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水利地理信息系統下載

水利地理信息系統下載

發布時間: 2021-02-21 02:55:34

地理信息系統

實力可以
教學設施完備
180位優秀教師
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工作中有實踐經驗且年齡在45周歲以下人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1.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工作滿2年;

2.相當於本科同等學力人員,工作滿3年;

3.參加自學考試者需通過8門主幹課。

二、招生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結構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文學及水資源、農業水土工程、岩土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設計及理論、流體機械及工程、應用數學。

三、報名事項:

1.報名時間:3月10日~9月30號。

2.報名地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研究生招生辦;

3.報名時需提供的材料: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報名表1份(附表一);②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人員情況登記表一式2份(附表二,用B5紙,正反兩面填寫);③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④最高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1份。

四、入學時間:

9月份(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五、進修班授課方式及結業:

學員在崗不脫產學習,每半年集中20天授課。按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設置課程計劃,課程要求在2.5~4年內完成,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得少於32學分。完成計劃規定課程並取得規定學分,頒發「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證書。

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條件:

具有同等學力者可申請碩士學位。學校鼓勵學員申請學位,符合下列條件者可向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批准後授予碩士學位或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並頒發學位證書。

1.申請人獲得學士學位後工作滿3年;

2.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計劃並取得規定學分;

3.規定時間內完成論文並通過答辯。

4.通過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外國語水平全國統一考試,部分專業還需通過學科專業綜合水平考試;或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GCT」入學考試和學校組織的專業課綜合測試,達到規定年限和相關要求。

只要努力就可以

❷ 哪裡能免費下載GIS軟體

可以免費下載試用:國產全新技術的GIS軟體.
http://shareware.skycn.com/soft/21855.htm

❸ 地理信息系統導論(第8版)的在線資源如何下載

我當年考試的時候也想下這本書,但是沒有找到電子版。看了陳建飛和陳述彭的《地理信息系統導論》現在也考上啦!如果要的話可以給你,不過這些應該都比較容易找到!

❹ 地理信息系統(GIS)系統漢化版 在哪兒可以下載

GIS是一門技術的名稱,你應該是要GIS軟體的漢化版吧,國內的有MAPGIS SUPERMAP 這是純國產的,國外的 mapinfo arcgis ,漢化版去GIS網站上,gissky gis帝國 3snew 等等 直接網路上面很好找到,

❺ 水利地理信息系統的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GIS技術在水利行業的應用
1.2.1 GIS在防洪減災方面的應用
1.2.2 水資源管理
1.2.3 水環境和水土保持
1.2.4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管理
1.3 GIS技術在水利行業應用的發展趨勢
1.3.1 網路GIS(WebGIS)
1.3.2 組件式GIS(ComGIS)
1.3.3 三維GIS和四維GIS
1.3.4 VR-GIS技術
第二章 洪水災害
2.1 概述
2.2 洪水災害
2.3 中國洪水災害剖析
2.3.1 中國洪澇災害的地域分布規律
2.3.2 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的地區
2.3.3 洪澇早災交替發生
2.3.4 洪水災害的嚴重程度與水利建設的發展水平有密切關系
2.3.5 洪澇災害的時間分布
2.3.6 建國以來中國洪澇災害狀況
2.4 洪水災害的研究現狀
2.5 RS和GIS技術在洪災損失評估中的應用
第三章 洪水災情遙感監測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現代遙感技術的構成及特點
3.3 洪水災害遙感監測理論
3.4 不同遙感資料在洪災監測中的作用
3.4.1 航天遙感數據
3.4.2 航天遙感數據
3.5 遙感信息復合分析研究
3.5.1 多波段遙感信息間的復合
3.5.2 多時相遙感信息的復合
3.5.3 多平台遙感信息的復合
3.5.4 遙感信息與非遙感信息之間的復合
3.5.5 遙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統復合分析
3.6 遙感技術在洪水災情監測中的應用
3.6.1 利用多種圖像資料調查災情
3.6.2 洪水淹沒范圍遙感估算方法
第四章 黃河下遊河勢及洪水遙感監測方法
4.1 概述
4.2 河勢變化監測
4.2.1 灘區生產堤調查
4.2.2 2003年汛期遙感監測河勢變化
4.3 洪水動態監測
4.3.1 監測范圍及目標
4.3.2 監測目標
4.4 技術路線
4.5 2003年汛期遙感監測情況
4.5.1 渭河
4.5.2 伊洛河、沁河
4.5.3 黃河
第五章 黃河陵情遙感監測方法
5.1 監測任務
5.2 黃河凌情概況
5.2.1 寧蒙河段
5.2.2 中遊河段
5.2.3 下遊河段
5.3 遙感監測冰凌的理論基礎
5.3.1 冰雪光譜特徵
5.3.2 衛星遙感數據用於冰雪監測
5.4 監測范圍及內容
5.4.1 監測范圍
5.4.2 監測內容
5.5 技術路線
5.5.1 數據源選擇
5.5.2 技術路線
5.6 冰凌監測
5.7 監測結果評價
5.8 2003-2004年黃河主要河段凌汛監測結果
第六章 黃河第三次調水調沙河勢遙感監測
6.1 前言
6.2 監測范圍、目標與內容
6.2.1 監測范圍
6.2.2 監測目標
6.2.3 監測內容與任務
6.3 遙感監測的工作步驟與流程
6.3.1 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6.3.2 遙感影像數據採集方案編制與數據採集
6.3.3 遙感影像處理與信息提取
6.3.4 河勢分析與成果提交
6.3.5 成果網上發布
6.3.6 野外查勘
6.4 監測成果及意義
6.5 創新點
6.5.1 技術創新點
6.5.2 管理創新
第七章 GIS技術及其在洪水災害損失評估中的應用研究
7.1 引言
7.2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及其組成
7.2.1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
7.2.2 地理信息系統組成
7.3 GIS數據源及數據標准
7.3.1 信息來源
7.3.2 GIS的數據標准
7.4 空間操作分析
7.5 模型分析
7.6 GIS與RS的集成研究
7.7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的建立
7.8 洪水災害評估決策支持系統
第八章 數字高程模型(DEM)及其在洪災評估中的應用
8.1 引言
8.2 數字高程模型原始數據採集
8.3 數字高程模型內插
8.3.1 反距離權插值(IDW)
8.3.2 線性插值
8.3.3 趨勢面插值(Trend Surface Interpolation)
8.3.4 克里金(Kriging)插值
8.4 分形理論及其在地學領域中的應用
8.4.1 分形理論
8.4.2 分形理論在地學領域中的應用
8.5 分形插值
8.6 DEM模型在洪水災害評估中的應用
第九章 洪水模擬和洪災損失計算方法研究
9.1 引言
9.2 二維水流計算數學模型
9.2.1 數學模型
9.2.2 計算方法
9.3 洪水場景模擬
9.4 洪水淹沒范圍的計算
9.5 洪水損失分類
9.6 洪災損失評估模型
9.6.1 洪水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估算方法
9.6.2 洪水災害間接經濟損失估算方法
9.7 GIS和二維水流模擬計算集成的洪災損失評估方法
第十章 洪水災害評估信息系統的研製
10.1 資料庫的建立
10.1.1 資料庫的設計
10.1.2 洪災資料庫概念的設計
10.1.3 洪水災害評估系統的資料庫邏輯設計
10.1.4 軟體簡介
10.2 模型庫系統的建立
10.3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的建立
10.3.1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中圖層的組織方式
10.3.2 系統組成
10.3.3 應用程序介面
10.3.4 系統建立的步驟
10.3.5 圖層(COVERAGE)的設計
10.3.6 圖層的建立
10.3.7 圖件的編輯和修改
10.3.8 建立拓撲關系和要素屬性表
10.3.9 為每個圖層加入描述性數據
10.3.10 將COVERAGE由數字化坐標轉化為真實世界坐標
10.4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流程與功能設計
10.4.1 基本流程
10.4.2 系統功能設計
10.5 系統的總體結構
第十一章 洪水災害評估信息系統的應用
11.1 洪水災害評估信息系統在荊江分滯洪區的應用
11.1.1 荊江分滯洪區概況
11.1.2 二維水流模型計算
11.2 洪水災害的遙感監測分析子系統的應用
第十二章 「數字黃河」工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12.1 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需求分析
12.1.1 通信和計算機網路的建設需求
12.1.2 信息網路安全體系建設需求
12.1.3 數據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設需求
12.1.4 遙感GPS數據採集和處理中心建設需求
12.1.5 地理信息系統建設需求
12.2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框架
12.2.1 「數字黃河工程的總體框架
12.2.2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總體框架
12.2.3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技術體系結構
12.3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專題規劃
12.3.1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專題規劃
12.3.2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在「數字黃河中應用總體規劃
12.3.3 遙感技術應用專題規劃
12.3.4 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專題規劃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GIS技術在水利行業的應用
1.2.1 GIS在防洪減災方面的應用
1.2.2 水資源管理
1.2.3 水環境和水土保持
1.2.4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管理
1.3 GIS技術在水利行業應用的發展趨勢
1.3.1 網路GIS(WebGIS)
1.3.2 組件式GIS(ComGIS)
1.3.3 三維GIS和四維GIS
1.3.4 VR-GIS技術
第二章 洪水災害
2.1 概述
2.2 洪水災害
2.3 中國洪水災害剖析
2.3.1 中國洪澇災害的地域分布規律
2.3.2 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的地區
2.3.3 洪澇早災交替發生
2.3.4 洪水災害的嚴重程度與水利建設的發展水平有密切關系
2.3.5 洪澇災害的時間分布
2.3.6 建國以來中國洪澇災害狀況
2.4 洪水災害的研究現狀
2.5 RS和GIS技術在洪災損失評估中的應用
第三章 洪水災情遙感監測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現代遙感技術的構成及特點
3.3 洪水災害遙感監測理論
3.4 不同遙感資料在洪災監測中的作用
3.4.1 航天遙感數據
3.4.2 航天遙感數據
3.5 遙感信息復合分析研究
3.5.1 多波段遙感信息間的復合
3.5.2 多時相遙感信息的復合
3.5.3 多平台遙感信息的復合
3.5.4 遙感信息與非遙感信息之間的復合
3.5.5 遙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統復合分析
3.6 遙感技術在洪水災情監測中的應用
3.6.1 利用多種圖像資料調查災情
3.6.2 洪水淹沒范圍遙感估算方法
第四章 黃河下遊河勢及洪水遙感監測方法
4.1 概述
4.2 河勢變化監測
4.2.1 灘區生產堤調查
4.2.2 2003年汛期遙感監測河勢變化
4.3 洪水動態監測
4.3.1 監測范圍及目標
4.3.2 監測目標
4.4 技術路線
4.5 2003年汛期遙感監測情況
4.5.1 渭河
4.5.2 伊洛河、沁河
4.5.3 黃河
第五章 黃河陵情遙感監測方法
5.1 監測任務
5.2 黃河凌情概況
5.2.1 寧蒙河段
5.2.2 中遊河段
5.2.3 下遊河段
5.3 遙感監測冰凌的理論基礎
5.3.1 冰雪光譜特徵
5.3.2 衛星遙感數據用於冰雪監測
5.4 監測范圍及內容
5.4.1 監測范圍
5.4.2 監測內容
5.5 技術路線
5.5.1 數據源選擇
5.5.2 技術路線
5.6 冰凌監測
5.7 監測結果評價
5.8 2003-2004年黃河主要河段凌汛監測結果
第六章 黃河第三次調水調沙河勢遙感監測
6.1 前言
6.2 監測范圍、目標與內容
6.2.1 監測范圍
6.2.2 監測目標
6.2.3 監測內容與任務
6.3 遙感監測的工作步驟與流程
6.3.1 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6.3.2 遙感影像數據採集方案編制與數據採集
6.3.3 遙感影像處理與信息提取
6.3.4 河勢分析與成果提交
6.3.5 成果網上發布
6.3.6 野外查勘
6.4 監測成果及意義
6.5 創新點
6.5.1 技術創新點
6.5.2 管理創新
第七章 GIS技術及其在洪水災害損失評估中的應用研究
7.1 引言
7.2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及其組成
7.2.1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
7.2.2 地理信息系統組成
7.3 GIS數據源及數據標准
7.3.1 信息來源
7.3.2 GIS的數據標准
7.4 空間操作分析
7.5 模型分析
7.6 GIS與RS的集成研究
7.7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的建立
7.8 洪水災害評估決策支持系統
第八章 數字高程模型(DEM)及其在洪災評估中的應用
8.1 引言
8.2 數字高程模型原始數據採集
8.3 數字高程模型內插
8.3.1 反距離權插值(IDW)
8.3.2 線性插值
8.3.3 趨勢面插值(Trend Surface Interpolation)
8.3.4 克里金(Kriging)插值
8.4 分形理論及其在地學領域中的應用
8.4.1 分形理論
8.4.2 分形理論在地學領域中的應用
8.5 分形插值
8.6 DEM模型在洪水災害評估中的應用
第九章 洪水模擬和洪災損失計算方法研究
9.1 引言
9.2 二維水流計算數學模型
9.2.1 數學模型
9.2.2 計算方法
9.3 洪水場景模擬
9.4 洪水淹沒范圍的計算
9.5 洪水損失分類
9.6 洪災損失評估模型
9.6.1 洪水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估算方法
9.6.2 洪水災害間接經濟損失估算方法
9.7 GIS和二維水流模擬計算集成的洪災損失評估方法
第十章 洪水災害評估信息系統的研製
10.1 資料庫的建立
10.1.1 資料庫的設計
10.1.2 洪災資料庫概念的設計
10.1.3 洪水災害評估系統的資料庫邏輯設計
10.1.4 軟體簡介
10.2 模型庫系統的建立
10.3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的建立
10.3.1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中圖層的組織方式
10.3.2 系統組成
10.3.3 應用程序介面
10.3.4 系統建立的步驟
10.3.5 圖層(COVERAGE)的設計
10.3.6 圖層的建立
10.3.7 圖件的編輯和修改
10.3.8 建立拓撲關系和要素屬性表
10.3.9 為每個圖層加入描述性數據
10.3.10 將COVERAGE由數字化坐標轉化為真實世界坐標
10.4 洪水災害損失評估系統流程與功能設計
10.4.1 基本流程
10.4.2 系統功能設計
10.5 系統的總體結構
第十一章 洪水災害評估信息系統的應用
11.1 洪水災害評估信息系統在荊江分滯洪區的應用
11.1.1 荊江分滯洪區概況
11.1.2 二維水流模型計算
11.2 洪水災害的遙感監測分析子系統的應用
第十二章 「數字黃河」工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12.1 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需求分析
12.1.1 通信和計算機網路的建設需求
12.1.2 信息網路安全體系建設需求
12.1.3 數據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設需求
12.1.4 遙感GPS數據採集和處理中心建設需求
12.1.5 地理信息系統建設需求
12.2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框架
12.2.1 「數字黃河工程的總體框架
12.2.2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總體框架
12.2.3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技術體系結構
12.3 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專題規劃
12.3.1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專題規劃
12.3.2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在「數字黃河中應用總體規劃
12.3.3 遙感技術應用專題規劃
12.3.4 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專題規劃
參考文獻

❻ 怎麼下載《地理信息系統演算法基礎 》

這是一本好書,剛下載下來開始看的

❼ 地理信息系統 誰有envi 4.3或4.4 可供下載謝謝了.

envi4.5
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這是迅雷上的
可以安裝
license我這有
你留一版個權mail我給你

❽ 誰知道從哪可以免費下載《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黃杏元、馬勁松、湯勤 編著,要全 。。。 謝謝大家了!

❾ 三維GIS軟體下載

地理信息系統
GIS是由硬體、軟體和方法組成的地理信息系統,能支持地理空間內數據的獲取、容管理、操作、分析、模型化和顯示,以解決復雜的規劃和管理問題。

GIS的應用領域很廣,比
如:(1)自然資源的清查與管理。(2)區域和城市規劃與管理。(3)環境監測。(4)車輛運行與道路選擇。

❿ 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地理信息系統

(一)開發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統的意義

塔里木盆地總面積約87×104km2,其中平原與沙漠區面積約為52×104km2,盆地總面積約相當於全國陸地面積的9%。為研究盆地地下水資源,前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提交了大量的勘探與研究報告,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其中包含大量的各類圖件。前人資料涉及時期長,在已有成果圖件中,使用的地圖投影也不盡一致,這給後來的應用帶來不便。按傳統的工作方法,為查閱使用地圖資料,需要將各類有關的地圖轉化為統一的投影方式,這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資料利用效率低,信息沉澱嚴重。

在實際水資源規劃工作中,水利工作者需要經常回答諸如「如果在A地建立一地下水水源地,對周圍地下水環境影響有多大?若開采量增加50%,地下水資源是否超采?」……。看起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實際中往往需要去查閱大量的各種資料與圖件,然後再對問題進行簡化,分析計算、驗證、校對……,這一過程非常復雜,需要時間周期長,勞動強度也大。

地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兩大部分:資料庫(包括地理資料庫與非地理資料庫)與資料庫管理系統,其中資料庫又可進一步分為:圖形化的地理信息和非圖形化的一般信息。建立地下水資源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快速查詢各種資料,解決資料沉澱,減低重復性工作,也可以方便地解決不同投影之間的轉換,進行計算機自動繪制專業地圖等。對於模式化而又勞動強度大的圖面分析工作,可以建立專用計算機模擬分析模型,將模型嵌入到地理信息管理系統中,以解決各種規劃中常見的一些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勞動強度,同時也可以縮短設計規劃周期。

雖然國內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僅有數年的時間,但在新疆不同的領域已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而對於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資源來說,這種現代化的管理工作還沒有開展。為配合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資源的研究工作,建立盆地地下水資源地理信息系統是非常必要的。此系統的建立,將為以後的研究帶來極大的方便。

(二)系統應用環境

「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地理信息系統」,按方便程度及對資料庫的管理操作能力來說,屬於小型桌面地理信息系統。所需要的計算機環境如下:

1.硬體環境

(1)計算機CPU,奔騰586或更高

(2)時鍾頻率,≥200MHz

(3)計算機內存,≥64M

(4)硬碟容量,≥4.3G×2

(5)顯示屏,≥17英寸

2.軟體環境

Windows95或Windows NT32

(三)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統的結構

塔里木地下水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簡稱TGW-GIS),主要包括:資料庫子系統,地理資料庫子系統,水資源分析應用子系統三個部分(圖10-1)。

圖10-1TWG-GIS系統結構示意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