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海州地理位置圖
1. 概要簡述連雲港市的地理位置
連雲港市地處中國沿海中部的黃海之濱,江蘇省東北部,東與日本、韓國、朝鮮隔海內相望容,西與江蘇徐州市和山東省郯城、臨沭毗鄰,北與山東省日照市、莒南縣接壤,南鄰江蘇淮安、宿遷和鹽城市。連雲港市地處海陸、南北過渡的結合部,是中國沿海首批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理坐標為北緯34°12′~35°07′、東經118°24′~119°48′。東西最大橫距12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32公里。總面積74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759.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880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65平方公里。轄東海、贛榆、灌雲、灌南4縣和新浦、海州、連雲三區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 為472.18萬人。新浦區為市政府所在地。
2. 連雲港在江蘇哪個位置
連雲港位於江蘇省東北部
連雲港,簡稱「連」,古稱「海州」,江蘇省省轄市。因面向連島、背倚雲台山,又因連雲港港,得名連雲港。
連雲港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北翼,江蘇省東北部,山東丘陵與蘇北平原結合部。東臨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省臨沂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和宿遷市毗鄰,南與江蘇省淮安市和鹽城市相連,北與山東省日照市接壤。[1]
連雲港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幸福城市、[2] 江蘇沿海大開發的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城市、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3] 、《鏡花緣》《西遊記》文化發源地、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首個節點城市[4]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5] 國際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海港之一。[6-7]
連雲港集「海」(連島海濱浴場)、「古」(海州古城、民主路老街、連雲老街、六朝一條街)、「神」(花果山)、「幽」(海上雲台山)、「奇」(漁灣)、「泉」(東海溫泉),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擁的城市。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8] 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擁有江蘇省大面積濱海濕地、海洋灘塗,境內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有「魚米之鄉」之稱。
http://ke..com/link?url=LQd4lnVsKIkV_dhE5Xs7H8XpQrkoQHcVJWGniqZ_Jbdi51xYlak1XlhMcRn6GEr4bJ_BDN3PAe8r2cQdDsjTwfLOvY9-rXvbtEdkRD63urHUNzzB7gS1cwF-P0YGkzem
3. 連雲港市海州區計生辦地址
連雲港市海州區計生辦地址如下圖:
4. 連雲港的地理環境
連雲港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江蘇省東北部,處於北緯33°59′~35°07′、東經118°24′~119°48′之間。東瀕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與山東日照市接壤,西與山東臨沂市和江蘇徐州市毗鄰,
南連江蘇淮安市和鹽城市。東西最大橫距約12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32千米。土地總面積7499.9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759.4平方千米,市區建成區面積120平方千米。 連雲港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境內山海齊觀,平原、大海、高山齊全,河湖、丘陵、灘塗、濕地、海島俱備。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如一隻飛向海洋的彩蝶。地貌基本分布為西部崗嶺區、中部平原區、東部沿海區和雲台山區四大部分。西部丘陵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千米。擁有耕地面積3797.9平方千米。東部沿海主要是約700平方千米鹽田和480平方千米灘塗。雲台山脈屬於沂蒙山的余脈,有大小山峰214座,其中雲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為江蘇省最高峰。 連雲港有雲台山、錦屏山、馬陵山、羽山等山脈。
連雲港有標准海岸線162公里,21個島嶼,其中東西連島為江蘇第一大島,面積7.57平方公里,基岩海岸為江蘇省獨有。 新中國成立前,連雲港人口發展緩慢,明顯呈現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特徵。新中國成立後,人口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特徵,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維持在高水平,從而出現了人口高增長狀況,並形成建國後的第一次生育高峰。連雲港人口規模迅速擴大,總量由1949年的163.82萬人增長到1957年的229.23萬人,8年凈增65.41萬人,年均增加8.18萬人,年均增長率高達42.89‰。
1959至1961年,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和政府工作的失誤,使經濟發展出現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銳減。連雲港人口總量極度萎縮到1961年的220.26萬人,比1957年減少近9萬人。1958年甚至萎縮到212.61萬人,比1957年減少近17萬人。
三年自然災害過後,經濟發展狀況逐漸好轉,人口死亡率開始大幅度下降,強烈的補償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長進入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並一直持續到70年代初。這一時期,連雲港死亡率大幅下降到10‰以下,並逐步穩定在7‰左右。人口總量以高達30‰的年均增長率不斷擴大,1971年達到296.06萬人,形成建國以後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逐步打破過渡性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的人口再生產類型,人口快速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1980年,連雲港出生率降到15‰以下,人口總量為331.48萬人,9年凈增35.42萬人,年均增加3.94萬人。
進入八十年代後,雖然國家把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到了戰略高度,計劃生育被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增長的措施更加嚴格。但是,由於六十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生育年齡,加之八十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許多不到晚婚年齡的人口提前進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現回升,接近20‰,形成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連雲港人口總量突破400萬人。1991年,人口總量達到412.39萬人,11年凈增80.91萬人,年均增加7.36萬人。
進入九十年代後,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不斷加強完善和群眾生育觀念的深刻轉變,八十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並持續穩步下降,生育水平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進入平穩增長階段。2005年,連雲港人口總量472.18萬人,14年凈增59.79萬人,年均增加4.27萬人,年均增長率僅9.72‰。
據《連雲港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連雲港常住人口為439391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5370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59787人,減少5.58%。年平均減少0.57%。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287127戶,家庭戶人口為420746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1人減少0.44人。
2012年末,連雲港常住總人口440.69萬人,其中市區109.74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49‰,自然增長率4.73‰。2012年末戶籍總戶數139.81萬戶,其中市區29.57萬戶;戶籍總人口510.99萬人,其中市區96.65萬人。 2015年,連雲港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全市實現GDP2160.64億元、居民收入19418元,同比分別增長10.8%和9.1%,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8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9.2%,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快過城鎮居民。去年消費品市場中,批發業實現消費64.66億元,增長12.2%,零售業實現消費688.64億元,增長11.3%,住宿業實現消費9.71億元,增長11.5%,餐飲業實現消費67.7億元,增長24.4%。
2013年,連雲港GDP總量達到1785.42億元,增長11.8%,居全省第六位,總量較上年增加182.00億元。
2013年,連雲港第一產業增加值259.1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807.42億元,增長13.0%;第三產業增加值718.83億元,增長13.1%。三次產業協調性增強,逐步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發展的格局。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5:45.9:39.6調整為14.5:45.2:40.3,和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持平,第二產業下降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0.7個百分點。 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共同體在2010年5月7日正式啟動了淮海經濟區核心區一體化。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5.89億元,同比增長10.2%,總量較上年增加180.47億元。人均GDP突破44000元,達到44277元,較上年增加3861元,同比增長9.6%, 其中市區人均GDP達到52238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9.8億元,增長12.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1.8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23.6%、13%、20.8%;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3%、12.3%。十大民生工程和百件惠民實事順利實施,一批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事項得到解決,在加快改革發展過程中群眾得到實惠。 連雲港高校名單層次 學校名稱本科院校淮海工學院(原淮海大學、
江蘇海洋大學 (籌)) 江蘇師范大學連雲港校區
(海州師范學院 (籌)) 獨立學院淮海工學院東港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專科連雲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連雲港校區高職江蘇省連雲港中醫葯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連雲港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連雲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經貿技師學院、江蘇省經貿高級技工學校) 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縣(市、區)學校名稱海州區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連雲港外國語學校連雲區江蘇省連雲港高級中學贛榆區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贛榆縣第一中學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城頭高級中學贛榆智賢中學 東海縣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江蘇省白塔高級中學東海縣石榴高級中學灌雲縣江蘇省灌雲高級中學灌雲縣第一中學 南京師范大學灌雲附屬中學 灌南縣江蘇省灌南高級中學註:連雲港外國語學校因初高中未分離,一直未參與普通高中四星級評估。直至2014年學校高中部晉升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該校根據《連雲港市高中段學校招生工作意見》與四星級高中同時參與第一錄取批次,並在四星級高中錄取結束後錄取。 連雲港市區部分優秀中小學層次 學校名稱 初中 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連雲港市海寧中學連雲港外國語學校連雲港市海州實驗中學連雲港東港中學連雲港市西苑中學小學 連雲港市解放路小學 連雲港市海寧小學連雲港市建寧小學連雲港市新海小學連雲港市海州實驗小學 連雲港市幸福路小學連雲港師專一附小連雲港師專二附小連雲港師專三附小(連雲港市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小學) 連雲港位於南北過渡和陸海過渡的交匯點,是國際通道新亞歐大陸橋(中國境內為隴海、蘭新鐵路)東端橋頭堡,具有海運、陸運相結合的優勢。是國家規劃的42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
連雲港已形成海、河、陸、空四通八達的立體化、現代化的交通網路,具備較強的物流承載和運輸能力。 連雲港有連雲港東站、連雲港站2個客運站。境內鐵路全長99248米,可直達全國各大中城市,並開通至鄭州、西安、成都、蘭州、阿拉山口和綿陽等地的集裝箱運輸「五定」班列,承擔新亞歐大陸橋90%以上的過境集裝箱運輸。
連雲港依託隴海鐵路線,連雲港鐵路客運和貨運列車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武漢、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等大中城市,並通過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等連接中國各地。
已經開工建設的鐵路有青連鐵路(青島-日照-連雲港)、連鹽鐵路(沿海鐵路江蘇段,連雲港-鹽城-南通-上海)、連淮揚鎮鐵路(連雲港-淮安-揚州-鎮江)等,進行前期工作的鐵路有徐連客運專線 (隴海客運專線徐連段,徐州-連雲港) ,合連高速鐵路(合肥-宿遷-新沂-連雲港),規劃的鐵路有臨連鐵路(臨沂-連雲港) 。 連雲港白塔埠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佔地5平方公里,位於連雲港西25公里,東海縣境內。1984年經中央軍委、國務院批准,使用白塔埠機場開展航空運輸業務。1985年3月26日開通第一條民用航線。
民航機場達到國際4D級標准,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0多條航線。2010年12月,開通至韓國首爾航線。
連雲港新機場(連雲港花果山國際機場) 力爭在2015年開工建設,是江蘇「兩樞紐一大六中」規劃的第三大國際機場,僅次於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定位為區域性國際大型機場 。 公路對外交通已全部實現高速化,密度在全國、全省名列前茅,204國道穿境而過,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之一。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36千米,密度達451千米/百平方千米。
國家重點建設的瀋海(同三高速沈陽至海口段)﹑連霍﹑長深、三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也是中國南北、東西最長的兩條高速公路——同三高速(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和連霍高速(連雲港——新疆霍爾果斯)的惟一交點。 連雲港港位於黃海之濱,中國沿海中部的海州灣西南岸,江蘇省的東北端,位於北緯34°44',東經119°27',是中國沿海十大海港、全球百強集裝箱運輸港口之一,開通了50條遠近洋航線,可到達世界主要港口。
港口北倚長6㎞的雲台山,為橫貫中國東西的鐵路大動脈——隴海、蘭新鐵路的東部終點港。與韓國、日本等國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內,是江蘇最大海港、蘇北和中西部最經濟便捷的出海口、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以腹地內集裝箱運輸為主並承擔亞歐大陸間國際集裝箱水陸聯運的重要中轉港口,集商貿、倉儲、保稅、信息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沿海商港。《連雲港港低碳港口建設實施方案》通過交通部專家評審,這標志著連雲港港成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首個低碳港口建設試點港。
連雲港港未來將形成由海灣內的連雲主體港區、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區、北翼的贛榆和前三島港區共同組成的「一體兩翼」總體格局。2007年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8500萬噸,集裝箱運量200萬TEU。2008年港口貨物吞吐量沖刺億噸,集裝箱運量300萬TEU大關。
2011年3月17日,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開工儀式在連雲港徐圩港區隆重舉行,這標志著連雲港港沿海深水大港建設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
連雲港港客貨班輪航線擁有連雲港—仁川、連雲港—平澤兩條客貨班輪航線。 連雲港境內定級航道83條,總里程1138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鹽河為主通道,北接沭北運河,西接薔薇河、淮沭新河、柴米河,東接善後河、東門河、灌河,南接京杭大運河等通江入海航道,構成了干支相通的水運網。
2010年建成通航的連雲港港疏港航道工程,構成連雲港除鐵路、公路外的第三大疏港通道, 並通過連申線(通榆河)向南溝通連雲港港與大豐港、洋口港、如皋港等沿海、沿江港口,經南通直達長江。
2012年宿連航道開工建設,宿遷到連雲港港水運距離縮短100公里,連雲港港至京杭大運河再增一條水上大通道,為連雲港港打通了一條便捷的內外貿水上出海通道,連雲港港的腹地范圍將擴大到9個中心城市,面積達7.9萬平方公里,使連雲港港真正成為海河聯運的重要節點。 2012年10月1日上午,連雲港快速公交BRT一號線全線通車。連雲港快速公交系統(BRT)是2012年江蘇省連雲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交通工程。是繼常州、鹽城之後的江蘇省第三條真正意義的快速公交線,是中國第16個建設快速公交系統的城市,是江蘇省建設周期最短的一條快速公交線。由西向東貫穿連雲港整個城區。
連雲港快速公交系統(BRT)由快速公交主線B1、B3、環線H1和H2及配套支線(B11、B12、B13、B15)組成。整個系統長136.9公里,其中,BRT1號線為34公里,環1線為18公里,配套支線為84.9公里,它貫通了連雲港城區的東西南北,並將之貫穿起來,連成一體。
連雲港在軌道交通建成前規劃快速公交線路共11條,包括3條客流培育線和兩條服務延伸線。 連雲港快速公交線路首站末站線路走向主線B1 海州客運站 在海一方公園 海州客運站經幸福路、海連路、港城大道、中山路、海棠路至在海一方公園 H1 火車站 火車站 火車站經人民東路、郁洲路、海連路、鹽河路至火車站 H2 西城公交總站 西城公交總站 西城公交總站經海連路、瀛洲路、朝陽路、幸福路、海連路至西城公交總站 B11 火車站 花果山景區 火車站經人民路、解放東路、310國道、港城大道、霞輝路、花果山大道、聖湖路至花果山景區 B12 海州客運站 連雲港東站 海州客運站經幸福路、秦東門大街、鹽河南路、海寧大道、瀛洲路、朝陽路、學院路、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前進路、朝陽大道、港城大道、黃河路、昆侖山路、港城大道、五羊路、匯泉路至連雲港東站 B13 港口汽車站 連雲港東站 港口汽車站經中山路、港城大道、新光路、雲和路、五羊路、匯泉路至連雲港東站 B15 連雲區區政府 華蓋山居 連雲區政府、西墅路、鴻海路、北固山大道、大港路、平山路、雲和路、五羊路、昆侖山路、華蓋山居 2014年,連雲港軌道交通規劃5條輕軌線路,總長度約172.6公里。
1號線:長約32公里,聯系新海老城、龍河廣場商業中心、市政府、開發區中心、連雲新城;
2號線:長約45公里,聯系青口鹽場、連雲新城、開發區、連雲經濟開發區、徐圩新區;
3號線:長約46公里,聯系新海老城、火車站樞紐、猴嘴高鐵站樞紐、火車東站樞紐;
4號線:長約27.5公里,聯系連雲新城商務核心區、連雲新城中心區、青口鹽場、贛榆區政府、贛榆商業中心;
5號線:長約22公里,旨在加強濱河新城、南部新城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溝通火車站樞紐、龍河商業中心、蘇欣快客換乘樞紐、南站城鄉換乘樞紐、新客運南站。 連雲港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由連雲港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創建,自行車系統站點共有122個,每個站點樁有6~25個,每個站點擁有自行車2~23個,分布在19條城市主幹道,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2014年7月份完成一期工程,服務網點143個,公共自行車1800輛。
5. 連雲港在哪
連雲港位於來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自北平原的結合部,隴海鐵路終點(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東瀕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與山東郯城、臨沭、莒南、日照等縣市接壤;西與徐州新沂市、宿遷市沭陽縣毗鄰;南與淮安市漣水、鹽城市響水2縣相連。
連雲港,位於東經118°24′~119°48′和北緯34°~35°07′之間,古稱郁洲、海州,民國時稱連雲市,建國後稱新海連市,別稱「港城」。東西長129公里,南北寬約132公里,水域面積1759.4平方公里。連雲港市也是我國於1984年首批提出沿海開放的14座城市之一。 連雲港地圖
連雲港下轄和新浦、海州、連雲三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贛榆、灌雲、東海、灌南4縣。
6. 海州區的地理環境
氣候特點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寒暑宜人。
水文狀況細河是遼寧省阜新市人們心中的母親河。細河水系的干支流分布在全市19個鄉,210個村。控制面積2290平方公里,主流長94.3公里,比降0.0017,平均每平方公里泥沙流失量917噸。細河是季節性河流。實測最大流量505秒立方米(海州站1963年7月23日)。
河名演變細河水系發達,沿河溝谷平原地下水開采條件好,土質肥沃,開發較早。
細河在清代乾隆年間蒙古名稱為錫日塔拉河,漢名馬鞍河。義州(縣)以下始名細河,日偽統治時期阜新市區段稱細河。上游稱伊嗎圖河,亦稱「絲河」。遼寧省水文總站自20世紀50年代初至今在歷年頒發的《水文年鑒》中伊嗎圖河以下通稱「西河」,阜新市區段稱細河。1970年7月遼寧省測繪管理處與阜新市聯合編制《阜新地圖(1:13萬)》及1979年11月遼寧省第二測繪大隊編制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地圖(1:14萬)》,市區以下通稱細河,伊嗎圖河單獨存在。伊嗎圖河與細河匯流處以上的河道長度分別為74.6公里和72.8公里,控制面積分別為728平方公里與828平方公里。細河控制的面積較大,寬度相差不多,是以河名採用細河。
幹流概況細河是大凌河下游左側最大支流。源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他本扎蘭鄉東北東駱駝山(清初名摩該波羅山)北坡牌樓營子村附近。經阜新市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東梁鄉、伊嗎圖鄉、卧鳳溝鄉以及清河門區的蔡家屯入義縣,在復興堡進入大凌河,全長113公里,總流域面積2932平方公里,比降0.002一0.001。上游他本扎蘭鄉楊家荒村以上超過0.0059,河寬160—300米。
7. 連雲港的地理位置
我就是連雲港的,連雲港是江蘇的一個市,在江蘇的東北角上,和山東接壤。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8. 連雲港在什麼地方在地圖上
連雲港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東瀕黃海,屬溫帶季風氣候,東部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與徐州市、宿遷市相連,南部與淮安市和鹽城市毗鄰,北至西北與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相鄰。
連雲港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一帶一路」交匯點城市、國家東中西區合作示範點、上海合作組織出海基地、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東海水晶之都。
(8)連雲港海州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連雲港的地形地貌
連雲港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境內山海齊觀,平原、大海、高山齊全,河湖、丘陵、灘塗、濕地、海島俱備。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如一隻飛向海洋的彩蝶。地貌基本分布為西部崗嶺區、中部平原區、東部沿海區和雲台山區四大部分。
西部丘陵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千米。擁有耕地面積3797.9平方千米。東部沿海主要是約700平方千米鹽田和480平方千米灘塗。
連雲港的氣候
連雲港處於暖溫帶南部,常年平均氣溫14℃,1月平均溫度-0.4℃,極端低溫-19.5℃:7月平均溫度26.5℃,極端高溫39.9℃。歷年平均降水量920多毫米,常年無霜期為220天。
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由於受海洋的調節,氣候類型為濕潤的季風氣候,略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光照充足,雨量適中。
9. 海州是哪介紹一下
連雲港市海州區位於中國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江蘇省東北部、連雲港市區南部。東接連雲港市連雲區;南與灌雲縣相連;西與東海縣毗鄰;北靠連雲港市贛榆區。
拓展資料:
海州區河流縱橫交錯,水陸交通便利,中國四大磷礦之一的錦屏磷礦位於境內。 海州有印跡可考的歷史1萬年,建城2000多年,先秦時期置縣,公元前212年建郡,1500年前設州,擁有將軍崖岩畫、孔望山摩崖造像、漢代圓雕石像、"五大宮調"、九庵十八廟等諸多國家級文化遺產,有國家和省市級文保單位2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16類205項。
連雲港市海州區位於連雲港市西南部,南與灌雲縣接壤,北與贛榆區相連,東臨連雲區,西以薔薇河為界與東海縣相望。地處北緯34°25′45″~34°35′13″和東經119°4′17″~119°13′10″,居淮河流域沂沭水系的下游。東西平均寬10.5公里,南北長19.25公里,總面積158.9平方公里,平原面積佔80%。中部錦屏山主峰馬耳峰海拔427.7米,為全區至高點。
海州區地形以平原為主,約占總面積的80%。境內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為5米。錦屏山馬耳峰海拔為433.6米,為全區最高點。平原占總面積80%。城區南側有錦屏山、白虎山,東部有較著名的孔望山、石棚山等。
10. 連雲港地理位置位於東經.北緯多少度
連雲港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東經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回北緯34度~答35度07分之間 http://ke..com/view/5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