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局陳軍
1. 陳霆軍就是陳軍嗎
是的。
陳霆軍(原名陳軍),領袖型企業家、企業家導師、戰略型投資家,國創控股集團董回事局主答席、縱橫教育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上海縱贏股權投資董事長、上海易沃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縱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縱橫商學院院長,亞洲出場費最高的導師之一、華人最具權威總裁導師,輔導上市公司及知名企業超過5000家。曾任匯聚投資控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匯聚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匯聚商學院院長、青海省慈善總會名譽會長。2013年10月,從匯聚離開。
2. 求 武漢大學 研究生導師 陳軍 的信息
陳軍,男,1967年抄12月出生,研究襲生學歷,碩士學位,博士在讀,1997年7月參加工作,現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我查了下他的論文,大致有下,你可以洞察下他的研究方向~
軟體復用的數化方法研究——以GIS應用領域軟體工程為例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6年10期)
基於角色和任務的層次對象訪問控制模型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6年8期)
WebGIS空間數據分布式緩存技術研究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年12期)
多維動態GIS空間數據模型與方法的研究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4年10期)
Windows視頻驅動程序的技術剖析和比較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年16期)
基於US匯流排復合設備的設計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年23期)
據老師介紹,武大學報的信息科學版是很牛的,發表在它上面的文章都是收錄在SCI裡面的。
3. 陳軍的學術簡介
「七.五」以來積極開拓測繪、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在城市規則、版管理及其它經濟權部門的應用,是我國城市遙感與信息系統這一邊緣性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城市規劃、測繪遙感、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專業部門及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國家測繪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湖北省科技進步獎2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60餘篇,目前從事四維動態GIS理論和Voronoi空間數據模型研究。
4.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總工程師陳軍可退休了
年齡達到60周歲,按規定不再擔任行政職務,安心搞科研了。
5. 中國有多大
6. 誰有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報告
走近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的「窗口」
記者胡其峰
--------------------------------------------------------------------------------
在普通人眼裡,「基礎地理信息」這個詞似乎和國家建設和百姓的生活內容離得很遠,其實並非如此。12月28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迎來了自己10周歲的生日,記者也有機會親身感受她長期以來默默無聞、卻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陳軍教授用4句話概括了中心10年來承擔的責任:提供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及服務的「總窗口」、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主節點」、完成國家應急服務任務的綜合隊、測繪工程建設和國際合作的國家隊。
讓國家重大決策更加「精準」
「基礎地理信息」對國家建設的意義何在?在中心聽到的幾件事讓記者恍然大悟。
中心專題應用部的高級工程師季曉燕告訴記者,在中國工程院受國務院委託、組織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等重大咨詢項目中,中心充分利用直觀的可視化數字地圖、三維模型等表達的多種地理信息,對地形地貌、湖泊演變、調水工程淹沒損失、調水路線等方面進行空間分析,為全國水資源規劃布局提供了科學、翔實的決策依據,並開拓了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系統為國家宏觀管理與重大戰略服務的應用模式。
中心副主任李偉建介紹說,中心充分利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相關技術,向財政部提供的全國財政補償分析所需的地理影響調節系數,被用於制定全國汽車燃油稅徵收辦法和衛生事業費補償政策,提高了國家財政分析決策的水平與效率。
中心工程師許禮林告訴記者,在我國公安邊防邊境管理、國家防汛調度信息化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分析等諸多領域,「基礎地理信息」及相關技術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它使許多國家重大決策更加「精準化」。
「基礎地理信息」就在你我身邊
「基礎地理信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有聯系嗎?記者得到的答案同樣是肯定的。
在抗擊2003年肆虐的「非典」疫情戰斗中,中心充分發揮在地理信息數據及技術方面的優勢,組織技術力量建立了「『非典』疫情查詢檢索系統」,提供給中央進行輔助決策和快速指揮。「在突發性災難面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技術所發揮的作用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陳軍主任說。
目前,城市的智能交通、旅遊、監控、車載導航等對地理信息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中心開發的180多個城市框架電子地圖數據,被廣泛地應用於城市建設、居民生活的各方面。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殷海榮說,這些在城市功能規劃、環保、智能交通等方面有著諸多應用。
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故宮》開篇的動畫里,華北平原古老河道的效果,就是將華北平原的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和衛星影像數據疊加後,再經三維製作呈現真實而古老的效果。
「持續更新」是生命力
記者了解到,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1985年12月成立後,圍繞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這個目標,建設和維護了國家級大地資料庫、遙感影像資料庫、地圖資料庫、專題資料庫四個資料庫和測繪檔案資料館及其業務運行系統。10年來,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個多尺度、多種類、多時態、不斷動態更新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已初具規模。
談到中心未來的發展,陳軍主任提到最多的是「持續更新」這個詞。他說,「更新」是「基礎地理信息」的生命力所在,目前信息更新與服務滯後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加快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步伐,努力開拓靈活、便捷、多樣化的基礎地理信息及技術服務,提高基礎測繪保障能力和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水平已是迫在眉睫,這也是測繪事業發展、特別是基礎測繪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7.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務員局陳軍局長
政府幹部網上是查不到的,要去找紅頭文件公示裡面才有,以實際任命為准。
8. 陳軍的個人履歷
1976年12月為懷遠縣徐圩公社下放知青;
1979年9月在蚌埠醫學院學習;
1984年9月後歷任懷遠縣人內民醫院醫師、容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外科主任;
1999年5月任懷遠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2000年4月任懷遠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2001年9月任懷遠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縣衛生局副局長;
2002年12月至今任懷遠縣政協副主席、縣衛生局副局長、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9. 國際攝影測量和遙感學會的中國大事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成立於1910 年,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國際學術組織。第一屆國際攝影測量大會1913年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 1980年在西德漢堡舉辦的第14屆國際攝影測量大會上,中國測繪學會被接納入會,代表中國成為該組織的國家會員。這是中國首次派代表團出席國際攝影測量大會。在這次會上,該組織名稱由國際攝影測量學會改名為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1984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第15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中國測繪學會派出了由副理事長王之卓教授任團長的代表團,並在科技展覽中展示了中國測繪科研、教育、生產、儀器製造等方面情況和成果,這是我國首次在國際會議上系統展示、宣傳中國攝影測量與遙感發展狀況。
第16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於1988年在日本京都召開。在這次大會上,中國獲得兩項顯著成果:一是王之卓教授成為ISPRS榮譽會員。按照會章規定,榮譽會員總數同時不超過7位,獲此榮譽的都是在國際上有聲望、有貢獻的老資格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和學會活動家,只有在原成員去世後才能遞補。二是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李德仁教授當選為ISPRS第三委員會主席。
1992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第17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中國首次表達了申辦ISPRS大會的意向。
2000年7月在荷蘭舉行了第19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中國組成了以楊凱教授為團長的代表團參會。在這次大會上,中國為申辦ISPRS大會進行了首次沖刺,預定目標是取得2004年第20屆大會的主辦權。在ISPRS技術委員會領導人競選中,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陳軍教授當選為第二委員會主席。
2004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20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上,中國成功獲得2008年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主辦權。陳軍教授當選為第21屆大會主席,進入ISPRS執行局。大會還增設了「王之卓獎」,這是為紀念中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的創始者、ISPRS榮譽會員王之卓院士而設立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