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地理位置概況
❶ 廬山地理位置和相關資料二十字
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東偎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路,北枕雄長江。剛好二十字)
地理位置
廬山 ,又名匡山、匡廬,是中華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地處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
廬山位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句。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廬山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榮譽稱號。
含鄱口、三疊泉、蘆林湖、五老峰、黃龍潭、好漢坡、三寶樹等均為廬山著名的風景點 。
地質起源
廬山位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雄踞於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蓮花鎮附近。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清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雲:「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廬山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經過漫長復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銼磨,後下沉淹沒汪洋海水繼得洗禮,直至白堊紀時發生「燕山運動」,掀起「褶皺」波濤重新露出水面,斷塊續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雄踞在長江與鄱陽湖之間的廬山。
地貌特徵
廬山的地貌景觀較為特殊,是一種多成因復合地貌景觀,依次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冰蝕地貌景觀、流水地貌景觀疊加而成。
晚白堊紀在古鄱陽湖形成的同時,形成了廬山斷塊山的雛形,至古近紀、新近紀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才形成了雄偉峻峭的廬山斷塊山。
300萬年之後的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廬山曾產生過4次冰期,此種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蝕作用特別強烈,在高大的斷塊山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蝕地貌景觀,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1萬年以來的冰後期,由於廬山雨量充沛,水系發育,在流水強烈侵蝕作用下,對斷塊山構造地貌及冰蝕地貌進行著強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流水地貌景觀,斷層崖,冰川刃脊變成了險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與峽谷,懸崖峭壁林立,異常雄偉壯觀,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礎。
氣候狀況
廬山氣候溫適,夏天涼爽,冬天也不太冷,這是廬山又一優越條件。節令特色: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根據歷年記載: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為11.4℃,可見廬山氣溫適度。以至於四季,按季節平均計算差異也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為22.6℃,秋季則為17.4℃,冬季常在1℃左右。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湖繞,濕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易於興雲作雨。所以,廬山雨量豐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達168天。廬山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雲霧常年此出彼沒和變化莫測,給廬山增添了妙景。廬山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在雨量豐沛條件下,有多達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動和冰川剝蝕的巧琢,有的峰嶺夾峙峽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淵澗,構成眾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斷,形成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此為廬山一奇。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各處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漢陽峰海拔達1474米,且山上樹林密布,山下江湖環繞,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氣濕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氣溫差異較大。每年盛夏,鄱陽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氣溫可達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2.6℃左右,早晚溫度常在15~20℃之間。從揮汗如雨的山下來到涼爽宜人的山上,真是兩重世界兩重天,正如白居易所贊:「初到恍然別造一世界者」。
水文特徵
廬山地區水資源豐富,有著豐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廬山頂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開發區的供水也能滿足。廬山地區的溝谷水系自成系統,各以廬山為源,流歸江湖。山頂山行行寬谷通過河流襲奪作用而溝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轉入山側深邃的峽谷。在廬山景區多借襲奪彎築壩蓄水成湖,並建給排水系統調節用水,或藉以發電補充供電,同時增加了水體風光旅遊。
自然資源
地質資源
廬山被譽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岩體、搬運岩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廬山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
地層遺跡
主要出露有兩處:一是棲賢寺至阮家棚剖面,位於河谷內。沿途可見星子群各種片岩、變粒岩、石英岩、大理岩。二是歸宗至金輪峰剖面,沿途可見星子群的各種變粒岩、片岩及斜長角閃岩(基性火山熔岩)。其遺跡不但完整,而且保存自然。
廬山還有第四紀更新世冰磧泥礫地層遺跡。第四紀更新世冰磧泥礫地層剖面遺跡在廬山出露最全。早更新世早期的大排嶺冰磧泥礫剖面遺跡就在大排嶺南。早更新世晚期的鄱陽期冰磧泥礫剖面在金定山上,另一處在鄱陽湖邊的白龍寺旁。中更新世大姑期冰磧泥礫剖面遺跡有多處,其中以下青山最為典型。另外還有冰磧與冰水混雜堆積剖面遺跡兩處。這些遺跡保存自然完整。
岩石遺跡
廬山三大類岩石(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遺跡均有分布,且保存完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漿岩和變質岩。
廬山東南部觀音橋、秀峰、歸宗等地見有花崗岩體侵入於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其同位素年齡為8.47億年,屬晚元古代。東牯山、玉京山、海會、石牛山等地的花崗岩體侵入於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同位素年齡為1.37億~1.04億年,屬中生代。廬山南部謝家山、隘口、塘家灣等地的古、中元古代變質岩中,見有基性岩牆群的出現,同位素年齡為1.36億年,屬中生代。基性岩牆群是地殼伸展背景下,來自下地殼或上地幔的基性岩漿侵入體。廬山基性岩牆群的出現,是地殼處於拉張伸展應力狀態下的標志。
古元古代角閃岩相變質岩遺跡分布較廣,老虎潭瀑布、紅山窪瀑布兩處的綠簾變粒岩最完整而新鮮。下雙劍峰、玉簾泉瀑布、卧龍崗瀑布、醉石幾處的變粒岩遺跡保存最完整且有美學觀賞價值。另外還有矽線石片岩、蘭晶石片岩等。
有一定美學觀賞價值的沉積岩遺跡主要有震旦紀早期的礫岩中的大量紫紅色玉燧礫石和奧陶紀晚期紫紅色網紋狀石灰岩等。
水文地質遺跡
廬山山南黃龍山下的星子溫泉、鳥兒崖的報春泉、海會的金竹泉,流量大於1 200t/d,均為斷層帶內的上升泉。廬山的瀑布稱為「天下三奇之一」,以水量大、高差大、瀑布多聞名於世。
以下是廬山水系及其演變情況:
水系的形態:在地質構造影響下,河流流向與構造走向一致,兩者相互平行,作北東—南西向,少數河流流向與構造垂直,作南東—北西向。
河流襲奪:河流襲奪的原因主要是廬山上升之前,山體內的河流已發育為成熟的老河谷階段,即河流循軟弱岩層發育和沿岩層走向流動。
瀑布:由於溯源侵蝕作用,即流水向溝谷源頭侵蝕,隨著侵蝕作用不斷加強,侵蝕面不斷後退,轉折點坡度變大,水流到次便會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疊泉瀑布、大口瀑布。
地質地貌遺跡
一是構造地貌遺跡,包括斷層崖、由垂直剪切節理發育和構造剝蝕作用形成的許多懸崖、奇峰巉岩等地貌遺跡;二是冰川地貌遺跡,這在廬山世界地質公園內是最重要的地質遺跡之一,包括角峰、冰川U形谷、懸谷、刃脊、冰坡及冰溜面、冰筧、冰坎、冰溢口、冰階、冰川條痕石、冰桌、表皮構造、沖斷構造、冰川壓入構造、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漂礫等地質遺跡;三是峽谷地貌遺跡,重要的有石門澗、棲賢大峽谷、錦綉谷、青牛谷、康王谷、剪刀峽、龍門溝、卧龍崗等;四是洞穴遺跡,包括砂岩潛蝕洞穴遺跡、岩塊崩塌堆疊洞穴遺跡、石灰岩溶洞遺跡三類。
廬山的地質旅遊資源即豐富又奇特,具有極高的美學、旅遊與科學考察品位。在長逾1400米的「江南造山帶」范圍內,惟獨在廬山出露了一小塊古元古代中深變質岩系,成為揚子板塊東部元古宙地質的窗口。廬山的南半部,幾乎全由新元古代火山岩組成,北半部又幾乎全由震旦紀砂岩組成,山之四周古生代海相地層發育齊全。中生代,廬山地區的斷裂、岩漿活動特別強烈,形成了罕見的變質核雜岩構造,造就了廬山的雛形。至新生代新近紀後期,廬山才以斷塊山的形式快速上升為一座巍峨雄峻的高山。在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廬山在斷塊山的基礎上,經過冰川的刻蝕及冰後期流水的沖蝕,使其地貌形態絢麗多姿、險峭絕倫,著名於世。因此,廬山地質旅遊資源具有久遠性、系統性、完整性、品位高、內容豐富的特點。
生物資源
廬山山地自然環境的復雜性,提供了保存植物的古老類型和引種新的植物種類的有利的環境。因此,廬山有著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和瀕臨滅絕的物種。廬山有野生植物2155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主要植物有40種。
廬山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珍稀動物金錢豹分布於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2000餘種,其中多稀珍品種和新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昆蟲有33種。鄱陽湖魚類有139種。
❷ 九江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翻開一幅江西的地形圖,九江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可以說是一目瞭然。
江西省東面以武夷山脈與福建為界,南面以南嶺與廣東為界,西面以羅霄山脈與湖南為界。三面環山,唯獨正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九江就在那個位置上。
不僅如此,依江傍湖的九江,借著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和注入其中的贛、信、撫、修四條大江,它們溝通了江西大部分腹地。
而憑借中國第一大河流——長江,九江又能利用長江流域,貫穿東西線上的各個城市。可以說,鄱陽湖平原甚至整個江西省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九江這樣進出便利的地方了。有這樣的區位優勢,在和平年代自然成為一個經濟溝通的要地。清末民初中國四個最重要的大米交易市場,九江也名列其中。
由於鄱陽湖平原是江西省的幾條大江沖積而成,土壤較為肥沃,襟江帶湖的水文環境為其提供了足夠的灌溉水源,再加上南方濕熱多雨的氣候特徵,這些因素使得鄱陽湖平原是一處天造地設的「魚米之鄉」。
九江扼守在水路出省的要道上,它成為糧食外銷的必經之地。
九江是個通江達海的地方。它溯江而上連接上游的武漢、順流而下是下游的長三角那些市場,經由京杭大運河,它可以供給北京。
明清兩代,自洪武至光緒年間,每年經由九江轉口的江西運往北京的漕糧就有47-57萬石。在明代以後,長三角地區的農業轉向了桑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這造成長三角地區有巨大的糧食缺口,它為九江的糧食外運提供了龐大的市場。
近代開埠之後,九江的進出口總額在沿江城市僅次於上海和漢口。民國時期的一份資料《米業須知》提到:「江西米之出口,百分之八十經九江運出,上行往漢口,下行往上海」。
❸ 九江鎮的基本簡介
九江鎮始建於北宋熙寧二年(年),時稱甘泉里。所轄的馬家寺場鎮歷來是川西平原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改革開放以來,九江鎮的發展突飛猛進,是雙流經濟的強鎮,全省200強鎮之一。2000年被批准為「省級試點小城鎮」。 除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外(擁有大型企業200餘家),全鎮擁有企業206家,形成了以羽絨、製革、食品飲料、凈化設備、光纖通訊、交通設施等為支柱,以雙羽集團、統力公司、紅光凈化公司、榮興鋁材廠、得利斯集團四川分公司、豪吉集團安華食品廠、通達工程機械廠、防盜門廠等為骨乾的企業。其中雙羽集團四川雙流羽絨廠被市上評為出口創匯優秀企業,統力公司被市上評為科技成長型企業。「雪貓」牌羽絨製品、「統力」飲品、「豪吉」調味雞精、「得利斯」火腿腸等知名產品享譽全川乃至全國。
九江鎮又名泉水凼,古名甘泉里,位於雙流縣城北2.5公里,距成都市區6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5公里,與溫江區、青羊區、武侯區接壤,處於成都「十分鍾經濟圈」內。全鎮幅員面積37平方公里,轄8個社區、3個村,常住人口3.85萬,流動人口8萬,是四川省外貿出口生產基地、四川省小城鎮試點鎮,成都市重點鎮之一。九江鎮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越,江安河穿境而過,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206公里,雙楠大道、雙溫路、成(都)大(邑)路、繞城高速公路、草金路西延線等多條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構成九江鎮境內網狀,境外方格型主骨架交通體系,交通十分便利,能夠全面融入雙流新城建設,吸納成都城市建設輻射強。
九江鎮歷史積淀深厚,據考證這里是大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這里歷史上曾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有「日有千人拱首,夜有萬盞明燈」的奇觀。
❹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9分) (1)說出九江市地理位置的特點。(3分)(2)說明廬山地貌形成的主要過
34.(共19分)
(1)亞熱帶;江西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或北臨長江);東臨鄱陽湖(每點1分,滿分3分)。 (2)地殼運動使岩層形成斷層(構造)(1分),相對上升的岩塊形成斷塊山(1分),不斷受到外力(風化、侵蝕等)作用的塑造(1分)。 (3)發展立體農業(1分);發展特色農業(1分);發展(優勢)農產品加工業(1分)等。 (4)歷史時期:水運為主(1分),城區沿河向南、北兩個方向延展(1分); 近現代:公路(1分)、鐵路運輸(1分)為主,城市以老城區為中心(1分),沿公路、鐵路延展(1分)。 (5)促進撫州產業結構調整(1分);促進撫州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1分);改變撫州地理景觀(或增加環境壓力、資源消耗)(1分);增加撫州勞動力就業機會(1分)。 ❺ 九江縣的經濟概況 2013年,沙城工業園東區基礎條件和功能設施日臻完善,赤湖工業園被評為「江西省森林園區」,沙城工業園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工業園區」。 ❻ 【求助】九江市的城市概況
九江又名荊洲,柴桑,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❼ 中國九江
九江市在江西的北陲,長江中游南岸,廬山北麓,東濱鄱陽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回而美麗的城市,答古稱潯陽、柴桑。秦設九江郡,有「江到潯陽九派分」之說,故名九江,又稱江州。它「襟江帶湖」,雄據三省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素稱「江西門戶」。 ❽ 江西省九江市的詳細信息
九江概況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