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的載負功能

地理信息的載負功能

發布時間: 2021-02-21 00:22:55

① 關於地圖的知識有哪些

語信息

中國地圖
[1]詞目:地圖 英語:Map 拼音:dì tú 基本解釋 按一定比例運用符號、顏色、文字注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經濟狀況的圖。 詳細解釋 1. 指地理位置、形勢。 《管子·七法》:「故兵也者,審於地圖,謀十官,」 尹知章 註:「地圖,謂敵國險易之形,軍之部置,」 唐 楊衡 《送人流雷州》詩:「地圖經 大庾 ,水驛過 長沙 。」 明 許承欽 《雁門關》詩:「 秦 月秋鳴鏑, 並 人夜控弦。地圖經百戰,山勢鎖三邊。」 2. 古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勢的圖今稱說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現象分布情況的圖,上面標著符號和文字,一般都著上顏色。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 鄭玄 註:「說地圖九州形勢山川所宜。」《戰國策·趙策二》:「臣竊以天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 秦 。」《史記·刺客列傳》:「誠得 樊將軍 首與 燕督亢 之地圖,奉獻 秦王 , 秦王 必說見臣。」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上命取地圖視之。」 陸定一 《老山界》:「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 瑤 山,地圖上叫 越城嶺 ,土名叫 老山界 。」按,地圖之學,我國自古重之。《史記》、《漢書》明言輿地圖者甚多; 晉 裴秀 自製《禹貢地域圖》十八篇;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以當時四十七節鎮為標准,每鎮篇首皆有圖,但俱佚不存。現存最古的地圖有1974年 長沙 馬王堆 三號 漢 墓出土的帛繪地圖二幅,其次為現存 西安 碑林之 劉豫 阜昌 七年刻石的《華夷圖》與《禹跡圖》。 3.一些電子游戲的不同場景也被稱為地圖。
這是一個穿越火線地圖
編輯本段基本特徵
數學法則、地圖概括、符號系統(地圖符號)、地理信息載體 1.地圖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法則 地圖是繪制在平面上的,必須准確地反映它與客觀實體在位置、屬性等要素之間的關系。 2.地圖必須經過科學概括 縮小了的地圖不可能容納地面所有的現象。 3.地圖具有完整的符號系統 地圖表現的客體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數量極其龐大的,包括自然與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過完整的符號系統,才能准確的表達這種現象。 4.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 地圖容納和儲存了數量巨大的信息,而作為信息的載體,可以是傳統概念上的紙質地圖、實體模型、可以是各種可視化屏幕影像、聲像地圖,也可以是觸覺地圖。 飾和注記的平面圖。編輯本段地圖方向
目前,全世界的地方的方向都是統一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但是,古代世界各地的地圖是不一樣的。
歐美地圖:上東到上南到上北
在歐洲中世紀的若干世紀里,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耶路撒冷成為地圖圓盤的朝向,東方被要求放在上方,仰望著伊甸園。在大航海的時代,義大利的一位僧侶法·莫拉於1459年出版了一張圓形地圖,第一次正確顯示出印度洋和大西洋在非洲南端是相通的。但是,這張地圖將南方設置在頂部,據說是受到了早先伊斯蘭地圖的影響。實際上,澳大利亞人也使用過南方在上的地圖。
中國:從上南到上北
中國上古時期地圖多以南為上,與古代的方位觀有關。我國古代在各個方位中,以南為尊,如古代祭天的地方就位於城市南郊。這一觀念反映在地圖上,便是把南方置於圖的上方。 到了中國封建時期,南宋以前,北方政治經濟發展相對發達南方還屬於蠻夷之地,皇帝定都幾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為尊的說法。那麼北上南下的說法就很自然了。皇帝的坐位的方向一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南面朝臣的成語你也應該聽過吧!北為皇帝,高高在上;南為臣子,俯首在下。另外,我們中國人生活在北半球,但古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的意識里,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國的「中」就是這樣來的。他們白天看到的太陽無論東升西落,它始終都是在我們的南方,晚上夜觀星象,抬頭正對著象徵帝王的北斗七星,這樣,「上北下南」也符和一般百姓的生活習慣。宋代保存下來的一些石刻地圖珍品《華夷圖》《平江圖》《地理圖》《長安城圖》《禹跡圖》《九域守令圖》等,它們多是以北為正方位的。編輯本段基本要素
附基本要素: 比例尺,圖例,指向標。 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和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圖例:地圖的語言,包括各種符號和他們的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字。 指向標,指示地圖上的方向。編輯本段構成要素
圖形要素
是地圖根據制圖的要求所表達的內容。包括注記。地學基礎
數學要素
用來確定地學要素的空間相關位置,起著地圖內容「骨架」的要素。
輔助要素
說明地圖編制狀況及為方便地圖應用所必須提供的內容。
補充說明
以地圖、統計圖表、剖面圖、照片、文字等形式,對主題圖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補充。可根據需要配置在主要圖面的適當位置。編輯本段地圖功能
1.認識功能
作為表達空間現象一種主要的圖形形式,它的認知功能表現在許多方面: (1)可以組成整體、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確立地理信息明確的空間位置。 (2)獲得物體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徵。 (3)建立地物與地物或現象與現象間的空間關系。 (4)易於建立正確的空間圖像。
2.模擬功能
概念模型是對實體的一種概括與抽象,它又可分為形象模型與符號模型。 形象模型是運用思維能力對客觀存在進行的簡化與概括; 符號模型是運用符號和圖形對客觀存在進行簡化和抽象的過程。 地圖是一種形象-符號模型。 作為一種時空模型,地圖在科學預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氣象預報、災害性要素的變遷及過程預測。
3.信息的載負和傳遞功能
(1)載負功能 地圖信息: 直接信息是地圖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網、居民點等用圖形符號直接表示 間接信息是經過分析解譯而獲得有關現象或物體規律的信息 (2)傳遞功能 地圖也是空間信息十分良好的傳遞工具,地圖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具有可傳遞性。 地圖傳遞信息時,在傳輸方式上具有層次性,是平行的,甚至是空間形式的,它比線性傳遞方式具有更寬的傳輸通道以及更高的傳輸效率。編輯本段基本簡史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
日照市地圖
線等。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如圖01-01) 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留存至今的古地圖還有公元前1500年繪制的《尼普爾城邑圖》,它存於由美國賓州大學於19世紀末在尼普爾遺址(今伊拉克的尼法爾)發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圖01-02)。圖的中心是用蘇 美爾文標注的尼普爾城的名稱,西南部有幼發拉底河,西北為嫩比爾杜渠,城中渠將尼普爾 分成東西兩半,三面都有城牆,東面由於泥板缺損不可知。城牆上都繪有城門並有名稱注記 ,城牆外北面和南面均有護城壕溝並有名稱標注,西面有幼發拉底河作為屏障。城中繪有神 廟、公園,但對居住區沒有表示。該圖比例尺大約為1∶12萬。 留存有實物的還有古埃及人於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蘆葦上繪制的金礦山圖。 希臘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制地圖的人。 我國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 》。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我國圖書之起源。傳世文獻《周 禮》中有17處關於圖的記載,圖又與周官中14種官職相關聯,如「天官冢宰·司書」「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圖」;「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 安 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地官司徒·土訓」「掌通地圖,以 詔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夏官司馬·司險 」 「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夏官司馬·職方氏」「掌天下 之 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
中國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四夷八蠻、七閩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 谷六畜之數要」。1954年6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江蘇丹徒縣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銅器「 宜侯矢?」底內刻鑄的120字銘文有兩處談到地圖,即「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 」。該 文記載周康王根據這兩幅地圖到了宜地,舉行納土封侯的冊命儀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立(位)於宜,內(納)土,南鄉(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於宜。』」據考證,該圖成於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這些記載足以說明 ,我國西周時期已有土地圖、軍事圖、政區圖等多種地圖,並在戰爭、行管、交通、稅 賦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應用。這些地圖顯然已經脫離了原始地圖的階段,具有了確切的科學概 念。只可惜我國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些地圖實物,有待地下考古的發現。 中國西晉裴秀(公元223--271年)編制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並總結了「制圖六體」。唐賈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編制的《海內華夷圖》傳世500年。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編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縣圖》二十幅,是當時最佳全國地圖。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繪制了長寬各7尺的全國地圖《輿地圖》二卷。編輯本段類型區分
(1)按其區域范圍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
古代地圖
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2)按其專題學科分為: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3)按其具體應用分為: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4)按其使用形式分為: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等。 (5)按其表現形式分為: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6)按其印刷開本分為:16開、8開、4開,對開,全張、兩全張、三全張、四全張,九全張。 (7)按地圖分類:地圖集,電子地圖,三維地圖,衛星地圖,影像地圖等。 按照地圖的內容,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地形圖和專題地圖三種。普通地理圖(General Map)是以同等詳細程度來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出制圖區域的地理特徵,包括水系、地形、土質、植被、居民地、交通網、境界線以及主要的社會經濟要素等。它和地形圖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地圖投影、分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表示的內容比同比例尺地形圖概括,幾何精度較地形圖低。地形圖(Topographic Map)是指國家幾種基本比例尺(1:5千,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的全要素地圖。它是按照統一的規范和符號系統測(或編)制的,全面而詳盡地表示各種地理事物,有較高的幾何精度,能滿足多方面用圖的需要,是國家各項建設的基礎資料,也是編制其它地圖的原始資料。專題地圖(Thematic Map)是著重表示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分布,或強調表示這些現象的某一方面特徵的地圖。專題地圖的主題多種多樣,服務對象也很廣泛。可進一步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8)按地圖的視覺化狀況分類 實地圖是空間數據可視化的地圖,包括紙介質和屏幕地圖。它是將地圖信息經過抽象和符號化以後在指定的載體上形成的。 虛地圖指存貯於人腦或電腦中的地圖,前者即為「心象地圖」後者即為「數字地圖」。實地圖和虛地圖可以相互轉換,如屏幕地圖與存貯在磁帶上的數字地圖。 (9)按地圖的瞬時狀態分類 可有靜態地圖和動態地圖。靜態地圖它所表示的內容都是被固化的。以靜態地圖來反映動態事物,可以藉助於地圖符號的變化或同一現象、不同時相靜態地圖的對比來實現。動態地圖是連續快速呈現的一組反映隨時間變化的地圖,只能在屏幕上以播放的形式實現。 (10)按地圖維數分類 可有二維地圖(平面地圖)及三維地圖(立體地圖)。在三維地圖基礎上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頭盔,數據手套等工具,形成了一種稱為可進入地圖(虛擬顯示地圖)新品種,使用者能產生親臨其境的感覺。 與地圖相關的自然科學有: [2]地圖學、地理學、測繪學、色彩學、美學、數學、遙感技術、計算機技術。編輯本段表徵形式
比例尺
地圖上某線段的長度與實地相應線段的水平長度之比,稱為地圖的比例尺。其
比例尺
[3]表現形式有數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圖解比例尺。比例尺大於和等於1:10萬的地圖,如1:10萬、1:5萬、1:2.5萬、1:1萬、1:5千等的地圖可稱為大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小於1:10萬並大於1:100萬的地圖,如1:25萬、1:50萬等的地圖可稱為中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小於和等於1:100萬的地圖,如1:100萬、1:250萬、1:600萬、1:2000萬等的地圖可稱為小比例尺地圖。
柵格圖
柵格圖是基於一套行列組成的方格數據模型,使用一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個方格的值代表一個現實的地理要素。 柵格數據適合於做空間分析和圖象數據格式的存儲,不適合做不連續的數據處理。
矢量圖
矢量圖是基於直角坐標系統,用點、線、多邊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數據模型或數據結構。每一個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順序的的x、y坐標描述,這些要素與屬性相結合。編輯本段民間特色地圖

特色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陳周和顧洋的「南京愛情地圖」,在南京還是頭一遭出現。 購物地圖:記錄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大型商廈和特色小店。 房產地圖:方便你尋找心目中理想的房子。 金融地圖:標明大街小巷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所在地。 美食地圖:幫你尋找城市中所有的美食,從五星級大酒店到路邊小攤。 火鍋地圖:只推薦火鍋店,涵蓋所有的火鍋店。 求醫地圖:標注所有的醫院、診所、葯店,並說明每家醫院的特點。 駕車地圖:專門為司機朋友准備,重點標出駕車路線圖。 「 方便」地圖:上海一位的哥的傑作,標明了公廁的位置,據說很受歡迎。編輯本段大地測量與地圖制圖的基本原理
地球是一個自然表面極其復雜與不規則的橢球體,而地圖是在平面上描述各
大地測量
種制圖現象,如何建立地球表面與地圖平面的對應關系?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引入大地體的概念。 大地體是由大地水準麵包圍而成。 大地水準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靜止時的平均水面,並設想此面穿過大陸與島嶼,連續擴展形成處處與鉛垂線成正交的閉合曲面。由於地殼內部物質密度分布不均勻,大地水準面也有高低起伏。雖然此高低起伏已經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規則得多,但仍不能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表示。 為了測量成果的計算和制圖的需要,人們選用一個同大地體相近的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表達的旋轉橢球體來代替,簡稱地球橢球體。它是一個規則的曲面,是測量和制圖的基礎。 地球自然表面點位坐標系的確定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面點在地球橢球體面上的投影位置,採用地理坐標系;二是地面點至大地水準面上的垂直距離,採用高程系。

② 地理信息載體是指什麼

語言是人類傳遞信息的第一載體,是社會交際、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類社內會中最方便容、最復雜、最通用和最重要的信息載體系統。地理信息是關於採集、存儲、管理、分析和表達空間數據的信息,它既是表達、模擬現實空間世界和進行空間數據處理分析的「工具」,也可看作是人們用於解決空間問題的「資源」,同時還是一門關於空間信息處理分析的「科學技術」,它廣泛用於農業、軍事、氣象等領域。

③ 地圖是如何繪制的

地圖有兩種繪制方式:

第一種:將紙質地圖數字化,由作業員用光筆沿著舊圖上的目標逐點采樣,利用Arc/Info等軟體加工成數字地圖,進入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

第二種:將遙感圖像經過剔除大氣因素的影響、幾何糾正、精糾正、圖象增強處理、主成分變換、非監督分類、監督分類、空間過濾等一系列的預處理,運用PCI軟體和Arc/Info等軟體,在屏幕上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製成數字地圖。

古代領兵作戰的將領看的地圖都是把附近的地形大致畫出來,哪裡有山哪裡有河等,但一些很小的道路沒有畫出來。現在繪制地圖都靠衛星,衛星能探出地球上的地貌,即使是一條很小的路也會被發現。再藉助專用軟體,根據自己所知的修改一下,按一定比例縮小,表上地名。


(3)地理信息的載負功能擴展閱讀

地圖的功能:

1、認識功能

作為表達空間現象一種主要的圖形形式,其認知功能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可以組成整體、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確立地理信息明確的空間位置。

獲得物體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徵。

建立地物與地物或現象與現象間的空間關系。

易於建立正確的空間圖像。


2、模擬功能

概念模型是對實體的一種概括與抽象,它又可分為形象模型與符號模型。

形象模型是運用思維能力對客觀存在進行的簡化與概括。

符號模型是運用符號和圖形對客觀存在進行簡化和抽象的過程。

地圖是一種形象-符號模型。

作為一種時空模型,地圖在科學預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氣象預報、災害性要素的變遷及過程預測。


3、載負功能

直接信息是地圖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網、居民點等用圖形符號直接表示。

間接信息是經過分析解譯而獲得有關現象或物體規律的信息。


4、傳遞功能

地圖也是空間信息十分良好的傳遞工具,地圖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具有可傳遞性。

地圖傳遞信息時,在傳輸方式上具有層次性,是平行的,甚至是空間形式的,它比線性傳遞方式具有更寬的傳輸通道以及更高的傳輸效率。

④ 時間數據可以作為描述地理信息的載體么

時間數據准確來說不能作為描述地理信息的載體。一般是將時間與地理信內息數據結合為時空數據進行處理、容分析、應用。
比如說,表示城市建成區的大小的空間數據(地理信息)——矢量圖,你將這個城市2000年到2020年的20幅建成區矢量圖用ArcGIS、PS做成動態圖片,這個動態圖片就是時間數據與地理信息結合起來的時空數據,可以展示一個城市20年的在區域上的發展變化。

⑤ 地圖功能的信息載負

地圖既然具有模擬功能,則必然能貯存空間信息,成為空間信息的載體,無疑亦具有載負信息的功能。這種載負功能是通過應用地圖語言——符號與注記系統,將制圖區域內有 關空間信息貯存於紙或其它介質平面上而實現的。
地圖作為信息的載體,有不同的載負手段,通常是載於紙平面上,但是這僅能讓人們憑直接感受讀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發展到地圖信息可以載於紙帶、磁帶、磁碟、縮微膠卷等介質上,這將有可能使人們從直接感受讀取信息,發展到將來能由計算機讀取信息;若此設想能實現,地圖作為空間信息載體的功能將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
實際上,信息是一個含義相當深刻、使用相當廣泛的概念,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被人們充分理解和掌握。信息代表著某一個抽象的,有待傳遞、交換、貯存和提取的內容,是可以測度的。然而,信息並不能脫離物質和能量而獨立存在,它必須依託於載體,但信息和載體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地圖信息可以看作由直接信息(所謂第一信息)和間接信息(第二信息)兩個部分組成:直接信息是地圖上用圖形符號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在地圖的模擬功能中已經提及),比如道路、河流、居民點等等;而間接信息則是經過分析解釋而獲得有關現象或物體規律的信息,比如,通過對等高線的量測、剖面圖的繪制等獲得與坡度、切割密度、通視程度的數據。在存儲媒質方面,磁介質相比紙介質能貯存數量更為巨大的地理信息。

⑥ 地圖的基本特徵與功能是什麼

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數學法則、地圖概括、符號系統、地理信息載體。
功能:認識功能、模擬功能、信息的載負和傳遞功能

⑦ 影片中地圖的作用和意義百度百科

地圖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可以作為交通運輸、旅遊購物以等活動的參考。

地圖各方面的詳細作用:
認識功能
作為表達空間現象一種主要的圖形形式,它的認知功能表現在許多方面:
1.可以組成整體、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確立地理信息明確的空間位置。
2.獲得物體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徵。
3.建立地物與地物或現象與現象間的空間關系。
4.易於建立正確的空間圖像。
模擬功能
概念模型是對實體的一種概括與抽象,它又可分為形象模型與符號模型。
形象模型是運用思維能力對客觀存在進行的簡化與概括。
符號模型是運用符號和圖形對客觀存在進行簡化和抽象的過程。
地圖是一種形象-符號模型。
作為一種時空模型,地圖在科學預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氣象預報、災害性要素的變遷及過程預測。
信息載負和傳遞
1.載負功能
地圖信息:
直接信息是地圖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網、居民點等用圖形符號直接表示。
間接信息是經過分析解譯而獲得有關現象或物體規律的信息。
2.傳遞功能
地圖也是空間信息十分良好的傳遞工具,地圖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具有可傳遞性。
地圖傳遞信息時,在傳輸方式上具有層次性,是平行的,甚至是空間形式的,它比線性傳遞方式具有更寬的傳輸通道以及更高的傳輸效率

⑧ 地圖的作用

地圖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可以作為交通運輸、旅遊購物以等活動的參考。

地圖各方面的詳細作用:
認識功能
作為表達空間現象一種主要的圖形形式,它的認知功能表現在許多方面:
1.可以組成整體、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確立地理信息明確的空間位置。
2.獲得物體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徵。
3.建立地物與地物或現象與現象間的空間關系。
4.易於建立正確的空間圖像。
模擬功能
概念模型是對實體的一種概括與抽象,它又可分為形象模型與符號模型。
形象模型是運用思維能力對客觀存在進行的簡化與概括。
符號模型是運用符號和圖形對客觀存在進行簡化和抽象的過程。
地圖是一種形象-符號模型。
作為一種時空模型,地圖在科學預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氣象預報、災害性要素的變遷及過程預測。
信息載負和傳遞
1.載負功能
地圖信息:
直接信息是地圖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網、居民點等用圖形符號直接表示。
間接信息是經過分析解譯而獲得有關現象或物體規律的信息。
2.傳遞功能
地圖也是空間信息十分良好的傳遞工具,地圖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具有可傳遞性。
地圖傳遞信息時,在傳輸方式上具有層次性,是平行的,甚至是空間形式的,它比線性傳遞方式具有更寬的傳輸通道以及更高的傳輸效率。

⑨ 看地圖為什麼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有什麼規定嗎

全世界的地方的方向都是統一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具體解釋來說,是因為我國古代宮殿都是座北朝南的,帝王的座位設在北方,面向南方。因帝王是一朝之長,萬人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邊,北就為「上」。而坐在南邊的群臣則為卑下,南就稱為「下」了,後來又帶進了人們的實際生活。比如看地圖時,有一個共同的標准: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9)地理信息的載負功能擴展閱讀:

地圖四大功能

(一)認識功能

作為表達空間現象一種主要的圖形形式,其認知功能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可以組成整體、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確立地理信息明確的空間位置。

2.獲得物體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徵。

3.建立地物與地物或現象與現象間的空間關系。

4.易於建立正確的空間圖像。

(二)模擬功能

概念模型是對實體的一種概括與抽象,它又可分為形象模型與符號模型。

形象模型是運用思維能力對客觀存在進行的簡化與概括。

符號模型是運用符號和圖形對客觀存在進行簡化和抽象的過程。

地圖是一種形象-符號模型。

作為一種時空模型,地圖在科學預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氣象預報、災害性要素的變遷及過程預測。

(三)載負功能

地圖信息:

直接信息是地圖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網、居民點等用圖形符號直接表示。

間接信息是經過分析解譯而獲得有關現象或物體規律的信息。

(四)傳遞功能

地圖也是空間信息十分良好的傳遞工具,地圖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具有可傳遞性。

地圖傳遞信息時,在傳輸方式上具有層次性,是平行的,甚至是空間形式的,它比線性傳遞方式具有更寬的傳輸通道以及更高的傳輸效率。

⑩ 新編地圖學教程試題

1.地圖:是遵循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理信息通過科學的概括綜合,運用符號系統表示在一定的載體上的圖形,以傳遞它們的數量、質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和發展變化。
2地圖學:是以地圖信息傳輸為中心,研究地圖的理論、製作技術和使用方法的科學。
3水準面:當海洋靜止時,自由水面與該面上各點的重力方向(鉛垂線)成正交,這個面叫水準面。
4. 大地水準面:在眾多的水準面中,有一個與靜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並假想其穿過大陸、島嶼形成一個閉合曲面。
5天文經度:觀測點天頂子午面與格林尼治天頂子午面間的兩面角。在地球上定義為本初子午面與觀測點之間的兩面角。
6.天文緯度: 在地球上定義為鉛垂線與赤道平面間的夾角。
7.大地經度 :指參考橢球面上某點的大地子午面與本初子午面間的兩面角。東經為正,西經為負。
8.大地緯度 :指參考橢球面上某點的垂直線(法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北緯為正,南緯為負。
9地圖投影:在地球橢球面和平面之間建立點與點之間函數關系的數學方法。
10地圖比例尺:地圖上一直線段長度與地面相應直線水平投影長度之比。
11.主比例尺 : 在投影面上沒有變形的點或線上的比例尺。
12.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變形處的比例尺。
13地圖概括(generalization):也稱制圖綜合,就是採取簡單扼要的手法,把空間信息中主要的、本質的數據提取後聯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4普通地圖:是用相對平衡的詳細程度來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質植被、居民點、交通網、境界線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會人文要素一般特徵的地圖。
15. 專題地圖:是把專題現象或普通地圖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圖上顯示的特別完備和詳細,而將其餘要素列於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從而使內容專題化的地圖。
16等高線:高程相等各點連接而成的閉合曲線。
17分層設色法:它是在等高線的基礎上,根據地圖的用途、比例尺和區域特徵,將等高線劃分一些層級,並在每一層級的面積內普染不同的顏色,以色相、色調的差異表示地勢高低的方法

問答題
1.地圖的基本特性是什麼?
地圖所具有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數學法則、地圖概況、符號系統、地理信息載體
2.結合自己所學地圖知識談談地圖的功能有哪些?
認識功能、模擬功能、信息的載負和傳遞功能。
3地圖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
① 數字式比例尺② 文字式比例尺③ 圖解式比例尺④ 特殊比例尺
4 非幾何投影的種類有哪些?
偽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礎上,根據某些條件改變經線形狀而成,除中央經線為直線外,其餘均投影為對稱中央經線的曲線。
偽圓柱投影:在圓柱投影基礎上,根據某些條件改變經線形狀而成,無等角投影。除中央經線為直線外,其餘均投影為對稱中央經線的曲線。
偽圓錐投影:在圓錐投影基礎上,根據某些條件改變經線形狀而成,無等角投影。除中央經線為直線外,其餘均投影為對稱中央經線的曲線。
多圓錐投影:設想有更多的圓錐面與球面相切,投影後沿一母線剪開展平。緯線投影為同軸圓弧,其圓心都在中央經線的延長線上。中央經線為直線,其餘經線投影為對稱於中央經線的曲線。
5色彩在地圖感受中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1)提高了地圖傳遞空間信息的容量
(2)用視覺次序反映地物數量特徵和動態變化
(3)增進地圖的美感和藝術造型
地圖色彩的選擇,有些是以生理學為基礎的,人的知覺機制所起的作用構成設計圖形時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學為基礎的,對色彩產生寓意的和主觀的效果;有些則是色彩應用長期形成的用色習慣。
6影響地圖設計的視覺心理因素有哪些?。
聚類感受、視覺對比、層次結構、圖形與背景、視覺平衡
7等值線圖的特點是什麼?
(1)等值線顯示了空間數據的整體變化,數據必須是連續的,經過制圖構成一個封閉的、三維的、線狀表面。
(2)等值線是定量符號,可進行圖上量測,獲得任意點的x,y,z數值。
(3)比例尺變換時,地圖概括較易實施。
(4)需充分研究制圖背景,了解制圖對象的分布特徵。
8專題地圖的特性是什麼?
內容廣泛、具備地理底圖、新穎圖種多,與相關學科的聯系更密切、圖型豐富,圖面配置多樣。

填空題
11. 地圖的構成要素有:圖形要素、(數學要素)、輔助要素及(補充說明)。
2. 編繪成圖過程可分為編輯准備、(編繪)、(清繪)、制印四個步驟。
3. 70年代,德國地圖學家佛萊泰格把地圖學分為(地圖學理論)、地圖學方法論和(地圖學實踐)三個分支學科組成。
5. 地圖學的研究對象是(地圖)。
6.橢球體三要素:(長軸即赤道半徑)、短軸即極半徑和(橢球的扁率)。
7.中國的大地控制網由(平面控制網)和高程式控制制網組成,控制點遍布全國各地。
9. 把地圖上和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網進行比較,可以發現變形表現在(長度)、(面積)和(角度)三個方面。
10.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時,產生的變形有長度、角度和面積三種,地圖投影根據變形特徵可分為:(等角投影)、等積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種。
11. 方位投影可分為(透視方位投影)和(非透視方位投影)兩類。
12. 根據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視投影可分為三類:(正軸方位投影)、(橫軸方位投影)、(斜軸方位投影)。
13. 實施地圖概括的四個步驟(分類)、簡化、誇張和(符號化)。
14. 地圖符號的組成要素:(顏色)、(形狀)、(尺寸)。
15. 地圖符號的幾何分類:(點狀符號)、(線狀符號)、面狀符號、(體積符號)。
16. 地圖符號的比例分類:(比例符號)、(半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
17. 視覺變數是構成圖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狀、(尺寸)、方向、(顏色)、(網紋)五個方面。
18. 網紋有許多種,可歸納為(線劃網紋)、(點狀網紋)和混合網紋。
19. 視覺平衡的兩個主導因素:(重力)和(方向)。
20. 地圖注記分為(名稱注記)、圖幅注記、數字注記和(說明注記)。
21.注記排布 — 注記在圖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種:(水平字列)、垂直字列、(屈曲字列)和雁行字列。
23.普通地圖分為(地形圖)和(地理圖)兩種類型。
24.普通地圖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質)與(植被)。
26.等高線的種類有(首曲線)、(助曲線)、(間曲線)、(計曲線)。
27.分層設色法的關鍵是建立(高度表)和色層表。
28. 按光源的位置,暈渲可以分為(直照暈渲)、(斜照暈渲)和綜合光照暈渲。
29. 社會人文要素包括(居民點)、(交通網)、(境界線)。
簡述地圖學在測量學的關系:
測量與地圖制圖的簡稱為測繪,測繪學科研究的對象是地球整體及其表面和外層空間的各種物體的有關信息。測量和地圖是測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大小及其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科學,地圖學研究的對象是地圖。其任務是研究地圖本身及其各要素的表示方法的演變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向,研究地球橢球體表面描寫到平面上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地圖投影的變形規律以及不同投影的轉換問題,研究地圖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個要素的制圖綜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