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廣州騎樓地理環境

廣州騎樓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0 10:28:02

㈠ 求進~】廣州 騎樓 特點、結構等~



廣州騎樓的結構共分三段:下段為約寬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為樓層、上段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層窗檯以下的牆面或檐口窗楣處大多都有豐富的裝飾花紋或淺浮雕。依建築風格,廣州騎樓又可分為西關騎樓和東山騎樓兩個流派。

西關騎樓是早期騎樓的代表,外觀主要採取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山花和樓身的設計大多直接具有古羅馬的裝飾特徵,如羅馬柱、捲曲花紋等,但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比如牆體多是中式清水磚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築特色的是在西關大屋中常見的滿洲窗———由一塊塊細小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方形窗。頂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國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頂。

東山騎樓形成的年代比西關騎樓略晚,更趨於現代化,也更加簡潔。比如說羅馬柱變為簡單的方柱、圓柱,細石米牆代替了清水磚牆,幾何圖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東山騎樓最為獨特之處,在正面牆挑出拱形雨篷,美觀而且實用。

各種風格的騎樓有:

仿哥特式例子:愛群大廈、北京路新華書店。

南洋式

古羅馬券廊式

仿巴洛克式

中國傳統式例子:在南華路、同福路、萬福路、德政路、廣州起義路等也有少數剩餘。

現代式現代式騎樓大多建於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在各個方面都與傳統的騎樓有很大差別,顯得簡潔明快、趨於實用主義。

㈡ 廣州騎樓的騎樓風貌

從二十世紀90年代起,廣州騎樓開始遭到拆遷的厄運。1990年代初,廣州沿中山路修建地鐵一號線,引入開發商沿線發展物業,騎樓成為建設阻礙,開始被拆遷。典型事件是六二三路、中山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騎樓街的拆除和破壞。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廣州騎樓作為嶺南建築文化特色受到關注,保護廣州騎樓的呼聲開始響起。1998年6月12日通過的《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提出:「在名城內,文物古跡比較集中的區域,或比較完整地體現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或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鎮、村寨、風景名勝,應當劃定為歷史文化保護區」。
《廣州市城市規劃審批技術標准與准則》中第7節對各種騎樓建築的保護、更新、改造和新建作出了明確規定。
廣州市區內現存的騎樓街總計有36條,長度達20多公里,集中分布在老街區約1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如荔灣區的人民路、上下九、第十甫路、長壽路、恩寧路、龍津路、長堤;越秀區文明路、德政路、豪賢路、文德路、東華東路和東華西路的北京路、大南路、一德路、起義路、海珠路等。此外,海珠區的同福路、南華東、南華中、南華西也有一部分。
《廣州市騎樓街保護與開發規劃》將廣州市現存騎樓劃分為三大片區,即廣州市騎樓街保護和開發的總體格局:以人民南—長堤一帶市級商業中心為核心的「騎樓風貌區」;以第十甫路—上下九一帶市級商業中心為核心的「西片騎樓街區」;以北京路—中山路一帶市級商業中心為核心的「東片騎樓街區」。然後分為「核心保護段」、「重點改造段」、「風貌協調段」以及「建設開發段」4種類型,不同類型將採取不同的保護、改造方針和措施。
位於旺角上海街一列戰前廣州式騎樓建築。 市建局與嘉華國際合作的灣仔嘉薈軒,當中的商場「J Senses」位於庄士敦道60-66號,是由四幢歷史悠久相連陽台長廊式的建築組成,包括建於1888年的「和昌大押」,原屬裕泰興創辦人羅肇唐,2003年由市建局以2,500多萬港元購入,作為文物保護項目。

㈢ 騎樓在廣州廣泛分布的原因

這種建築適應南方天氣,潮濕多雨,商業樓宇密集等情況而建造的,樓下做商鋪,版樓上住人, 其跨出權街面的騎樓,既擴大了居住面積又可防雨遮曬,方便顧客自由選購商品,是東南沿海城鎮一種極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望採納謝謝。

㈣ 是什麼促使廣州騎樓的產生

在窄窄的街道兩旁,怎麼回事?一幢幢房子好像長了腳,被柱子架在半空。再仔細看,底層的房子似乎往裡掏空兩米左右。這樣,便在街左右兩旁各形成一條寬敞的人行走廊,這條走廊,長可達數百米甚至上千米。

這就是騎樓,嶺南建築的一個重要標志。

騎樓年齡
廣州騎樓的年齡,說來還沒過100歲。周翠玲教授告訴記者:「民國七年(1918年),廣州拆城牆、擴馬路,開通了越秀北、人民路、盤福路、文明路、大德路等今天仍服務民生的主幹道。當時為了充分運用馬路空間,同時又針對南方潮濕多雨、炎熱高溫的氣候特徵,便在馬路兩旁搭建起兩三層的磚木混合結構的騎樓式樓房,就連現代化的建築南方大廈、新大新公司等,也採用了這種騎樓式的建築結構,一時風靡全城,形成了廣州街景的主格局。」

當時,騎樓主要集中在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等商業街道,以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最為壯觀。這一帶商業繁華,騎樓式建築空間高敞,代表者有如新亞酒店、新華酒店等,1934年建成的愛群大酒店,首層也是典型的騎樓形式。

騎樓來源
說到騎樓的來源,目前比較流行兩種看法。

一是「歐風美雨」說。廣州是近代中國受歐風美雨影響的重要城市,至今粵語中的「士多(store,普通話中的小賣鋪)」、「波(ball,球)」、「籃把(number,號碼)」等,都幾乎是英語的音譯。歐風美雨對廣州的影響,在建築上體現得也很鮮明,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等商業建築。

廣東旅遊局發布的一份資料中說,「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因此,一些專家認為,騎樓是廣東人將西洋建築和嶺南建築結合的產物,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騎樓是越族先民「干欄」建築的遺韻。《博物志》里說:「南越巢居」。《南越志》說:「南越柵居。」所謂「巢居」、「柵居」,就是廣州博物館展出的「干欄」。周翠玲教授告訴記者:「干指上面,欄指房屋。建築文化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史前時代,嶺南的原始建築經歷了洞穴、半地穴到完全地面式的發展過程。廣州博物館展出的漢墓出土遺物干欄,據考證是上屋住人,下面容納家畜和雜物。這種干欄,特點是乾爽、通風、避暑、防潮,適合嶺南的亞熱帶氣候和地理環境。」

無論是「中西合璧」說,還是「繼承傳統」說,騎樓作為廣州的一個符號,充分地體現了廣州的商城特色,更見證了廣州的現代化進程,在上海、武漢等城市,騎樓甚至成為「廣東街」的標志。

騎樓哲學
記者近日在圖書館翻閱了不少關於騎樓的資料,上面說,騎樓堪稱是廣東人的民間智慧的產物,不是專業建築人員的發明。

若從民俗的角度看騎樓,或許還能洞悉廣東人獨特的「騎樓哲學」。

老話說:「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頭。」但在騎樓下,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雨水如注,你都可處變不驚。

在中國傳統的建築里,「廊」是個常規項目,但多是用來賞清風、邀明月、看水景,但騎樓下的長廊,更像是社會公益,行在廊下,擋烈日,避風雨,你都可心下皆安。當然,這里還有商人的心思,你在廊內,總不能站著,好吧,就到退在2米內的店內看看,這一看,自然難免碰到合適的物件,就買了吧,皆大歡喜。

雖然店鋪退後2米,看著不如在街旁赫然醒目,但這一退,卻又退出更大的利潤空間,老派粵商的智慧盡在其中。

騎樓的又一大特色,是其自由的裝飾,這又體現出粵人不拘一格,為我所用的美好性格一面。

周翠玲教授介紹說:「騎樓一般分樓頂、樓身、樓底三部分。有的樓頂是尖頂塔形,有的在正面牆挑出拱形雨篷,造型豐富。牆面裝飾也多種多樣,有浮雕圖案、窗洞形式、線腳、陽台鑄鐵欄桿等,有的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羅可可建築裝飾風格,有的是嶺南特色的佳果與吉祥紋飾以及具有中國古典卷草圖案。有的還把滿洲窗運用在騎樓上。

廣州騎樓形式多樣,保存完整,是粵派騎樓的代表。

仿哥特式

愛群大廈、北京路新華書店是仿哥特式騎樓,這種形式較為少見。

北京路新華書店以強烈的垂直線條和拱形窗體現出哥特式裝飾風格。愛群大廈的立面以垂直構圖為主,設哥特窗,底層騎樓廊也處理為仿哥特式窗形式,使人感覺到濃厚的哥特風格。

南洋式

文明路186號。

這種騎樓有南洋地區的獨特且有創造性的形式———在女兒牆上開出一個或多個圓形或其它形狀的洞口,是一種建築智慧,預防颱風襲擊,減少對建築物的風負荷,不過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藝術形態。

古羅馬券廊式

新華大酒店

這種騎樓底層有券柱,券心處以漩渦裝飾,風格雄偉,一些部分還運用簡化了的羅馬柱。

仿巴洛克式

萬福路114號

這類騎樓採取了巴洛克式裝飾,多運用在山花裝飾及女兒牆的曲線中,除了萬福路,下九路、龍津西路也有。

現代式

這種騎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以後,在尺度、結構、材料、造型風格等方面與傳統騎樓區別明顯。一般來說,立面處理上舍棄了復雜的裝飾,運用了簡潔、明快、實用的功能主義的處理手法。

中國傳統式

德政南路139號是代表。這種騎樓體現了南方傳統民居的特色,底層沿街挑出,長廊跨越人行道,樓層正面牆上並排開著兩至三扇窗,立面基本無裝飾。這種騎樓僅在南華路、同福路、萬福路、德政路、起義路等還有零星保存。

參考資料: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9/02/content_975449.htm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9/09/content_980014.htm

㈤ 廣州騎樓在哪個區較多,有什麼歷史價值和特色

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最為壯觀廣州騎樓的結構共分三段:下段為約寬為4米的走廊列回柱、中段為樓層、上段答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層窗檯以下的牆面或檐口窗楣處大多都有豐富的裝飾花紋或淺浮雕。依建築風格,廣州騎樓又可分為西關騎樓和東山騎樓兩個流派。 西關騎樓是早期騎樓的代表,外觀主要採取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山花和樓身的設計大多直接具有古羅馬的裝飾特徵,如羅馬柱、捲曲花紋等,但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比如牆體多是中式清水磚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築特色的是在西關大屋中常見的滿洲窗———由一塊塊細小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方形窗。頂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國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頂。 東山騎樓形成年代比西關騎樓略晚,更趨於現代化,也更加簡潔。比如說羅馬柱變為簡單的方柱、圓柱,細石米牆代替了清水磚牆,幾何圖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東山騎樓最為獨特之處,在正面牆挑出拱形雨篷,美觀而且實用。

㈥ 廣州市騎樓體現了什麼地域文化

廣州作為我國的南方他有特別的融化花花他的其樂文化還有他的粵菜等等之類的

㈦ 廣州騎樓的騎樓特色

廣州騎樓的結構抄共分三段:下段為約寬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為樓層、上段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層窗檯以下的牆面或檐口窗楣處大多都有豐富的裝飾花紋或淺浮雕。依建築風格,廣州騎樓又可以分為西關騎樓和東山騎樓兩個流派。
西關騎樓是早期騎樓的代表,外觀主要採取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山花和樓身的設計大多直接具有古羅馬的裝飾特徵,如羅馬柱、捲曲花紋等,但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比如牆體多是中式清水磚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築特色的是在西關大屋中常見的滿洲窗———由一塊塊細小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方形窗。頂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國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頂。
東山騎樓形成的年代比西關騎樓略晚,更趨於現代化,也更加簡潔。比如說羅馬柱變為簡單的方柱、圓柱,細石米牆代替了清水磚牆,幾何圖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東山騎樓最為獨特之處,在正面牆挑出拱形雨篷,美觀而且實用。

㈧ 廣州騎樓的介紹

廣州騎樓由二十世紀初開始出現,形式多樣,保存完整,是粵派騎樓的代表。廣州騎內樓的特點是容把門廊擴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樓房,下面一邊向街敞開,另一邊是店面櫥窗,顧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選購商品,樓上一般住人。騎樓街可以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騎樓內的店鋪可以借用柱廊空間,便於敞開鋪面、陳列商品以招徠顧客。廣州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最為壯觀。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代表。因此,廣州騎樓已是每個廣州人的驕傲。

㈨ 騎樓的特點說出它的自然環境

騎樓: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築形式,可避風雨防日曬版,特別適應嶺南亞熱權帶氣候,其商業實用性更為突出。在兩廣、福建、海南有很多這樣的建築。如廣州的上下九、廈門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廣東人聚居區)。這種建築適應南方天氣潮濕多雨,商業樓宇密集等情況而建造的。樓下做商鋪,樓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騎樓,既擴大了居住面積,又可防雨遮曬,方便顧客自由選購商品。是東南沿海城鎮一種極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㈩ 關於廣州西關騎樓

針對南方潮濕多雨、炎熱高溫的氣候特徵,便在馬路兩旁搭建起兩三層的磚木混合結構內的騎樓式容樓房,就連現代化的建築南方大廈、新大新公司等,也採用了這種騎樓式的建築結構,一時風靡全城,形成了廣州街景的主格局。

騎樓一般分樓頂、樓身、樓底三部分。有的樓頂是尖頂塔形,有的在正面牆挑出拱形雨篷,造型豐富。牆面裝飾也多種多樣,有浮雕圖案、窗洞形式、線腳、陽台鑄鐵欄桿等,有的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羅可可建築裝飾風格,有的是嶺南特色的佳果與吉祥紋飾以及具有中國古典卷草圖案。有的還把滿洲窗運用在騎樓上

騎樓是越族先民「干欄」建築的遺韻。《博物志》里說:「南越巢居」。《南越志》說:「南越柵居。」所謂「巢居」、「柵居」,就是廣州博物館展出的「干欄」。周翠玲教授告訴記者:「干指上面,欄指房屋。建築文化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史前時代,嶺南的原始建築經歷了洞穴、半地穴到完全地面式的發展過程。廣州博物館展出的漢墓出土遺物干欄,據考證是上屋住人,下面容納家畜和雜物。這種干欄,特點是乾爽、通風、避暑、防潮,適合嶺南的亞熱帶氣候和地理環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