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地理環境的特點
⑴ 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地理環境具有什麼特點
中南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撣邦高原,海拔1500~2000米。眾多內山脈自南向北呈扇狀容延伸,形成撣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間分布的地形格局。主要山脈自西向東依次為那加山脈、若開山脈;登勞山脈、他念他翁山脈、比勞克東山;長山山脈。3大山序之間的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紅河自北向南,洶涌奔騰,源遠流長。河流上游多穿行於撣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將高原分為數塊,如伊洛瓦底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東緬高原,薩爾溫江與湄公河間的清邁高原,湄公河與紅河之間的寮國高原等.是典型的山河相見,縱列分布。一些河流的中下遊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三角洲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集中區。
⑵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是怎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東南亞地處亞洲抄與大洋襲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
東南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連接三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兩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長約900千米,最窄處僅37千米,是東北亞經東南亞通往歐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線和必經通道,歷來為兵家和商人必爭之地。
亞洲的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氣候,並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其他區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二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可分為兩個亞區。
⑶ 東南亞國家在地理、氣候、物產等方面的共同特點
東南亞國家之一馬來西亞,國家總體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物產豐富,主要生產橡膠。
⑷ 東南亞的氣候類型特點
亞洲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的氣候,並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其他區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一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可分為二個亞區.
1.中南半島區本區地形結構比較特殊,山川大勢多南北縱走,山川相間排列,半島基部地勢較高,地形結構如掌狀.氣候屬大陸性熱帶季風氣候,向南伸出的馬來半島為赤道多雨氣候.全年多雨的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的多雨海岸為熱帶雨林景觀,有干,濕季的中南半島為熱帶季風林景觀,雨量較少的內部平原和河谷為熱帶草原景觀,中南半島基部為山地混合林.北部灣和暹羅灣等沿岸分布著紅樹林.
2.東南亞島嶼區又稱馬來群島區,包括大巽他群島,努沙登加拉群島,馬魯古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等.高峻的地形支離破碎,位於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造山帶的火山地震帶的會合帶,火山,地震活動非常劇烈.大巽他群島屬海洋性赤道多雨氣候;菲律賓群島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景觀.
17
⑸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是怎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東南亞地處復亞洲與大洋洲制、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
東南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連接三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兩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長約900千米,最窄處僅37千米,是東北亞經東南亞通往歐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線和必經通道,歷來為兵家和商人必爭之地。
亞洲的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氣候,並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其他區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二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可分為兩個亞區。
⑹ 東南亞自然環境特點是
東南亞的高架屋
,可以看出當地的自然環境具有的特點是:高溫多雨。
低處太悶熱、潮濕,人住在離地面2——3米的高處,相對涼爽乾燥一些。
⑺ 東南亞國家的特點
西亞許多國家以畜牧業為主,氣候原因是(B )
A終年濕冷
B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C終年乾旱少雨
原因------------------------------------------------
西亞氣候:
西亞氣候類型分區
(1)亞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區 從阿拉伯半島直達印度河下游的塔爾沙漠,都分布有亞熱帶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因為這里廣大面積的陸地處於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地面存在著山間高原和盆地,也有助於荒漠氣候的形成和發育。這里(夏季炎熱,冬季較冷),如巴格達夏季氣溫可達49℃,冬季最低氣溫為-8℃。卡拉奇夏季和冬季分別為48℃和4℃。塔爾沙漠以東,因季風作用,亞熱帶乾旱氣候的分布逐漸中斷。亞洲亞熱帶地區與非洲南部相似,地勢不象北非那樣平坦,而且東部地勢起伏懸殊,也阻止了乾旱氣候大片地東伸。塔爾沙漠地區由於盛行從伊朗低壓南緣向東擴張的熱帶大陸氣團(Tc),它使赤道季風氣流(Em)不能遠達北方;加上西南季風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擴張得並不厚;此外,本地區夏季高空為反氣旋形勢,低層為顯著的熱低壓,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這里降水稀少,僅75~150毫米左右,形成荒漠。伊朗高原主要為由邊緣山脈圍繞著的山間高原與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區酷熱,冬季不如中亞地區寒冷,氣候上具有由溫帶乾旱地區到熱帶乾旱地區的過渡性質。高原冬季氣溫多在5~10℃,夏季氣溫在南部低地可達30~32℃,最高可達40~50℃,由於本區西接地中海式氣候區,故冬春有一定降水,且西部雨量較東部為多,扎格羅斯山脈西南坡和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年降水量為500毫米,但內部降水不足100毫米,形成了荒漠。
(2)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區(熱帶荒漠、半荒漠氣候區) 本區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的南緣,是北非荒漠帶向東的延伸。由於副熱帶高壓帶和東北信風的影響,氣候非常乾熱,最熱月平均氣溫為30~39℃,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0~25℃,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5℃以上,夜間有時降低到0℃,年較差一般在18℃以下,日較差有時達到35~40℃。本區由於得不到西南季風的潤澤,故降水稀少,在荒漠中有的多年不降滴雨(但也有一次暴雨降水幾十毫米的記錄),因此熱帶荒漠廣布。熱帶荒漠區與溫帶荒漠區主要不同之點,在於前者夏季酷熱,冬季不寒,是典型的乾熱氣候,沙風暴經常發生,伴隨著高溫和非常乾燥的空氣(相對濕度為10%)。
泛淪乾旱氣候即荒漠氣候,是以非緯度地帶性占優勢的,盡管從溫度考慮,南北方向可劃分出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半乾旱和乾旱氣候,然而除個別情況外,它們在地區分布上是連續的,因而很難把它們分開。全球乾旱區的分布,在北半球主要集中在北緯10°~50°,南半球則在南緯15°~50°之間。近赤道的乾旱區主要見於南美秘魯沿岸、巴西東北部、東非肯亞、衣索比亞、索馬里等地。世界上乾旱區分布最廣的地區是北非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島—伊朗—中亞,東西長達13000公里。亞熱帶和熱帶荒漠可統稱熱荒漠,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日照強,每年日照時間達3500~4000小時,相對濕度低於50%,年均溫高於18℃,有些地方在25℃以上,地表溫度可達80℃,夜晚卻可低到0℃。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於10℃,年較差不大,在18℃左右,日較差相當大,達35~40℃,降水很少,一般低於250毫米,有的地方少於100毫米,甚至幾年滴水不降,並常有沙暴。溫帶荒漠即冷荒漠,它的特點是冬季很冷,極端溫差可達90℃,最冷月平均氣溫3~-10℃,夏季在樹蔭下溫度可達50℃左右。在北半球,溫帶荒漠與陸地面積廣大、遠離海洋有關,而亞熱帶與熱帶荒漠則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
(3)亞熱帶夏干氣候區(地中海式氣候區) 本區主要位於小亞細亞半島(內陸除外)、地中海沿岸區域和伊朗高原西緣。同大陸東岸同緯度季風地區相比,氣候特點顯著不同,這里屬於大陸西岸亞熱帶氣候,夏季晴朗、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西亞又稱西南亞,它是指東起阿富汗,西迄土耳其的西部地區,通常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共和國、土耳其、塞普勒斯、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7個國家和地區。面積約695.7萬平方千米。人口12.1憶。居民大多信伊斯蘭教。除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和以色列五國以外其它國家和地區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西亞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之間,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自古以來,西亞是東西方交通的要道。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由我國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經西亞再通到歐洲去的路線。現在,西亞除了有鐵路、公路以及國際航空線連接三大洲以外,還控制著海上交通要道。西面的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可以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西北面的土耳其海峽(也叫黑海海峽),是從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門戶。東面的波斯灣是石油運輸主要航道。因此,西亞處在聯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樞紐地位,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亞地形以高原為主,北部多山脈;中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又稱兩河流域),由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沖積而成。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為世界文化發祥地之一。西亞有富饒的石油資源,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這里也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西亞生產的石油90%以上供輸出,石油輸出量約佔世界總輸出量的60%。
⑻ 東南亞的 高架屋 ,可以看出當地的自然環境具有的特點是
東南亞的高架屋 ,可以看出當地的自然環境具有的特點是:高溫多雨。
低處太悶熱、潮濕,人住在離地面2——3米的高處,相對涼爽乾燥一些。
⑼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是怎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太平洋西岸國家與南亞、西亞、非洲東岸、歐洲等沿海國家之間的航線多經過這里。
交通位置尤其重要。
氣候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⑽ 東南亞的核心地理特徵是什麼
地形特徵:東南亞 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氣候特徵:
東南亞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的馬來群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