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的地理環境
Ⅰ 大理的地理位置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地跨東經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
轄大理市和祥雲、彌渡、賓川、永平、雲龍、洱源、鶴慶、劍川8個縣以及漾濞、巍山、南澗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是中國西南邊疆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
地處低緯高原,四季溫差不大,干濕季分明,以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境內以蝴蝶泉、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
(1)雲南大理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一、地形
大理州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
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麗江地區蘭坪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
境內以老君山-點蒼山-哀牢山一線的大斷裂為界,構成兩大部分。東部屬揚子准地台區,西部屬藏滇地槽褶皺區(又稱三江區)。其東部揚子准地台區,西以洱海-紅河深(大)斷裂為界,往東延入楚雄州境,為揚子准地台西緣的一部分。
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皺區,是州境內西部及南部廣大地區,東以洱海一紅河深(大)斷裂為界,西至怒江、瀾滄江河谷,呈南北縱貫州境,點蒼山上還有蒼山十九峰。
二、水文
州內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1871.49平方公里。佔大理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為線形盆地,呈帶狀分布,從西向東排列為6個帶。
第四紀山嶽冰川遺址分布於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區,大理點蒼山是中國最後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布大理州。州境內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
Ⅱ 大理的地理環境
大理市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年均氣溫l4. 9℃,年日照時數2227. 5小時,年版降雨量權為1051.1毫米,年均元霜期228天,同時還以風高著稱,故有「風城」之稱。
大理市地處低緯高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溫」,四季溫差不大。全州由於地形地貌復雜,海拔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氣溫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立體氣候明顯。
Ⅲ 大理自然環境如何
大理有「風花雪月」的美稱,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海拔2090米,版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權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自治州首府駐大理市下關,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總面積達29459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3.7%,壩區面積佔16.3%。東西最大橫距達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縱距達270多公里。
較接近北回歸線,太陽輻射角度較大且變化輻度小,年均氣溫在12.2--18.9℃,年極端氣溫最高30.4℃,最低-7.8℃。有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溫」,四季溫差不大。
Ⅳ 雲南的地理環境
雲南省氣候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等7個溫度帶氣候類型。 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
雲南緯度和海拔相關。從緯度看,其位置只相當於從雷州半島到閩、贛、湘、黔一帶的地理緯度,但由於地勢北高南低,南北之間高差懸殊達6663.6m,大大加劇了全省范圍內因緯度因素而造成的溫差。這種高緯度與高海拔相結合、低緯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緯度增加與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狀況。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溫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遞增,平均溫度在5~24℃左右,南北氣溫相差達19℃左右。
由於受地形的影響和天氣系統的不同,全省氣溫緯向分布規律中常會出現特殊的情況,出現了「北邊炎熱南邊涼」的現象。特別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內多山,河床受侵蝕不斷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頂,都存在著因高度上升而產生的氣候類型差異,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溫度即降低0.6℃左右。
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由於地處低緯高原,空氣乾燥而比較稀薄,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除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一天的溫度變化是早涼,午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區可達1600mm以上。但由於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制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冬季位於「昆明准靜止鋒」的西側,受單一暖氣團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潮濕悶熱,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個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只佔全年的10~20%。雲南無霜期長。南部邊境全年無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臨滄、德宏等地無霜期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約250天;較寒冷的昭通和迪慶達210~220天。雲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為90~150千卡。 滇池位於昆明市區南部,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湖泊、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積311.388k㎡,流域面積2920k㎡,平均水深5.12m,最深處為11.3m,蓄水量為15.931億m3。海拔1887m,湖岸線長約200km。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於大理市區北部,湖泊面積252.91k㎡,流域面積2565k㎡,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億m3,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m3。
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於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交界處。湖面海拔1722.5m,面積216.6k㎡,流域面積674.69k㎡,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
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位於永勝縣西南部,流域面積318.3k㎡,湖泊面積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億m3,湖岸線長45.1km。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8k㎡,其中雲南境內30.3k㎡。
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
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
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
異龍湖位於石屏縣東南部,湖泊面積92k㎡,流域面積360.4k㎡,平均水深約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億。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縣的5個鄉鎮。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水系:雲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條,其中較大的有180條,多為入海河流的上游。 相對平緩的山區只佔總面積10%,大面積土地高低差參,縱橫起伏,一定范圍又有和緩的高原面。 滇西縱谷區,高黎貢山為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上的高山頂部,常有永久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澗」峽谷,與兩側山嶺相對高差達3000餘米,為世界著名峽谷之一。瀾滄江的西當鐵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頂,直線距離約12公里,高差竟然達到4760米,在10餘公里的狹小范圍內,呈現出亞熱帶乾熱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異景觀,自然景色相當於廣東至黑龍江跨過的緯度。
全省分三個梯層,滇西北徳欽、香格里拉縣一帶為第一梯層,滇中高原為第二梯層,南部、東南和西南部為第三梯層,平均每公里遞降6米。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區俗稱「壩子」。
地質博物館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壩子
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雲南全省面積在1k㎡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k㎡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為771.99k㎡。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k㎡)、洱海壩(601k㎡)、昭魯壩(524.76k㎡)、曲沾壩(435.82k㎡)、固東壩(432.79k㎡)、嵩明壩(414.6k㎡)、平遠壩(406.88k㎡)、盈江壩(339.99k㎡)、蒙自壩(217k㎡)。 溫泉
安寧溫泉、騰沖溫泉
溶洞
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九鄉溶洞、彌勒白龍洞、通海里山仙人洞、洱源清源洞
火山
騰沖火山
Ⅳ 請問··大理氣候特點
大理市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年均氣溫14. 9℃,年日照時數2227. 5小時,年降雨量為1051.1毫米。大理專市地處低緯高屬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溫」,四季溫差不大。
氣溫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立體氣候明顯。
(5)雲南大理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1、地理位置
大理市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南端,地處東經99°58ˊ至100°27ˊ,北緯25°25ˊ至25°58ˊ之間。是一個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市境東西橫距46.3公里,南北縱距59.3公里。大理市總面積181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佔70%、水域面積佔15%、壩區面積佔15%。
2、旅遊景點
經林業部批准,大理建立了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即巍山縣巍寶山、祥雲縣清華洞、彌渡縣東山、南澗縣靈寶山、永平寶台山。
全州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蒼山洱海)、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雲龍縣天池、賓川縣雞足山、永平縣金光寺)、州級自然保護區14個。蒼山現已查明的高等植物種類就有182科、927屬,約3000種。
Ⅵ 大理的地理位置
大理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市境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內,南靠普洱市、臨容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距昆明市338公里,東西最大橫距達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縱距達270多公里
Ⅶ 雲南大理的氣候怎樣
大理州地處低緯高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了低緯高原季內風氣候特點容:四季溫差小。較接近北回歸線,太陽輻射角度較大且變化幅度小,形成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溫」,四季溫差不大;熱帶季風氣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干夏雨,赤道低氣壓移來時(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雨量僅佔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風移來時(夏半年5~10月)為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85~95%;垂直差異顯著。
大理州由於地形地貌復雜,海拔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氣溫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立體氣候明顯;氣象災害多。由於季風環流的不穩定性和不同天氣系統的影響,大理州氣象災害較多。常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低溫、洪澇、霜凍、冰雹、大風等。
Ⅷ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理環境
大理州地處雲抄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麗江地區蘭坪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
境內以老君山-點蒼山-哀牢山一線的大斷裂為界,構成兩大部分。東部屬揚子准地台區,西部屬藏滇地槽褶皺區(又稱三江區)。其東部揚子准地台區,西以洱海-紅河深(大)斷裂為界,往東延入楚雄州境,為揚子准地台西緣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皺區,是州境內西部及南部廣大地區,東以洱海一紅河深(大)斷裂為界,西至怒江、瀾滄江河谷,呈南北縱貫州境,點蒼山上還有蒼山十九峰。
Ⅸ 大理氣候特點
大理一年四季的氣候情況大概是這樣的:
大理四季如春,溫度在10度至25度之間,基本上不分春夏秋冬四季,而主要分為旱季和雨季。
每年5月底至11月底為雨季,12月初至第二年5月初為旱季。
大理市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
海拔2090米,大理地處低緯高原,形成了獨特的高原地方性氣候,四季溫差不大,干濕季分明,以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
冬暖如夏,空氣清新,風花雪月,四季如春。
這里年平均氣溫15.1℃,最冷月(1月)8.7℃,最熱月(7月)20.1℃,素有「東方瑞士」之稱,國際最佳療養溫度18.7-20.6℃。
(9)雲南大理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
前221年, 秦朝開始經營西南,在西南地區建立行政機構,自此開始中央王朝對大理的統治。
大理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居住著漢、白、彝、回、傈僳、藏、納西等26個民族,白族人口居多,是一個以白族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緬、滇藏公路交匯地。
大理山川秀麗,氣候宜人,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構成了大理「四絕」,素有「東方瑞士」之稱。洱海最南端的上關,曾經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奼紫嫣紅。最北端的下關是蒼洱之間主要的風源,現在是大理市中心所在地。位於洱海中部的大理古城,曾是南詔古國的都城,白族文化的發源地。
參考資料:大理白族自治州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