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日本日南地理位置

日本日南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0 11:37:29

㈠ 日本的地理位置 及所有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數千個回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答。北海道、九州與本州之間有隧道相通,四國與本州有大橋相連。日本面積37.7萬平方千米,人口1.27億(2000年)。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者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㈡ 請詳細回答日本地理位置 。

1、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屬於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2、面積和地區劃分 日本相當於雲南省 雲南省的總面積為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 日本國土面積為: 377748平方公里 國土的總面積:包括各小島在內,共計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3、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說.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4、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5、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6、地貌地質 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於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潟縣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規模6級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歸屬存在爭議)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氣候顯著,櫻花很美。 7、日本氣候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大。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於2007年8月16日在埼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㈢ 如何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屬於東來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源

㈣ 日本地理位置、氣候特點

1、地理位置:亞洲東部、西鄰太平洋 2、地形特徵:山地丘陵為主 3、氣候特點:溫帶海洋性季風版氣候,但由權於狹長,縱貫熱帶、溫帶和寒帶3個氣候帶,再加之受大陸和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四季分明。 夏季全國氣溫普遍較高,降水充沛。冬季日本海一側多雪,陰天多,太平洋一側氣候乾燥,多麗日。 冬季南北溫差較大,1月份北部的扎幌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而南部的那霸平均氣溫則在15度以上。

㈤ 日本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1)海陸位置
日本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2)緯度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
作為島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它們和周圍眾多的小島一起組成了日本群島。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島面積最大,首都東京。
日本的地形特點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且多位於沿海。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風景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一座活火山。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2)日本火山、地震頻繁。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了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日本的傳統民居多採用質地較輕的材質建築。
(3)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這對於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氣候與資源
(1) 氣候
日本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海道島及本州島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本州島以南、四國島和九州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首都東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與亞洲同緯度地區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涼,降水豐富。海洋性特徵明顯。夏秋季節多台風。
(2)資源
礦產資源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主要進口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森林、水能資源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日本的經濟
(1)發達的經濟
日本經濟發達,是世界經濟強國,也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的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業在國際金融中所佔比重很大,日本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2)發展經濟的條件
①不利條件:
a.國內礦產資源貧乏,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b.國內市場狹小。生產出的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到國外。
②有利條件:
a.豐富的人力資源;
b.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
c.充分利用島國多優良港灣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上運輸,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3)經濟特點
①經濟特點:「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貿易經濟,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
②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的東亞和東南亞以及西歐。
③日本兩個對外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4)工業
①工業特點: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居世界先進行列。
②工業分布及其原因: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近年來,日本工業向國土南北兩端發展。
原因:
a.日本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這種兩頭在外的經濟主要依賴國際市場,將工業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於原料的輸入與產品的輸出,從而節省運費。
b.該地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c.工廠靠近碼頭,交通便利。
③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化學、紡織、電子、家用電器、精密機械。
④工業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⑤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
⑥主要產業: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
(農業和漁業
農業: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
日本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於世界前列,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在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
交通運輸業
日本交通運輸業發達,國際貨運以海運為主,國際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沿海航運和告訴公路運輸佔有重要的地位。穿過津輕海峽,連結本州青森與北海道函館的青函海底隧道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日本的城市
5)圖日本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
東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日本最大城市,築波為新興的科學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橫濱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日本的文化
(1)文化特點
古代,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近現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日本社會。日本文化既有傳統民族的內容,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特色。
解日本經濟特徵分布及原因
(2)通用語言
日本居民通用日語。
(3)民族
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
人種屬黃色人種。
(5)民居建築
「傳統與現代」並存,既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物,又有傳統的民居。
(6)傳統服裝

㈥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況

日本位於亞抄洲東部的太襲平洋上,處於北緯30°~45°,東經123°~150°之間,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日本海岸線長3萬多公里,多海灣和良港 可能是靠海,交通方便吧、

㈦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處在亞洲的東部專,太平洋的西屬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日本地形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拓展資料:

日本(英語: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國土被海完全包圍,並無與任何國家的陸地相連。西面的日本海對岸是俄羅斯、北朝鮮及韓國,西南面的東海面向中國大陸及台灣,南面面向菲律賓海的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

㈧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人口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一個島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部,在太平洋上形成一個弧形。 日本國土由四個島嶼構成,這四個島嶼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是: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另外還有許多小島。日本東臨太平洋,日本海和中國的東海將日本與亞洲大陸分隔開來。 日本大約與地中海和北美的洛杉磯緯度相同。巴黎和倫敦的緯度在日本九州頂端稍微偏北一些。 日本的總面積約為378,000平方公里。大約與德國、芬蘭、越南或者馬來西亞的面積差不多。 日本的面積是美國的二十五分之一,比加利福尼亞還要小。 日本的海岸線變化多樣。在一些地方,像千葉縣的九十九里濱島,多沙的海灘呈直線綿延達60公里;而長崎地區的海岸則遍布半島、水灣和海面島嶼(例如五島群島、作為長崎的一部分的對馬(島)和壹歧島)。另外,由於地殼變動造成以前的海岸線的部分被淹沒,形成了一些地區海岸線參差不齊,到處是水灣和峭壁。 一股叫做日本暖流的洋流沿東北方向經過日本列島南半部,該洋流的一個分支對馬洋流沿著國土的西部流進日本海。 從北往南,一個叫做鄂霍次克洋流的寒流沿著日本的西海岸流動,該洋流的一個支流亦即利曼洋流從北部進入日本海。這些暖流和寒流的混合使得日本近海漁業資源極為豐富。 多火山的國家 日本國土表面的四分之三為山巒起伏的地形。本州中部的中部地方被稱作「日本的屋脊」,這里的許多山的高度超過3000米。 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高3776米), 位於山梨縣和靜崗縣交界處。日本第二高的山峰為北嶽高3192米, 位於山梨縣境內。第三高峰為穗高岳,山高3190米,位於長野縣和歧阜縣的交界處。 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從南到北有許多多火山地區 – 一般認為日本有7個多火山地帶。 在日本眾多的火山中,大約有80個是活火山,包括位於伊豆半島的三原山,位於長野縣和 群馬縣交界處的淺間山,以及位於熊本縣的阿蘇山。世界上大約840個活火山中日本佔了十分之一。富士山自從1707年噴發之後一直沉睡,但是決不意味著富士山在我們有生之年不會爆發。 雖然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會帶來巨大損害,但是他們也能夠為旅遊資源做出難以估量的貢獻。像日光、箱根和伊豆半島這些旅遊景區,就是以那裡溫泉火山的迷人景色聞名於世。 這些火山的存在表明,日本列島下面的地殼是不穩定並且充滿了巨大能量。所以日本同時也是一個最容易遭受地震災害的國家。日本每年有震感的地震大約有1000次。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奪去了大約6000人的生命,四萬人受傷,20萬人無家可歸。 湍流 賴天之賜,多山的日本擁有眾多的河流。 日本的河流多數流速很快,他們在離開山谷和盆地之後很快便注入海洋。 日本河流陡急的例子是Kurobe河,它從海拔為2900多米高處的日本阿爾卑斯山的源頭,流動了僅僅83公里便與日本海會合。 日本最長的河流是信濃川,長約367公里,從中部地方開始,流經新瀉縣,注入日本海。 日本第二長的河流是利根川,流經關東平原奔向太平洋。第三大河流是北海道的石狩川,有268公里長。 從高山地帶向下奔流的眾多河流,對於日本地形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它們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河谷,並且在注入海洋的地區形成扇形的三角洲。日本的平原不大。最大的關東平原包括櫪木縣、茨城縣、群馬縣、崎玉縣、千葉縣、東京都和神奈川縣等。其他較大的平原地區有越後平原(新瀉縣)、石狩平原(北海道)以及濃尾平原(愛知縣和歧阜縣)。
日本的人口:
根據新華社東京10月31日電日本總務省31日公布2005年國情調查結果表明,截至2005年10月1日,日本的總人口約為1.28億,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占總人口比例最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最高,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與5年前的上一次調查相比,日本總人口約增加84.2萬,但與2004年10月推算的人口數相比則減少2.2萬。從人口性別看,男性約6235萬人,女性約6542萬人。 從年齡結構看,勞動年齡(15歲以上65歲以下)人口數約為8409萬,占人口總數的65.8%;少年兒童人口數約為1752萬,占人口總數的13.7%,均為歷史最低值。另外,老齡人口數約為2567萬,占人口總數的20.1%,創歷史新高。根據上面的統計情況看發展趨勢,2010年也就是今年,日本的人口將會達到2.08億左右。

㈨ 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國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西、北隔東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

㈩ 曰本地理位置

1.范圍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內島和其容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國土的總面積包括各小島在內,共計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2.緯度位置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

3.海陸位置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屬於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