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瑪縣鷗浦鄉鄉地理位置
A.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的行政區劃
大興安嶺行政公署轄3個縣4個區,37個鄉鎮, 43個社區,80個村民委員會和52個林場。大興安嶺地區版行政區劃列表
註:權上表中的四個區由於政企合一的特殊性,並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新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中標出。
簡介
大興安嶺地區是黑龍江省下轄地區,屬黑龍江省十三個地級行政單位之一。大興安嶺行政區劃地跨黑龍江和內蒙古(內蒙古內無屬地權)兩省區,東南部與黑龍江省黑河市毗鄰,西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毗鄰,北靠俄羅斯,總面積 8.3萬平方公里。大興安嶺地區的行政管理機構為大興安嶺行政公署,與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合署辦公,駐地位於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
B. 鷗縣是哪個省份的地名
鷗浦縣位於黑龍江省呼瑪縣北部,黑龍江上游右岸。中華民國年間設治,隸屬黑龍江省管轄。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10月9日,內務部轉呈大總統批准,將呼瑪縣所屬倭西門卡倫改設倭西門縣佐。黑龍江巡按使公署確定,以1915年1月1日「為該縣佐實行改設日期」,並委任卡官張興代理倭西門縣佐。代理縣佐於3月11日啟用「呼瑪縣分駐倭西門縣佐之關防」。由於倭西門距縣較遠,「遇有民刑案件,赴縣呈訴,諸多困難」,經黑河道尹呈請黑龍江省長公署批准,賦予倭西門縣佐處理司法事務的許可權。
黑龍江省長公署鑒於倭西門縣佐距縣城過遠,且倭西門對岸俄其麟年克為俄之沿邊重鎮,只隔一江,地方交涉不時發生,遂於1929年1月9日發布訓令,將呼瑪縣所屬之倭西門縣佐改升鷗浦設治局,並規定2月1日為設治局成立日期。設治局駐老街基島(今鷗浦鄉政府駐地西北3公里)。同年2月14日,省長公署令,將鷗浦設治局改升三等縣。同年6月1日,首任縣長高式琦「遵令將鷗浦設治局改組成立縣政府」,駐老街基島。由黑龍江省黑河市政籌備處管轄。後經黑龍江省政府補報,內政部「核議」,行政院「照準」。東北淪陷後,1936年偽鷗浦縣署由老街基島遷至今鷗浦村,由黑河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3月,撤銷鷗浦縣,並入呼瑪縣。
C. 黑龍江呼瑪縣位於北京何方 地理位置
黑龍江呼瑪縣位於北京的東北方向。
一、呼瑪縣,隸屬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地處北緯50°49′20″至52°53′59″、東經125°03′20″至127°01′30″之間,位於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西部和北部與新林區、塔河縣毗鄰,南部與黑河市愛輝區、嫩江縣接壤,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隔江相望。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里,佔到大興安嶺地區對俄邊境總長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1] 呼瑪縣轄6鄉2鎮1個辦事處和54個行政村,總面積為14335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人(2012年)。縣政府駐地呼瑪鎮,是1993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
二、北京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D. 黑龍江省呼瑪縣有誰知道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被譽為「金雞冠上的寶石、黃金之鄉」的呼瑪縣,地處黑龍江省北部、大興安嶺東部,南與中俄貿易重鎮、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黑河市接壤,北與塔河縣為鄰,西連松嶺區、新林區,東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呼瑪縣歸屬大興安嶺地區管轄,全縣轄7鄉3鎮,67個行政村,總面積14,335平方公里。
呼瑪縣境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里盛產黃金,自古有「黑水鑲邊、黃金鋪路」之稱。金礦遍布全縣各個鄉鎮,金沙品位高、儲量大,已探明的黃金儲量佔全省的45.9%,是全國重點黃金產地。
呼瑪縣地處大興安嶺林區,地廣人稀,生態自然環境優越,氣候、土壤、降水等非常適應黃芪、黨參、桔梗、平貝母、刺五加、北五味子,滿山紅等寒地野生中草葯的生長,呼瑪縣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素有「祖國綠色寶庫」和「落葉松故鄉」之稱。
呼瑪縣山川壯麗、景色秀美,清澈見底的黑龍江兩岸風光旖旎,綠水青山美不勝收,在黑龍江游弋,可飽覽異國風情。
E. 黑龍江呼瑪縣介紹
呼瑪縣,隸屬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地處北緯50°49′20″至°53′59″、東經125°03′20″至127°01′30″之間,位於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西部和北部與新林區、塔河縣毗鄰,南部與黑河市愛輝區、嫩江縣接壤,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隔江相望。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里,佔到大興安嶺地區對俄邊境總長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1]呼瑪縣轄6鄉2鎮1個辦事處和54個行政村,總面積為14335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人(2012年)。縣政府駐地呼瑪鎮,是1993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
2012年,呼瑪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12.6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9億元,呼瑪縣是大興安嶺地區唯一以農為主的行政縣。著名特產有木耳、蘑菇、猴頭、藍莓。
中文名稱
呼瑪縣
別名
呼瑪爾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
下轄地區
韓家園鎮、呼瑪鎮等
政府駐地
呼瑪鎮
電話區號
0457
郵政區碼
165100
地理位置
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
面積
14335平方公里
人口
5.3萬(2012年)
方言
普通話
氣候條件
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呼瑪江邊公園
車牌代碼
黑P
F. 呼瑪縣的地理環境
呼瑪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嚴寒而漫長,極端最代低氣溫-50.2℃,夏季炎熱多雨且短暫,年降雨量300至500毫米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8℃,年平均氣溫-2℃。積雪覆蓋期長達150餘天,無霜期80至110天,結冰區期每年7個月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529小時。年≥10℃的活動積溫為1998.0℃。
春季日照時間長降水量少,溫度低,風天多;夏季日照時間長降水量多,溫度高,雨天多;秋季日照時間短降水量較多,溫度漸低;冬季日照時間短降水量少,溫度低,晴天多。 呼瑪縣境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里盛產黃金,自古有「黑水鑲邊、黃金鋪路」之稱。金礦遍布全縣各個鄉鎮,金沙品位高、儲量大,已探明的黃金儲量佔全省的45.9%,是中國重點黃金產地。
截至2012年,呼瑪縣礦產資源有金、煤、鐵、磷、鉬、石墨、雲母、石灰石、石英砂、花崗岩、膨潤土等。呼瑪素有「黃金鋪地」、「金鑲邊」的美稱,探明的黃金儲量居黑龍江省之冠,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1億噸,埋藏淺、易開采。褐煤埋藏淺、易開采,儲量達1.7億噸以上,鷗浦煤礦、椅子圈煤礦已建成投產。鐵、釩鈦磁鐵礦儲量探明627萬立方米,儲量達4000萬噸的石英砂礦體,為中國國內石英砂礦所罕見。 呼瑪縣境內植被種類繁多,野生草本、木本植物共62科215屬374種,擁有建材、家用材、水土保持等各類植物。樹種以興安落葉松為主,樟子松、蒙古柞、白樺、黑樺次之,有相當數量的灌木林——都柿甸、沼柳,還有少量的楊樹、榆樹、水曲柳、黃波羅、榛子、興安胡枝子、興安杜鵑等。草本植物中主要建群植物有小葉樟、五脈山黛豆、苔草、紫花和白花地榆、大葉樟、大油芒等。天然草場以林緣草地為主,沿河流溝谷呈樹枝狀公布。可劃分為草本沼澤類,沼澤草甸和灌叢類三個類型。
呼瑪縣境內有毛尖蘑、猴頭蘑、黑木耳和蕨菜、黃花菜等食用山產品,有都柿(學名藍莓)、稠李子、黑加倫、刺玫果等野生漿果,還有北芪、五味子、掌參、黨參、柴胡、桔梗、防風等寒地野生葯材。 2012年,呼瑪縣糧食總產突破4億斤大關。35畝低溫水稻試種喜獲成功,玉米、水飛薊等高產高值作物種植面積分別擴大到5.3萬畝和4.5萬畝,全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超過80萬畝,大馬力深松整地達到40萬畝,4個大豆高產創建示範片、4個千畝連片種植區和10個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初見規模,投入900萬元建設了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冷水性魚類增殖放流站。發放各類農業補貼4766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30萬畝,災害性理賠150萬元。
全縣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認證已達19個,認證綠色食品小麥基地3萬畝、無公害食品基地50萬畝,發展綠色、特色農業的基礎更加堅實。 2012年,呼瑪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億元。
2013年,呼瑪縣整合黃金開采、抗擊沙俄入侵、鄂倫春民俗發展、知青上山下鄉等歷史文化資源,修繕吳八老島、中俄古戰場遺址、抗聯戰斗紀念碑、呼瑪革命烈士紀念碑等重溫先輩們抵禦外侮的歷史憑吊場所,建成畫山棧道和景區白色公路、景觀亭榭,打造畫山界江旅遊度假區、呼瑪河口風景旅遊區、桃源峰水利風景旅遊度假區、白銀納鄂倫春民族文化旅遊區4大核心景區,突出大森林、大冰雪、大濕地、大界江和黃金古驛路、鄂倫春風情特色,帶動服務業發展。
G. 依西肯鄉的介紹
黑龍江省塔河縣依西肯鄉位於大興安嶺東的黑龍江畔,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回望。鄉轄國境答線上自雙河口下至富拉罕河口共計63公里。東南水路65公里,陸路145公里與呼瑪縣鷗浦鄉接壤相連;鄉所在地距塔河縣城經十八站150公里,經84支線120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25度北緯52度,鄉轄區域15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萬畝。無霜期8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