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地理環境
① 武穴的地理環境
武穴地域形成經歷了多期地殼演變,境內地層出露比較齊全,地質構造地處揚子准地台和大別山台隆兩個大地構造單元的接合部位,構成了以平原丘陵為主的地貌結構。北部一隅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中、西部為丘陵,南部和東南為平原。地勢北部高而東南部低,自北向東南傾斜。在低山、丘陵中分布著盆地和谷地。平原中分布一些窪地。
山地主要分布在市境北部邊緣地帶,由大別山二支脈太平山、橫崗山組成,面積84.5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7.04%。位於東北部的太平山,北面屬蘄春、東面屬黃梅,南面屬武穴,北南走向。其山高起沖雲霄,故名東沖山。清咸豐年間,周圍農民上山躲避戰亂,故改今名太平山。主峰名一尖,海拔1063.4米,是全市最高點,東面有一山峰白砂裸露,刮大風時白砂隨風飄揚,似雪片紛飛,舊縣志載稱為廣濟十景之一的「東沖積雪」。位於北部的橫崗山,因橫亘於蘄春、武穴之間故名。東南至西北走向,北面屬蘄春、南面屬武穴,主峰名為天柱峰。北面懸崖陡峭,南面較平緩。古時雜灌蔥蘢,舊縣志載稱為廣濟十景之一的「橫崗聳翠」。
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西北部和西南部一角,面積約397.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3.15%。按形態分為高丘和低丘,山頂高度40-500米。高丘分布在中部偏北,緊臨低山地帶,丘高而密,坡度一般小於20度,溝谷比較開闊,水田比重大,土層深厚,宜於發展農、林、牧業。低丘主要分布在中部,崗坡和緩,崗壟相間,發展糧、棉、油、薴麻和柑桔的條件極為優越,因而成為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產大縣、油菜之鄉和長江中下游優質水果基地,是湖北省唯一的糧棉油綜合高產示範市和「噸糧田」、「雙百棉」同時達標的縣市。
平原分布在倉頭埠--大金鋪--花橋--鄭公塔以南至長江沿岸,面積約717.8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59.81%。按成因分為長江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長江沖積平原包括沿江田家鎮、武穴、龍坪一帶,面積約150.91平方公里,東西長、南北窄,地面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是棉花的主要生產基地。湖積平原分布在縣境南部和東部濱湖地區,面積約566.95平方公里,湖泊密布,殘山孤丘夾雜其間,土質肥力較高,灌溉便利,發展糧油生產和水產養殖條件優越。
河流主要有長江、梅川、荊竹、大金、戴文義河,現存湖泊有太白湖、武山湖、馬口湖。
水庫主要有梅川水庫、荊竹水庫、仙人壩水庫、大金水庫4座中型水庫和小型水庫多處。 武穴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的主要特點,一年內日均溫等於或大於10攝氏度,植物生產期長,雨量較多。春季開始期在3月中旬,夏季開始在5月下旬,秋季開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開始期在11月下旬。夏季炎熱,梅雨明顯,秋高氣爽,冬季較暖,氣候溫和濕潤,是適宜於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多宜地區。
境內日照年輻射的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06.799千卡/平方厘米,市年平均125.4天晴日,年均日照時數為1913.5小時。
全市年平均氣溫16.8攝氏度,最高年為17.6攝氏度(1961年),最低年為16.2攝氏度(1969年),以7月氣溫最高(平均29.1攝氏度),1月氣溫最低(平均4.1攝氏度),年相差25攝氏度;
全年多東風和東南風,但隨季節有所轉換。一般年份,1—8月東風最多,9月份西北風和西風漸盛,10~11月以西北風和西風為主,12月西北風和西風減少,東風和東南風增多。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1278.7~1442.6毫米;降雪一般初日是在12月,少數年出現在11月,1968年出現在11月10日;終日一般在3月,年平均降雪7.3天。初霜日期多出現在11月下旬,終霜日期多出現在3月上旬,無霜期年平均262.3天,最長是1980至1981年為302天,最短是1962年至1963年為215天。
② 黃石的地理環境
黃石地處中緯度,太陽輻射季節性差別大,遠離海洋,陸面多為礦山群,春夏季下墊面粗糙且增濕快,對流強,加之受東亞季風環流影響,其氣候特徵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能豐富,雨量充沛,為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黃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黃石年平均氣溫17℃。最熱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無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時,佔全年月日可照射時數的31℅-63℅。境內多東南風,年平均風速為每秒2.17米。全境氣候溫和、濕潤,冬寒期短,水熱條件優越,有利農作物生長。但由於大氣環流、地形、季節變換,氣候各要素年際、年內變化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強風、伏秋連旱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 大冶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4大類計64種,黑色金屬有鐵、錳,有色金屬有銅、鎢、鉬、鋅、鉛、鈷,貴重金屬有金、銀,稀散元素礦產有鍺、鎵、鉈、銦、硒、碲等;非金屬礦有磷、硫、含鉀岩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潤土、石膏、硅灰石等39種;燃料礦有煤炭,其中硅灰石質量居世界第二。具有品種全、礦產配套程度高,主要礦產相對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選,共(伴)生礦產可綜合開發利用等特點。已列入儲量表的礦產有42種,其中銅、鈷、鎢、鉬、金、銀、鍶、錸、硅灰石、透輝石、泥灰岩、熔結凝灰岩、飾面大理岩等14種礦產儲量潛在經濟價值達4000多億元。
主要礦產的儲量公布十分集中,全市小型以上的鐵、銅、金礦床共190多處。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共有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9處,為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重要的供礦基地。金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88%。水泥用石灰岩礦床規模大、質量好、礦層厚度大,宜於露天開采,為發展水泥等建材行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佔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二,襄陽第一,共有大、中型鐵礦床6處,是武漢鋼鐵鐵礦石原料重要產地。 黃石地區在中國植被區劃上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而地帶性植被類型則是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實際上亞熱帶針葉林佔一定優勢。此外,還有亞熱帶竹林、灌叢、荒山草地及人為栽種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園綠化帶)。
黃石植被種類繁多,已知的主要植被種類有:裸子植物7科18屬30多種,被子植物150多種300餘屬2000餘種,蕨類植物有18科30多屬60餘種,還有藻類、菌類、地衣、苔蘚等各類植物。被子植物占絕對優勢,其中又以菊科、禾木科、豆科、十字花科、薔薇科、葫蘆科、莧科、毛莨科等植物品種為最多。 三縱三橫一環
一縱:麻城至陽新高速公路及武穴長江公路大橋,境內長約20公里。
二縱:黃石至陽新高速公路,全長約50公里。
三縱:大廣高速東方山至陽新龍港段,全長約77.6公里。
一橫:滬渝高速及鄂東長江公路大橋。
二橫:黃咸高速及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境內全長約71公里。
三橫:杭瑞高速陽新龍港至界首段,全長約65公里。
一環:即由黃咸高速大冶金湖至陽新棋盤洲段、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滬渝高速管窯至散花段、鄂東長江公路大橋以及大廣高速花湖至金湖段組成,形成涵蓋面積近6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高速公路外環,環線總長度約108公里。 黃石站:二級客貨運輸站,可到達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溫州、寧波、深圳、西安等地。黃石車站為武九復線改造後新建車站,自2003年11月動工,2006年1月9日完工。位於武九線108公里+146米處,處在黃石與大冶兩市的結合部,設計能力為一等客運站。車站建築形式為框架結構,建築總面積為23795平方米,外型呈軸線型藝術對稱布局。候車廳面積4131平方米,分為一、二樓普通候車室、母嬰候車室、軟席候車室、貴賓候車室,可同時容納旅客3442人。設有8個售票窗口(車站內6個,黃石代售點1個,大冶代售點1個)。站內有兩座站台,均設有V字形風雨棚,一站檯面積8250平方米,二站檯面積6655平方米,一,二站台間設有全封閉天橋一座,地下通道一個,為上下車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車站還設有650平方米的行包托運倉庫,辦理全國各地行李包裹業務。站前廣場面積近80000平方米,為出行旅客提供了休閑場地。黃石車站每天發送旅客800餘人,春運高峰期可達到8000人。
黃石東站(老火車站):運營武黃短途客運(即「武黃快巴」)以及黃石市、大冶市及周邊地區的旅客運輸任務,現為三等客運站。
黃石北站:黃石北站是武石城際鐵路在黃石市區設立的站點,為高速鐵路站。武石城際鐵路已於2014年6月18日開通運營,每天均有七對列車開往武漢。
大冶北站:武石城際鐵路在黃石大冶設立的站點,為高速鐵路站。大冶北站為武石城際鐵路終點站。
陽新火車站:三級客貨運輸站,地處陽新縣城城西南處,舊火車站於1989年建成通車,連通武九線和漢丹線。現為武九復線改造後新建車站,於2005年8月20日通車。可到達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溫州、南昌、寧波、深圳西、汕頭等地。 (時間截至為2013年3月30日)
黃石市是一個少數民族雜散居地區,全市共有回族、滿族、土家族、壯族、苗族、蒙古族、白族、瑤族、布依族、錫伯族、侗族、土族、彝族、朝鮮族、基諾族、黎族、畲族、傈僳族、塔塔爾族、維吾爾族、藏族、京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傣族、東鄉族、高山族、哈尼族、怒族、普米族、毛南族、門巴族、佤族、納西族、羌族、景頗族、達斡爾族、拉祜族、裕固族、哈薩克族等41個少數民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有5435人,佔全市總人口0.21%,人口最多的是土家族(1340人),滿族(1099人),回族(917人),壯族(449人)苗族(404人)。
武漢市西藏中學、黃石市清真寺、興山縣實驗小學、中南民族大學等25個單位,被命名為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武漢市經濟開發區軍山街龍湖村、宜城市流水鎮余棚回族村、天門市漁薪鎮羅亭土家族村等15個單位,被命名為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黃石市阿里木江燒烤店、房縣東伊順清真飯店、孝感市孝南區阿卜杜拉清真牛羊肉店等12個單位被命名為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經營戶。 佛教:弘化禪寺(東方山)
道教:飛雲山飛雲洞道觀
伊斯蘭教:黃石市清真寺(開發區市委黨校)
天主教:團城山天主教教堂 宗教協會及負責人教會主要負責人出生日期黃石佛教協會會長 演覺 1963年9月 黃石市天主堂本堂神父 塗耀兵 1975年7月 黃石市基督教牧羊堂/天恩堂主任牧師 徐承香 1973年10月
③ 誰能介紹一下黃岡的地理環境、人文特色及名勝古跡等方面的問題
黃岡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中段。現轄一區(黃州)、二市(武穴、麻城)、七縣(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團風)和一個縣級龍感湖農場,版圖面積1.7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30萬。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黃岡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歷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革命傳統光輝燦爛。黃岡是中共早期建黨活動的重要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組建了紅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革命武裝力量,發生了「黃麻起義」、新四軍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為締造共和國,先後有44萬黃岡兒女英勇捐軀,其中5.3萬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林彪、王樹聲、韓先楚、陳再道、陳錫聯、秦基偉等200多名開國將帥,鑄就了「緊跟黨走、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老區精神。
區位交通得天獨厚。黃岡位於楚頭吳尾和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與省會武漢山水相連,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依傍一條黃金水道(長江),緊鄰兩座機場(武漢天河機場、九江機場),貫通四條鐵路(京九鐵路、合九鐵路、京廣聯接線、滬漢蓉快速鐵路),飛架四座長江大橋(鄂黃大橋、黃石大橋、九江大橋、鄂東大橋),縱橫五條高速公路(滬蓉高速、黃小高速、江北高等級公路、武英高速、大廣高速),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得中獨厚、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自然人文交相輝映。黃岡依山帶水,風光秀麗。大別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奪,連綿境內數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險、幽於一體,堪與泰山、廬山媲美。龍感湖古稱雷池,曾與鄱陽湖相連,現有水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全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長江流經本市189公里,境內倒、舉、巴、浠、蘄、華陽河六水並流,百湖千庫星羅棋布。黃岡名賢咸至,勝跡如雲。李白、杜牧、王禹偁等歷代騷人為此吟詠千古名篇,蘇軾因此成就其文學巔峰,黃梅戲在此發源。以黃岡為中心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更是全國12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是湖北紅色旅遊的主體。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尤其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來,黃岡人民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市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工業初步形成食品飲料、醫葯化工、紡織服裝、建築建材、機械電子等五大支柱產業,吸引了北京匯源、湖南太子奶、內蒙古伊利、浙江奧康、香港穩健等大批知名企業落戶。農業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油基地,蠶繭、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農產品產量居湖北之冠。市區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黃岡人民堅持科學發展,推動全民創業,傾力打造優質高效的行政環境,規范嚴明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快構建實力黃岡、活力黃岡、魅力黃岡、文明黃岡、和諧黃岡。
旅遊資源
黃岡是歷史文化名城。已形成東坡赤壁旅遊區,大別山生態旅遊區,四祖、五祖佛教旅遊區,紅安、麻城革命遺址旅遊區。黃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黃岡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黃岡的人文古跡,自然風光等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黃岡市旅遊景點甚多,被載入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即有23處:東坡赤壁、青雲塔(以上黃州)、七里坪、紅安烈士陵園、大聖寺塔、天台山(以上紅安)、龜峰山、柏子塔(以上麻城市)、天堂山(寨)(羅田)、斗方山、舍利寶塔(以上浠水)、筆架飛瀑(即三角山,浠水、蘄春交界)、李時珍墓(蘄春)、五祖寺、十方佛塔、飛虹橋、釋迦多寶如來佛塔、毗盧塔、魯班亭、靈潤橋、高塔寺塔(以上黃梅)、雙善洞、鄭公塔(以上武穴市)。各地投資建設旅遊景點,已形成東坡赤壁旅遊區,大別山生態旅遊區,四祖、五祖佛教旅遊區,紅安、麻城革命遺址旅遊區。
④ 湖北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湖北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那些有影響的人物
古代
提起湖北的歷史名人,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惟楚有才」這個典故。湖北位於祖國中部,物華天寶,地靈人傑,素有重教興學、培養人才的優良傳統。在鍾靈毓秀的荊山楚水之間,自古至今,走出了如此多的優秀人才。
以下歷史名人(不完全統計):
武漢:、鍾子期(漢陽)、二程(黃陂)、春申君、吳偉(江夏)、熊廷弼(武昌)
黃石:孟嘉、吳國倫、陳光亨、潘師道、江自康、劉繼盛、呂調陽、徐祥、柯瑾、余國柱等
鄂州:王家璧、柯逢時、閔孝荃、曹林懋、萬廷獻、塗曉墅、程清泉、劉藝舟、吳兆麟、鄧定遠、黎子玉、周華琴、劉伯垂、彭楚藩、吳兆麟、張金保、萬籟聲等
十堰:尹吉甫(房縣)、陳世美、秦香蓮(丹江口)施洋
荊州:楚莊王、優孟、伯牙、楚成王、楚穆王、楚宣王、楚威王、岑參、張居正(荊州)、孫叔敖、戎昱(江陵)、伍子胥、申包胥(監利)、車胤、公安三袁(公安)、楊溥(石首)、黃承彥(洪湖)
宜昌:屈原(秭歸)、王昭君(興山)、董和、董允(枝江)、文安之等;
襄陽:卞和(南漳)、劉秀、宋玉、王延壽、王逸、馬謖、馬良、向朗、向寵(宜城)張悌、龐德公、龐統、習鑿齒、孟浩然、張繼、張柬之、柳渾、杜審言、范宗尹、魏玩、蒯越、蔡瑁、楊儀、廖化、張悌、習郁、神會、任亨泰、王聰兒、單懋謙等;
荊門:老萊子、養由基(沙洋)、朱厚熜(鍾祥)、王匡、王鳳(京山)、周培公等;
孝感:斗子文(雲夢)、黃香(雲夢)、斗彀於菟、費禕、孟宗、熊賜履(孝昌)、宋庠、宋祁(安陸人)、硯彌堅、李幼滋、陳蕖(應城)等;
黃岡:五祖弘忍、瞿九思、汪可受、帥承瀛、邢綉娘、魏英(黃梅)、畢升、金光悌(英山)、歐鵬(黃州人)、聞一多、姚明恭、陳沆、龐安時(浠水)、李時珍、康茂才、顧景星(蘄春)、徐壽輝、萬密齋、瞿瀛、王葆心(羅田)、四祖道信、余玠、楊際泰(武穴)、鄒普勝、閻伯嶼、梅之煥、周文江、劉天和、李長庚(麻城人)等;
隨州:連南夫、楊漣(廣水)、明玉珍(隨縣)、季梁、曾侯乙(曾都)、邊居誼等;
仙桃:陳友諒、張定邊、張必先、陳文燭、徐耀文、盧靖、盧弼、張難先、李之龍、楊顯東等;
恩施:巴務相(長陽)、巴蔓子、牟文綬(利川)、田彥伊、雷世興、伍昌臣(宣恩)、田世爵、田舜年、田九霄、陳連升、田九齡(鶴峰)、覃鼎、溫朝鍾、王錫九(咸豐)、饒應祺、樊增祥、陳世凱、妺喜(恩施)等;
天門:劉焉、劉璋、陸羽、皮日休、鍾惺、譚元春、周嘉謨、魯鐸等。
咸寧:方瓊、方琳
⑤ 湖北省地級市有哪些
地級市: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 市、咸寧市、隨州市
拓展資料:
1、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2、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有70萬革命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湖北水資源豐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中國立交橋」之稱,武漢新港是中部首個億噸大港。
⑥ 武穴市最深的長江水地段是哪裡
武漢最長的長江地段,應該是在武漢的宜宜賓宜賓的。
⑦ 湖北黃石自然環境概況
擁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稱號的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東北臨長江,與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漢市江夏區,西南與咸寧市、通山縣為鄰,東南與江西省武寧縣、瑞昌市接壤。
黃石地區土壤可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57個土屬,229個土種,300多個變種。6個土類如下:
紅壤:發育於多種母岩母質,受亞熱帶氣候的影響形成。分布范圍主要在低山丘陵地區。典型的紅壤剖面中有明顯的紅色心土層和淋溶淀積層,脫硅富鋁化明顯,土壤孔隙度小,PH值低,呈酸性反映。土體呈黃色或紅黃色,有機質含量低,養分較缺乏,經過發行可成為高土壤。
石灰岩土:發育於各類石灰岩及其變質岩,呈條狀分布。土質粘重,有石灰反映,PH值比地帶性土壤高一級,不適應油菜、馬尾松及映山紅的生長。
紫色土:發育於紫色岩,土層深厚,但根底淺,耕作質差,難起苗。PH值6.8,呈中性反映。
潮土:潮土是泛域性土壤,成土母質系第四系全新世沖積物及沉積物。分布在長江兩岸,湖泊周圍、港溪兩旁的平原、大畈、湖汊、河階、谷地及地勢平坦的開闊地。土層深厚、疏鬆,結構良好,地下水位常在100厘米上下,孔隙度適中,夏季土壤回潮濕潤。
水稻土:水稻土是在人工種植水稻過程中,通過施肥、耕耘、灌溉等措施和周期性的干濕交替以及氧化還原等條件影響下,形成的一類耕作土壤。
沼澤土,濱湖區多草甸沼澤土亞類。地下水位高,有機質含量亦較高,處脫沼脫潛階段
長江自北向東流過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灣,下迄陽新縣天馬嶺,全長76.87公里,市境內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還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馬湖、葛湖、荊山源、上巢湖等水系。最大的水系為陽新境內的富水水系,富水河發源於通山,由西向東,注入長江,全長196公里,流域面積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內陽新長81公里。
流域面積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境內岩溶地貌發育,溶洞眾多,很多具有旅遊開發價值。全境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間盆地。崗地坡度一般較為平緩,沿江一帶標高較低。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西北與鄂州、武昌相鄰,東南與咸寧、江西接壤,東北與浠水、蘄春、武穴隔江相望。黃石地處幕阜山系北側江南丘陵地帶,北障大別山脈,南屏大同山脈。磁湖、大冶湖、保安湖、網湖包孕境內,平原、低山交錯其間,形成「南高北低東西平,依山抱湖臨江津」的地貌態勢。
黃石地處北緯29°30'-30°16',東經114°13'-115°30'的中緯度地區,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又遠離海洋,陸面多為礦山群,春、夏季下墊面粗糙而增溫較快,對流強。受東南季風環流的影響,其氣候特徵是:冬冷、夏熱,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為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每到春、夏季節,西南暖濕氣流入侵時就容易造成暴雨、大暴雨。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年份春夏發生持續多日的乾旱少雨天氣。嚴重的氣象災害,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社會穩定帶來了較大的損失和影響。
⑧ 湖北武穴為什麼不進必勝客
湖北武穴為什麼不進必勝客?因為湖北五上的地理環境比較特殊,他的飲食習慣也不太適合進必勝客。
⑨ 富池鎮的地理環境
位置
富池鎮位於陽新縣東部,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東鄰江西九江,北毗李時珍回故答里蘄州,與武穴市一衣帶水,南匯八百里富河。
地形
富池鎮屬丘陵地帶,地勢兩頭高,中間底,版圖呈「z」形。
水文
富池鎮城區處在富河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在鎮腳下由西而東奔流,富河南來穿鎮而過,網湖、舒婆湖分別鑲在西南與東南。
氣候
富池鎮屬典型的江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17℃,年降雨量1250-1460毫米。
⑩ 我想了解湖北黃石的地理環境
地 理 區 位
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東北臨長江,與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昌縣,西南與咸寧市、通山縣為鄰,東南與江西省武寧縣、瑞昌縣接壤。境內村村通公路,對外通往全國各地,滬蓉高速公路橫貫市區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寧滬;武(昌)黃(石)九(江)鐵路,東連浙贛線,西接京廣線;水路依託長江可出海對外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黃石市地處幕阜山北側,為幕阜山向長江河床沖積平原,過渡地帶,轄地內多低山。境內較大的山有東方山、黃荊山、雲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為陽新境內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嶺,海撥860米,次高峰為大冶太婆尖,海拔839.9米,最低處為陽新境內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撥8.7米。長江自北向東流過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灣,下迄陽新縣天馬嶺,全長76.87公里,市境內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還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馬湖、葛湖、荊山源、上巢湖等水系。最大的水系為陽新境內的富水水系,富水河發源於通山,由西向東,注入長江,全長196公里,流域面積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內陽新長81公里。
流域面積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境內岩溶地貌發育,溶洞眾多,很多具有旅遊開發價值。全境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間盆地。崗地坡度一般較為平緩,沿江一帶標高較低。
市區形狀呈「入」字形,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風光綺麗的磁湖鑲嵌市區中心。有東方山、西塞山、飛雲洞等旅遊景點。磁湖面積8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區中心一顆璀璨的明珠,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市區城市建設用地一般在海撥18-50米之間。
黃石市地質條件較好,地耐力一般較高,除個別軟土層低於10t/m2 以上,一般在15-20t/m2之間。地下水含量豐富,工程地質性質良好,這些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黃石地震設防烈度為6度。
我是地道的黃石人,可是我不覺得這個城市有任何好的地方,沒什麼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