法王近親。再次獨立後的布列塔尼公國,一直是各國爭取的對象,特別是在當時英、法正在進行百年戰爭,布列塔尼公國的意向,就更行重要。14世紀時,布列塔尼公國面臨到一次公室內部的危機,事件起因於亞瑟二世(Arthur II)兩次婚姻所生諸子的彼此敵視。在亞瑟二世死後,他與前妻所生之子約翰三世(John III)於1312年,繼承了公爵寶座,但約翰三世極度憎惡其異母弟約翰四世(John IV),因此他極力排除這個弟弟的繼承權,然而這個努力卻很難成功。一則因為自己無嗣,而其兩個同母兄弟又都已經死亡,並沒有留下兒子,這便使他很難不將公爵寶座傳予約翰四世;二則在約翰四世背後,有著英格蘭貴族的支持,於是約翰三世決定選擇了他同母兄弟的女婿布盧瓦的查理(Charles of Blois),而查理是法蘭西國王菲利普六世的外甥,同時也王國中有力貴族(布盧瓦伯爵居伊一世)的兒子。這個選擇在他身後,就無可避免地演變為一場具有國際背景的內戰。戰爭從約翰三世死後便開始了,這場戰爭延續了23年,最後才由英格蘭支持的約翰五世(John V,約翰四世之子)繼位為公爵,平息了這場內戰。編輯本段並入法國布列塔尼公位繼承戰爭之後,布列塔尼公國又獨立了100多年,到了15世紀中葉,布列塔尼公國的繼承問題再度浮現,公爵弗朗索瓦二世(Francis II)只有一個獨生女安妮(Anne),於是,可以預見的是,安妮的婚姻將決定布列塔尼公國的未來。因此,年紀輕輕的安妮來自各國的求婚者眾,如:英格蘭的威爾士親王愛德華(後來成為英格蘭國王然後被叔叔弄死的倒霉鬼愛德華五世)、哈布斯堡家族的馬克西米連、奧倫治親王約翰等。對於法蘭西國王查理八世而言,這些人的求婚舉動,其實都含有威脅其王國統一的目的在(特別是法蘭西王室瓦盧瓦家族,正和哈布斯堡家族在競爭歐陸的霸權),因此他極度不願見到布列塔尼從法蘭西的掌控下脫離出去,特別是此時的布列塔尼宮廷,幾乎可以說是反法蘭西的大本營,這就不得不使查理八世深感不安。於是,查理八世為阻止布列塔尼從法蘭西獨立出去,於是在1488年入侵布列塔尼,並迫使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二世與他簽訂《薩布勒條約》,在條約中規定安妮的婚姻必須經由法蘭西國王的同意。然而,1490年安妮繼承公爵之後,布列塔尼公國的貴族決定不顧條約規定,讓安妮與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連結婚。完婚後(雖說完婚,但身為新郎的馬克西米連卻沒有親到婚禮,而是派遣代理人代行婚禮),查理八世迅速出兵布列塔尼,並決定奪婚,以將布列塔尼永久合並到法蘭西之中。這次的戰爭,使布列塔尼與法蘭西簽署了《拉瓦爾條約》,明確地規定安妮必須嫁給法蘭西國王,但法蘭西國王也必須保障布列塔尼的自治。《拉瓦爾條約》雖然決定了布列塔尼成為法蘭西王國的一部份,卻也造就了安妮的悲劇命運。1492年,年滿15歲的安妮便被迫嫁給了法蘭西國王查理八世。但是,成為法蘭西王後的6年後,查理八世便死亡了。由於,安妮與查理八世並無存活的子女,因此布列塔尼公國又再度有機會從法蘭西國王的手上溜走,而這也意味著安妮的婚姻,將再度成為各外國勢力爭逐的焦點,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於是繼承法蘭西國王的路易十二(Louis XII,他是查理八世的堂叔)便解除了自己的婚姻,強娶了寡婦安妮,以確保法蘭西王國能永遠保有布列塔尼公國。這次的婚姻,安妮與路易十二仍舊沒有兒子,但有兩位女兒,其中,他們存活的長女克洛德(Claude of France)因據有布列塔尼的繼承權,所以她的婚姻也一如其母一樣,對布列塔尼與法蘭西的未來有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在1504年,路易十二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簽訂的《布盧瓦條約》中,馬克西米連雖同意將米蘭公國讓給路易十二,但卻要求在路易死後無嗣時,米蘭與勃艮第將要歸馬克西米連之子查理(以後的查理五世)所有,同時,查理將迎娶克洛德為妻。這樣的條件,除了將使法蘭西國王喪失對米蘭公國與勃艮第公國的掌控外,查理與克洛德的婚姻也將再度使布列塔尼,脫離法蘭西王國。因此,法蘭西貴族群起反對,並在三級會議中要求將克洛德嫁給昂古萊姆伯爵弗朗索瓦(Francis)。這位伯爵也就是日後的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他是路易十二的侄子(他也是克洛德的堂兄),因在男系中與路易十二親緣最近,因此下任的法蘭西國王也定然是他,於是路易十二決定毀棄與馬克西米連的條約。日後,克洛德與弗朗索瓦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順利繼承王位,這才將布列塔尼公國永久合並到法蘭西國王的統治之下。
⑹ 非洲的位置和輪廓特點及其地理意義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回慣上以蘇伊士答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度24分,北緯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度02分,南緯34度51分),西至維德角(西經17度33分、北緯34度45分),北部至吉蘭角(東經9 度50分、北緯37度21分)。面積約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南北約長8,000公里,東西約長7,403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⑺ 歐洲地理位置的特點
歐洲位於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大半島。歐洲的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內,它是世界上有人定居的各洲中距離赤道最遠的一洲。它沒有熱帶。
歐洲四個極點的位置分別是:東為北烏拉爾(東經66°10』);最西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羅卡角(西經9°31』);最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諾爾辰角(北緯71°8』);最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馬羅基角(北緯36°)。
從海陸位置看,歐洲面對大西洋,背靠亞洲腹地,處於大陸西岸的位置。中緯度的大陸西岸,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終年吹拂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
水平輪廓破碎是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顯著特點。總面積的13以上屬於半島和島嶼,其中半島面積又佔全洲面積的27%,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獨一無二的。
(7)布列塔尼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歐洲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是世界面積排行第六的大洲,面積為1017萬平方公里。
歐洲絕大部分地區氣候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徵。大部分位於溫帶,是世界上海洋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由於平原遼闊,從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能深入內陸,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使整個西歐沿海地區非常濕潤,歐洲大陸從西向東由海洋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
歐洲位於中高緯度地區,西邊是海。海岸線受海水作用的影響而形成鋸齒狀,而海洋是控制氣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響,歐洲氣候溫和、降雨豐富,相對濕度高並且多雲,這一現象包括阿爾卑斯山北方的內陸地區。
⑻ 法國-國家地理詳解
首都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盧浮宮博物館和巴黎聖母院譽滿全球,香榭麗舍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其地上與地下交通四通八達、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巴黎的標志建築——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恬靜的塞納河畔。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面積為55.1602萬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島)。法國三面鄰海,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塞納河夜景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人口: 截至2008年1月1日,法國人口估計為6380萬,其中本土人口6190萬,海外人口190萬。邊境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拉芒人等。通用法語。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
麻煩採納,謝謝!
⑼ 從海路位置的角度描述法國的地理位置
法國是歐洲和世界上少有的三面臨海國家,被英吉利海峽、北海、大西洋和地中海多面環
抱著(見地圖)。除了本土五千五百公里的海岸線,海外省和海外領土還有一千五百公里
的海岸線。這種地理形勢,天然地就使法國賦有一種不可推卸的海洋使命。法國漫長的海
岸線,悠久的濱海文明,為法蘭西民族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法國的沿海地區是
人民繁衍子孫、積累財富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地方。
西北部的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海水不深,海面狹長,是過去英法兩國長期海上爭戰的舞台
。現在,變成了世界上交通最繁忙的海洋。它把大西洋和歐洲西北部的大城市和工業化地
區連成一片,其中包括巴黎盆地、弗朗德勒地區、倫敦盆地、荷蘭、德國北部和全部斯堪
地納維亞國家 …英吉利海峽和北海的海岸,是開向這些高度發達地區的窗戶,同時也以
保持古老海岸傳統和靠近巴黎而令人矚目。位於魯昂和勒阿弗爾港之間的塞納河口,是進
行多種對外貿易得天獨厚的軸心地區。
西部的大西洋海岸,經常被人們稱為「大西洋弧」,相比較而言,離國際主要海路較遠,穿
過比斯開灣, 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也遠離西歐人口集中的大都會。盧瓦爾河和吉龍德河
兩大入海口,自然就成了身價百倍的地區。這兩條河,一條流經布列塔尼和盧瓦爾河谷地
區,入海處的南特港聞名遐邇,另一條河流經阿基坦地區,波爾多市臨近其入海口。位於
中央地帶的普瓦提埃和夏朗德海岸,以及南部的朗德省和巴斯克省海岸,也同樣保持著高
度的沿海或海洋傳統。
東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在馬賽和尼斯這類具有悠久歷史的港口城市周圍,是最古老的文明
搖籃。地中海沿岸,夏季乾燥而陽光明媚,其它季節溫暖如春,這種宜人的氣候吸引了八
方來客。此外,法國的地中海,位於西歐南北交通大動脈的入海口:羅納河谷與索恩河谷
連成一片,北部有萊茵河谷和摩澤爾河谷。馬賽港的戰略地位人人皆知,它離羅納河三角
洲只有一箭之遙。
⑽ 布列塔尼大區北部科特阿莫爾省是什麼氣候
這里位於布列塔尼半島,在地理氣候分布上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潤,年降雨回量偏高,月降雨量比答較平均。
夏冬氣候溫和多雨,夏季月均溫超過30℃的時間較短,同時冬季因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月均溫大約是-5℃~0℃。
總體來看,可以說是比較溫和怡人的氣候,只是過於濕潤,因此適合開辟草場,畜牧業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