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七下地理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

七下地理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0 18:27:57

⑴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內形的復雜和容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6]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過索馬里急流到達北半球之後產生繞流和爬坡的現象,一部分水汽繞流至東亞地區產生東亞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熱力泵作用下匯聚到高原東南側產生降水。
位於中國青海的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監測表明,青藏高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萬個空氣分子有一個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10%。

⑵ 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和內部分布著高大山脈,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內部山脈相對高度不大

⑶ 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

簡要地說:高寒、缺氧、凍土、脆弱的生態!

⑷ 青藏的人文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的形成與隆升問題是個十分復雜、倍受地球科學家關注的問題。它被認為是岡瓦納大陸與歐亞大陸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青藏高原是由6個地體相繼增生到亞洲大陸上的一個組合,這些地體之間的邊界被5條縫合帶所限定。造山作用自北向南相繼變年輕。青藏高原是特提斯的主要范疇,它可以分成3個區域,分別代表了3個階段主洋盆位置。特提斯北區位於昆侖山和祁連山,它的遺跡是第五縫合帶,在大陸基底上於震旦紀形成裂谷,奧陶紀閉合。特提斯中區位於可可西里-巴顏喀喇,古生代晚期以來在弧後盆地基礎上繼續破裂、擴張,典型的洋殼形成於石炭-二疊紀,這個時期的洋稱古特提斯,它的遺跡為第三和第四縫合帶。特提斯南區位於青藏高原南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代表了它的主洋盆遺跡,班公-怒江縫合帶代表了它的弧後盆地。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多階段、非均勻、不等速為特徵,大體上可分成4個階段,即45~38,25~17,13~8和3~0Ma。雖然到目前為止已經提出了多種模式來解釋高原的形成與隆升,但是這一問題迄今仍然沒有解決。文中筆者根據多年來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研究成果和新的實驗研究結果,提出了疊加壓扁熱動力模式來解釋青藏高原的形成與隆升機制。
它東連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西達萬山之宗的帕米爾高原,北鄰中國內陸沙漠地帶,南眺熱帶亞熱帶風光的印度大平原。它雄奇高峻、傲視四方,以奇異的地理構造和地貌景觀,以及獨特的文化積淀和歷史皺褶,堪稱世界一絕。

⑸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約300—400萬年內,青藏地區大面積大幅度地抬升至現在的高度,經歷了由低專海拔熱帶、屬亞熱帶環境向高寒環境發展的劇烈演變,除受到全球性冰期與間冰期氣候冷暖波動的影響外,海拔高度劇增對自然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變化也起著主導的作用。因而,在我國形成了青藏高原區、西北乾旱區與東部季風區三大自然區並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徵方面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

(一)地勢高亢、歷史年輕

(二)太陽輻射強、氣溫低、日較差大

(三)冰雪與寒凍風化作用普遍

(四)高原動植物地理和生態適應現象

(五)垂直變化普遍並與水平地帶緊密結合

(六)人口密度小,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弱

⑹ 青藏高原地區的自然環境具有什麼特徵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徵: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版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權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資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種水體形式存在,並以河川徑流為主體。

青藏高原土地資源地域分布明顯,數量構成極不平衡。宜牧土地佔總土地面積的53.9%,宜林土地佔10.7%,宜農土地佔0.9%,暫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積佔34.5%。

(6)七下地理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擴展閱讀

地熱資源:

青藏高原的地熱資源特點是熱田多、分布廣、熱儲量高。青藏高原的溫泉多達600多處,其中許多都是高溫沸泉,溫度超過了當地的沸點,特別是藏南沿雅魯藏布江及其兩側,大量的高溫沸泉、間歇泉和噴氣孔廣泛分布。

水土流失:

據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積為38.2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國土面積的49.1%,並且每年還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大。

⑺ 青藏地區自然地理特徵的正確描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有世界屋脊之稱
地勢較平坦 終年積雪 冰川廣布 處於溫帶 屬於溫帶高原山地內氣候 冬季嚴寒,夏季溫容暖,全年乾旱少雨 日照充足 植被較少
眾多河流發源地 如黃河 長江 瀾滄江(湄公河)

⑻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地理環境: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

(8)七下地理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的氣候特點:

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

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昆侖山中西段南翼屬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總時數2500~3200小時。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藏高原

⑼ 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這種特徵對當地農牧業生產有哪些影響

特徵就是 有山脈 冰川 河流 湖泊

山脈
昆侖山脈、 喀喇昆侖山脈、 唐古拉山脈 、橫斷山脈、 岡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馬拉雅山脈

冰川
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80%以上。 喜馬拉雅現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 昆侖山現代冰川、 喀拉昆侖山現代冰川 、橫斷山現代冰川、 唐古山現代冰川、 岡底斯山現代冰川 、羌唐高原現代冰川 、祁連山現代冰川。

河流
有黃河、 長江(金沙江)、 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 、印度河 。

湖泊
有班公錯、郭扎錯、 魯瑪江冬錯、 拉昂錯 、瑪旁雍錯、昂拉仁錯、 扎布耶茶錯、塔若錯、 扎日南木錯 、當惹雍錯、昂孜錯、 格仁錯 、錯鄂、 阿牙克庫木湖 、色林錯 、烏蘭烏拉湖、納木錯、普莫雍錯、 羊卓雍錯 。
這種特徵對當地農牧業生產影響: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大部分位於中高緯地帶,是我國東西跨經度最大的地區。區內高原面積廣闊,有大興安嶺等山脈將其與東部平原地區相隔,受這種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乾旱」成為本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教材從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地貌顯著;自東向西,地表植被呈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的變化;河流稀少,多內流河;農田、村鎮、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帶狀或點狀分布等四個方面展示了其乾旱為主要特徵的地表景觀,以進一步揭示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影響。
乾旱、半乾旱的氣候,使西北地區降水稀少,廣闊的草原與山地牧場使這里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肉、奶和毛皮等牧產品,並促進了毛紡織和畜產品加工工業的發展。但對耕作業來說,由於降水稀少,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發展「灌溉農業」成為其特色,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區。長期以來,由於牧區的生產方式落後,主要靠天養畜,對草場利用多、建設少,因此草場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現象十分嚴重,保護草原,防止土地沙漠化是保護本區生態環境,維持其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煤、鐵、石油和稀土、鎳礦等為主,受其乾旱氣候的影響,給礦產資源的勘探、開采和運輸都帶來不少困難,造成其開采、利用程度較低的特點,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其前景十分樂觀。但人們也存有憂慮,擔心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會導致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因此,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問題,是西部開發面對的重要課題。
西北地區面積廣闊,但受氣候和水源的限制,耕地面積較少,因此生產的糧食和能供養的人口有限,使這里成為人口稀少的地區。水是影響西北地區區域地理特徵的關鍵因素,不但農田、村鎮、城市、「尋水」分布,就是古代的絲綢之路和現代的鐵路、公路也大都沿著有水草的綠洲和黃河谷地而建。
青藏高原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地形成為其地理環境特徵形成的主導因素,「高」和「寒」是本區獨特的地理環境特徵。它直接影響著本區的其它地理要素,並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教材首先從地勢高引出了青藏高原獨特的高原地理景觀特色,如高原氣候、高原水文、高原生物,以及特有的資源優勢,並揭示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然後,重點分析了各自然要素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及主要農畜產品。
青藏高原資源種類多,如水力資源、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等。但教材重點突出的是太陽能與地熱資源,其目的是突出其優勢資源及資源的區域性特色。
給個滿意,謝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