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靈渠的地理位置

靈渠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0 11:11:48

① 秦朝興建的靈渠在什麼地方

靈渠,古稱秦鑿渠、抄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② 靈渠連接了哪兩條河啊

靈渠抄
靈渠開鑿於公襲元前218年(秦代)。橫亘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灕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靈渠地處桂林興安縣境內,是中國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溝通了湘江(長江水系)與灕江(珠江水系),為開發嶺南起了重要作用。靈渠為秦始皇帝時期所建,至今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其設計之精巧,令人贊嘆。

這個屬於地理,怎麼發到反病毒板塊來了

③ 靈渠在哪裡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是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開鑿於公元前214年。橫亘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灕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土嶺,寬300~500米,相對高度20~30米,兩河水位相差不到6米。

靈渠工程主要包括鏵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門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興安城東南龍王廟山下呈「人」字形,左為大天平石堤,伸向東岸與北渠口相接;右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與南渠口相接。鏵嘴位於「人」字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銳削如鏵犁。鏵嘴將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開,三分入漓,七分歸湘。天平石堤頂部低於兩側河岸,枯水季節可以攔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過堤頂,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開鑿的運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興安城中,經始安水、靈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築壩斷流,又在湘江故道北開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靈渠主體工程,總長34千米(包括始安水—靈河段),陡門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設施,相當於現代的船閘,主要建於河道較淺、水流較急的地方。據記載,明清兩代仍有陡門30多處。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終點至興安縣城上水門東岸,長2千米。靈渠的修建,連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對嶺南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過很大促進作用。湘、桂間鐵路和公路建成後,靈渠已被改造為以灌溉為主的渠道。

靈渠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齊名,並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④ 靈渠是山東哪兒

靈渠?山東有個臨朐,在山東省中部,基本上就是山東省的幾何中心位置

⑤ 地理廣西靈渠的地理位置特點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回縣境內,於公元前答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⑥ 靈渠的特點有哪些

靈渠的特點是:抄「通三江、貫五嶺」,靈渠連接起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神奇地溝通了南北水路交通運輸,被譽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是普天之下最為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

⑦ 灕江地理位置介紹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來區東北部,自發源於桂林市資源縣貓兒山,向南流經桂林、陽朔等縣市,過荔浦後稱桂江,繼續南流在梧州與西江匯合,全長426公里。灕江水質清澈,兩岸風光秀麗,以桂林至陽朔段為佳,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灕江和湘江有秦代開鑿的靈渠溝通。

20元人民幣背後就是灕江

⑧ 靈渠是指什麼呢

靈渠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也叫興安運河或湘桂運河,由於是在秦朝開鑿的,又叫秦鑿河。秦統一六國後,為了進一步完成統一局面,在北擊匈奴的同時,又南征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據當時需要解決南征部隊的糧餉運輸問題,作出了 使監(御史)祿(人名,一名史祿)鑿渠運糧 (《史記·主父偃傳》)的決定。在傑出的水利家史祿的領導下,秦朝軍士和當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艱苦勞動,劈山削崖,築堤開渠,把湘水引入灕江,終於修成了這條運河。這條運河成了打開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我國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之間,隔著巍巍的五嶺山脈,陸路往來已很難,水運更是無路可通。但是,長江支流的湘江上源與珠江支流的上源,恰好同出於廣西興安縣境內,而且近處相距只1。5公里許,中間的低矮山樑,也高不過30米,寬不過500米。靈渠的設計者就是利用這個地理條件,硬是鑿出一條水道,引湘入漓,婉蜒行進於起伏的丘陵間,聯結起分流南北的湘江、灕江,勾通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 靈渠長約30多公里,寬約5米,開鑿靈渠,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築成分水鏵嘴 和大小 天平 ,把湘江隔斷。在 鏵嘴 前開南北兩條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靈渠,和灕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陽河流來的水被 鏵嘴 一分為二,分別流入南渠和北渠,這樣就連接了湘江和灕江。 鏵嘴 類似都江堰的 魚嘴.當海陽河流來的水大時,靈渠可以通過大小 天平 等溢洪通,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去,保證了運河的安全。靈渠選擇在湘江和灕江相距很近的地段,這里水位相差不大,並且使運河路線迂迴,來降低河床比降,平緩水勢,便於行船。靈渠的設計和布局都很科學。在世界航運史上佔有光輝的地位。 靈渠的渠道工程非常艱巨復雜。南渠一路,都是傍山而流,途中要破掉幾座攔路的山崖。尤其是在跨越分水嶺,即太史廟山時,更要從幾十米高的石山身上,劈開一條河道。這樣的工程,在一無先進機械,二無炸葯的條件下,全憑雙手和簡單工具,充分表現了當時人的智慧。 靈渠工程體系完整,設計巧妙,在技術上利用了都江堰的先進經驗,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創造才能。 靈渠修成後,在歷史上起過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當年(公元前214年),平服嶺南。漢武帝在平定呂嘉的叛亂中,也曾利用這條交通線。
靈渠的暢通,還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
還有一些具體的東西,網路中有,你可以查一下

⑨ 靈渠在地圖上的位置 發張圖(包含長江和珠江的)

http://map..com/?newmap=1&s=con%26wd%3D%E5%85%B4%E5%AE%89%E7%81%B5%E6%B8%A0%26c%3D1180&fr=alaeg&ext=1

⑩ 秦朝興修靈渠,有誰知道靈渠的具體興修過程嗎

靈渠
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專界最古老的人工運屬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陡河。開鑿於公元前214年(秦)。橫亘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灕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土嶺,寬300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