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武陵源的地理位置在哪裡它的特點是什麼

武陵源的地理位置在哪裡它的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0 12:21:31

1. 武陵源的岩層有哪些特點

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點,屬於層狀層組結構,即厚石英砂岩夾薄層和極薄雲母專粉砂岩或頁岩,這屬一組成結構,有利於大自然的造型雕塑。岩層裸露平緩,增加了岩石的穩定性,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決條件。

武陵源岩層垂直節理發育還顯示出等距性特點,節理間距一般在15米至20多米,為塑造千姿百態的峰林地貌形態和幽深峽谷提供了條件。

基於上述因素,加之地殼在區域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抬升、傾斜,流水侵蝕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風化作用、生物化學等多種外營力的作用下,這里的山體按復雜的自然演化過程形成峰林,顯示出高峻、頂平、壁陡等特點。

2. 武陵源的地理位置

武陵源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總面積500平方公里。

3.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特點是什麼

武陵源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奧」為主要風景特色。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於石林峽谷之間。

4. 武陵源保護區有哪些特點

武陵源由張家界國家級森林公園、索溪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子山國家級自內然保護區和楊家界省容級自然保護區組成。

武陵源保護區內,集山、水、林、洞於一地,融萬象之美於一體。

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奇妙的溶洞、幽靜的峽谷、茂密的森林、多姿的溪澗、變幻的雲海和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田園風光,構成了一幅雄、奇、幽、野、秀的天然畫卷,被譽為自然博物館和地質紀念館。

5.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具有什麼特點

這兒很詳細:http://ke..com/view/70243.htm

武陵源簡介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方位為東經110°20'30"~110°41'15"、北緯29°16'25"~29°24'25"。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著名旅遊風景區,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四大部分組成,總面積369平方公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區面積53.5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203平方公里。現辟有旅遊線路14條70公里,觀景點560多個。 武陵源屬世界上罕見的砂岩峰林地貌,整個景區,溝壑縱橫,岩峰高聳,綠樹翠蔓,獸鳥成群,有「大自然迷宮」、「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1988年國務院審定武陵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批准設立省轄張家界市,建立武陵源區人民政府,以加強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管理。 2007年5月8日,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武陵源景色奇麗壯觀,位於中國湖南省境內,連綿26000多公頃,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000餘座尖細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多米高。在峰巒之間,溝壑、峽谷縱橫,溪流、池塘和瀑布隨處可見,景區內還有40多個石洞和兩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橋。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觀,該地區還因庇護著大量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而引人注目。
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的,是純朴的田園風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一塊塊梯田,一間間房舍星星點點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綠樹四合,炊煙裊裊,假如有緣趕上當地節日,還可欣賞到民族歌舞。它們與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原始蒼茫的畫卷。

6.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地理環境


武陵源地區在區域構造體系中,處於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在地質歷史時期內,大致經歷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武陵—雪峰運動奠定了武陵源地區基底構造。印支運動塑造了武陵源地區的基本構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之一。
構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層主要由遠古生界中、上泥盆統雲台觀組和黃家墩組構成,地層顯示濱海相碎屑岩類特點。岩石質純、層厚,底狀平緩,垂直節理發育,岩石出露於向斜輪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觀形成的特殊地質構造環境和基本條件。而外力地質活動作用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則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觀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境內年均降水量1380.0~1450.0毫米。各月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4~7月,降水日達49天,約佔全年降水日32%。強降水集中期為5~7月,降水量達650毫米,佔全年總量的46%。12~1月降水少,約56毫米,僅佔全年總量的4%。一年之中,4~7月為相對濕季,8~9月為相對乾季。年平均日照為1297.2小時。以8月為最多,平均日照為202.5小時;2月份為最少,平均為55.7小時。年平均風力1.1米/秒,以2~4月較大,為1.3~1.5米/秒,其他月份在1.0~1.2米/秒之間。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境內30年平均有霜期91天,其中實有霜凍日為24.5天,年平均無霜期274天。霜凍最早年份從11月開始,最晚年份至次年3月終止。以1月最多,平均9.8天;12月和2月次之,分別有7.2天和5.3天。年平均雨凇日為1.3天,最長連續時間為8天,最大結冰直徑9毫米(1964年2月16日),以12月為多。

7. 張家界地貌的特點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地理上,張家界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地圖坐標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臨近的縣(市):東鄰石門縣、桃源縣,南接沅陵縣,北界湖北省的鶴峰縣、宣恩縣。全市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
地貌上張家界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中部沿澧水兩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進入本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本市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和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本區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城區平均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
張家界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為1440小時、平均氣溫16度、年均降水量約為1400毫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由於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與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盤踞湖南的西北角,屬雲貴高原雲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造帶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武陵山脈山原土地地貌發育自關向南分為3支。北支:分布於湘、川、鄂邊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中支:沿澧水幹流北側,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山、張家界、白雲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延伸過來,進入湖南省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台山等,為武陵山脈的主脈,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於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脈縱貫湖南省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構成東西交通的通道。

8.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具有的特點

陵源門票:245元
張家界進山大門套票:245元 森林公園、天子山、袁家界:245+2元 寶峰湖:62元 黃龍洞:67元 天子山索道上行:52元 天子山索道下行:42元 水繞四門觀光電梯下行:43元 水繞四門觀光電梯上行:53元 十里畫廊觀光電車:30元 黃龍洞:67元 龍王洞:65元 皇獅寨索道上行:48元 皇獅寨索道上行:38元 激流迴旋:128+2元
1.2米以下的兒童免票,1.2米-1.4米的兒童購買半票。
下列人員憑相關有效證件享受景區門票優惠:學生;現役軍人;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
武陵源開放時間:6∶30-18∶30
武陵源簡介: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方位為東經110°20'30"~110°41'15"、北緯29°16'25"~29°24'25"。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著名旅遊風景區,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總面積369平公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區面積53.5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203平方公里。現辟有旅遊線路14條70公里,觀景點560多個。 武陵源屬世界上罕見的砂岩風林地貌,整個景區,溝壑縱橫,岩峰高聳,綠樹翠曼,獸鳥成群,有「大自然迷宮」、「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武陵源景色奇麗壯觀,位於中國湖南省境內,連綿26000多公頃,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000餘座尖細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多米高。在峰巒之間,溝壑、峽谷縱橫,溪流、池塘和瀑布隨處可見,景區內還有40多個石洞和兩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橋。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觀,該地區還因庇護著大量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而引人注目。
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的,是純朴的田園風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一塊塊梯田,一間間房舍星星點點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綠樹四合,炊煙裊裊,假如有緣趕上當地節日,還可欣賞到民族歌舞。它們與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原始蒼茫的畫卷。
武陵源乘車路線:
武陵源,位於湖南省西部,距張家界市區約30公里,每天中巴來往頻繁,約30分鍾一輛,車票價7-10元,1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距省會長沙約400公里。武陵源舊時交通閉塞,舟車隔絕。經過現代旅遊業的開發,武陵源交通大大有改善,區內有中級汽車站一個,到各個景點景區和張家界境內各縣的車15分鍾就有一班,乘車也非常方便,各種巴士,旅遊車都很多。 各個景區都均有硬底路相通。

9. 武陵源風景區名勝區的特點

武陵源風抄景名勝區集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等榮耀於一體,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和楊家界自然保護區組成。
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聞名於世,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於石林峽谷之間。
無論是在黃石寨攬勝、金鞭溪探幽,還是在神堂灣歷險、十里畫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觀雲、砂刀溝賞景,都令人有美不勝收的陶醉,發出如詩如畫的贊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武陵源景色奇麗壯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境內,連綿26000多公頃,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000餘座尖細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餘米高。在峰巒之間,溝壑、峽谷縱橫,溪流、池塘和瀑布隨處可見,景區內還有40多個石洞和兩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橋。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觀,該地區還因庇護著大量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而引人注目。

10. 武陵源的自然景觀有哪些特點

武陵源的自然景觀絢爛多彩,種類齊全。

崢嶸的群山,奇特的峰內林,幽深的峽谷,神秘的溶洞容,齊全的生態,幻變的煙雲,豐富的水景,清新的空氣,宜人的氣候,幽雅的環境,被譽為科學的世界、藝術的世界、童話的世界和神秘的世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